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阅读记录家长评语简短

阅读记录家长评语简短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低年级如何学习语文?“慢”孩子一样,只是反了过来。因为都是学过的字和词,只是复习,不会的慢慢会想起来,会的更是要记牢固。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大。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做计划和运用时,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能够得到的标杆,让孩子慢慢提高。

很长时间没有写孩子的学习方法了。因为太多的家长,双子方法一写出来就给孩子套了用上,无论多大的孩子?合适与否?说句心里话,如果用不得法,则大人和孩子会很累,和双子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从《与孩子一起成长》第一册中的小分卷开始,再没有写方法,只写家长如何提高自己的事。

前些时,在群中请了老师给群友们讲孩子如何写作文,所以双子一直没有写高年级的语文。现在孩子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无意和群友说了几句作文在应对考试时,注意怎样的细节才能拿到高分。

其实,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想来许多的家长都有自己的办法,而孩子在校也有老师教,同样有许多的措施。

双子在前面的博文中写的方法:可以说作文方法涵盖了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产生的全部问题。

语文学习贯穿了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部,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这点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初高中都比较明显。这个年龄段的家长都知道,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帮助孩子,更有家长说孩子的学习,我从来不管,一样学得很好。

我重点说说:(1)“慢”孩子。(2)太聪明的男孩。因为这两个极端的孩子,都可能因为基础不牢,在考试时失分。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人人痛骂,人人无奈。和冬儿一起走过的学习路上,磕磕碰碰,步履蹒跚,最大的收获就是:(1)放下抱怨,多想点简单、实用,孩子可以接受并能坚持下去的方法,应对五花八门的考试。(2)素质教育和强身健体并举。应对考试前超强的体力和脑力透支。

下面说说:高年级和初中的家长,如何能用一点简单、实用,孩子可以接受并能坚持下去的方法,应对必需的考试,让孩子在考试的关键时刻,在语文上少失点分,并为初中的学习打下个夯实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如何学习语文?我在前面的八篇文章中几乎都有讲到。高年级同样用得上。只是高年级的没有展开,现在全面展开:

孩子进入高年级和踏进初中一开始,语文考试分三块:(1)客观题:有的城市叫积累和运用,有的城市叫课文知识,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上就是课本上所学的内容,也是平时要掌握的基础。这块占分不高:是总分的20%左右。(2)主观题:也叫阅读理解(这是许多学生头痛的考题),占总分的40%左右。(3)作文:占总分的40%左右。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是短板理论,你哪不好就一定要补哪。因为考试是必需的。小学高年级不是低年级,和初中生一样,要面对升学考试。所以低年级时我总说:“慢慢来……现在高年级了就要变成:不要急,化整为零,做好计划,用点方法,夯实基础。”

根据试卷分三个方面:客观题如何牢固掌握?主观题如何分析?考试时作文如何拿高分?

(1)客观题如何牢固掌握?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客观题所要答的内容,侧重点虽然不一样。但考试时生字词和古诗词文上下句子的连接占了大半。还有一点现代文的内容。都是基础的基础(特别是作文中用得上,如果用得好,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想不得高分都难)。这一块比较死,家长在家用点心,帮帮孩子,都能解决。

先说六年级总复习时的客观题:(五年级、四年级也可用上)

①生字词的牢固掌握。

越是聪明,数学应用题做得越好的孩子,特别是男孩,给人的感觉,越容易在生字上写得粗心大意。因为聪明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听懂了,平时会做了,所以就会忽略小节。殊不知汉字是个形象的循环记忆的过程,不是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所以在数学计算题和写作文时,聪明的孩子最容易将明明会的答案写错,作文提笔忘字或写错偏旁部首,最后用个错别字来代替结束。这样的孩子在考试时,如果不注意平时的积累,则会很吃亏。“慢”孩子一样,只是反了过来。下面说说方法:

A生字一定要放在词中报。例如,“突兀”,一定不能分开报。要让孩子明白词的意思,不仅要会写,而且可能有机会在写作文时要会用。

B每一册生字词表的字一定要计算好,共有多少字和词?每天五分钟,报多少天孩子才能听写完?做个孩子大人都能接受的计划。

C方法:从后向前报,也就是第十二册报完,报十一册,十册……越报,生字会越少,越轻松。因为都是学过的字和词,只是复习,不会的慢慢会想起来,会的更是要记牢固。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大(其实,要是个“慢”孩子,这个方法从一二年级就可以开始了)。

