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数学教师网上研修效能试测报告
(一)试测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试测的对象是上海浦东新区参加数学专项培训的高中教师,共30名。这些对象基本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如完全中学、普通高中、区级和市级的示范性高中。其中,多数是中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女教师,绝大多数都有本科以上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比较多,也有中学二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兼顾了教师的各个发展阶段。
具体情况是:完全中学的高中教师较多,占30%(9人),接下来依次是普通高中教师占26.7%(8人)、职业学校教师占20%(6人)、区示范性高中教师占16.7%(5人)、市示范性高中教师占6.7%(2人);女教师居多,占80%(24人),男教师占20%(6人);一半教师处于31~40岁,41~50岁的教师占40%(12人);16~20年教龄的教师偏多,占43.3%,其次是4~10年教龄的教师(36.7%);中学一级教师最多,占63.3%,其次是中学二级教师(23.3%);绝大多数教师(96.7%)拥有大学本科学历;担任职务方面,备课组长稍多。
教龄
学历
职称
职位
图4-1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的基本情况
关于教研情况:教师主要参加的是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73.3%),其中大部分教研活动人数都在10人以上,其次是参加同事间经常性的讨论(63.3%);教师在遇到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时,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有同事间讨论交流(80%)、自己上网查找资料(33.3%)和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业人员(30%)。
教研组织
教研人数
图4-2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教研活动参加方式情况
表4-4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教研活动参加方式情况
表4-5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教育数学疑难问题处理方式情况
关于教师利用网络情况:教师在家、在学校基本上都能够接触到网络,每天上网的时间基本都在1个小时以上;教师利用网络主要查阅课程资料(73.3%)、下载课程资源(43.3%)和收发邮件(30%)。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方面,对网络的依赖性从比例上来看并不是很强(36.6%),但也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并把网络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不少教师(46.7%)认为网络学习对推动自身专业成长有较大的作用。大部分教师(63.4%)认为学校对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比较重视,区里基本上已经开始组织教师学科网上教研,一半以上教师每月至少参加1次区网上教研活动。
表4-6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在家在校上网时间情况
表4-7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利用网络的行为情况
网络依赖
网络作用
图4-3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对网络的依赖性与对网络作用的看法
表4-8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参加区网上教研次数情况
(二)试测结果与分析
此次试测考查五个方面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发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题目的设置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其中客观题50道、主观题13道。在50道客观题中,有13道本体性知识题、17道条件性知识题、14道实践性知识题、6道发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题。50道客观题的计分方式是每答对1题给1分,满分是50分。统计显示:最高分为27分,最低分为12分,平均分为20.6分,46.7%的教师得分低于平均分。教师得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见图4-4),说明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得分很高和得分很低的教师都比较少,大部分教师集中在平均分左右。从教龄来看,16~20年教龄的教师的平均得分比4~10年、11~15年教龄的教师要高,而且教师得分的离散程度不是很大。
从以上统计来看,教师在50道客观题的测试中得分比较低,可以部分反映出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网上研修效能比较低。课题组与负责数学教研的专家交流了这一测试结果,教研专家根据经验判断,认为此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够反映出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网上研修的实际效能状态。
表4-9 高中数学教师客观题试测得分情况
图4-4 高中数学教师客观题试测总分分布情况
表4-10 不同教龄高中数学教师客观题试测得分情况
1.本体性知识试测结果
在50道客观题中,有13道本体性知识客观测试题,满分是13分。统计显示:最高分是9分,最低分3分,平均分是5.73分。教师得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见图4-5),很多教师(46.7%)处在平均分之下。从教龄上来看,4~10年教龄的教师平均得分(5.82分)高于16~20年教龄的教师(5.38分),前者高于总体平均得分,后者明显低于总体平均得分。
图4-5 高中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客观题试测结果
2.条件性知识试测结果
在50道客观题中,有17道条件性知识客观测试题,满分是17分。最高分是11分,最低分是2分,平均分是7.07分。教师得分是正偏态分布(见图4-6),大多数教师的得分低于平均分。从教龄上来看,4~10年教龄的教师在条件性知识方面的平均得分(7.82分)明显高于16~20年教龄的教师(6.08分)。
图4-6 高中数学教师条件性知识客观题试测结果
3.实践性知识试测结果
在50道客观题中,有14道实践性知识客观测试题,满分是14分。最高分是10分,最低分是3分,平均分是6.13分。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得分略呈正偏态分布(见图4-7),略多于一半的教师处于平均分以下。从教龄来看,16~20年教龄的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平均得分(6.15分)明显高于4~10年教龄的教师(5分)。
