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械式名练法要义说

械式名练法要义说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好地普及提高陈式拳、械,以便进一步挖掘这一古老的宝贵文化遗产,笔者根据自己手中的部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又经陈式拳家陈照丕、陈金鳌、洪均生、陈豫侠诸位前辈不同时期的教诲,汇成“陈式老架太极拳、械式名练法要义说”一文,供爱好陈式拳械者参考。

陈式老架太极拳、械式名练法要义说

蒋家骏

img102

▲蒋家骏先生的弟子徐诗尧演练传统腰腿基本功夫之一——倒踢紫金冠

陈式太极拳、械,在我国的武术中是一种综合性的技击方法,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不少陈式拳家留下了一些宝贵资料和良好的训练方法,大大丰富了陈式拳、械的理论和套路。

根据《陈氏拳械谱》《陈氏拳械补遗》《陈氏拳入门总解》和《太极拳图说》等著作记载介绍,陈式老架太极拳就有七种套路之多:有陈式一路至五路(原名五套捶)、炮捶一路、长拳108式一路。还有供散手练习的:红拳破壁;跌法应用的:沾衣十八跌;也有擒拿法破解的套路:金刚十八手。更值得说明的是,《陈氏拳械补遗》著作中有108穴的点穴歌诀和图解。

器械方面:有长兵的大枪、杆子、棍、大刀;有短兵的剑、双剑、单刀、双刀、月牙刀、鞭、双鞭、双锏、弓箭、暗器等——还有竞技实习的推手(原名擖手或打手)和双人实战的“粘剑”“粘枪”等。可见当初陈式拳、械的技法和套路是非常全面的。

由于时代的需要,陈式拳、械当初是偏重于技击的,其目的是“临阵实用,保家卫国”,所以,老架拳套中,为实战所需,综合各家技法,强调腰腿的高难度训练。内中有窜、蹦、跳跃,和双手扶地、双脚先后向上踢蹬的“蹬一根”,腾空落地的“一字岔”(又名跌岔,一堂蛇),还有极其松柔的扑腿下腰以面部掠地而衔起地上铜线的“七寸靠”。尽管套路运动量大,爆发力强,但陈式拳、械结合了调气吐声,和自然呼吸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对训练的人来讲,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拳、械纯熟之后也能达到“面不改色,气不喘”,以收到祛病延年的效果。陈式拳、械的练法充分说明了它在我国古代的武术中的继承,发展,创造,不拘各门派的技法,吸取各家之长,去芜存精,拳理以阴阳平衡学说为依据;拳法以矛盾统一为法则。它又以螺旋为“形”;以缠丝劲为“质”。创前人之未有,自成一体,形成了陈式太极拳、械流派。

一切文化来源于社会生活。陈式太极拳的式名,正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本能动作名称,便于记忆;而且所取名字,亦各有意义,有象形的,有说明动作的,有说明作用的,古朴生动,含意深远,使拳势、用法和名称三者吻合。陈鑫先生在每一式中,对式名加以详释,以易理取象动作名称,并注之以诀,来阐明拳式的立意。

img103

▲徐诗尧演练传统腰腿基本功之二——以面部掠地的“七寸靠”

img104

▲徐诗尧演练传统腰腿基本功之四——后折腰

img105

▲徐诗尧演练传统腰腿基本功之三——朝天蹬

陈式太极拳式名意深文简,音韵铿锵,可以说放在园中会散出花的香气,掷在地上能发出金石的响声。许多朴实的词,象形的句,着实可爱,使人不忍也不敢轻易使它失掉原有的神气和风韵。

为了更好地普及提高陈式拳、械,以便进一步挖掘这一古老的宝贵文化遗产,笔者根据自己手中的部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又经陈式拳家陈照丕、陈金鳌、洪均生、陈豫侠诸位前辈不同时期的教诲,汇成“陈式老架太极拳、械式名练法要义说”一文,供爱好陈式拳械者参考。限于笔者的文化水平,苦于不能达之于文字,故“要义说”虽几经修改,粗误之处,仍难避免,谨请大家指正。

下面分别介绍陈式老架拳、械的原名和练法(新名暂不采用,以老架原名为准,目的是让爱好陈式拳、械者知其原来的面貌)。陈式老架太极拳的七种套路:陈式一路—五路(原名五套捶)、炮捶一路(现称二路)共38式、长拳108式一路。一—五路分别是:陈式头套(又名十三势)共66式、二套共27式、三套(又名大四套红拳或大四套捶)共24式、四套(又名小四套拳)共23式、五套共29式。器械方面以刀、枪、剑为主来加以解说。

一、陈式老架一路(又名头套或十三势)

第一式 金刚捣碓

第二式 揽擦衣

第三式 单鞭

第四式 金刚捣碓

第五式 白鹅亮翅

第六式 搂膝拗步

第七式 初收

第八式 斜行拗步

第九式 再收

第十式 前堂拗步

第十一式 演手红捶

第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十三式 披身捶

(又名庇身捶)

第十四式 背折靠

(又名下演手红捶)

第十五式 肘底看捶

第十六式 倒捻红

第十七式 白鹅亮翅

第十八式 搂膝拗步

img106

▲1988年“全国第二届太极拳名家研讨会”期间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拳——演手红捶(影印件)

第十九式 闪通背

第二十式 演手红捶

第二十一式 揽擦衣

第二十二式 单鞭

第二十三式 上云手

第二十四式 高探马

第二十五式 右插脚

第二十六式 左插脚

第二十七式 中单鞭

(又名蹬一根)

