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确立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个体老龄化和生命衰老挑战的回应。倘若在个体衰老的过程中,老年人个个能健康自立、欢喜自适又能奉献家国,那么人口老龄化有什么可以忧患的?显然,在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过程中,老年人自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主体,“发现老年”是一面需要高高举起的旗帜。哀莫大于心死。在深层的意义上,老龄化的挑战也来自心态的老化,所以笔者认为,老年人需要创建属于自己的“阳光心学”。正心修行,积德行善,幸福自求,是老年人生共同面临的大课题。
首先,老年人要修一颗“年轻心”。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岁月的老去,年龄的增大,功能的衰退,是一个客观规律。但人类发现了另一个规律:身体的衰老并不必然导致心灵的衰老,相反地,心理的年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生理的老化。身虽老年身,心却年轻心,这是老年人应对落寞晚年的“阳光心法”。换言之,心态的年轻并不受年龄的限制,精神上的青春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年轻心态需要老年人通过积极的社会化过程保持开放、好学、乐观、进取的生命姿态,乐意与年轻人为伍,敢于挑战自我,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年轻人做的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生命活力,保持精神张力,焕发生命光彩。鹤发童心,阳光老年,老年人就能收获精神的快乐、心灵的满足和情感的慰藉。社会和政府则要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参与社团、代际融合的机会、场地和条件,共创一个青春国家和活力社会。
其次,老年人要修一颗“欢喜心”。老年似乎有很多的困难甚至苦痛,空巢孤独,疾病缠身,老无所依,怎一个“苦”字可说?但老年人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老年的生命和生活。生老病死,花开花谢,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抗拒。生命必然以悲剧收场,但生活可以以喜剧告终,这是人类参透生死的智慧。老年可以欢喜,关键在于对生命价值内在的感悟和深层的感恩。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们,活到了老年又是何其幸运!想想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老年的丰衣足食又是何其幸福!想想战争年代种种悲欢离合,生活在和平社会的老年人又是何其安心!生命是一个奇迹,长寿是一个胜利。生命来之不易,长寿人瑞难得,所以理应倍加珍惜。活一天,就是赚一天,就得高兴一天,以一颗欢喜心对待岁月的沧桑,享受命运的馈赠,无论穷达也不论病否,一概接受并鼓起勇气去战胜自我。生活永远是比下有余,所以应该满足;人生永远是比上不足,所以应该自强。
最后,老年要修一颗“天地心”。到了老年,人生总该谢幕。人生的彼岸在哪里?伟大的佛教智慧如海,开启人类:肉身的死亡不等于生命的终结。肉身是精神的寓所,性灵不灭说告诉人类,生命的奇迹在一个“空”字,它不是“有”,也不是“无”,是其大无外、大象无形的生命之母。道家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来自天地亦将复归天地。人生的规律一是无常,二是因果。老年人需要关心生命之外的世界,关心自我之外的世界,胸罗万象,思接千载,入历史烟云,穷天地奥妙,与天地共呼吸,与社会同进步。《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肯定的是,心灵的天地有多大,幸福的天地就有多大,在浩瀚的天地面前,小我的得失与悲欢实在不足挂齿。一个在心灵世界上有高度、广度和深度的老年人哪怕是孤独一个人,也是心花常开、幸福自来的。老年只是年龄上的一个相对划分,但人生的追求应该是连续登高的过程。退出了生活角色的舞台,不等于就退出了人生价值的舞台,而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大器晚成大有人在,老年人在立德、立言、立功诸多方面完全可以抵达新的人生高峰。老年不是简单的颐养天年,还有正心修行的人生使命,这是需要每一个善待自己生命的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大事。老年要修一颗道德心、慈悲心、社会心,不敢轻忘对生命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义务。社会和家人则要帮助老年人努力开拓“精神天地”和“活动舞台”。老年人的种种贡献将不仅成就其晚年的幸福,也成就了社会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