图4-7 高中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客观题试测结果
为了全面反映出教师在实践性知识方面的表现,除了14道客观测试题,还设置了7道主观测试题。其中,66.7%的教师主要采用纸质作业方式,26.7%的教师采用纸质和在线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失误,93.3%的教师都会采用奖励指出错误的学生的方式解决;80%的教师已经开始关注一些学科网站,如中学数学网和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网;对于教学难点,36.7%的教师会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90%的教师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如几何画板和Z+Z智能平台;80%的教师对于一些特殊学生能够在教学和作业中适当地给予指导,或提供个性化课程指导;对于没有讲清楚的知识点,56.7%的教师会采用变换教学方法的方式进行补救,33.3%的教师会在课上与学生及时沟通。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能力最集中的体现。从以上的统计分析来看,当前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把握还有欠缺,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大体上看,教龄长的教师在这方面的表现比教龄短的教师要好。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并应用一些学科资源和学科工具软件开展难点教学,教师也开始探索在线作业,对一些教学失误也能妥善处理。
表4-11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作业方式情况
表4-12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偶发性事件处理方式情况
表4-13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对学科网站的关注情况
表4-14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难点教学方法情况
表4-15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情况
表4-16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对特殊学生的指导方式情况
表4-17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补救教学方式情况
4.发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试测结果
在50道客观测试题中,有6道发展性知识(2道)和研究性知识(4道)客观测试题,满分是6分。最高分是4分,最低分是0分,平均分是1.67分。其中,70%的教师(21人)在发展性知识测试中得0分,26.7%的教师(8人)在研究性知识测试中得0分。
对于教师的发展性知识,很难用客观题进行测试。因此,我们还设置了一些比较灵活的主观题。统计显示:43.3%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和一些培训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保留率在40%~50%,33.3%的教师认为在20%~30%。73.3%的教师将自身从事的工作看成一项事业。76.7%的教师会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50%的教师认为观课评课和上公开课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最有帮助。
在研究性知识方面,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能够将一些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36.7%的教师能够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能够驾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33.3%的教师能够灵活地把研究性学习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表4-18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专业知识保留率情况
表4-19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职业态度情况
表4-20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培训参与情况
表4-21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对最有效成长途径的认识情况
表4-22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科研成果的应用情况
表4-23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式情况
(三)试题难度分析
此次试测的重要目的是检验题目的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的分析,从而进行题目的筛选和修改。试题的难度水平是否合适,取决于测试的目的和性质以及试题形式。对于高中数学教师网上研修效能进行测试,主要是为了了解高中数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的水平,以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从教育与心理测量的角度来讲,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难度。教师在各道试题上的通过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题目的难度,也反映出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体来看,13道本体性知识客观题的平均通过率为0.46,17道条件性知识客观题的平均通过率为0.42,14道实践性知识客观题的平均通过率为0.44(见表4-24)。因此,从教师的通过率来看,题目的难度偏大。从指标设计和测试题目的编制来看,教师是第一次接触到包括学科知识、教学实践、知识面和师德等方面的全方位测试。教师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基础上作答,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也反映出了教师真实的专业状态。
有一些题目的难度过高,通过率仅为0.07、0.10;有些题目的难度过低,通过率高达0.87、0.83。对于这些难度过高、过低的题目,课题组打算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难度尽量适中,将通过率控制在0.20~0.80之间。
由于本次试测样本较小,对区分度进行统计分析可能不太可靠。根据区分度和难度的关系,课题组将在尽量控制难度高低和难度分布的情况下,使整个测试的难度呈正态分布,平均通过率保持在0.50左右,这样就能把各个水平层次的教师都区分出来。
表4-24 高中数学教师试测对象网上研修效能试测客观题通过率
(四)试题的筛选和修改
