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时期的马路天使

新时期的马路天使

时间:2024-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她带领的班组自1990年以来连续8次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初为人母的我,放下襁褓中的女儿,走上了宜川清道班组班组长的岗位。要说苦,马路清扫工的确苦。此时,虽然心中有很多的苦闷,但却始终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个信念:我们的工作就是始终使马路保持干净,再多的垃圾扔下来,也必须让垃圾从马路上走开。改制后班组面向的是市场。

陈扣娣,1960年出生。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助理。自1986年进入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工作以来,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善于学习研究,积极探索推行班前“五分钟工作提示”、“八扫六清一通”、“双智型”等工作法,班组的技能领先于全行业。她带领的班组自1990年以来连续8次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1990年至今她连续9次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次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3次上海市劳动模范、2次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口述:陈扣娣

采访:邵 燕 张胜永

整理:邵 燕

时间:2011年1月14日

地点: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

敬业班长的磁力

我和我的爱人原来都在上钢一厂工作。考虑到婚后两人离家都较远,两人都是长日班,孩子没人带,所以我就辞职来到了普陀区市容环卫工作。自1986年以来,我在这一行一干就是25年。回想当初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只有27岁,正是女人一生中的关键时候。初为人母的我,放下襁褓中的女儿,走上了宜川清道班组班组长岗位

当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清道班时,迎来的却是姐妹们冷若冰霜的脸和无动于衷的表情。第一天,我与几个相处较好的姐妹上路了。在我记忆中,那一天却是如此的漫长与孤寂。回家的路上,我的步子特别沉重,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家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埋怨的丈夫、唠叨的婆婆、异样眼光的邻居,这些我都可以忍受,为什么自己的姐妹们却这般冷漠呢?

当时,我真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所以我就想用“苦干”来感化姐妹们,唤起她们对环卫事业的热情。每天清晨4时30分到下午16时30分,12个小时我始终手握大扫把埋头哗哗哗地扫。作为班长,我处处想起带头作用:别人还没上班,我先到岗;别人不愿干的活,我来干。扫完了自己的,我还夹着扫帚一路走一路检查,再一路帮同事们代扫一段。一年下来,原本体重仅45公斤的我又减了整整10公斤,家里人非常不理解。记得有一天,我发烧近40℃,瞒着家人,摇摇晃晃地来到道班房继续干活,直到昏倒在路旁。就在这一刻,姐妹们的心贴在了一起:“扣娣,我们一定会把活干好的,你放心!”此时,我很开心,但也很明白这仅仅是个开始。

陈扣娣与她的姐妹们一起努力工作

扪心自问,班组能发展到今天,都是依靠集体智慧。有共同的目标,才有凝聚。记得江西姑娘邓爱丽刚被抽调到劳模班组时,很有些顾虑。她怕做不好,拖了我们的后腿。然而,在这个曾经让她感到有压力的班组里,她一干就是近10年,并成为班组骨干。班组里这么多的成员,不少人是带着情绪而来的,却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

严格管理的威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水浒传》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国以信而知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启迪:班组光靠苦干不行,还得巧干,需要制定一套规范有序的班组管理模式。凭着一股敢闯、敢冒、敢拼的精神,我们班组共同总结了一些管理经验。如今,这些经验已经在普陀区,乃至整个上海的环卫系统都得到了推广。

我们班组在全行业最早成立TQC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实行班组“五分钟工作提示法”,“首创八扫六清一通”的道路文明保洁法,是全行业连续10年在全国市区卫生检查团明察暗访中不失一分的作业班组,又在全行业最早推出“五为”便民利民措施。我们在各个清扫点设立了意见征询箱,人人佩戴胸卡上班,开展温馨服务。

平时,我也十分注重大家的工作精神状态。多年来,我一直不忘每天上班前的“五分钟工作提示法”,虽然有点老和尚念经,但是我觉得还是非常管用的。每天上岗前,由我自己带队在窗口示意牌前排队点名,安排任务,提出工作重点,重温规范达标要求,提醒安全防范意识等。可喜的是,这个“五分钟工作提示法”,在1998年获得“徐虎杯”新型操作法奖,现在此法已在全区各大班组中得到全面推广和执行。

