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
3.了解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用口头、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了解与春节有关的习俗。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一副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插图与文章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了春节的快活、热闹。课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点明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在春节这一天,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都汇到一起了,春节真好。第三自然段感叹天天都是春节就好了。全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不仅写出了儿童心目中的快乐春节,也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对春节的企盼、喜爱和依依不舍。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春节的快活、热闹,感受孩子们盼春节、爱春节,挽留春节的思想感情。学会本课生字。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我的思考与设计
解读与提示
*“终于”“盼望”抒发了人们心中对春节的迫切期待。
*连续的三个“这是……节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们对春节的喜爱,也激发了我们对春节的遐想。
*在这么重要的一天,人们都干些什么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又用排比的句式给我们做了生动的介绍。
*“嗬……都汇到一起了”可以说是本段的中心句,细细品读,我们就能了解春节的活动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再读最后两句,我们不禁要为作者对春节那份强烈的喜爱而震撼,一股激情在我们的心中涌动。“春节,你不要走。”让我们满怀留恋,喊出这共同的心声吧!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你们喜欢春节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过春节的情景) 2.看来大家都挺喜爱春节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一位特别喜爱春节的朋友,让我们去看看,他和他的伙伴是怎样过春节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哪些生字不认识,哪些词语不理解,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画下来。
2.通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春节讲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旧知,思考怎样快速记住这些生字。
*识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正音和识字上。如:“扭”是鼻音,“锣”是边音。“狮”是翘舌音,“迎”“汤”“巷”是后鼻韵。可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贴”“饺”“汤”等字。
*第1题: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欢快,再说说为什么人们都盼望春节的到来。
*第2题:旨在通过读记动宾结构的词语,感受语言的多姿多彩,丰富自己的积累。
*学学写写:写字时可以先让学生照书上的范字描红,感知笔画的位置、长短,再临摹;然后同桌相互交换评议;最后同学交流写好字的要领,由学生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示范点拨。如“迎”字里面部分不要写成“卯”,“街”中间是两个土,第二个土的最后一横变成了提。
教学设计参考
2.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照范字认真书写。学生交流自己的写字体会,教师适时小结。
3.同桌相互检查识字、写字情况。
4.教师选择较难写的字范写、指导。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春节的快活和热闹?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体会排比句“这一天……”的意思及作用,感受春节期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人们的心情也无比欢快。
(3)在这一自然段中,有好几个省略号,谁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再次体会“春节真好”。
是啊,春节真好啊!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都汇到一起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3.春节真是太好了,难怪在它来到之前,人们是那样的盼望;在它来到之后,人们又是那样的不舍得它离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盼望、这样的不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4.学生自由组合,两三个一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五、启发引导,拓展迁移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自己家乡或者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吗?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迎”“街”,剩下的学生自主观察后完成。“迎”字里面部分不要写成“卯”;“街”中间是两个土,第二个“土”的最后一横变成了提。
(吴冷灿)
★年画
年画最早起源于门神画,自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晋代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贴画猫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与此相关的还有神荼、郁垒缚鬼的传说。到了唐代,门神普遍传为秦叔宝、尉迟敬德的形象。
年画这一形式的出现,使绘画开始从书斋庙堂走向平民百姓家。到清朝康熙以后,年画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一些年画作坊也逐渐扩大,其中最有名的是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河北的武强、山东的潍县。这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制作年画的传统和技艺。如今,年画的题材除了表现传统的民间故事之外,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可以说,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早已成为千家万户在新春佳节增添节日喜庆的一个重要装饰。
我的教学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