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教育”相关媒介报道
续表
续表
2.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赋
三湖列镜,六山环铎①;光谷莹莹,黉宫灼灼②。丽都西顾,风动汤逊之春波;周店南观,云归双庙之秋壑③。曩之僻壤何其,萧疏类野;今之广厦如斯,辐辏同络。是故,感东山之崛起,慨庠序之展拓④。
观夫迭阁重楼,浓荫掩映;回廊复道,众卉缤纷。霞霓与领巾同绚,吟诵与鸟语共闻。环道塑胶,软实犹熨之红毯;广场芳甸,绒平若铺之绿茵。庠生之愿也,效麋鹿以腾欢,徜徉洒脱;仿蛟龙而搏击,驰骋绝群。况复代有贤师,为三楚培训而起秀;学无止境,更九州试点以传薪⑤。是以黉宇领江城之杰,学童出海内之暾。
至若遍遴百家,独尊五行⑥,取其精粹以弘扬,构其和谐以发展。物行其道,两仪演而万类生⑦;人守其规,百事成而五常显。物格以知至,相胜相生⑧;理通而察明,自律自勉。筑金石之阁,弘毅彰仁;建水文之轩,通灵向善。土本厚者,其德也厚诚;木尚高哉,其志也高远。火之热烈,人之激情;矫正格非,恒锻恒炼。
讯曰:教育之道,顺乎天之势也;修齐之道,养乎人之气也。顺势而成,养气而行,皆自然之律也。遵四时之明法,达万物之成理;采古今之宏论,创天地之大美⑨。他日有成,思向者之所为,欣往者之所倚。孰能言,今之功者弗伟乎?
【注】①三湖,东湖、南湖、汤逊湖;六山,珞珈山、南望山、伏虎山、喻家山、马鞍山、九峰山;三湖六山为光谷之外围山水。
②黉宫灼灼:此指光谷内之众多高等院校。
③丽都,光谷丽都;周店,指周家店;双庙,乃双庙山,光谷第五小学即在此山之麓。
④东山,指原武汉市东山小学,即今之光谷第五小学;庠序,古乡村小学之称谓,后泛指学校;展拓,开辟、扩充,施展、作为的意思,与“拓展”义有不同。
⑤此段文字,概述其为武汉市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湖北省足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等。
⑥五行:此指该校之五行教育,校园建有“金石阁”“水文轩”“木尚坊”“土木堂”“火景苑”等教育景观。
⑦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⑧物格而知至,语出《礼记-大学》;“相胜相生”,即相克相生。
⑨“四时之明法”等句,语出《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文/吕克俭)
3.五行平衡唱响和谐发展
在校歌创作伊始,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就考虑到如何传唱,使校歌成为学校特色与文化的有效教育载体。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构成,大自然会因其盛衰而产生变化。它强调整体性,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之说,前者是互相生旺,表示生成化育;后者互相反驳,表示互相制衡。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五行”也被光谷五小赋予了新的内涵,由原来的“相生相克”演变成“平衡”“和谐”。与之相应,五行教育的核心就是“平衡”和“和谐”,即教育管理的平衡与和谐,德育发展的平衡与和谐,教育教学的平衡与和谐,师生发展的平衡与和谐,“五行平衡,和谐发展”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光谷五小将“金、木、水、火、土”作为五行教育主题,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五行平衡,和谐发展”的“五行星”。校歌《五行星之歌》由校长孔德勇作词、本校年轻的音乐教师罗昊作曲,生动地描绘了“五行”办学的理念,体现了光谷五小的时代烙印。
对于小学生来说,“五行”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校歌的歌词创作过程中,光谷五小就将“五行”概念依附到具体的行为与事物上,以方便学生理解、传唱。例如,“我是一粒文明的种子,你就是那肥沃的土壤;我是一条诚信的小鱼,你就是那宽广的海洋。”这两句歌词借用具体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到“五行”所对应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让学生通过简单易懂的歌词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时,这首校歌的词作布局也别具一格,分为两大部分,一开篇就形象地直切主题。
为了展示光谷五小的精神风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校歌的曲谱创作打破了一般套路,换以欢快活泼的儿歌形式。在音域跨度上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即限制于一个八度左右,旋律基本上在小字一组音域内。在编曲方面,新校歌更是打破了以往校歌严肃、沉闷的印象,加入了说唱元素,让整首歌曲显得特别活泼,时代感十足,避免学生因校歌“老土”而不愿意传唱。同时,这也契合了光谷五小“灵动、热情、向上”的校风,有助于学校实现“处处追求和谐,人人全面发展,个个成人成才”的办学目标。
校歌唱起来,我心更豪迈!我们坚信高唱《五行星之歌》的光谷五小师生将充分践行“五行”学校文化,铸就更多的辉煌,实现学校更大的跨越!(文/孔德勇)
附:校歌《五行星之歌》
4.独树一帜的“五行”教育
初次与光谷五小的孔德勇校长接触,就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原因之一,是孔校长曾在武穴市实验小学当过校长,而他的前任,正是我的“忘年交”——武昌实验小学的张基广;原因之二,是听说孔校长有点另类,这恰恰也对了我的脾气——在教育问题上,我的确喜欢某些特立独行的人,这在我的拙作《林教头风雨六十年》中就有过较为详尽的表述。
惊 诧
孔德勇代表学校提出的“五行”教育理念,开始让我惊诧不已。“五行”即“五行阴阳学说”,是战国时齐人邹衍创立的,阴阳家是“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小时候我在乡下就经常听到算命测字先生悦耳的二胡声,似懂非懂地听他们对生辰八字、相生相克的演绎分析,以后才知道“五行阴阳”正是他们谋生的本钱。当时乡亲们对五行是深信不疑的,命中缺少什么,就在名字中用带有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的偏旁来弥补。鲁迅笔下“闰土”的得名,正是有据于此。
