53.孩子,你太有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赏识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周弘的女儿因为注射庆大霉素,致使天真活泼的孩子成为一个聋哑人。突如其来的打击,曾一度使他一家人感到茫然,但冷静想来他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女儿天资不错,一下子成为聋哑儿,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凭着对孩子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周弘老师对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抱着赏识的态度,不断发现她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了孩子的潜能,终于把孩子培养教育成出类拔萃的留学生,周弘老师也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赏识教育创始人。
人们的行为都是按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展开的,而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以接纳和宽容的态度、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以赏识的口气来说话,以赏识的行为来回应。这并不是说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家长可以不分是非,而是先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为同一件事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对与错都是家长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定义的。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情人看自己的女朋友像西施呢?明明知道自己的女朋友不是西施,但他在当时看来,自己的女朋友就像西施一样漂亮。这其中就是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色彩,自己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待情人,不漂亮也认为是漂亮的。可见,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其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都处于亢奋状态,人体的各个细胞都会活跃起来,人就会显得精神,甚至红光满面。这种状态在人们受到他人表扬和鼓励时就会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赏识孩子没什么不好。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可能同时伴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我们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肯定,通过不断地“强化”闪光点越来越大,缺点越来越小。
我们成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我们的工作。但是,孩子是没有工作的,他还没有客观的事物来证明他存在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他的自我价值感首先来自于爸爸妈妈的认可、欣赏、鼓励、表扬和爱,其次来自于老师对他的认可、鼓励、表扬和赞美。
自我价值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把自我价值以0~100进行量化计算,如果一个人在内心里,他的自我价值感为0,这就是人自杀时的心理状态。如果自我价值低于50,这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过低,他就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自我价值感只有上升到一定程度,他才能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在内心里是喜欢自己的,才能产生努力向上的欲望。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呢?简单的办法就是鼓励、表扬、赞美,让他的自我价值感持续上升,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他会认为,我是这样一个好人,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我的缺点、毛病会阻碍我的自我价值提升。
家长和老师懂得了这个教育原理——自我价值是人成长的源点,就会明白自己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在家庭内部,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赏识,这样大家都在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浑身就会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长处和优点,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善于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我。孩子向家长学习容易做到,让家长向孩子学习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传统的思想在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其实,孩子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关键是家长愿意不愿意放下“家长”这个身价,以及甘当小学生的“面子”。
敢于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一种智慧。早在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为了鼓励她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晚上我们一家人听她给我们上课,她把白天学习的新知识梳理一下,晚上像老师一样给我们讲课,她先要认真备课,然后准备黑板、粉笔、板擦,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在讲课过程中,我们有时提些问题,她也时不时地提问我们一些问题,整个课堂真是一个仿真学堂,孩子从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她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对此她非常感兴趣,甚至主动要求给我们讲课。
互相学习要防止走向极端,就我而言,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或做人做事的道理讲给她,曾有一段时间一见面就讲,饭桌上也讲,讲得孩子听厌烦了,不得不发出最后通牒:“你再讲我就塞住耳朵了!”出发点虽好,但是并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后,及时地改进了教育方法。作为家长要防止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
治寡如治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都可以通过设计规则来完成。家长要善于设计规则,并要带头执行规则。好的规则比好的说教更有效,而模范带头作用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