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系指骨组织发生化脓性感染,其感染途径有血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前者由远处化脓性病灶经血流侵犯骨骼而发病;后者为致病菌由伤口直接侵入,或由邻近的关节炎或蜂窝组织炎直接蔓延。从临床发病,有急性和慢性,单发和多发,限局和弥漫性。影像学表现有骨破坏或骨增生,死骨形成,骨膜增生,急性骨髓炎早期伴有软组织弥漫性肿胀,慢性骨髓炎软组织可破溃及瘘道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及骨发育畸形等。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一般以血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起病急骤,高热,白细胞总数升高,局部常有红、肿、热、痛。病变好发于长管状骨,常始于干骺端的松质骨内,形成局部脓肿,进一步发展可直接向骨干、骨髓腔蔓延,亦可穿破骨皮质进入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刺激骨膜增生,骨膜的广泛掀起可切断骨膜血管,形成大片死骨。另一方面骨膜下脓肿还可继续侵犯骨皮质向髓腔内蔓延,使病灶进一步扩大,严重者病变可累及整个骨干。骨膜遭破坏后,脓液向软组织流注形成软组织脓肿。
【病例1】 右肱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
1.右前臂正侧位像(图1-6-14)
图1-6-14 右肱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A.右前臂侧位像;B.右前臂侧位像
2.报告书写要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发病2周内)骨质尚未破坏,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主要是由于脓肿自骨内向骨膜下或软组织内蔓延所致。书写报告时应注意强调软组织肿胀的形态、密度及范围,同时应注意邻近肌间脂肪有无移位、模糊或消失。皮下脂肪水肿增厚,皮下脂肪层中有粗大网状结构的部位,常是深部脓肿所在的指征。
3.报告示范右前臂软组织弥漫性肿胀,体积增大,密度增高,肌肉与脂肪间隙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可见粗大网状影,右肱骨骨质未见异常。
【病例2】 右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进展期)
1.右股骨远端正位像(图1-6-15)
2.报告书写要点进展期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除软组织肿胀外,骨质已发生破坏,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破坏区内可见死骨形成,同时由于骨膜受刺激而增生,表现为线状、层状、花边状,甚至骨膜三角等,在骨破坏的同时还可出现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在书写报告时应强调骨质破坏的部位、范围、程度、形态及边界,尤其是有无死骨形成,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注意观察骨膜反应形态及软组织等改变,以便与骨干结核、嗜酸细胞肉芽肿、骨肉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3.报告示范右股骨中下段及远侧干骺端髓腔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溶骨性破坏,其内见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密度增高的死骨,周边见层状骨膜增生及骨膜三角形成,周围软组织弥漫性肿胀。
图1-6-15 右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A.右股骨远端正位像;B.右股骨远端侧位像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引流不畅,在骨内遗留死骨或死腔(脓肿),即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于死骨或死腔的存在,临床可见排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X线片可见到明显的修复,即在骨破坏的周围广泛骨质增生硬化,同时由于骨膜新生骨增厚,并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花边状,致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内膜也增生,致使骨密度明显增高,髓腔变窄甚至闭塞。
【病例】 左桡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左前臂正侧位像(图1-6-16)
2.报告书写要点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于死骨或死腔的存在致使病灶迁延不愈,在骨破坏的周围及骨膜有明显的增生修复现象。书写报告时应强调有无死骨、死腔的存在,是本病诊断的关键,同时应注意观察死骨、死腔的大小、形态、数目,以及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及骨干形态改变。须注意与成骨型骨肉瘤及硬化性骨髓炎等鉴别。
3.报告示范左侧桡骨骨干广泛骨膜增生,皮质增厚,骨干粗大形态不整,广泛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骨髓腔部分消失,其内有较多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密度减低区(死腔)及密度增高的骨质(死骨形成)。
图1-6-16 左桡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