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系统开发
对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进行表现性评价,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现有的记录功能与客观统计方法。具体的操作思路是:通过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境(表现性任务),编制表现性评价指标,开发和设计相应的软件系统来采集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数据,设定评价标准,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情况,从而完成对教师网上专业发展表现的分析和判断。
(一)确定评价情境
表现性评价是对在真实的情境中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有必要确定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的“真实情境”。通过大量浏览网络研修社区和查阅教师网上专业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课题组认为可以自行设计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情境,也可以选择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络研修社区。在实地考察和比较分析后,课题组选择了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校园网中的校本研修社区作为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情境。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早,有较好的软硬件条件。2003年,上海浦东新区召开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是“成为一种革命性和颠覆性的作用力,促进传统的教育思想、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变革和跨越式发展”。在这一发展契机下,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重塑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使教育信息化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结合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在学校校园网上开发了研修社区平台。校园网研修社区包含教师工作室、班级网站、视频课程、教学平台和资源库五个应用功能模块。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学校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网上研修氛围,基本上能够满足表现性评价“真实情境”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和鼓励教师应用研修平台,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全校教师使用研修平台较为普及,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
1.教师工作室
教师工作室是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的类似于日志(博客)的平台。有时间索引功能和Web Editor强大的网页编辑功能。教师可以在工作室内进行教育叙事,记录个人的成长;实施课堂改进计划,并把围绕改进目标进行的实践活动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自我反思;写网络日志,使教师之间共享经验与智慧。目前,学校的每一位专职教师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类似于个人的电子档案袋,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心得、教学论文、视频课例等内容展示在个人工作室中,也可以将对个人生活、教育生活或工作的一些感受与感悟展现在网上,与同行分享。
2.班级网站
班级网站是记录班主任工作的平台,已成为学校德育新途径。班主任是班级网站的管理者,可以设置班级网站的栏目,并授权部分班级成员管理相应的栏目。班主任一旦发生变更会自动失去对原班级的管辖权限。
班级网站是班级管理的平台,班主任紧紧围绕班级管理开设了许多不同的栏目;班级网站也是学生成长的平台,班主任帮助学生记录在学校成长的点滴,5年的资源成为最好的毕业礼物;班级网站更是家校交流的平台,成为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彼此交流、沟通、互动的最好媒介。目前,该校每个班级都有班级网站,教师把集体活动的照片、录像、日常行为规定和要通知家长的事宜等信息都上传到网上,学生和家长可以登录网站浏览。学生可以在班级网站上就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讨论。家长可以登录网站发布一些问题,或与其他家长互动;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在网站上交流互动。各个年级的班级网站,会定期进行评比,以激励每位班主任、每个学生、每位家长积极维护,定期登录,上传更加优质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及时更新信息,不断提升吸引力,使网站越办越好。
3.视频课程
视频课程是教师观课评课的平台,课程资源以市区骨干教师的优秀课例为主。平台结合了“十一五”教师研修任务,帮助教师在完成观课评课研修任务的同时,促进其专业发展。当前,学校要求教师点播视频课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校目前正在扩大校园网的流量,争取将网上观课评课日常化,把每位教师的课都展示到网上,让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和评课,扩大受益教师群体,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优势,激发教师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同行的把脉和教学诊断,教师可以充分认识自身专业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学校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平台。教师制作的课程资源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学生在预习时登录只能看到课前部分,在课程进行阶段可以看到课前和课中部分,课程结束后可以看到所有的三个部分。在任何一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中,教师都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互动讨论,在进行下一个步骤时可以将上一个步骤的内容展示出来。平台中同一门课程可以供不同的班级使用,不同的班级可以对应不同的课程状态。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的开放状态设置为“本班内容”“全部班级”“全校”三种状态。设置为“本班内容”时,只有该班级的学生能够进入,并且进入后只能看到本班的互动内容;设置为“全部班级”时,该教师任教的所有班级的学生都能浏览和互动;设置为“全校”则无权限限制,不需要登录就能看到全部互动内容,仅需在参与互动时登录。
教师按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平台上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从资源库里挑选学习资源作为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教师的备课发生了变化,要求他们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网络课程。
5.资源库
资源库是方便教师以最快的速度上传资源和利用资源的平台。资源库的搜索类似于Google的关键字搜索风格,同时支持按类别搜索(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教学设计、课件)和高级搜索。资源不按年级或学科分类,因为同一个资源可能适用于多个年级或学科。
教师备课要先备资源。在分析学情、钻研教材、明确目标后,教师收集能为教与学服务的原始素材,并按图片、文本、影视等类型分类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库里,为教与学作好准备。
(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评价的指标能否被分解为构成表现成果的、可以观察的具体行为,以及能否制定好评价这些行为优劣的标准,是成功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通过对已有的表现性评价指标、量表进行文献研究后发现,表现性评价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投入情况、态度和任务完成情况。