面对这样一种古老神秘甚至带有相当迷信色彩的学说,孔德勇竟然将它作为学校的理念文化,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
2013年3月,我作为一名督学对光谷五小进行创建市级特色学校进行评估前的考察,第一次接触到学校的“五行说”,的确让我吃惊不小。据我所知,阴阳学说在港澳台还是相当风行的,内地中医界有所应用,除此以外就是少数大学或科研机构在开展研究了。一所小学竟然将它作为学校的理念、特色、文化,行吗?不仅我有这种疑虑,再看看其他几位督学,大都面有难色。
怎么办?作为考察组组长,我提出了两点看法:第一,不要轻易颠覆学校的主张与实践,学校对理念、文化、特色的思考,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之处;第二,诧异来源于差异,而差异本身就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向来不缺少同质性甚至同一性,缺少的是个性化的思考,缺少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作为一所小学,敢于提出甚至践行“五行教育”,难度肯定非同一般,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正因为难度大,极具挑战性,才能有助于学校凝心聚力、聚精会神地去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就这样,考察组通过了对光谷五小创建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考察。但“五行教育”到底做得如何,我们心里并没有底。
惊 喜
一个多月后,仍然是我担任组长,率队到光谷五小进行正式评估。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惊喜不已。
惊喜之一,是学校奠定了实施“五行教育”的哲学基础。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学校结合了考察组提出的意见,将“五行教育”的哲学、理论基础定位于三个方面:一是朴素的唯物观,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物质引发出教育功能;二是朴素的辩证观,由五行相生相克发展到认识事物的对立统一;三是朴素的规律观,天地万物各行其道,各自或相互之间都有可以探寻的运行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掌握了学校工作的主动权。这三个理论定位,犹如三块基石,足以使人有脚踏实地之感。
惊喜之二,是学校确立了以“五行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三风”为例,学校提出的校风是灵动、热情、向上,这里分别具有五行中“水”“火”与“木”的属性;学校提出的教风是师爱忠诚,师业精诚,这里具有五行中“金”的属性;学校提出的学风是严谨、厚重、坚实,这里具有五行中“土”的属性。“三风”具象而不牵强,使全校师生好记、易懂、会做,符合办学理念最本质的要求。
惊喜之三,是学校建设了“五行园”,将五行理念衍变为实实在在的物质景观。水文轩活泼灵动的喷泉给人以智慧,火景菀熊熊燃烧的火炬给人以力量,土本堂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人以启迪,木尚坊读书长廊给人以知识,金石阁的“真金不怕火炼”的文字及图案给人以坚强。徜徉在五行园,你会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与熏陶,从这点来讲,光谷五小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五行教育”这面旗帜是有独特性的。但能否举得起来,存有诸多的未知数。这次评估,给我们的印象深刻而美好。除了孔德勇,学校李书记的开朗圆通,赵副校长的博学睿智,干部教师的团结一心,也增添了我们对学校搞好“五行教育”的信心。
惊 叹
惊叹是在惊喜后的感叹——叹为观止。这是眼前尚未达到但可望可及的更高境界,我期望光谷五小在不远的将来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在评估总结会上,我代表评估组对学校提出了三条意见,其中第一条是“精心铸魂,打磨凝心聚力的‘五行文化’”,即做专五行教育的理念文化,做深五行教育的环境文化,做精五行教育的课程文化,做实五行教育的行为文化。为了说得更具体一些,这里我再提出“五个一”的建议。
制定一个路线图。确立近、中、长期的实施规划。规划宜简不宜繁,宜实不宜虚。将重点放在“五行教育”的立德树人上。
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学校的“五行教育”已被列为武汉市教科院的规划课题,这是相当不易的。要集思广益,动员全校的师生都来做,在做课题中加深对“五行教育”的理解,增强实践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确定一个重点项目。每个班都要确立一个“五行教育”的重点项目,搞什么,怎么搞都由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说了算,学校每学期(或学年)进行一次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公开。
编写一套校本教材。光谷五小在编教材方面现在已有相当的基础,“五行园”就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先考虑编写一套全校通用的教材,然后分层次加深加宽。
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实施“五行教育”是一项“吃螃蟹”工程,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毅力,需要团队的合力,更需要一批勇于担当的先行者。应当给这样的先行者以明确的鼓励。(文/林家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