第二十八式 下演手红捶

(又名击地捶)

第二十九式 二起脚

第三十式 兽头势

(又名护心拳)

第三十一式 踢一脚

第三十二式 蹬一根

第三十三式 演手红捶

第三十四式 小擒打

(又名小擒拿)

第三十五式 抱头推山

第三十六式 单鞭

第三十七式 前招

第三十八式 后招

第三十九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式 单鞭

第四十一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二式 揽擦衣

第四十三式 单鞭

第四十四式 中云手

第四十五式 摆脚

第四十六式 一堂蛇

(又名跌叉)

第四十七式 金鸡独立

第四十八式 朝天蹬

第四十九式 珍珠倒捲簾

第五十式 白鹅亮翅

第五十一式 搂膝拗步

第五十二式 闪通背

第五十三式 演手红捶

第五十四式 揽擦衣

第五十五式 单鞭

第五十六式 下云手

第五十七式 高探马

第五十八式 十字脚

(又名十字靠)

第五十九式 指裆捶

第六十式 青龙出水

第六十一式 单鞭

第六十二式 铺地锦

(又名扑地鸡)

第六十三式 上步上星

第六十四式 下步跨虎

第六十五式 摆脚

第六十六式 当头炮

注解:

①金刚捣碓:老谱却以揽擦衣为起手第一式,到后来的《陈氏拳械补遗》《入门总解》《图说》等著作,都以金刚捣碓为第一式,看起来老架的式名传授有先后,名称练法也有所变动

②揽擦衣:《陈氏拳械谱》原名,系一至五路拳、长拳108式、炮碓一路的第一式名

③搂膝拗步:系原名。虽有人称“斜形”,我以《陈氏拳械谱》的原名为准。谱中有歌为:搂膝拗步应八方,六封四闭强敌伤”之句。后来杨式太极拳也没动此名,因“斜形”一名老谱未载,为此说明

④初收、再收:两名老谱未载,只有“收回”一名。我依“太极抄本图说”写为初收、再收二名,与目前二名相同

二、陈式 老架二路(二套)

第一式 揽擦衣

第二式 单鞭

第三式 护心拳

第四式 前堂拗步

第五式 操手单鞭

第六式 拗步

第七式 斜行拗步

第八式 倒捻红

第九式 拗步

第十式 通背

img107

▲1988年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拳——中云手(影印件)

第十一式 炮拳

第十二式 单鞭插脚

第十三式 压脚

第十四式 炮拳

第十五式 单鞭

第十六式 二起根子

第十七式 演手红拳

第十八式 左插脚

第十九式 披身指裆

第二十式 七星

第二十一式 五子转还

第二十二式 左右拗步

第二十三式 揽手掺步

第二十四式 单鞭

第二十五式 左插脚

第二十六式 倒捻红

第二十七式 拗步

三、陈式 老架三路(三套)

第一式 揽擦衣立势高强

第二式 拉下单鞭鬼也忙

第三式 出门先使翻花炮

第四式 望门攒去逞英豪

第五式 反堂庄后带着演手红捶

第六式 骑马势下连着窝弓射虎

第七式 左拗步十面埋伏

第八式 右拗步谁敢争锋

img108

▲2009年5月蒋家骏先生于北京人定湖公园演练陈式老架二路——左右拗步

img109

▲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三路——出门先使翻花炮

第九式 庇身捶势如压卵

第十式 指裆势高挑低掤

第十一式 金鸡独立岂容情

第十二式 护心拳八面玲珑

第十三式 六封四闭势难容

第十四式 转身劈打纵横

第十五式 上一步二换跟打

第十六式 倒回来左右七星

第十七式 翻花炮打一个孤雁出群

第十八式 下插势谁敢来攻

第十九式 翻花舞袖如长虹

第二十式 分门压去丧残生

第二十一式 转身一捶打倒

第二十二式 两脚穿桩难停

第二十三式 舞袖一推往前攻

第二十四式 回头当头炮冲

四、陈式 老架四路(四套)

第一式 太祖立势真高强

第二式 丢下斜行鬼也忙

第三式 上十堂打金鸡独立

第四式 刀对校死在当场

第五式 揽擦衣往里就探

第六式 护心拳盖世无双

第七式 喝一声小擒拿休走

第八式 一条鞭打进不忙

第九式 滚替脚眼前遮过

img110

▲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三路——转身劈打纵横

img111

▲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四路——骑马势转步吊打

第十式 抓面脚死在胸堂

第十一式 上三路打黄鹰掐嗉

第十二式 下三路抓神沙使在脸上

第十三式 即便抬脚转随腰还

第十四式 二龙戏珠赛过神枪

第十五式 跟子就起忙把头藏

第十六式 雀地龙按下急三捶

第十七式 打进着忙

第十八式 上一步打蛟龙出水

第十九式 下一步打正應情庄

第二十式 骑马势转步吊打

第二十一式 虎抱头去时难防

第二十二式 要知此拳出何处

第二十三式 名为太祖下南唐

五、陈式 老架五路(五套)

第一式 揽擦衣

第二式 单鞭

第三式 护心拳

第四式 前堂拗步

第五式 回头披身

第六式 指裆

第七式 七星大掉炮

第八式 抽身打一炮

第九式 雁窝

第十式 拗拦肘

第十一式 大红拳

img112

▲2009年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五路——演手红拳

第十二式 左山右山

第十三式 前冲后冲

第十四式 演手红拳

第十五式 拗步单插脚

第十六式 摆脚一堂蛇

第十七式 金鸡独立

第十八式 朝天蹬

第十九式 倒捻红

第二十式 拗步

第二十一式 通背

第二十二式 云手

第二十三式 高探马

第二十四式 十字脚

第二十五式 猿猴看果

第二十六式 单鞭

第二十七式 七星

第二十八式 跨虎

第二十九式 当头炮

六、陈式 炮捶一路(现称二路)