说实话,我们普陀区的环卫工作是比较难做的,不但面积大,相对其他市区来说环境也较脏。我们班组主要负责宜川、甘泉地区5座压缩房、2座厕所、134 543平方米道路、79个废物箱、413个窨井的清扫保洁工作。因此,工作方法就必须不断地琢磨创新。于是,我们率先实行道路保洁班组承包,率先向沿街商店上门收集废弃物。后来我们还成了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向白色污染宣战的示范点。

城市在发展,班组所辖的宜川地区近11万平方米中,商店、公交站点越来越多,人流也越来越大,城市垃圾自然就越来越多。究竟该怎么解决马路保洁问题呢?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宜川地区的保洁特点?我们能不能发明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法?能不能既用“心”扫好每一条路,又用“新”扫好每一条路呢?我至今都记得,那个热气腾腾的夜晚,大家你谈你的经验,她说她的想法,讨论得心都热起来了,汗都渗出来了。不过,真是开心,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八扫六清一通”操作法:头遍先普扫,绿化地主动扫,有风顺风扫,无风两头扫,商店门前来回扫,公交车站招呼扫,沟底灰沙用力扫,窨井墙角不漏扫;最终做到路面清、沟底清、人行道清、花坛周围清、墙角清、沟眼通。自此以后,我们班组在全行业第一个建立了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小组,道路保洁连续10多年在全国、市、区权威部门明察暗访中不失一分。

陈扣娣与她的班组

这些年来我深有感触:从过去的苦干到今天的苦干、能干、巧干,每一行的背后都深藏学问。

优质服务的魅力

要说苦,马路清扫工的确苦。一个顺口溜曾经形象地描述过:“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累。”这还不算苦,我想让我们感到最痛苦的是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在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走上了这一行,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和态度,那就得凭我们优质的服务。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正当我们清扫时,一团垃圾就扔到我们的脚下。我们好言相劝:“对不起,请不要随地扔垃圾。”“你们不就是扫垃圾的吗?没有我的垃圾哪有你们的岗位?”在这些人不屑的目光下,我们还得把垃圾扫干净。此时,虽然心中有很多的苦闷,但却始终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个信念:我们的工作就是始终使马路保持干净,再多的垃圾扔下来,也必须让垃圾从马路上走开。

2004年底,我们班组所在的原区环卫部门改制。改制完成不久,又有一块硬骨头要啃了:沪西工人文化宫6.3万平方米的保洁项目。作为一名老普陀,我知道这里曾经是脏乱差出了名的地方,来往的行人多,各种摊位多,还有一家花鸟市场。改制后班组面向的是市场。如何选择?决定权掌握在班组自己手里。思索再三,我还是选择了:接。我马上带领20多名班组内的“40、50”人员,制定出一套详细科学的工作流程,利用电脑合理分派了个人保洁区域。到岗后,扫帚、刷子和协扫车、保洁车相结合,遇到彩色地砖等难以清扫路面,大家蹲下身用手去抠、去挖。慢慢地,常来西宫散步的居民惊讶了:西宫变了,以前三步一块垃圾的步行街,现在干净得简直能坐下来!

我和班组的成员们,不仅自己不停地清扫,还积极做清洁卫生的宣传员,以整洁的服装、文明的举止、真诚的微笑、优质的服务,动员沿线的单位、商店、个体水果摊和炒货摊,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清洁经营,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状态,提出“五个率先”。当时我对宜川路的总结是“三多一大”,即:商店多、居民多、车站多,工作量大。商店多,营业员的素质不太高,每天下班后全部把垃圾扔出来。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看到马路上全都是垃圾,像仙女散花一样的。我心想,必须得堵住源头。于是我和班组骨干商量,上门主动征询,问商店有什么困难,帮他们解决。在沟通中了解到,商家觉得垃圾不扔到马路上没处放。于是我们就提出,在他们每家商店门口设置一个圆桶,每天早上来收,免费服务。这么多年实施下来,我们不仅提高了道路保洁情况,还和商店的营业员们结下了友谊。这就是第一个率先。第二个率先:向沿街经营商店上门收集垃圾。班组班员们一天两次,早班、晚班上门收垃圾,中班到整个宜川地区上门收垃圾。第三个率先:在整个宜川路搞了一个“建国文明示范岗”,目的是边工作边宣传。第四个率先:率先挂牌持证上岗。以前我们市容上岗有一个统一的证,我们是劳模班组,就要做好劳模的示范作用。这个证上面印着“全国文明建国岗”、“上海市劳模集体”,有名有姓有投诉电话,对员工起到自我加压、自我监督的作用。自从1996年挂牌持证上岗以来,在我们工人身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五个率先:公开向社会提供承诺服务项目,如为社会孤老服务,便民服务等,也得到了市民和领导的认可。

