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骨软骨炎,以骨或干骺部骨软骨缺血坏死为特征,多发生于某些长管骨的骨端、骨突及短骨的骨骺部,原发骨化中心或二次骨化中心均可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股骨头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坏死,病理改变主要为骨质坏死、吸收,新骨形成及继发关节退行性变。又称Freiberg病,为跖骨头二次骨化中心缺血坏死,发病年龄为13~20岁。部分病例相邻跖趾关节也可出现退行性改变。

又称骨软骨炎,以骨或干骺部骨软骨缺血坏死为特征,多发生于某些长管骨的骨端、骨突及短骨的骨骺部,原发骨化中心或二次骨化中心均可发生。本病在临床上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各异。一般发病缓慢,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肌肉挛缩。本病好发于男性,发病于股骨头者最多见,依次为胫骨结节、脊椎、月骨、跖骨头及跟骨骨骺等。多数学者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将本病分为坏死、修复、再生及痊愈三期,实际上各期可反复交叉进行。

(一)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股骨头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坏死,病理改变主要为骨质坏死、吸收,新骨形成及继发关节退行性变。本病男性多见,双侧多于单侧,30~60岁占76.8%。临床上多见于有过量应用激素史、酗酒及髋关节外伤史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X线检查是诊断、确定病期的主要手段。根据X线和临床表现分为五期:Ⅰ期,有髋关节疼痛,X线平片无异常;Ⅱ期股骨头内有增生硬化和(或)大小不等透光区,可分布于整个股骨头,也可局限在股骨头前上部分;Ⅲ期股骨头下皮质骨折,形成新月状透亮影,即“新月征”,Ⅳ期股骨头变形,股骨头内增生硬化及透光区混合存在,关节间隙正常;Ⅴ期除上述改变外,有关节间隙变窄,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Ⅰ、Ⅱ期属于早期,Ⅲ期以后属于晚期。

【病例1】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Ⅱ期)

1.骨盆正位像(图1-6-11)

图1-6-11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Ⅱ期)

图1-6-12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Ⅴ期)

2.报告书写要点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改变主要为骨质坏死、吸收及并伴有不同程度新骨形成,早期股骨头形态正常。书写报告时应注意强调破坏区范围、大小、形态、数目及骨质增生情况,同时应注意观察股骨头形态、髋关节间隙及关节边缘形态等改变,便于对病变进行分期。

3.报告示范 双侧股骨头关节面下方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状透光区,其周围骨质增生硬化,以左侧为重,双侧股骨头表面光滑,形态正常,髋关节间隙正常。

【病例2】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Ⅴ期)

1.骨盆正位像(图1-6-12)

2.报告书写要点晚期股骨头坏死除骨质坏死、吸收及骨质增生外,同时伴有股骨头关节面下骨折、股骨头变形及继发性关节间隙变窄等关节退行性改变。书写报告在观察股骨头破坏区范围、大小、形态、数目及骨质增生情况的同时,还应注意强调股骨头关节面有无骨折、变形,髋关节间隙变窄及退行性变等征象,以便进行分期。并注意与创伤性髋关节炎鉴别。

3.报告示范双侧股骨头内可见多个囊状透光区,大小不等,周边可见斑片状骨质增生硬化,双侧股骨头关节面断裂、塌陷、变扁,关节间隙变窄,髋臼缘及股骨头基底部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双侧股骨颈变短。

(二)跖骨小头缺血坏死

又称Freiberg病,为跖骨头二次骨化中心缺血坏死,发病年龄为13~20岁。好发于第2跖骨远端,偶见第3跖骨头,第4、5跖骨头发病罕见。大多有外伤史,临床上有局部疼痛、间歇性跛行。局部皮肤正常。

图1-6-13 右足第2跖骨小头缺血坏死

【病例】 右足第2跖骨小头缺血坏死

1.右足正位像(图1-6-13)

2.报告书写要点 本病早期X线主要表现为跖骨头骨骺变扁,密度增高,内有小囊状透光区。随病变进展,跖骨远端明显增宽,关节面不规则凹陷如喇叭口状,凹陷区可见游离碎骨片,跖趾关节间隙不规则增宽。如未经治疗病变可进展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内游离骨块。部分病例相邻跖趾关节也可出现退行性改变。书写报告时应着重观察跖骨头上述形态、密度改变及关节内有无游离碎骨片等。

3.报告示范 右足第2跖骨远端密度增高,内可见不规则透亮区,跖骨头变扁、增宽,形态不规则,呈月牙形凹陷,凹陷内可见游离骨块,其边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