D在给孩子报生字时,不会的字词就多报几遍。多报一定会消灭生字。当孩子不会或忘记时,千万不能打骂孩子。有句老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字词时间长了不用,肯定会忘记一些,许多大人都会提笔忘字,更不要说是个孩子。

E在让孩子听写时,时间上一定要化整为零,只要几分钟,时间一到马上停。因为第一,每天用时不长,孩子不会厌烦。第二,时间越短,注意力越集中,记得越牢,效果越好。第三,几分钟这个目标很小,形成习惯后,孩子会主动配合家长去做。

无论家长学识多高或多低,面对孩子的学习,大家都在一个层面上(除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情况不同以外),独生子女的教育,都是家长要面对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做计划和运用时,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能够得到的标杆,让孩子慢慢提高。欲速则不达。

②名言名句和古文、古诗词如何提前掌握?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学好古文、古诗词和名言名句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类在不断向前发展时,借古喻今,历史为镜。但又不得不说:孩子现在的语文学习,还必须面对应试考试。

名言名句和古文、古诗词中。除了古文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语言流畅、对仗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好记好背。但要想学了就能理解和背记并掌握好,也不容易,因为太费时。所以要用点方法来帮孩子:

A利用边角时间,提前介入,目的:当老师开学正式教时,能背得滚瓜烂熟。家长只要在孩子三年级结束,找来四年级的语文课本,认真看看,就能看到在一个章节结束的地方,都会有几句名言名句,加起来一本书也就是10~20句。古诗词也同样有几首。利用暑假的边角时间学一下,对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帮助很大。因为边角时间相对大块正时有灵活机动的特点,时时可以投入。同时,将大块正时在假期孩子作业完成的情况下,让孩子玩玩,孩子会心生感激,接下来,学习效果会好很多。当然,家长的智慧要在里面调节。

a名言名句:两个月的假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在假期肯定要学点其他,每个家长都不会放过),如果两天一个名言名句上下句。例如,“宝刀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名言就能背下15句。家长只要让孩子走在兴趣班的路上,或上卫生间或洗脚,或对墙打球练眼时,教一遍就行,一天3~4遍,两天就有七八遍,你说上句,让孩子说下句;反之,一样。这样,孩子天天听也听熟了,要求孩子熟悉就行。

有家长可能会说,我不会背,如何教?不会没关系,就用不会的方法。

方法一:如果两天教一句,就把课本上的名言名句一个上下句子写在手心,左右手各写一句。看着手心教就行了,方便、简单、实用。有机会还可以和孩子游戏,让孩子猜左手是上句还是下句……(一定记着:教一句家长抄一句在一个专用本上)。

b古诗词:一天背1~2句,一个星期背1首,两个月就是8首。基本语文课上古诗词的内容都能涵盖。不会的家长用背名言名句“方法一”教。

方法二:用大点的字号,将古诗词复印下来(大点的字体会让孩子看清字的结构,更好地记忆)粘在正门、床前、书桌上方、过道、卫生间、饭厅墙上,总之家中孩子天天走过,或停留并能浏览到的任何地方。让孩子天天看了说一下,混个眼熟。接下来就会好背些。一个学期一换。

开学老师就会教语文课上的这些内容,因为孩子提前学过,会在老师教的过程中,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一样,背得滚瓜烂熟。为后面的“背写”,也叫“默写”打下了基础。

B名言名句和古文、古诗词一定要写得一字不错。应试的目的,关键是在考基础时不会写错,写作文时会灵活运用。孩子如果背得滚瓜烂熟,但有的字记不清,那么在考试中写不出就是不会,批卷不会因为你会背而给你加分。

所以家长在孩子会背的基础上,每天在上述的“专用本”顺次序,一个个句子找里面可能孩子不会写或会忘记的字,让孩子“书空写”或报听写。如磨砺的“砺”。一天一句,几个字,一分钟都不要,循序渐进。孩子想想家长一天只报几个字,也不会太反感。

记忆本身就是个遗忘、复习、再遗忘、再复习,直到考试前能记下的过程。所以不能因为孩子一次会了,就当孩子会了,下次不会写就来骂孩子:“你刚才还会,现在为何又不会了,真是笨死了。”这样的家长,孩子不笨也骂笨了,因为孩子自己也会否定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在接下来的记忆中会无形地拒绝本该记住的字。