第一式 揽擦衣

第三式 护心拳

第五式 回头披身

第七式 斩手炮

第九式 演手红拳

第十一式 大红拳

第十三式 倒骑龙

第十五式 演手红捶

第十七式 兽头势

第十九式 演手红捶

第二十一式 抹眉红

第二十三式 前冲后冲

第二十五式 转脛炮

第二十七式 全炮捶

第二十九式 倒插势

第三十一式 抹眉红拳第二式单鞭第四式前堂拗步第六式指裆第八式翻花舞袖第十式拗拦肘第十二式玉女穿梭第十四式连珠炮第十六式左右裹鞭炮第十八式劈架子第二十式伏虎势第二十二式黄龙三揽水第二十四式演手红拳第二十六式演手红捶第二十八式演手红拳第三十式二朵红第三十二式上步当头炮

第三十三式 变势大掉炮

第三十五式 顺拦肘

第三十七式 井拦直入

第三十四式 斩手炮

第三十六式 窝里炮

第三十八式 金刚捣碓

注解:

⑤大肱拳、小肱拳,老谱同“红”字,在同一本书中用这个“红”字的也有,为此说明

七、陈式太极长拳108式(又名太极长拳)

第一式 懒扎衣立势高强

第三式 七星拳手足相顾

第五式 当头炮势冲人怕

第七式 跨虎势挪移发脚

第九式 兽头势如牌挨进

第十一式 孤身炮打一个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 玉女穿梭倒骑龙

第十五式 猿猴看果谁敢偷

铁甲将军也难走

第十六式 高四平迎风脚套子

第十八式 斩手炮打一个顺鸾藏肘

第二十式 庇身捶吊打指裆势

第二十二式 金鸡独立

第二十四式 护心拳专降快腿

第二十六式 喝一声小擒拿休走

第二十八式 下插势闪惊巧取

第三十式 朝阳手遍身防腿

第三十二式 悬脚势诱彼轻进

第三十四式 一霎步往里就踩

第三十六式 下海擒龙上山伏虎

第二式 丢下脚出步单鞭

第四式 探马势太祖流传

第六式 中单鞭谁敢当先

第八式 拗步势手足活便

第十式 抛架子短当休延

第十二式 拗鸾肘上连着左右红拳

第十四式 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

第十七式 小神拳火焰攒心

第十九式 窝底炮打一个井拦直入

第二十一式 剪臁踢膝

第二十三式 朝阳起鼓

第二十五式 拈走势逼退英雄

第二十七式 拿鹰捉兔硬开弓

第二十九式 倒插势谁人敢攻

第三十一式 一条鞭打进不忙

第三十三式 骑马势冲来敢当

第三十五式 抹眉红盖世无双

第三十七式 野马分鬃

▲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长拳108式——懒扎衣立势高强

第三十八式 张飞擂鼓

第三十九式 雁翅势穿庄一腿

第四十式 劈来脚入步连心

第四十一式 雀地龙按下

第四十二式 朝天镫立起倒踢紫金冠

第四十三式 鸡子解胸

第四十四式 白鹅亮翅

第四十五式 黑虎拦路

第四十六式 胡僧托钵

第四十七式 燕子衔泥

第四十八式 二龙戏珠赛过神枪

第四十九式 丘刘势左搬右掌

第五十式 鬼蹴脚扑前扫后转上红拳

第五十一式 霸王举鼎

第五十二式 韩信埋伏左右山

第五十三式 前冲后冲

第五十四式 观音献掌

第五十五式 童子拜佛

第五十六式 翻身过海

第五十七式 回回指路拿

第五十九式 单鞭救主

第六十一式 饿马提铃

第六十三式 金刚捣碓

第六十五式 存孝打虎

第六十七式 佛顶珠

第六十九式 下压手上一步封闭捉拿

第七十式 往后一收推山二掌

第七十二式 左转身红拳右跨马

第七十三式 右搭袖左搭袖

第五十八式 敬德跳涧

第六十式 青龙献爪

第六十二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四式 下四平秦王拔剑

第六十六式 钟馗仗剑

第六十八式 反堂庄望门攒

第七十一式 罗汉降龙右转身红拳左跨马

第七十四式 回头搂膝拗步

第七十五式 打一掌转身三请客

第七十六式 演手红捶双架梁

第七十七式 单凤朝阳

第七十八式 回头高四平

第七十九式 金鸡晒膀托天叉

第八十式 左搭眉右搭眉

第八十一式 天王降妖

第八十二式 上一步铁幡杆

第八十三式 下一步子胥拖鞭

第八十四式 上一步苍龙摆尾

第八十五式 双拍手神仙摘乳

第八十六式 回头一炮拗拦肘

第八十七式 跺子二肱仙人捧玉盘

第八十八式 夜叉探海

第八十九式 刘海捕蝉

第九十式 玉女捧金盒

第九十一式直符送书

第九十二式 回头闪通背

第九十三式 打一个窝里炮

第九十四式 左右插脚

第九十五式 五子转换

第九十六式 鬓边斜插二枝花收回去双龙抹马

第九十七式 上一步邀手不差

第九十八式 捋膝一拳打倒

第九十九式 收回交手可夸

第一百式 招上顾下最无往偷脚一腿跳杀

第一百零一式 急三枪锤打如风快急回头智远看瓜

第一百零二式 往前收狮子抱球展手一脚踢杀

第一百零三式 回头二换也不差直攒双拳转回身

img114

▲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长拳108式——拗步势手足活便

第一百零四式 护膝势当场安定收回看肘并看花

第一百零五式 上一步蛟龙出水下一步反打忘情庄

第一百零六式 急三锤往前掤打开弓射虎谁不怕

第一百零七式 收回来马前斩草上一挑又带红沙

