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软骨发育障碍

软骨发育障碍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骨软骨发育障碍属体质骨病,大多数为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全身对称性软骨发育障碍,所有软骨化骨部位均出现对称性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性,亦可散发,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书写时应强调上述易受累部位及其特征性改变,以便与其他软骨发育障碍类疾病进行鉴别。X线诊断时应注意与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鉴别。

骨软骨发育障碍属体质骨病,大多数为遗传病。虽为先天性,但发病时间可早可晚。其发生与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有关。骨软骨发育障碍累及骨骼范围广泛,可波及全身所有骨骼或选择性累及四肢骨与关节,表现出骨与关节的形态、大小以及密度异常。

(一)软骨发育不全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全身对称性软骨发育障碍,所有软骨化骨部位均出现对称性异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性,亦可散发,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病生后即见异常,呈典型短肢型侏儒,所有长管状骨对称性变短,躯干长度相对正常,四肢短小尤以近段最为显著;手指粗短呈“三叉戟”样;头颅为短头型,颅大面小,塌鼻,下颌突出;腹膨臀翘,智力和性发育正常。

【病例】 软骨发育不全

1.颅骨正、侧位像,腰椎正侧位像,骨盆正位像,右肱骨正位像,双下肢正位像,双手正位像(图1-6-3)

图1-6-3 软骨发育不全
A.颅骨正位像;B.颅骨侧位像;C.腰椎正位像;D.腰椎侧位像;E.骨盆正位像;F.右肱骨正位像;G.双下肢正位像;H.双手正位像

2.报告书写要点软骨发育不全为最常见的短肢体侏儒,因普遍性软骨内化骨缺陷,致使管状骨纵向生长受阻,长管状骨粗短且弯曲,干骺端呈喇叭口状增宽,骨骺被包埋在其中。手足短管状骨粗短,接近等长;椎体发育较小,上下缘可不规整,腰椎椎弓根间距从第1腰椎至第5腰椎逐渐变小,与正常逐渐增大恰相反,为本病特征之一。骨盆狭小,髂骨底部显著变短,致坐骨大切迹变小深凹呈鱼口状。颅底骨由于软骨化障碍变短小,颅盖骨相对增大。书写时应强调上述易受累部位及其特征性改变,以便与其他软骨发育障碍类疾病进行鉴别。

3.报告示范颅底骨变短小,枕大孔变小,斜坡变深,颅盖骨相对增大。腰椎椎体变小,椎弓根间距从第1腰椎至第5腰椎逐渐变小呈“V”字形,侧位见椎体前部稍呈楔形,后缘轻度凹陷。椎管前后径变短。骨盆变小,髂骨变短呈方形,坐骨大切变小、深凹呈鱼口状,髋臼上缘变宽呈水平状。尺桡骨粗短弯曲,干骺端增宽呈杯口状,骨骺被其包埋。掌指骨粗短,诸骨接近等长。

(二)石骨症

石骨症又称大理石骨、全身性(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粉笔样骨等,是一种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性病变。病理上由于正常的破骨吸收活动减弱,使钙化的软骨和骨样组织不能被正常骨组织所代替而发生蓄积,致使骨质明显硬化且变脆,易发生骨折;由于骨髓腔变小,甚至闭塞,造成贫血,髓外造血器官如肝、脾和淋巴结可继发性肿大。因破骨吸收活动减弱,骨成型收缩差,常致干骺端杵状增粗;此外,由于硬化过程在出生时中止,在椎体、骨盆和短管状骨常可见未被吸收的雏形小骨,大小和形态类似新生儿骨骼,成为“骨中骨”现象,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

【病例】 石骨症

1.颅骨侧位像,胸部正位像,双手及双足正位像,腰椎正侧位像,骨盆正位像,双膝关节正位像(图1-6-4)

图1-6-4 石骨症
A.颅骨侧位像;B.胸部正位像;C.双手及双足正位像;D.腰椎正位像;E.腰椎侧位像;F.骨盆正位像;G.双膝关节正位像

2.报告书写要点本病全身所有软骨化骨均有硬化改变,下颌骨和颅盖骨影响较轻。硬化区骨结构消失不能辨认,不同部位骨硬化表现不同,各具特点。书写报告时应注意强调:长管状骨干骺端呈横行带状并伴杵状增粗;骺和不规则骨发生在周边部,髂骨致密带与髂骨嵴平行,呈同心圆状排列,椎体上下缘致密增厚,中间夹以松质骨,似夹心蛋糕状。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本病另一特征性表现即“骨中骨”,现象。

3.报告示范颅底骨硬化,密度增高,以蝶鞍区、乳突区及眶顶为重。肋骨、锁骨、肩胛骨明显硬化。所有椎体上下缘均致密增厚,中间夹以松质骨,似夹心蛋糕。骨盆不均匀性骨硬化,髂骨的致密带与髂骨嵴平行,呈同心圆状。组成膝关节骨普遍性骨硬化,骨松质、皮质和髓腔界限消失,干骺端硬化且杵状增粗,两端均受累。腓骨病理性骨折。手足诸短骨周边硬化,中心可见松质骨结构及骨中骨。

(三)成骨不全

成骨不全又名脆骨症,属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病变广泛累及骨骼、内耳、韧带、皮肤、肌腱、巩膜和牙齿等组织和器官。临床表现主要有四项:反复多次骨折、蓝巩膜、进行性耳聋、其他症状,如大量出汗,肌肉无力,关节松弛,生长发育延迟等。

【病例】 成骨不全

1.颅骨正侧位像,胸腰段椎体及肋骨正位像,左前臂正位像,双下肢正位像(图1-6-5)。

图1-6-5 成骨不全
颅骨正位像;B.颅骨侧位像;C.胸腰段椎体及肋骨正位像;D.左前臂正位像;E.双下肢正位像

2.报告书写要点 本病基本X线表现为多发性骨折,骨皮质菲薄和骨密度减低。长骨依据X线表现分为三型:粗短型,一般发生于胎儿和婴幼儿,病变严重,特点为长管骨粗短,伴多发骨折和弯曲畸形,以肱骨和股骨近端最为明显;细长型,发病较迟且病变较轻,表现为骨干明显变细,长度不变,致骨骼细而长;囊型,很少见,生后即发病,呈进行性,骨内可见多发囊样区呈蜂窝状,以下肢明显,长骨明显弯曲畸形,多发性缝间骨存在;脊柱由于骨质疏松和软化,可出现双凹椎、楔形变椎、扁平椎和脊柱侧后突;肋骨纤细,皮质薄,可有多发骨折及胸廓变形等。X线诊断时应注意与佝偻病,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鉴别。

3.报告示范 头颅呈短小型,双颞骨向外膨出,颅板变薄,密度减低,可见多发性缝间骨。胸、腰椎各椎体变扁,骨质疏松,椎板模糊不清,肋骨纤细,皮质薄。左肱骨及尺、桡骨干变细,骨密度减低,皮质薄,肱骨骨折有假关节形成,干骺端膨大变形。双侧胫骨、股骨密度减低,弯曲畸形,干骺端增宽,不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