根据试题难度分析的情况,课题组对难度过高和难度过低的试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如本体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一道通过率为0.10的试题:
新区新建有5个住宅小区(A、B、C、D、E),现要铺设连通各小区的自来水管道,如果它们两两之间的线路长如下表(距离单位:千米)所示,则最短的管线长为( )。
A.13千米 B.14千米 C.15千米 D.17千米E.以上选项都不对
因为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多教师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为了降低题目的难度,课题组从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中选择了一道题目替换:
木匠制作一个书架需要以下材料:4块长木板,6块短木板,12个短夹,2个长夹和14个螺丝。现在木匠有26块长木板,33块短木板,200个短夹,20个长夹和510个螺丝。请问木匠可以做几个书架?( )
A.4个 B.5个 C.7个 D.10个 E.以上选项都不对
如本体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一道通过率为0.87的试题:
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 )。
A.函数 B.集合 C.算法 D.数列 E.以上选项都不对
因试题难度过低,对教师没有挑战性和区分性,课题组对试题进行了修改,增加了题目的难度。修改后的题目为: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表达方式不包括( )。
A.解析式 B.指数表达式 C.图像法 D.表格法 E.以上选项都不包括
如条件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一道通过率为0.07的题目: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农夫正驾着两头牛在犁地。有人路过,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在一边吃草,农夫才附在那人的耳边低声说:“边上那头牛更棒些。”那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回答说:“牛虽然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如果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来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这则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要尊重学生 B.要公平对待学生 C.要平等对待学生 D.要理解学生 E.以上选项都不对
这道题目的编制目的是想考查教师对教育基本理念的理解程度。虽然此题看似难度不大,但因为是事例分析题,数学教师对此较为陌生,而且题目选项设置独立性不强,造成很多教师选择C、D选项。因此,课题组修改了提问方式和选项: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这则故事与当前提倡的( )理念最为接近。
A.要把学生看成“小大人” B.要公平对待学生 C.要正面激励学生
D.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E.以上选项都不对
如条件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一道通过率为0.10的题目:
要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哪种评价方法比较好?( )
A.真实性评价 B.动态评价 C.横向比较 D.纵向比较 E.以上选项都不对
本题的初衷是考查教师对评价与监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选项过于空泛,所以课题组针对选项进行了修改。
在学生完成类似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任务时,为了更好地评价每个学生充分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和驾驭已有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哪种评价方法比较好?( )
A.真实性评价 B.动态评价 C.横向比较 D.纵向比较 E.以上选项都不对
如实践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一道通过率为0.07的测试题:
标准化测验的基础是( )。
A.制定测验大纲 B.编制试题试卷 C.制定常模
D.确定计分标准 E.以上选项都不对
本题的初衷是考查教师对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虽然很多教师平时都编制过一些试题,但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了解仍比较少。鉴于此,课题组对此题目进行了进一步修改:
教师自编的课堂测验题是学绩测验的一种。测验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为( )。
A.测验目的的确定 B.测量目标的分析 C.试题的选编
D.测验分数的解释 E.以上选项都不对
如发展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两道通过率为0.17的试题: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其作者是( )。
A.班固 B.吴楚材 C.许慎 D.刘向 E.以上选项都不对
班上有位同学学习不好,性格内向,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很自卑。您从( )理论可以受到最大的启发,来正确引导这位同学。
A.蝴蝶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光环效应 E.以上选项都不对
第一道测试题编制的初衷是了解教师的知识面,考查教师知识的广博性,如中国古代文学类知识,但从教师的回答来看,似乎此题难度很大。这道属于常识性质的题目却让教师“为难”,一方面说明教师人文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此题设置不合理。第二道题想了解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理论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当前很多教师熟悉、也经常使用的一种理论方法。但是从教师的回答来看,似乎此题很难,教师不熟悉、也不了解此理论。课题组打算继续保留这两道题目,将在以后的测试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完善。
如研究性知识测试题中,有一道通过率为0.13的测试题:
教师以复杂教学情境中的困惑为起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系统呈现事情的产生、经过和结果,从而赋予教学活动意义的过程是( )。
A.叙事研究 B.行动研究 C.案例研究 D.质性研究 E.以上选项都不对
这道题的本意是想考查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情况,属于一种概念性的测试,但由于很多教师对此缺乏认识,显得题目难度过大。当然,题目也存在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因此,课题组将此题删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