第一百零八式 刺回接定满天星谁敢与我比高下

八、陈式 太极拳一路十三势的分节

img115

▲蒋家骏先生1988年在广州演示陈式太极拳——揽擦衣

十三势分节最早见于《陈氏拳械谱》后见于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陈式十三势分节与王宗岳解释十三势有所不同,今录出如下:

第一势:金刚捣碓,只一式,然太极拳阴阳之理皆具。

第二势:揽擦衣、单鞭、金刚捣碓共三式,太极生两仪也,继以金刚捣碓旨不离宗。

第三势: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共两式,两仪生四象也,白鹅亮翅以起其式,搂膝拗步像乾坤坎离四卦之位。

第四势:初收、斜行拗步共两式,四象生八卦,斜行像兑震巽艮四隅之卦。

第五势:再收、前堂拗步、演手红捶、金刚捣碓共四式,本其蓄精(劲)以至出精(劲),终于复归太极原象。

第六势:披身捶、背折靠、肘底看捶、倒捻红、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共六式,其中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此皆式中变格,无不具。

第七势:闪通背、演手红捶、揽擦衣、单鞭共四式,是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

第八势:上云手、高探马、左右插脚、中单鞭、下演手红捶(一名击地捶)、二起脚、兽头式、踢一脚、蹬一根(此二式又名为旋风腿)、演手红捶、小擒拿、抱头推山、单鞭共十三式。云手横行法;左右插脚、踢蹬皆言足法;下演手伏身法;二起脚飞身法;抱头推山合身法;中单鞭手足齐用法;踢蹬二大转身法;小擒拿偷步法;兽头式护头护心护膝法。以上十三小式,是与群敌交手大战一气,承接不能割断,无间可停,故共合为一势。

第九势:前招、后招、野马分鬃、单鞭、玉女穿梭、揽擦衣、单鞭共七式。前招、后招是手法与眼法前后相顾,野马分鬃披身法、速进步法,玉女穿梭右转身平纵身法,单鞭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以上七式亦是交手法。

第十势:中云手、摆脚、一堂蛇(又名跌叉)、金鸡独立、朝天蹬、珍珠倒捲簾、白鹅亮翅、搂膝拗步、闪通背、演手红捶、揽擦衣、单鞭共十二式。摆脚是横脚打法,跌叉是低身法,金鸡独立、朝天蹬是高身法、用膝下跺法,以下七式皆重出,不必再赘,共十二小式,亦是一气相连,不可割断,故合为一势。

第十一势:下云手、高探马、十字脚、指裆捶、青龙出水、单鞭共六式,十字脚即十字靠也,指裆捶者制命法,青龙出水跳跃进身法,不必转身亦是纵法。

第十二势:扑地鸡(又名铺地锦)、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共三式,扑地鸡展左腿、扑前招后、坐地身法,上步七星前进上步法,下步跨虎上下相顾身法,以上三小式为一势。

第十三势:摆脚、当头炮共二式,摆脚是倒转身法上掤下打,当头炮是护脸护心法。以上合之共十三势,始以文象起,末以武象终。

九、陈式一路(十三势)、炮捶(现称二路)练法要义浅说

陈式太极拳以“太极”命名,它的理论当然以阴阳平衡学说为依据;它的动作以矛盾对立统一为法则。陈鑫先生说:“此拳理法精密”。又说:“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理的精要处,在于符合矛盾对立的统一法则,法的精密处,在于螺旋运动的缠法,不但分出自转的顺逆,而且还分出公转的正旋、反旋。在每个式子动作的变转角度和转关,亦各有不同。

陈鑫先生指出:“太极拳,缠法也”,又说:“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见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规律,就是“缠法”。缠法怎样练?先要明确陈式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是螺旋形的,这种螺旋形在动作中的表现,不但运行于肌肤之上,而且贯穿于周身。它使各个关节、肌肉束、甚至每个微小的细胞和毛发都能得到运动。

通过整套拳松圆的练习,正确运用公转、自转在每个式子动作的变化,持久地坚持锻炼,体内自然产生似松非松而富有弹性的劲来,这就是“缠丝劲”(陈式称为掤劲,也是一般人常说的内劲),运用这个劲的各种着法,便是“缠法”。

缠法共有六对,基本缠法是顺、逆,其余五对为方位缠法,分别是: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

明确缠法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再从身体的四个部位眼、身、步、手来区别缠法的顺逆规律。

眼法为什么放在第一位?又怎样分出顺逆?眼法放在第一位,是陈式拳家洪均生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因为眼睛是传达信号的器官,又是指挥全身的先行,然后身步手随之运动,所以,眼法放在第一位很有必要。

