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要独自野外活动

不要独自野外活动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野外活动 即户外运动。除了在健身过程中注意不要意外受伤,注意场地、器械等等环节以外,最重要的是对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的控制。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一定要引起重视。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携带)登山运动 体育运动的一类。近年来,国内的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数量剧增,暑期是“山友”大规模“出动”的时候,然而近期各地“山友”出游的安全事故也是接连不断。参与户外登山应尽量避免意外伤害。

第三章 野外活动安全

第一节 不要独自野外活动

知识链接

野外活动 即户外运动。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能够培养个人的毅力,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户外运动越来越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安全对策

1.中学生适宜进行什么户外运动?

运动与健身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而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脑力劳动者由于经常伏案不动,散步、慢跑、爬山、打球、游泳、体操等,是脑力劳动者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质的健身项目。身体肥胖者可选择骑自行车、球类、长跑、游泳、跳绳等活动,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身体消瘦者宜选择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运动,前者如俯卧撑、单双杠、拉力器、举哑铃,后者如跑步、游泳、健美操、太极拳、球类项目等。体弱多病者应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一开始,可打太极拳、耍(shuǎ)太极剑、散步、慢跑、做健身体操等,以后随着体质的增强,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强度,再进行大运动量的项目。

2.户外运动要注意的安全有哪些?

除了在健身过程中注意不要意外受伤,注意场地、器械等等环节以外,最重要的是对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的控制。增加运动量必须是个渐进的过程,运动过程中要有恢复力气的时间,如果开始感到疲倦及疼痛时,必须要休息几天。健康人应从最低的运动量和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并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大运动量。如果一个不经常锻炼的人,从事了大运动量和对抗性强的活动,不仅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还会因为过度疲劳,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

运动开始时,要先做一些较缓和、运动量较低的热身运动,使各个关节的活动达到最大范围,有目的地拉伸肌肉,避免在剧烈活动中受伤,使身体在进入剧烈运动前有一个准备;可以进行快走、慢跑、活动关节等伸展运动,它能增加关节组织的柔软度和肌肉的协调能力。

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一定要引起重视。较重的要去看医生,较轻的也要充分休息。很多运动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将很难治愈。

案例启示

案例1 上海驴友风雪太白山遇难

5月1日,上海游客华峥嵘只身前往太白山登山探险旅游。在从南麓攀登太白山顶峰时,遭遇暴风雪失踪。经过西安市300余警民全力搜救,其遗体于5 月12日在海拔3600多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北梁顶被发现。

案例2 “狂风怒海”在清凉峰死亡

2007年1月18日晚上,13个酷爱登山的年轻小伙子共同相约,从杭州出发,去海拔1787.2米的清凉峰,但是回到杭州的却只剩下12人。一网名叫狂风怒海的驴友在20日晚与队友失去了联系,后死亡。

据一驴友叙述,他们几个爱好户外旅行的驴友一起相约去爬清凉峰。晚上9点左右,他们到达临安的马啸乡浙川村,并在那里的小学操场上扎营。第二天一早六点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他们向清凉峰进发。在野猪塘岔路口休整准备冲顶的时候,领队要求把背包暂留原地,但狂风怒海强烈要求看日出,结果和领队的意见有分歧,执意背包冲顶,冲顶后又一人留在山顶,等待与另一组户外旅行的朋友会合。于是他们12人先下山,前一天早上回到杭州。因为那边手机、对讲机都没有信号,等回到杭州后与其家人取得联系,才知道狂风怒海还未回家。

12天后村民发现狂风怒海摔下山崖的遗体。

【启示】

(1)尽量好选择固定户外伙伴或俱乐部,去非主流危险地区时网上临时搭伴要慎重。

(2)去往危险地区尽量不要单独行动。

(3)参加旅游的次数和处理危险的能力,经常是两回事。

(4)活动中有人身体不适,应当首先平躺、休息,观察后再处理,遇到突发性疾病应当避免继续行动。

(5)活动计划应当经常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6)每次带上一些简单的安全装备。

想和做

1.户外运动要注意的安全有哪些?

2.为什么不要独自去野外活动?

第二节 野外活动前要装备好

安全对策

野外活动需要准备什么装备?