C在帮助孩子背写时,孩子一定要先会背得滚瓜烂熟,在一字不差的基础上才能写。所以家长一定要先理解“难”、“僻”字意,明白出处,字词咬音要准。才能帮到孩子报听写“难”、“僻”字,这样,在考基础和写作文时才能不写错或用上。孩子要明白如何写和用。

其实,每一句中可能只有1~2个不会写的字。家长是个成人,只要查一下字典,就能知道并记下来。孩子想想家长这也会啊!定会生出少许敬仰,“书空写”或报听写时就会顺利一点。如果家长不想这样烦,给孩子报个题目,让孩子自己背写也行,但多占用了孩子的时间,孩子一定不会太开心,接下来,更烦的事会等着家长。所以想点方法,或许费点时间帮帮孩子,就是帮了大人自己。孩子学习是件很苦的事,要理解一个有苦没地方倾诉的独生子女。

冬儿小时候一直到四年级结束,记汉字都很困难。娘儿俩不知吃了多少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用几种方法,时间上化整为零,苦练加巧练。冬儿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同学们很快就能记下来的字,而她却会前学后忘?我告诉冬儿:“科学家说过(这个冒牌科学家就是她老妈我),记忆是个科学的东西,和人的成长还有对字的敏感程度有关。汉字是方块字,你相对同学,方块字不是很敏感,老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还不如你,但到了三四年级后就很好了。你长大一点一定会好的。”果不其然,过了四年级,冬儿记汉字就好很多,慢慢地用冬儿的话:现在记得超快。

但名言名句、古文、古诗词冬儿接受起来相对要快一些。主要原因是一年级不会拼音,吃了很大亏,所以后来在小学低年级时,把高年级课本中的名言名句、古文、古诗词等都提前用游戏的方法背熟了。到了高年级,记忆也跟上来了。名言名句、古文、古诗词中难记的字,对冬儿来说也就不是太难了,相对于小时候报听写快了很多。在考试时,前面的基础分就失得很少,慢慢地,成绩就跟了上来,自信也上来了,进入了良性的学习循环状态。

名言名句、古文、古诗词都是寓意深刻,给人很大启迪的精典语句。用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会使一篇文章立起来,让批卷的老师有眼睛一亮的感觉。冬儿平时不用这个方法,到了考试就要套着用,这样会有个高分。所以学会写好、用好名言名句、古文、古诗词、太重要了。

③如何让孩子背记现代文?

其实,太多的孩子,从小宁可背诵朗朗上口的古诗文,也不喜欢背诵这种现代文。的确,现代文也叫白话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话。

为什么孩子到了初高中,不喜欢历史和政治考试,就是因为白话文太难背。如果死记硬背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对“慢”孩子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难度。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背现代文是冬儿最恨的事。因为晚上背完,到了早上就忘记,不是掉字,就是漏字。一字不差不可能,到学校每个孩子还要相互背,有的还要到老师面前背。所以冬儿为此很是心烦。后来,我用化整为零等很多方法,冬儿背功才好起来。

下面说说,冬儿这个“慢”孩子用了什么方法学会背记:

①段落中间转折词和关键词圈起来。这个圈起来的字要死记,大概是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学会记转折词和关键词,就能很快背下一段,还不太会掉字。冬儿从低年级开始,所要背记的现代文段落,我都要她自己找出里面的转折词和关键词。用支红笔圈起来。然后,这几个词重点分句子来背。后来,冬儿初中的历史和地理都用这种方法来记,因为这样不太会忘记段落中的句子。

如果孩子能从小时学会这种选择转折词和关键词来强化背记句子,慢慢用熟这种方法,对孩子在将来上初高中时,有背记的学科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初高中语文许多古文,更要背诵大段的现代文,还有历史或地理之类,这个背记能力和方法的好坏很拉分。所以家长要在孩子低年级或高年级时就要想办法教会孩子这种小方法和能力。

②在背诵时,孩子的状态一定要自然。就是在背书时,孩子想做什么都行。记得冬儿小时候只要背书,一定要边背边想边在床上翻跟斗玩,才能慢慢背下来。假若让她好好坐着,一动不动地认真背,她根本就背不下来,不是玩桌上的橡皮,就是玩铅笔,总之手脚都不会停,在那给你慢慢磨。发现冬儿背记时的特点后,就一直随她,想如何背都行,只要能背下来即可(记性好的孩子例外)。可当时冬儿这个样子背书,我也不明白是为什么?