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主要是上传、下载和浏览信息,这些行为的统计量主要是在线时间、上传信息量、下载信息量和浏览信息量。考虑到当前网络技术能为教师研修活动提供的服务,课题组进一步对教师网上专业发展行为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形成了六个因素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
1.六个因素
(1)在线时间
主要以时间量的形式呈现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投入情况。
(2)访问次数
主要以登录点击(如浏览)的频次来呈现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发布次数
主要以上传(如发帖)的频次来呈现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活跃性。
(4)应用次数
主要以引用(如下载)的频次来呈现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实践性。
(5)关注次数
主要以被点击(如被浏览)的频次来呈现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成效。
(6)响应次数
主要以评论和回应(如回帖)的频次来呈现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影响力。
2.三个维度
(1)参与度
考查的因素是在线时间。教师一旦进入网络研修社区,就会投入一定的时间,在线时间的长短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教师的参与情况。计算机可以自动进行总量统计、分段统计和累计统计。
(2)活跃度
考查的因素是访问次数、应用次数和发布次数,以这些频次数据考查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计算机可以自动进行总量统计、分段统计和累计统计。
(3)影响力
考查的因素是关注次数和响应次数,以此考查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成效。计算机可以自动进行总量统计、分段统计和累计统计。
结合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情境——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网络研修社区,最终形成了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1)。
(三)设定评价标准
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在真实或准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评价者的表现进行主观的评价。事先设定多元的、可操作的客观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质量,发挥评价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在一起,使双方形成相容的互补关系的各种思想,代表了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趋势。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是两者并用。因此,课题组设立的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标准也采用两种评价方式: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表3-1 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
*后台自动生成。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指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评出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相对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只说明评价对象在该团体所处的相对位置。采用标准分数进行评价,实际是表示所考察的对象在总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所以这种评价也是一种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法不像绝对评价法那样另外制定客观的衡量标准。它适应性强,应用面广,不管被评价团体状况如何,都可以进行比较,评出个体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它用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群体测评基础上的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其个别差异,从而对被评个体作出较为客观、公正和确切的判断,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
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主要按照前20%(“优秀”)、前21%~40%(“良好”),前41%~80%(“合格”)、后20%(“需努力”)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确定评价对象达到目标基准绝对位置的评价。例如,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由此确立的具体评定指标。绝对评价的评价基准是在评价对象团体之外确定的,每个团体都可用此标准进行评价。绝对评价的参照标准是在对团体进行测评之前确定的,评价结果说明了评价对象的达标程度。绝对评价的标准比较客观,如果评价是准确的,那么评价之后,每个被评价者都可以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有利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运用绝对评价法,还可直接鉴别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职教师网上研修活动表现性评价,主要设计了“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个等第,对在线时间和发布次数、关注次数等频次设计一个基数,然后通过电脑自动统计分类生成。目前,采用2000次以上为“优秀”,1000~1999次为“良好”,500~999次为“合格”,少于500次为“需努力”的标准。
(四)统计、分析的技术与方法
教育评价中,评价信息的搜集是一项比较辛苦、费时的工作,但借助信息技术的自动统计功能,信息搜集就变得相对比较容易。而且,只要底层设计完备,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就都可以借助软件技术的支持来实现。
与技术人员合作,使用MSSQL数据库、ASP.NET和C#编程语言等技术,可以全程采集教师网上研修活动信息,跟踪记录和统计教师网上专业发展的表现。主要根据教师的使用情况,分别记录每天的在线时间,以及发布信息、查看信息和回复信息的次数等。
同时,采用Excel图表和JavaScript图表,对教师网上研修活动的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管理的需要,可以对记录的模块和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得到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情况数据;通过求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等统计方式,获得模块和使用者的各项指标数据;最后采用雷达图、柱状图、折线图等直观地展示统计数据,实现对教师应用情况的评价。
目前,在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校园网上开辟了“系统应用评价”栏目,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系统在线时间(以分钟计算)、系统使用次数、综合评价和应用优良统计。
教师登录校园网,在教职工管理模块中,点击“系统应用评价”就可以进入表现性评价系统。点击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显示出教师在教师工作室、班级网站、教学平台、资源库、星星秀电视台、视频课程等区域个人的在线时间(分段、总量或者累计的统计)、使用次数(分段、总量或者累计统计)、综合评价和应用优良统计。每个教师只能看到自己的表现统计和评价情况(见图3-2、图3-3、图3-4)。
利用雷达图,教师通过与全校教师表现情况的对比,发现自己在全校的位置,明确哪些是优势,哪些是弱势,从而调整学习行为(见图3-5)。
图3-1 系统应用评价平台示例
图3-2 系统应用评价在线时间记录示例
图3-3 系统应用评价使用次数记录示例
图3-4 系统应用评价综合评价和应用优良统计示例
图3-5 系统应用评价雷达图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