背上背包去旅行,是每一个人的愿望。走在路上,可以学到很多,看到很多。户外活动穿什么、带什么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户外旅行基本装备一览:

个人穿着用品

一、服装篇

1.冲锋衣裤(户外活动必备,防风、防水、透气、耐磨……)

2.排汗内衣(户外运动后保持身体干燥)

3.快干衣裤(夏天出行的必备,裤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脱卸的)

4.其他个人衣物(一次性内裤、汗衫T恤……)

二、鞋袜篇

1.轻便运动休闲鞋(适合一般的郊游活动,或开车时穿)

2.运动凉鞋(可当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3.排汗袜子(可排脚汗,冬天可防冻伤)

4.普通运动袜(棉的,穿着舒服就行)

三、帽子、手套、眼镜

1.遮阳帽(圆边的、棒球帽式的,随便喜好,能挡太阳就行)

2.薄手套(主要为了活动方便)

3.眼镜(运动型的更好一点,主要功能是遮阳)

个人装备用品

一、背包篇

1.大背包(短途露营或者长途旅行的必备,以背着舒适且能承重为佳,45~80升不等)

2.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长途备用,有一定的背负,15~30升不等)

3.腰包或挎包(长途出行时放随身小东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壶的那种)

4.摄影包(根据个人需要,斜挎的比较方便取用镜头)

二、野营篇

1.帐篷(普通露营的话,一般的防水抗风帐篷就可以了,长途远行的话建议携带体积小的轻便的帐篷)

2.帐篷地席(保护你的帐篷底面,免受磨损)

3.防潮垫(普通的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可以坐下躺下,充气垫让你更舒服)

4.铝膜地席(携带轻巧方便,必要是时可以作为摄影的反光板)

三、照明篇

1.头灯(可以让你双手腾出来,很方便)

2.手电(作为备用的照明)

3、营灯(在营地用或者在帐篷内用,效果很好)

4.荧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乱扔,不环保)

5.防风打火机(用处不小,应急时做照明不错)

6.防水火柴(也是应急之用)

四、炊具篇

1.炉头(让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热的东西,小资用品之一)

2.气罐(配合炉头使用,注意携带安全)

3.套锅(有灶台了,没锅可不行,烧饭、烧汤、煮面、煎蛋都靠他了)

4.小钢杯(环保用品,喝什么都可以,早上还可作为洗漱杯)

5.烧烤炉(自驾车活动可以携带)

五、水具篇

1.军用水壶(比较实用)

2.水袋(野外穿越时或自行车旅行时比较管用)

3.净水器(比较专业,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人士使用)

4.净水药片(携带方便,净水效果一般,但可满足要求)

六、通讯篇

1.手机(最常用的联系工具,信号最关键)

2.对讲机(团队活动中很管用的装备,前后呼应)

3.GPS(全球定位系统,专业的玩具,可以帮忙定位、定线路、防迷路)

4.求生哨(携带方便,也可作为团队联系方法之一)

七、其他篇

1.洗漱包(用处不说了,井井有条而已)

2.个人卫生用品

3.背包雨罩(不仅可以防水,长途的话,是防尘的理想工具)

4.背包捆扎带(可用于背包外挂物件的固定,必要时可连接做保护绳)

5.地图(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都用得着的工具)

6.小快挂(方便在背包上随便挂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7.指南针(野外辨别方向,或迷路后寻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8.军刀(觉得男人身上都应该带一把,小到削苹果,大到砍兽,都可以用)

9.户外手表(可以测海拔、气温、气压,带电子罗盘、计时和闹钟等功能)

10.头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围脖摆酷、御寒)

11.防水袋(保护你的衣物、用品不湿,方便背包内的整理)

12.证件袋(贴身放重要的证件或钱财)

13.小型望远镜(增加你的视力所及范围)

14.针线包(万一衣物坏了,缝缝补补总是要的)

15.笔记本(记录你旅行的心情或账务的需要)

16.备用电池及充电器(很多东西用得到电池)

17.充气枕(长途坐车或飞机时的理想伴侣)

18.药品(感冒药、消炎药、防晒霜、好得快、小檗碱、止血绷带、创可贴、维生素药片、眼药水、红花油……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携带)

19.备用食品(压缩饼干、巧克力、牛肉干、葡萄干、能量棒……)

想和做

野外活动前为什么要装备好?