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是个急性子,会越看越心烦,背不下来更是火大,骂了,说了,全来了,孩子被说烦了,更不想背,真被家长骂得无奈,勉强背,效果也不会好到什么地方去。

有一天,朋友的孩子来玩,她妈让我盯盯他的语文背诵,这孩子一会从凳子上跳下来,一会爬上床坐在枕头上颠,可口里并没有停下背,我慢慢教他,他一边玩一边背,一会儿就背下一大段了。我打电话他妈,他妈听了很吃惊,说在家背诵最困难,玩着背更是禁止,怕这个习惯带到高年级会非常不好。

我看着这个孩子,想想冬儿,一下明白了:这种大人眼中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正是孩子身心最放松的自然状态,脑子此刻反而因为没有任何压力,慢慢装进了正在想的事。所以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怕这怕那,什么孩子会因此习惯不好,等等。看看今天的冬儿,“坏习惯”并没有带到高年级和初中。

③分时循环记忆,就是老师让一课背2~3个自然段,尽量分开背。先背一小段,做其他作业,再背一段……因为不是每天都有背的内容,所以在孩子回家时,家长最好问一下,今天有没有要背的内容。这样才能帮到孩子分时背一下。第二天早上,让孩子重背一遍,复习一下(这是针对“慢”孩子,要是学习快的孩子则没有必要)。冬儿后来习惯了,都是晚上分段背熟,第二天早上上学前几分钟,主动让我看着再背一遍。因为她知道自己会忘记。

后来,初中三年学习历史、政治、地理,包括英语,冬儿都用这种分时循环记忆方法。但早上不会再来找我……

④高年级的孩子,想张口大声背或默背都行,有的孩子喜欢大声背,有的反之。所以不用管孩子用什么方法,只要孩子能背下来就行。除非老师有专门要求,家长千万不要强求孩子一定要如何做。不然,高年级的孩子很叛逆,大人与孩子之间会因此而产生很深的矛盾。

冬儿到了初中,语文的文章和英语单词都喜欢默背。在初一时,她背好语文或英语第一遍,总会来找我,让我帮忙看着,她背。开始问过她:你不出声,如何能记背下内容啊?这个出声,是脑、口、耳一起动,能促进人体的发育,更能很好地加强记忆……你这样默背记忆,会不会对学习有影响。她说我有我自己的背记方法。后来,在初二、初三时,自然就大声背记了……

为什么要用这样长的篇幅来说孩子的背记功能呢?就是因为到了初高中,太多东西要背记,如果方法不当,基础又差,则孩子大多成绩都掉在了这一块。如英语、历史、地理等。有可能还没上到初二就会厌学。所以家长能在孩子小学时,用一点小方法来引导孩子,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会自己慢慢领悟,学会更好的“学习能力”。

其实,太多的好孩子,各有各的学习方法。太多的家长,各有各的教子的宝贵经验。我只是把冬儿小时候的学习方法写出来给大家看看,朋友们一定要变通地看,因为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孩子。应试教育很无奈,逼得家长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不停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2)主题观(阅读理解)如何分析?

冬儿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上半年,在黄冈上小学,班主任张老师在教语文阅读理解时,坚决不让孩子抄答案,谁抄撕谁的本子,所以孩子的思想是自由放飞,任意驰骋的。加上冬儿看了太多的课外书,高年级阶段写出过很多好作文,驾驭语言的能力在那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六年级还在难度较大的湖北省“楚天杯”作文比赛中得了二等奖。想当然地认为,阅读理解肯定不会差。

殊不知“阅读理解”根本就不是孩子们读了作者文章后的感想和理解,而是教育家们阅读了文章后的理解并给出他们理解后的答案。一个成人阅读后的理解,如何成了千千万万孩子阅读一篇文章后的理解?其实,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大小、对作品的感悟程度,都会诠释出不同的阅读结果。如何会有个标准出来呢?

虽然在冬儿小学时,我和冬儿及她的同学一起做过“阅读理解”,三个人最后的答案肯定差之千里。当时,只是认为标准答案非常好笑,没去想“阅读理解”对孩子初中语文学习有多大的影响?更没认识到如果不按标准答案来做,语文肯定会很拉分。

六年级下半年冬儿回苏州,语文课“阅读理解”必须是标准答案,冬儿回家的语文作业上都是红叉。我前面有写,冬儿开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标准答案?所以只有买书来抄。换个角度就乱答一通。