眼法的顺逆区别为:眼看的方向与身、步一致的为顺,反之为逆。

眼应平视目标,不可偏低偏高。如须向某方转身进步,眼先转向某方。如步法不变,眼应注视某式中手的最后一个动作的方向。当眼法不改变方向,而身法左右旋转时躯干自然形成立体螺旋状,它不但使脏腑做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对技击的方法也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

眼注视的目标为点,点的内外为面,面的界限约150度。拳论所说:“左顾右盼”,顾的就是点,为实;盼的就是面,为虚。因此,右顾的同时,也应左盼。顾盼不但是为了指挥自己的动作,而且是为了视察对方的动向,以便于应敌变化。同时,也应照顾到地形和周围的环境情况。由于陈式缠法的顺逆,主要在于自转,虽有公转的配合,而眼法身法只有自转,而无公转。

洪师在传授拳法中,对眼法作了极其明确的论述,提出了“眼视目标方向”,批判了“眼随手转”的错误说法。又详细说明眼的顺逆和左顾右盼。同时也指出有右顾左盼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学习陈式太极拳眼法存在的疑难问题。可见洪均生先生对陈式太极拳练法和理论的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为陈式太极拳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及在技击上的提高,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身法顺逆的基本规律怎样区分?按照时钟的旋转,身左转为顺,身右转为逆。身法旋转的方向,虽然只有左右两面,而旋转的角度却因拳式的进退变化,而各有不同。

拳论所说:“腰如车轴”。陈式太极拳的身法旋转要求以腰为轴,身体只能左右自转,而不许摇摆、移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公转。但是学习陈式拳法,必须按陈鑫讲解尾骨的规律。此要求与其他各式太极拳有根本的区别。陈鑫先生特别强调指出:“尾骨长强穴(在尾骨下方)要微向后翻,不但气能自然沉于丹田,大腿根内侧的两条大筋也自然松开,裆部(会阴穴)也自然开圆,身体旋转的角度随之放大。加上脚尖随身外摆成里扣,而上下相随,使身法中正安舒,不致影响重心平衡。

腿部缠法的顺逆,系随身法的旋转而同时互变。即身左转,则左腿顺缠而右腿逆缠;身右转,则右腿顺缠而左腿逆缠。这是自然形成的,还须注意当腿部缠法互变的同时,膝部要随身旋转而一提一落,即身左转则左膝提右膝落;身右转则右膝提左膝落。

按照拳论“立如平准”的规律,即以杠杆的原理来分析,支点在头顶百会穴,对方加在我身上某一部位的力量为重点,和重点相反的膝部等于天平(或秤)的砝码为力点,来力大,则膝下沉的也大,首先保持自己的重心平衡,然后牵动对方的平衡,则四两可以拨动千斤。

步法的顺逆规律区分为:步法一般随身法而变化。从脚部的摆扣来区分;脚尖外摆为顺,脚尖里扣为逆。按照拳论“腰如车轴,气如车轮”(实际是手、足如同车轮)的原则,手之往复折叠,步之进退转换,都是由躯干的立体螺旋所带动的,手足的自转、公转必须应敌而变化。步法前进,应先提膝,用足踵贴地走里弧而向所需要的反面转进;后退则提膝以脚尖划地退到适当地点,再落脚踵。退时经常走里弧线,如倒捻红的左脚与右脚的配合;但扫堂腿的左右脚均走外弧线。双脚在一肩宽内时,不管前进后退,都需用脚尖划地。

img116

▲蒋家骏先生1988年在广州演示陈式太极拳——闪通背(影印件)

陈式拳的腿法,实际是配合脚而发着。腿脚的着法有八种。即踢、蹬、踹、摔、跺、扫、套、衬。踢劲在脚尖,如左右插脚;蹬劲在脚踵,如蹬一根;踹劲在脚掌,如斜行拗步第二动作的左脚;捭劲在脚面外侧,如摆脚;跺劲在脚底,如金刚捣碓及双震脚;扫分前扫、后扫。如扫堂腿的左脚为前扫;劲在脚里侧偏于脚踵旁,后扫劲在脚尖外侧,如扫堂腿的右脚。另有带法也在脚踵里侧,系扫法的缩小,如右插脚第三动作的左脚。套系进步在对方的前腿外侧,劲在膝里侧,如第一捣碓第三动作的左脚。衬系进步到对方前腿的内侧,劲在膝胯部外侧。陈式步法的进退都包括套、衬二法。洪师跟我推手时常引陈鑫所说:“手到步不到,发人不巧妙。”可见步法的重要性。

在这里说明一下,不少人总认为“双重”是从步法上来区别,以为马步的重心在双脚中间为双重。而洪师讲解为:前手前足全实,或后方手足全实,便为双重。前面双重,必出顶劲;后面双重,又必出丢劲。

手部的基本顺逆规律区别为:以大指里外翻转为准。以中指为轴,大指往外翻转,为顺缠;但必须做到,大指外翻时,要以小指内钩,大指外碾。大指往里翻转,为逆缠;要大指内裹,小指往上挑。无论是顺缠、逆缠,其劲都围绕着中指旋转,这是手部缠法自转的顺逆基本规律。

但自转的同时,还有公转。公转中的自转角度,又随着每式的各个动作,各有加减。公转分正旋和反旋两种,正旋反旋的方向又有左右、前后、上下三种。

img117

▲蒋家骏先生1988年在广州演示陈式太极拳——揽擦衣

左右正旋中的顺逆自转只有两次变化。即手从心口前自转逆缠,经下颏斜向左或右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上转,转到中指高度齐眼,立即松肩沉肘手变顺缠,经外下弧将肘收贴肋部,然后小臂和手随身的旋转,回到胸前,恰好转了一圈,这个圈的形状如同鸡蛋的小头在内,大头在外。手指却要斜向上扬,不许下垂。陈鑫说:“两手均以中心为界,左右的每只手各管半个身体。”手的旋转过程,外开则高不过眼,内收则低不过脐。

