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结扎术是在“保留齿线术”的基础上创新的术式,用于治疗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术中有重建肛垫、重建括约肌间沟的步骤,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是一项具有微创理念的新技术。
【适应证】混合痔,并发直肠黏膜内脱垂。
【禁忌证】肛门急性感染。
【术前准备】
(1)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肛门皮洁。
(2)术前晚及术晨灌肠排便。
【麻醉】腰俞麻醉,或加局部浸润麻醉。
【体位】取侧卧位,或俯卧折刀位。
【手术技巧】
(1)用大弯止血钳沿直肠纵轴夹住内痔部分,钳夹时从齿线上0.5cm处开始并留内痔两侧黏膜各0.5cm左右于钳下,意在为重建肛垫,保存基底(图4—32)。
(2)用电刀在大弯止血钳下面向上分离内痔基底2.5cm左右,用3—0可吸收线在保存的基底组织上分两次贯穿悬吊。第一针在距齿线0.7 cm处进针,进针、出针在距电切的两侧边缘各0.5cm,深约1cm,打结;第二针在第一针上方1cm处,贯穿的宽度约1.5cm,深约1cm,而后将线与第一针所留线头打结,第一次悬吊完成。勿剪除缝合线,继续进行第二次悬吊,即在此打结处上方1cm处,跨肌层进针,宽约2cm,深约1cm,打结时,由助手松开止血钳0.5s,迅速扎紧打结,以确保扎闭痔中心动脉。
图4—32 钳夹内痔部分
(3)用7号丝线于钳下贯穿,“8”字结扎内痔部分;继用大弯止血钳将直肠前壁内脱垂的黏膜贯穿结扎(图4—33)。
(4)术中所用扩肛器最好选用金氏肛门镜(彩照4—14),因其前端有较长流线型开口,会使手术操作更加方便。在直肠前壁直肠上动脉区用2—0可吸收线贯穿肌层行“8”字缝扎(图4—34~图4—35)。
图4—33 二次悬吊并结扎内痔及脱垂的直肠黏膜
图4—34 直肠上动脉区贯穿缝扎
图4—35 术毕
(5)混合痔外痔部分的处理同混合痔保留齿线术的外痔部分操作方法(图4—29~图4—31)。若并发3、7点混合痔,可按保留齿线术方法处理。
【术中要点】
(1)术中将直肠前壁内脱垂的黏膜结扎后,可留长线头拖出于肛外。当结扎直肠上动脉区时,随时轻拉线头,有利于观察确定直肠上动脉区的位置。
(2)混合痔并发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发病率高,大多为经产妇,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术中在缝扎直肠上动脉区时,为防止穿透直肠阴道隔,可用右手示指插入阴道探查,以确定贯穿的深度。
【术后处理】
(1)进半流食2~3日。
(2)口服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3)每次便后熏洗坐浴,换药至愈合。
(4)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润肠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等。
(5)术后7日拆除外口的1号丝线。
【述评】
(1)重度混合痔必然引发其上方直肠黏膜松弛下垂,最初发生于直肠前壁。若能及时尽早治疗,可防止继发直肠黏膜环状下垂及套叠。
(2)肛垫是齿线上方1.5~2cm的环状组织带,酷似海绵体组织,在肛门自制中起重要作用。术中既切除了病理性痔核,又利用保存的内痔基底部重建了肛垫。
(3)术中在切除外痔组织后,有重建括约肌间沟的步骤,可使联合纵肌的纤维重新附着于肛管皮肤,恢复了支持结构。
(4)对于混合痔的手术治疗,金定国于1991年提出保留齿线术;随后,金定国与其学术继承人金纯、金照在保留齿线的基础上,对临床常见、发病率高的混合痔并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创新了悬吊结扎的术式(金氏术式)。该项技术采用二次悬吊结扎内痔,又结扎松弛脱垂的黏膜,并有直肠上动脉区的跨肌层缝扎。术中保留了齿线,在切除病理性痔核后,又重建了肛垫;在切除外痔后,又重建了括约肌间沟。手术全过程最大限度保护了肛门功能,符合微创理念。
(金 纯 金 照 金定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