后来,上了初一,每星期各科考一次,语文50分,不算作文分。冬儿一个月下来,没有考上过40分,错的都是“阅读理解”。在和冬儿的老师交流时,她只安慰我,语文真的很难,孩子有这些分已不错了。我听了根本不明白难在什么地方?孩子为什么不会做?看看冬儿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比,这掉一点,那漏一点,给人的感觉就是再多想一想,就能答全。后来,和冬儿分析过一次试卷。在“家长的作业”中写过。当时,直觉认为冬儿看题不细心,只要再多看看,认真一点,肯定能答好。

后来,冬儿和我讲,这个“阅读理解”有些答案一看就能拿分,因为是个套路;有些答案莫名其妙;有些她自认为答得很对,只是说法和标准不一样,但意思一样,同样要算错。

冬儿最后和我说:“老妈,语文又不是数学,一是一,二是二。中文一个意思有太多种方法来表达。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让本来会表达的内容,也给它搞得不知如何答。你要不信,你做一下试试?”

赶紧跑到书店买了一本初中《新阅读》。空余之时,抢时间一个星期全部做完,对比了标准答案,错了一大半,就是所谓做对了,也只是沾了点边。想想自己虽然做得非常认真,也非常仔细,能想到的都写上了,而且自认为做得很好,但和标准答案还是差太远了……又开始重做,因为是个成人,又看过标准答案,慢慢悟到出题人的想法……这才明白冬儿为什么会对标准答案如此深恶痛绝。并肯定地认为,一个孩子,就是再细心一点,再认真一点,也不会想到出题人的脑子里去……

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冬儿初中读了一段时间,我这脑子动了一段时间,也算明白了。中国的应试教育,讲的就是一个所谓的公平,语文的“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了近40%的分。如果没有标准答案,批改试卷的人水平不一、能力不一,批改出的分数差别太大,对一个孩子考试的结果,最后能不能顺利升学,影响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所以阅读才会出来“标准答案”也就见怪不怪了,这是在不公平中找公平。但不得不说句实话,这样的“标准”扼杀了太多孩子可贵的想象力,扼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从小让孩子诚实,这种“阅读理解”就是在教孩子说慌,让孩子学会揣摩别人的思想,写出不是自己真实想法的所思所想。后果的严重性,家长们想来都知道,大家和我一样,有的只是无奈。所以后来冬儿的“阅读理解”我只是给她买书,没有再过问,因为无话可说。

但一直在关注她这一块。冬儿虽然不喜欢“阅读理解”,但要考试啊!所以她也是变着法子想办法,和我聊天最多的就是这个,所以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阅读理解”。

冬儿中考结束了,下面说说,“阅读理解”如何得高分(一家之言)的方法:

①初中生平时一定要带着问题,也就是给出的题目,精读文章。这样有针对性地看题,会一边看,一边想“出题人”此时如何想?应如何答?看完并写出答案后,再和标准对比,看错在什么地方?(毕竟不是小学生,此时的初中生有自己的思想)时间长了,三年下来,感觉会找到。

②现在的“阅读理解”考试,三大题中有两大题是课外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精读(看课外小说和精读短文是两个概念)。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精读一些优美散文或短文,一定要买有提示和问题及答案的阅读书。我在上面说的《新阅读》中就有许多非常好的散文,后面都有提示和问题及答案,是很好的课外精读阅读书。这样的书,一个学期有一本,一个星期做几题,只要认真做,三年下来,六本书中各类题型都会出现,对孩子的中考帮助很大。课本上的东西远远无法满足孩子“阅读理解”这块考试的要求。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读读这样的书,只是看看提示,认真想一想,不要做题。在小学毕业时的暑假期间,分配好时间,可以让孩子一天做1~2道题,找找感觉。

③有针对性地多做各种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多接触和了解熟悉题型;各地的试卷都不一样,找来当地历年的试卷,只做“阅读理解”中课外的试题,一张试卷中最多只有2~3道题,所以孩子做起来也不会太厌烦。

④在考试时,多写一点,把能想到的都写上。因为批改试卷的老师,只找里面的相关词,找到一点给一点分,所以能多写点就多写点。

其实,还有其他很多方法,不在这一一展开。看博文的都是成人,相信家长们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会找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到了初中,孩子面对很多要学习的知识,有的真是超越了他们实际的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强求:什么一定要孩子做试卷,一定要孩子做《新阅读》,孩子会反感而拒绝。家长只能有技巧地从侧面帮帮孩子。

所以“阅读理解”家长能帮到孩子的,就是每学期找一本带答案的“阅读理解”的书,让孩子有时间每星期做1~2道题……三年下来肯定找到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