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儿童少年体质指数分布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反映身体充实度的理想指标。近年来,在评价营养状况及筛查超重、肥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了中国青少年BMI分类标准[1],用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筛查。大量研究证实,儿童期的血压水平与成年期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关联[2,3],青少年BMI可作为预测血压偏高的有效指标[4],高血压的防治须从儿童期开始。本文分析了儿童少年BMI分布对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资料来自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以8 555名(男4 325人,女4 230人)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身体健康的学生(排除重要脏器疾患及发育异常)。
1.2 测量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的测量由固定医师使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上臂长度选择合适的袖带。以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第Ⅴ音为舒张压。学生静坐20min后连测两次,记录其均值。血压偏高的界定:依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报告的中国汉族学生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性别、年龄别百分位数[5],SBP和/或DBP≥P95为血压偏高。超重和肥胖的判定采用中国青少年BMI分类标准[1]进行。
1.3 统计分析
将研究对象按BMI百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百分位数组血压偏高的检出率。比较“不超重”“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做方差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肥胖和血压偏高的流行水平
7~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4.31%(619/4 325)和10.64%(460/4 325),女生分别为8.75%(370/4 230)和5.70%(241/4 230),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4.14%(1 044/4 325)和22.39%(947/4 230),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BMI分布和血压偏高的检出率
图1~2显示群体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随BMI分布的变化趋势。在低百分位数区间内(<60th百分位数),血压偏高检出率随BMI百分位数的递增缓慢增长,男女生分别由<10th百分位数组的13.82%和13.38%,增长到50th~百分位数组的18.41%和18.12%;在高百分位数区间内(>60th百分位数),血压偏高检出率快速上升,男女生分别由60th~百分位数组的24.83%和25.12%,猛增到90th~百分位数组的50.70%和45.11%。
图1 男生BMI分布与血压偏高的检出率
图2 女生BMI分布与血压偏高的检出率
2.3 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血压水平
表1、表2显示不同体重状况青少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各年龄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不超重组(P<0.01)。肥胖组血压偏高检出率为50.36%(男50.00%,女51.04%),超重组为33.97%(男33.60%,女34.59%),不超重组为18.97%(男18.67%,女19.23%),各组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超重和肥胖组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是不超重组的1.8倍和2.7倍,见表3。
表1 不同体重状况组青少年收缩压比较(mmHg)
表2 不同体重状况组青少年舒张压比较(mmHg)
表3 不同体重状况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比较
*超重组显著高于不超重组(P<0.01),**肥胖组显著高于超重组(P<0.01)。
3 讨论
关于儿童少年BMI与血压水平的关联性已有不少报道,如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同性别、年龄体重正常的儿童[6~9]。Sorof等[10]报道了肥胖少年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肥胖少年的3倍。本文研究表明,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随BMI百分位数的递增而增长,特别是在BMI的高百分位数区间内,血压偏高检出率增长尤为迅速,超重和肥胖少年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是非超重少年的1.8倍和2.7倍,与文献报告结果基本一致。伴随着生长的长期趋势,儿童青少年的BMI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群体BMI分布曲线右移,高百分位数值快速上升[11,12]。本文研究发现,BMI分布对青少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有明显影响,提示BMI发育水平提高和分布曲线右移,是群体血压偏高流行的基础。
肥胖在儿童青少年中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期肥胖是成年后多种严重疾患的根源。由于儿童少年肥胖率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是血压偏高的流行。成年期高血压的病因大多可追溯到少年时期,国内的一项追踪资料显示,青少年初始血压水平在P75百分位数以上者,8年后血压≥140/90mmHg的概率是初始血压水平在P50百分位数以下者的3.91倍,且初始血压百分位数愈高,其相对危险性(RR)愈大,青少年初始血压偏高者是成年高血压的易感人群[13]。因此,从儿童期开始,控制BMI的快速增长,是预防成年期肥胖和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关键所在。
山东省是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高发区”[14]。本文报告了山东省7~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总率已达23.27%,呈现广泛的流行态势。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必须引起关注:一是山东省儿童少年形态发育水平较高,特别是BMI和肥胖率较高[15]。二是山东居民的膳食口味偏“重”,食盐摄入量较高(据2002年全国膳食营养调查,山东居民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2.6g,是推荐量的2.1倍[16])。
高血压的诊断应按WHO专家建议,以3次以上非同日复测结果为据。本文的研究资料来自横断面调查,血压数据是一次测量的结果(非3次以上非同日复测结果),故对血压在P95以上的个体冠以“血压偏高”,而不是定性为“高血压”。
(张迎修)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2] Empar L,Josep R.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future.J Hypertens,2000,18(10):1 351-1 354.
[3] Klumblene J.The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to adult blood pressure:longitudinal study of juvenile hypertension in Lithuania.J Hypertens,2000,18(5):531-538.
[4] 徐轶群,季成叶,马军,等.青少年体质指数预测偏高血压中曲线分析应用.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 347-1 348.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3-198.
[6] He Q,Ding ZY,Fong D,et al.Blood pressure is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in both normal and obese children.Hypertension,2000,36(2):165-170.
[7] Muntner P,He J,Cutler JA,et al.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MA,2004,291(17):2 107-2 113.
[8] Ma kgae PJ,Monyeki KD,Brits SJ,et al.Somatotype and blood pressure of rural South African children aged 6-13years:Ellisras longitudinal growth and health study.Ann Hum Biol,2007,34(2):240-251.
[9] Ataei N,Hosseini M,Iranmanesh M.The Relationship of Body Mass Index and Blood Pressure in Iranian Children<7Years Old.J Trop Pediatr,2009,55(5):313-317.
[10] Sorof JM,Poffenbarger T,Franco K,et al.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obesity,and hyperki-netic hemodynamic states in children.J Pediatr,2002,140(6):660-666.
[11] Ji CY.Report on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4).Prevalence and trend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urban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1985-2000.Biom Enviro Sci,2007,20(1):1-10.
[12] Zhang YX,Wang SR.Distribu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prevalence chang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adolescents in Shandong,China from 1985to 2005.Ann Hum Biol,2008,35(5):547-555.
[13] 陕西少儿高血压易患因素识别研究协作组.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4):254-256.
[14] 季成叶.中国血压偏高青少年的地区分布特点和体格发育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7,18(6):401-403.
[15] 张迎修.山东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34-135.
[16] 周景洋,张俊黎.山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6-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