小贴士 旅途对付雨天的小知识

1.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

2.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

3.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成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

4.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5.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第三节 科学登山,防迷路

知识链接

登山运动 体育运动的一类。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攀登各种不同地形的山峰或山岭。可分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阿尔卑斯式登山和技术登山等数种。

登山运动始于18世纪80年代。1786年8月8日法国医生巴卡罗与石匠巴尔玛结伴第一次登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年科学家德·索修尔率领的19人登山队再度登上勃朗峰,世界登山运动从此诞生。因此项运动首先从阿尔卑斯山区开始,故也称为“阿尔卑斯运动”。

19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各种攀登工具和技术的技术登山日渐推广,其活动地区也从阿尔卑斯低山区转向喜马拉雅高山区。1950年至1964年,世界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相继被中、英、美、意、日等十多个国家的登山运动员所征服,国际登山史上称此时期为“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

1964年后许多登山“禁区”被突破,开始进入从来无人使用过的难险路线攀登7000~8000米以上高峰的新时期。1978年在喜马拉雅高山区出现不用氧气瓶登上高峰的阿尔卑斯式登山。

安全对策

近年来,国内的登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数量剧增,暑期是“山友”大规模“出动”的时候,然而近期各地“山友”出游的安全事故也是接连不断。安全专家特别提出六项登山安全对策,希望对“山友”出游有所帮助。

对策一:在山里迷路了怎么办?

迷路是登山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一些缺乏户外经验的“驴子”一旦发现迷路就异常慌乱,甚至走出搜救区域而长时间被困甚至遇险。下面几招或许能帮你迷途知返:随时观察周围地形以确定方向,离开帐篷、汽车之前,确定周围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记住往返经过了多少溪流、多少山峰,必要时画出路线图。最重要的一招是,辨认方向时可找一棵树桩观察,树桩年轮宽的一面就是南方,另外,树木一般是南侧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较稀疏。

对策二:登山时怎样避免意外伤害?

参与户外登山应尽量避免意外伤害。首先,旅途中应在安全区域活动,避免在高低不平或有坠石危险的地方行走,尽量不走夜路,杜绝只顾看景不看路。其次,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咬伤、蜇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

对策三:怎样预防高原反应?

登山时,随着高度的提升,尤其当海拔超过2000米时,一些人会出现高原反应,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头痛、耳鸣、呕吐,严重者还会出现感觉迟钝、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专家建议,为预防高原反应,登山上升速度不宜太快,步调应平稳,并调整呼吸,登山高度应逐渐增加,以逐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常作短时间休息,休息时以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

此外,如果攀爬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的山时,最好能携带一定的抗缺氧药物,如红景天等。此外,备个氧气袋作为应急之需也有必要。

对策四:哪些地方不适合野外露营?

很多“山友”都喜好野外露营,其实,扎营地选择学问不少,稍有不慎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专家特别指出,在野外露营中,应尽量在坚硬、平坦、背风的地方搭帐篷,切记不要在河滩和河谷中央扎营,避免山洪危险;也不可在谷底低洼处扎营,避免潮湿和坠石危险。在山顶迎风面扎营也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因为那里一般风大且取水不方便;如果试图在动物觅水点扎营,那么一些动物晚上或清晨过来骚扰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至于在枯木或蜂巢之下扎营,不用说也该知道后果有多么恐怖。

案例启示

案例 哈佛登山救人案例

有一个登山队在登中国的喜马拉雅山,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另一个登山队遗留下的一名奄奄一息的队员,这时这个登山队长要做一个决策:我们这十几人走到半山腰了,是把这个人抬下去,破坏我们登山队的计划,还是把这个人放在这儿?因为这个人又不是我们队的。这个故事非常形象,一个团队往前冲的时候,必然要遇到一些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如果你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该做什么决策?你完全可以说我牺牲这个团队的目标来拯救这个队员,把他抬到山下,咱们从头再来。这个故事在哈佛商学院是个经典故事,每一届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要听这个故事,每个新生第一个星期要谈的也是这个故事。你如何分析讨论这个案例?

【启示】 一个团队既应该有自己的团队目标,又必须负起社会责任。这个登山队既然由十几个人组成,那么其中每个人的工作价值大小肯定有所区别,我觉得可以采取让价值相对较小的队员去救人,其他人担负起他们的工作继续登山的做法。虽然有队员为救人下山了,但是我们必须肯定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并且在登山成功的最重要时刻也要把他们作为团队的突出贡献者,因为他们实现了整个团队的社会责任。

想和做

1.你知道哪些登山安全对策吗?请补充一点。

2.对哈佛登山救人案例你有什么看法?

