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轩轩担任值日生的工作,午餐前他为小朋友们服务——要在餐桌上放上相应数量的调羹。他一边从盆中拿出调羹,一边嘴里说着:“一只碗、两只碗、三只碗……”当来到第二张餐桌时,桌子上只有四只碗,他在桌子上整齐地放了五只调羹。接下来在第三张、第四张餐桌上放好调羹,当他走到第五张餐桌前,看到桌上放了两叠碗(每叠各三只),他很快地从盆中拿出三只调羹放在左边那叠碗上,紧接着又从盆中拿出三只调羹放在右边的碗上,最后把剩下的一只调羹放在另一张桌子上的一只碗上。“老师,我放好了!”轩轩走到老师面前大声报告道。老师要求轩轩检查一下是否分对,他马上走回餐桌面前开始一一检查。当他检查到第二张桌子上的调羹时,老师提醒他再数一数碗和调羹的数量。这下轩轩马上发现不对,拿走了一只调羹。接着他走到下一张餐桌前,看了看餐桌上的碗和调羹,拿走了一只调羹,老师要求轩轩再数一遍桌上的碗,轩轩手指点着碗从左边跳过右边的碗数着:“一、二、三、四、五。”“五只碗!”轩轩疑惑地自言自语,于是再说:“一、二、三、四。”这次从左边数到前面再数到后边接着再点数到右边,“四只了。”接着他又数了数,又把拿走的调羹放回了餐桌上。然后他又检查了其他桌子上的碗,数了两次,发现都是五只碗,又看了看桌上的调羹,也是五只。检查好后结束了分调羹的工作。
分析
上大班的轩轩是个对空间知觉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很好的孩子,但是在与数字有关的领域中,他的表现较弱,点数五以内的物体有时还会出错,同时他在点数的时候信心不足,在数学领域的区角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时不会主动参与。
在分调羹的过程中,轩轩首先使用的是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调羹对应一只碗。他分的是调羹,但是嘴里却是说着“一只碗、两只碗、三只碗……”然后数一只碗,放一只调羹,一般幼儿可能用目测或者数数“一、二、三……”来确定几只碗后再放上相应的调羹,他用对应的方法,本能上回避了数数,采用了自己比较有把握的一一对应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一般一张桌子上坐五个孩子,所以分五只调羹对于他来说是有生活经验的,所以他分得很顺利。但是他没有发现第二张桌子上有了变化,今天餐桌上少了一只碗。有趣的是第五张桌子上的两叠碗他数也没数就分了三只一叠,三只一叠,所以我认为他还是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最后将一只调羹放在最后的餐桌上的一只碗上,动作很娴熟。在老师要求轩轩检查以后,他采用点数的方法,数的对象是调羹,而不是碗,说明他确信碗是五只的,所以他检查的是调羹,而且数了几遍。当检查到第二张桌子时,老师要求他数碗时他才去数旁边的碗,而且是一种无规律的点数,有跳数的,所以会有数错的现象,点数点了数次后发现是四只,他马上拿掉了一只调羹,而且主动去检查旁边的桌子,这次他没有采用点数的方式,而是目测碗的数量,因此出现了数错的现象,他拿掉了一只调羹,当老师要求他再次检查的时候由于跳着数数,第一次还是没有数对,当再三点数,最后才确定是五只碗,所以在最后的那几张桌子上数的时候他会多数几遍。最后一张桌子他使用了目测的方式检查。
在这里,什么样的学习发生了
1.轩轩在担任值日生分调羹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的计数能力、数概念的发展水平,以及抽象逻辑能力的发展水平;
2.轩轩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点数、目测等方法进行计数,说明他的计数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他在每一张桌子上放置相同数量的调羹(桌上碗的数量不等)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计数能力的欠缺,更主要的在于思维片面性和注意范围的局限性;
3.在点数验证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他能够进行自我纠正;
4.在今天的生活环节,轩轩不再逃避,而是积极运用自己的已知经验去探索,而且还能主动去修正自己的方法,并且迁移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表现出积极态度。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利用值日生的情景模式,多提供类似的生活环境,如分发饼干、餐具等,帮助轩轩积累数数的经验;
2.增强轩轩对于数数活动的自信心,及时表扬肯定,激发他参与活动的兴趣。
(徐桂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