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

时间:2023-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一封信,韩琦当时担任枢密使,苏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提携、指点。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⑤。苏辙写此信时已中进士,依照宋代惯例,虽取得做官的资格,并不能马上做官,须等待铨选。A.苏辙认为文章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学好,而气质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的。

本文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一封信,韩琦当时担任枢密使,苏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提携、指点。怎样写这封信,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关注,又使自己的请求看起来不卑不亢,顺理成章? 苏辙在这封信里可谓独出机杼、用尽心机。

信的开头苏辙根本不提引荐之事,反而荡开一笔,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大谈作文先得有养气之功,必须先提升人的修养、气质、底蕴,其“文气说”在当时独树一帜,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后对韩太尉的文韬武略进行颂扬,并希望自己能得到韩太尉指教的渴望,并强调自己的所求非为斗升之禄,实因远大志向,可谓不卑不亢。人际交往中怎样让对方更好地达成对自己的认同,苏辙这封信在这些方面堪称典范。

太尉执事①: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②,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③。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④。”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⑤。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⑥,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⑦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⑧广;百氏⑨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

①执事:侍从。②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作者气质的外现。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但是文章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学好,而气质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的。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⑤称其气之小大:(文章)与他气质的大小是相称的。称(chèn),相称。 疏荡:放达,不受拘束。 见:读作“xiàn”,通“现”。 自:扩大自己(的视⑥ ⑦ ⑧野与心胸)。⑨百氏:诸子百家。

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其气之小大__________ (2)气可以养而__________

(7)将归益其文__________ (8)观终南、嵩、华之高__________

汩(gǔ)没(mó):汩没,埋没。京师: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欧阳公:指欧阳修。聚乎此:聚集在这里(欧阳修门下)。欧阳修为当时文坛领袖,梅尧臣、苏舜钦、徐无党、曾巩等人,都是他的朋友或门生,苏氏父子和王安石也出自其门下。四夷:古代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合称四夷。发:发动,此处有“侵扰”之意。入则周公、召(shào)公,出则方叔、召(shào)虎:周公,周公旦;召公,召公奭(shì),二人都是周初重臣,辅佐周武王灭商,又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方叔,周宣王大臣,曾助宣王南征。召虎,召公奭后代,曾辅佐周宣王平定淮夷。此处借用周代四位名臣称颂韩琦出将入相,文武兼备。志:向往、向慕。虽多而何为:(其他的)即使知道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 贤人:指韩琦。闻一言以自壮:听到(韩琦的)一句话就可以感到骄傲。自壮,自大、骄傲。通习:贯通熟悉。待选:等待铨选。苏辙写此信时已中进士,依照宋代惯例,虽取得做官的资格,并不能马上做官,须等待铨选。苏辙在家等了四年,于23岁时登制科后始得一官。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9)以为文者气之所__________ (10)不过其邻里之人__________

(11)使得数年之间__________ (12)闻一言以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译文:__________

(2)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译文: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辙认为文章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学好,而气质是可以通过培养而获得的。他认为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之所以写得宏大奇伟,就是因为他们心胸的阔大。

B.苏辙认为,当自己住在家里时,所结交的人仅是邻里乡人,没有高山旷野以开阔心胸,读的书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就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C.苏辙认为自己到京城,看到壮丽的宫殿,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看到学士欧阳修,听了他的宏论,但没有见到更加奇伟的韩太尉,是一种遗憾。

D.苏辙认为自己到京城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它,也不是自己喜欢的,能得到韩太尉指教,研习文章,学习从政之道才是幸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