第四节 蹦极防意外

知识链接

蹦极(Bungee Jumping) 蹦极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绑在跳跃者踝部的橡皮条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蹦极一词应该是一个极好的音译词,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人们音译为“笨猪跳”,作这种译法的人大概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笨的话,是断然不会去进行这种“惨烈”的活动的吧。然而,当这项运动从它的起源地发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甚至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还要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放在蹦极塔上进行,一旦“礼成”,就纵身一跳,以示爱情的热诚与忠贞。而去蹦极的人非但不会被称作“笨猪”,反而能够拿到“勇敢者证书”。

安全对策

蹦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蹦极活动应选择有开展蹦极资质和能力的合法经营的公司。蹦极教练要有资格、有常识并有经验。另外,由于蹦极是一项具有冒险性的活动,你最好参加保险。

2.把人系在绳子上的方法有几种,如把背带套在身上,以及系住脚踝、腿或手臂。无论哪种方法,你的安全都取决于你是否被系好了。如果系着物看起来陈旧不堪,或者你觉得哪儿不对劲,就不要跳。

3.有的事故是由于人们从正升往蹦极点的升降机上摔下来而造成的。因此升降机启动之前你必须要坐稳,不要在升降机启动之前就系上蹦极的绳子,否则绳子容易绕成一团。

4.许多蹦极点都针对不同的体重,配备了不同的绳索。这些绳子有不同的颜色和标签,标明适用于哪个体重范围。要问清教练绳子的规格,如果觉得不合适,就不要跳。

5.一些地方提供非常危险的蹦极形式。例如有些双人式蹦极,两人在狭小的空间内不受控制地上下弹跳,他们可能撞到对方,绳子也可能绞在一起。除非非常有经验,并且蹦极者之间的空间也足够大,否则你应避免这种危险的方式。

6.还有一种沙包蹦极,活动中蹦极者手持重物,方法是当蹦极者接近地面时扔掉重物。由于你落下时要沉得多,弹力绳聚集的力量能使你向上弹出时高过起始的平台高度。这种活动的危险是你有可能撞到平台。

7.在决定蹦极之前要确保天气状况良好。如果风力很大,会影响你弹跳的方向,带来不安全因素。如果当地在下雨,或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下雨,绳子可能受潮,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8.跳之前要确定所有设备都能安全使用。蹦极一般用竖钩或弹簧来保证安全,这些设施应该被牢牢地固定在正确的地方。

9.饮酒后不要参加蹦极活动。酒精不仅会损害你的判断力,还会使你急于冒险,并且不太在意安全措施。

10.确保绳子垂出去的方式能够让你安全弹跳,如果绳子被钩住或缠在一起的话,你就有可能受伤。

11.许多蹦极点都使用一条主安全绳,另外还有一条备用绳,以在第一条发生断裂时派上用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故,第一条安全绳断裂,而备用的那条长度又不对。

12.如果绳子看起来磨损得厉害,不要进行蹦极。绳子有使用期限,超出期限必须更换。一些蹦极点的管理者可能使用超出期限的绳子。

13.蹦极在气候温暖、阳光灿烂的旅游点尤其流行。绳子会受阳光暴晒的影响,因此紫外线辐射也应列入缩短绳子使用寿命的因素。如果要进行蹦极活动,最好在早晨,在绳子完全处于阳光暴晒和高温之前。

14.蹦极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凡是有心、脑病史的人不能参加。凡是深度近视者要慎重,因为硬式蹦极跳下时头朝下,人身体以9.8m/s2的加速度下坠,很容易脑部充血而造成视网膜脱落。跳下前应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以防扭伤或拉伤。着装要尽量简练,合身,不要穿易飞散或兜风的衣物。跳出后要注意控制身体,不要让脖子或胳膊被弹索卷到。

案例启示

案例 学生蹦极成重伤 保险公司速理赔

2000年4月16日12时20分左右,天津市水上公园游乐设施蹦极跳发生一起严重事故,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在玩双人蹦极跳时,不幸头部摔到水池旁边的砖地上,造成头部重伤。

中国人寿天津市分公司得知消息后,立即向全市所属基层公司进行查询,了解两名学生是否在本公司投保。伤者之一陈玲玲的父母于1997年9月在中国人寿天津和平区支公司为女儿投保了4万元保额的“99鸿福终身保险”和“附加住院医疗补贴保险”。

中国人寿和平区支公司根据陈玲玲的伤势情况,做出按高残保险责任进行全额理赔的决定,给付陈玲玲高残保险金4.4万元,并预付1000元住院医疗补贴保险金。18日晚和平区支公司总经理张燕亲自将4.5万元的保险金交到了陈玲玲及其家属手中。

【启示】 天津市水上公园游乐设施蹦极跳,玩的是“心跳”还是“心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引以为戒。

蹦极——空中飞人

蹦极是勇敢者的游戏。蹦极可以作为考验自我,挑战大自然,体验自由落体,追求高强度刺激者的一个选择。

想和做

1.蹦极前应做好哪些准备?蹦极前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2.蹦极可能有哪些意外?想一想,你还有补充的吗?