左右反旋的顺逆自转也是只有两次变化。即手变顺缠,由外向内收肘不收手,然后手变逆缠将肘收转贴于肋部,同时手走弧线收转到胸肌中侧,手继续逆缠从心口前,再以手领肘、领肩,经胯部内侧,斜向左或右方上转,至与眼齐为一圈,这个圈如同鸡蛋的小头高而在外,大头低而在内。

前后的公转多数采用反旋,如搂膝拗步、倒捻红等式。它的顺逆变化就比左右旋转的变化多了一倍。一般是手由前方顺缠内收,沉肘贴肋,手经过心口,即变逆缠,经胯旁向后外斜角转出,转到齐胯,变顺缠沉肘收贴肋旁,手立变逆缠收转到耳后,再变顺缠向正前方下转,高齐胸口。一圈之中,顺逆互变至五六次之多,习练者要在练习中细加体会。

上下缠法,只有金鸡独立,朝天蹬二式。双手的分界线都是由顺缠经过心口时,因变逆缠而分为上下。上手应在百会穴上,手心逆缠上托,下手逆缠按在胯部外侧。总之,陈式拳前后手的配合,要求前正(在心口前),后斜(在左、右胯外侧),独立式则上正,下斜。这样交错运动使手脚配合得当,而不至于犯双重之病。

两手顺逆的配合:一般为一顺一逆,也有双顺双逆。而腿的顺逆配合,只有一顺一逆,绝无双顺、双逆。双逆必前扑,双顺则必仰跌。

下边再讲一讲太极十三势:十三势由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所组成。(但在陈鑫著作太极图说中,把一路拳式分为十三段,每段为一势,各为十三势;和这里说的十三势意义不同,为此说明。)

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是陈式拳的八种着法。前进、后退主要属于步法。左顾右盼主要属于眼法。中定属于身法。

对八种着法浅说如下:

掤法:讲掤字有两个含义。一为内劲,即缠丝劲,是贯穿周身的劲。八法的运动都须有掤劲,若无掤劲,便是有形无质。一为着法,在拳式中的第一个动作或转折之处,或顺或逆都属于掤法。因为双方交战手必先接触,所以接着的便为掤法。陈式太极拳的掤法有前掤、引掤、侧掤、平掤、进掤、反掤、上掤、下掤等数十种之多,在此仅列大概。统统不外乎陈鑫所讲口诀“直来横拨,横来棒压”的原则,而应敌变化。

捋法、挒法:捋、採、挒都是随着对方来劲的方向,而向自己身体左、右两方引进落空的手法。捋、挒都是顺缠接对方的手腕(右手来、右手迎,左手来、右手迎)。左手引缠肘要贴肋,手贴心口,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上侧,走下塌外碾劲,以左手用合力引进,右手用分力使他落空。捋法,此捋的圈子略小,但捋的前手高,挒则前手低。挒的前手由于下塌的劲大,容易伤害对方反关节,不可轻试。

採法:採虽和捋同类,但接手后即走逆缠,而且向高处引进,另一只手以顺缠反旋,手肘配合而用,较之捋挒不但圈子大,走合力的过程较多,所以初学往往习惯用採法引进对方的手腕。

挤法、按法:都是随着对方的来劲而反击的手法。手背向人为挤,手心向人为按。挤可用逆缠,也可用顺缠。双按法多用逆缠。

肘法:肘,是双方距离较近的着法,陈式太极分拗拦、顺拦等肘法。拗拦肘用顺缠发劲,顺拦肘用逆缠发劲;拗拦肘,肘在胸前,顺拦肘则不许将肘尖突出肋外。无论是顺拦发肘,还是拗拦发肘,手心仍需正对胸口,否则易被推出。陈式每个式子里都含有肘法,学者可细心体会。

靠法:靠,因双方极为接近。有肩、背、胯、臀等靠法。肩靠又分肩部里外侧,它是和肘、手三节连环而用的。可由挤肘变靠,也可以由靠变肘挤。背靠又分上下和背折靠等。胯靠,在进步为衬法时常用以破坏对方的平衡。臀靠着法有上挑下落等法,还有贴地靠和七寸靠等。

以上讲了怎样区分顺、逆缠法,又讲到了练习的方法。但如何练好这种拳,还须按照规矩练对、练熟、练细,趁热打铁地练,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功夫练到身上。

洪师经常说:“一路拳好比书法正楷,二路炮捶则像行草。倘若正楷没练好,就去写行草,那只是乱画。”学拳也是如此,应当把一路拳练正确,再学炮捶就比较容易了。

说到二路拳的练法,当然都离不开“缠法”。二路拳花脚步较多,便于应用。二路拳的练法究竟练到何种地步为好?这使我联想到1971年秋,在济南大明湖畔的汇泉堂,看洪师演练的二路拳法,令我永远难忘——洪师是不轻易在大家面前演练二路炮捶的,但练起来龙腾虎跃,气势如虹,自然会使人联想到看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而感觉到另类的艺术享受。