服务世博的凝聚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举国盛会,作为上海市民,我和班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要让城市生活舒适,首先就要有一个整洁亮丽的市容。那么如何来给这个城市装扮,由谁来装扮呢?我想,这就是我们全体环卫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虽说上海世博会是2010年5月正式开幕的,但是我们的行动和服务则是提前了近2年,我们服务业叫做“迎世博600天”。在这段时间,我和班组的成员始终奋斗在迎世博文明行动、美化环境的第一线。那些天,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每一条路都是世博路,一心扑在工作上。当时,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十个中心城区“迎世博百日测评”的活动,这对于普陀区来说是压力大、工作重。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这么一句话:“普陀区又破又大。”(面积55万平方公里,老城区居民居住集中,小摊小贩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区政府给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要在测评中达到中游水平。为了确保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建设党工委领导提出了“5+2”、“6+1”、“白加黑”、“晴加雨”的精神。我们环卫工人都发扬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24小时不分昼夜地干。这段时间也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大家因一次小型工具的改进而喜出望外。原来,路面上的一些纤维、鸡毛鸭毛等总让大家大伤脑筋。明明扫在畚箕里了,一阵风来,就四处飘散了,追都追不上,只有生气的份。凑巧有一天,一个做中班的组员,一大清早就从家里跑来了,她说她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网鱼。突然间她就醒了,用网兜住纤维、鸡毛鸭毛,不也一样出不来了?问题是网兜有网眼,纤维、鸡毛鸭毛还会从网眼里飞出去。“呵,这不难,用编织袋替代好了。”另一个组员马上就想出了解决办法。那么,就拎着编织袋沿路去拾?一个班头拾下来,腰还不折断了!又有一个组员想出了新招:把畚箕的后板去掉,把编织袋绑在畚箕后面,就变成了一个渔网式的垃圾兜。“好好好”,班组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叫好声——废旧利用,制作简便,易于携带,又提高了保洁质量,真可以申请专利了!

此外,我们班组还向市民发放“迎世博奉献社会服务承诺卡”,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们号召,为方便市民有“三个备”:备针线包、备交通图、备简易药箱;优质服务做“四个员”:环境卫生保洁员、文明礼仪示范员、世博知识宣传员、突发事件报告员;奉献社会做“五个一”:遇见老弱病残扶一下、遇见迷途儿童送一下、遇见急难路人帮一下、遇见问路行人指一下、遇见突发事件报一下。

这么多年来,我们班组的姐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奉献不停步,人生更美丽”的宗旨。我为我们劳模班组的强大凝聚力而自豪,为我们姐妹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欣慰。

采访札记

她让城市更美好

她和她的劳模班组向我们展现了上海人“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上海市容环卫人“以我心灵美,创造城市美”的行业精神;“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打基础拼搏奉献、兴功能开拓创新、树形象敢于超越”的普陀精神;“创造性思维、超常规工作、全身心投入”的建设精神;“为美化普陀服务好每一天”的敬业精神。她就是陈扣娣,现任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助理,原宜川女子清道班组班长。自1986年进入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工作以来,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善于学习研究,积极探索推行班前“五分钟工作提示”、“八扫六清一通”、“双智型”等工作法,班组的技能领先于全行业。她是一个普通的清扫工,在每一天的清晨,在宜川、甘泉地区的马路上都能依稀看到她的身影。因为,该地区的5座压缩房、2座厕所、134 543平方米道路、79只废物箱、413只窨井就是她和同伴们的美化对象。25年来,她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扫帚,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以爱岗敬业的磁力、严格管理的威力、优质服务的魅力吸引和折服着他人。她用自己的行动燃烧了激情,同时也不停地传播着精神文明之花,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个平凡岗位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