第五节 意外创伤自救

知识链接

创伤 是指机械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开放性创伤 凡有皮肤破损者,称开放性创伤,使伤口或创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闭合性创伤 皮肤尚保持完整无缺者,称为闭合性创伤。

安全对策

1.不利于创伤修复的因素有哪些?

(1)感染;(2)异物存留或失活组织过多;(3)血流循环障碍;(4)局部制动不够;(5)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2.意外创伤怎样自救互救?

救命的黄金时刻就在最初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间内。

能挽回一条生命,我们决不会放弃。

急救的目的是:维持生命;减低已有的损害程度,防止新的伤害产生;避免造成身心的残障。

急救的关键是三个步骤的掌握:判断、呼救、自救。

救治的总原则是:经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

掌握一些判断病情严重的常见症状,注意保持冷静,反应迅速与合理运用器材,平时要反复练习各项急救法,熟练技巧。掌握一些在紧急救生中的基本举措和必备常识,如观察瞳孔,拨打120电话和其他相关的一些措施。

救生的技术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案例启示

案例1 车子越来越多,车祸死伤也多了

很多人死在得不到恰当的救助。

截至2010年12月初,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83.25万辆,其中市区(不包括萧山、余杭)就有61.95万辆。

与此相对应的是,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增大了。如今各地举行的各类车展上,汽车的安全性能成了销售商竞相宣传的重点。但是,汽车再安全,也不能保证车内人员没事。

更让人遗憾的是,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美国的35倍。由于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得不到恰当的救助,有1/3的车祸伤员在现场死亡,还有1/3却死在运往医院的路上。

在前不久举行的某省医院急救高级论坛上,不少急救医生说,医生到达现场时,绝大多数的伤员都没有得到基本的处理,有的则接受的是导致严重后果的错误处理。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伤员生存的概率。

【启示】 如果你是一起意外事件的第一目击者,面对急需救援的伤员,应该按照标准程序处理:尽早呼救(寻求旁人或拨打120、119、110等电话)—初步识别病情(卸除伤员身上有碍急救的物品,如头盔、伤口处衣物,敞开衣领等)—进行早期现场心肺复苏(平时可以学一学)—进行止血、包扎—维持急救现场秩序,转送伤员或者等待专业救援人员。

案例2 工作生活多元化,创伤原因增多

有些伤害还是可以避免的。

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越来越多,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创伤的原因也变得很多了。仅仅检索《杭州日报》今年的报道,就会发现意外创伤随时可能发生。

建设工地的简易活动房楼板塌落,四名工人受伤……

某幢居民楼的脚手架在拆除过程中,忽然发生倒塌,两名工人受伤……

一间出租房里,一瓶煤气瓶泄漏后发生燃爆,三人被烧伤……

一名搬家公司工人坐在车后的家具堆上,家具堆得太高了,车开起来时,工人一头撞上了小区监控探头的横杆上,摔落在地,导致重伤……

这样的事例几乎俯拾皆是。

【启示】 尽管有些事故突如其来,但并不是完全不能避免。假如在安全问题上多个心眼,事先检查,操作规范,一些悲剧就不会发生。同时,如果事故来临时,就近的人能立即进行科学的创伤救治,也可大大减轻事故的后果。

想和做

1.发生意外创伤怎么办?

2.阅读上面的案例后你有什么启示?请你做一下小结。

小贴士 预防运动创伤有什么技巧

由于传统观念和求医习惯,一些运动爱好者在发生关节扭伤等运动创伤后往往掉以轻心,不当回事。常见的错误是搽抹万花油、正骨水,以为2~3周消肿就好了,结果却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对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说,发生运动创伤后要找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尽早明确诊断,以决定治疗方案,以免初期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留下后遗症,学会预防或尽量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据专家介绍,避免运动损伤还有以下技巧:适当热身,逐渐预热慢慢进入状态,以便为正式锻炼做好准备;正确训练,注意身体每个部位训练方式的正确性及安排每个练习前后顺序的合理性;不要使肌肉过度疲劳;装备运动护具,从足关节的护踝到肘关节的护肘,能够在锻炼过程中为肌肉和关节分担外来的压力和冲击;合理的营养,健壮的肌纤维可以大大降低受伤的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