洪师演练的炮捶,只用了两分多钟。练后神色自然而又安详,言谈如初。确实做到了“面不改色,气不喘”。洪师从“搂膝拗步”一式练到“金刚捣碓”,好像坐在转椅上,既轻灵又松沉地转了过来。地面留下双脚转换的痕迹,如同太极图像,显示出功夫的规矩和高深。接着从“庇身捶”虚合到“斩手”,震脚而发,声如金石,同时,飞快地跳起一转,洪师宽大的衣袖带着劲风在空中飘扬起来,美极了!真是名副其实的“翻花舞袖”。翻花舞袖落地一刹间,紧接着右膝一提,凌空而至,落地已成“演手红拳”,说时迟,那时快,在演手红拳似停非停之间,只看洪师右手一个老逆缠法,身形一转,如蛟龙出水一样,双脚一拧飞出一丈余远,拗拦肘一式,式成神足,妙不可言!在旁观看的郑老师连声叫好!我与许贵成、李宗庆等师兄都看呆了——洪师在倒骑龙、倒插花两式不但做得圆转如意,而且气势更妙。大家齐说:“老师练的真好!”而洪师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没见到过好的,就看我练的不错了!?比起你们陈师爷练的,相差远呢!就说倒插花一式,至今我还没练好。”接着洪师又把当初陈师爷练此式的情况给我们讲解示范。赞叹之余,更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艺无止境!功夫没有到顶峰的时候!

十、陈式太极大枪、杆的式名及练法要义

陈式太极十三枪式名

掤一枪,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饿虎扑食,拦路虎,拗步,斜劈,风扫眉,中军出队,宿鸟归巢,拖枪败势(又名回马枪),灵猫扑鼠,手挥琵琶。

说明:此系陈式大枪所传套路。后来,把枪头取下便为杆。也有称此套路为十三杆。

陈式粘枪式名

夜叉探海,全舞花,中平枪,急三枪,上平枪,珍珠倒捲簾,颠腿撸一枪,扎一枪青龙探爪,上步一枪,扫地枪,边拦枪,前打两枪,黄龙点头,撩扎一枪,半个舞花,玉带围腰群拦枪,回身半个舞花,手按地蛇枪,挑一枪扎一枪,掩二枪,左摇旗一扫,朝天枪,右摇旗一扫,铁牛耕地,回头半个舞花,下滴水枪,掩二枪,上骑龙枪,前进拔草寻蛇,后退白猿拖枪,回头扎乌龙出洞,收回腿手挥琵琶枪,往前打两轮,摇旗扫地,泰山压卵,半个舞花,灵猫扑鼠,左扑一枪,右扑一枪,翻身回头扎一枪,挑一根子,单手出枪(又名青龙出水),全舞花,二郎担山,扫一枪,半个舞花,下六分枪,回头半个舞花,鹞子扑鹌鹑,右扫地一枪,挑一根子,掩一枪,全舞花,二郎担山,扫一枪,半个舞花,美女纫针,玉女穿梭,刺闯鸿门枪,回头扫一枪,全舞花,护膝枪,掩二枪,苍龙摆尾,往前挡一枪,往前再挡一枪,往左挡一枪,往右挡一枪,半个舞花,太公钓鱼,转身回头扎一枪(又名回马枪),手挥琵琶枪。

陈式对粘杆(滑杆)练法

陈式杆子练法分三杆、八杆、十三杆。杆长有八尺五、一仗二两种,根据练

img118

▲2000年于徐州云龙湖畔蒋家骏先生展示陈式太极枪法——崩枪(影印件)

者功夫择杆之长短轻重,也有人用铁杆练习。

练三杆

甲乙二人对立,各执杆相视。右手握杆后端要松紧适中,左手五指拢起托杆掤劲不丢。甲左腿进步拧杆扎乙咽喉。乙两脚不动往里滑,把甲杆滑空。甲把杆抽回,进右脚用杆扎乙左肋。乙左腿往后退一步,用中平枪法往外滑,把甲杆滑空。甲把杆抽回,用滴水枪法进左腿扎乙丹田。乙用下六分枪法往里拨,把甲杆滑空。乙左腿往前进一步,用杆扎甲胸。甲两脚不动,用中平枪法往里滑,把乙杆滑空。乙抽回杆进右脚扎甲左肋。甲把右腿往后退一步,用中平枪法往外滑,把杆滑空。乙抽回杆进左腿用滴水枪法扎甲丹田。甲右腿往后退一步,用下六分枪法往里拨,把乙杆滑空。

如此二人不断地扎,不断地滑。先慢后快,如蛇缠物,疾若风云,内含沾、粘、连、随、封逼、弹抖。彼此杆不离中门,以静待动,切记不准敲杆。

img119

▲蒋家骏先生展示陈式太极枪法——拦枪

练八杆

两人对立,拿杆姿势与三杆一样。甲用杆扎乙咽喉,乙进右腿往里拨,把甲杆滑空,甲杆抽回,进左腿扎乙左肋。乙进左腿往外滑,把杆滑空,甲抽回杆,退右腿,用地蛇枪法,扎乙膝盖,乙上右腿用偷步法,将甲杆往外拨落地上。甲抽回杆扎乙胸。乙用中平枪法往里拨,顺势击甲头,甲右手往上掤,把乙杆掤化,甲顺势扎乙胸。乙用中平枪法往里拨,把甲杆滑空,甲退一步扎乙咽喉。乙上左腿往外拨,把甲杆滑空。甲退一步扎乙胸,乙上右腿往里拨,把甲杆滑空。甲退一步扎乙咽喉,乙用杆往外掤,把甲杆掤起。乙用白猿拖枪法往后跳,甲进步往前追,扎乙膝盖,乙将甲杆往外拨空。甲抽回杆扎乙胸,乙用中平枪法把甲杆滑空。二人如此不断变换对粘,对扎,彼此杆不离中门。也是只能滑杆,不准敲杆,熟练之后,实战时最有用处。

十三杆练法

练三杆、八杆,是初学按一定套路对扎。而十三杆的练法,系两人随意对扎,两杆相接如蛇缠物,进退自如,其劲沾、粘、连、随、封逼、弹抖都可随意发劲。功夫纯熟者两杆相接略一发劲,对方杆子就会脱手而出,所以当初陈式拳家,大多数都是大杆子不离手。

img120

▲蒋家骏先生展示陈式太极枪法——拿枪

据师姑陈豫侠女士讲:“当年陈发科师爷,每天都一早一晚练大杆子,不但练其套路,还经常以一小物悬起,来回旋转,做扎杆的目标练习,不管转动的快慢,都能很准确地击中,好像杆子有吸物之能。”

从洪师讲述陈师爷当年用大杆击退“红枪会”一事,说明大杆子练到一定功夫,虽无枪头,照样能遇敌制胜。下边谈谈事情的经过:

事情发生在1925年前后,“红枪会”(注:当时的土匪组织)围困了温县城。那时传说,红枪会是会法术的,善避枪炮。每逢出战,先喝什么符,人就像疯了一样,手持红樱枪,口中喊着齐向前冲,打枪也不怕。因此,县里发令关上三面城门,让陈师爷把守一城门外的桥头。陈师爷叙述说:我站在桥头,手持大杆子等他们来攻,那些人光着脊梁瞪着眼平端着枪,大声哼喊着一起前进,声势确实吓人。我等他们当头的到了跟前,用枪扎我的一刹那,我将大杆子外拦拧转击飞了他的枪,接着顺势一合把前扎。其实说的刀枪不入,全是瞎话,连我这根不带枪头的大杆子也没挡住,只听噗的一声,就从他的肚皮扎进,直透背后。这人一倒,后边的那些人立刻都跑了,这才保住了县城。

1956年夏,洪师去北京看望师爷。有一天,陈师爷对洪师说:“麻烦疙瘩。”当时洪师问师奶怕什么麻烦?才知道,有老家温县的工作人员找师爷了解当年发生的事。好在,当时政府对此事没作任何处理。

img121

▲蒋家骏先生展示陈式太极枪法——上拦枪

陈式太极枪练法

在我国古代兵器中,枪是四大兵器之一,自古誉称“百兵之王”。枪属长兵器,套路种类很多,不能一一列举。陈式太极门派的枪有大枪(一丈二尺)、花枪(八尺五寸)之分。

枪是兵器中比较难练的一种。练枪必须拳上有一定的功夫,方能学习,否则,勉强学习也只能白费力气。

说到陈式太极枪法,很多人都会想起“杨家犁花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陈式太极枪法是以“犁花枪”为根,又吸取各家枪法之长,以太极拳理创立了“太极枪法”。

杨家的“犁花枪”,在我国明代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里,就有详细的介绍。他说:“夫长枪之法始于杨式,谓之曰犁花,天下咸尚之。”又说:“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远,且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岳,动若雷霆。故曰:“二十年犁花枪,天下无敌手,其信然乎。”

《陈氏拳械补遗》中对枪的论述,与戚继光所讲的杨家枪法的精要处丝毫不差。陈式太极枪的第一势“探海势”的动作,与杨家的“探海势”相同。所不同的是“理法”上有一定的区别。可见杨家的犁花枪,杨氏传之于前,戚氏发扬于后,陈氏学而化之,以犁花枪为根本,吸取各家枪、棍之法,以阴阳平衡学说为理,以旋转为形,以缠丝劲为质,创前人之未有,自成一派。

img122

▲蒋家骏先生展示陈式太极枪法——上平枪(影印件)

陈家沟虽有“犁花枪夹白猿棍”之说,但究其实质,这套陈式太极枪法已非犁花枪原貌,更没有一点“白猿棍”的动作和名称。我曾细核对过,杨式枪谱、白猿棍图解、陈式太极粘枪三个抄本,有相同处,也有不相同处。对于陈式粘枪谱的论解,我体会是,陈式枪法不但吸收了杨家枪法、白猿棍法,还吸取了其他各家枪法。从粘枪三十六法中的式名就可得到证据,可惜的是这三个手抄本,在1966年被人借阅,丢失了,不然的话,今天可录下来供大家研究。

练习陈式太极枪(杆),都要以转圈为主,以螺旋为“形”,以缠丝劲为“质”。运用沾、粘、连、随、掤、封、抖、拧、击、挑、撩、扎、不丢顶十三法。

陈照丕先生说:“粘枪之中看枪法。”说明练枪必须要对扎实战,方能知其法,明其势,传神于枪法之中。陈式练三杆、八杆、十三杆、系枪法之精,尤其是十三杆的随意进攻和反攻对实战效用很大。十三杆的练习,要通过三杆、八杆熟练后方能再练十三杆。当初的粘枪是带枪头的,为了安全,可将枪头取下以杆代枪,做滑杆的练习。

记得小时候,我在二叔家见到陈照丕先生,他正与二叔研究枪法,我站在一旁静听。当时虽然对他们讨论的内容,我听着似懂非懂,可是在院中那根又粗又长的大枪,很长的红缨子,寒光闪闪的枪头,引得我好奇地站在他们身边。二叔看了我一眼说:你想学吗?又对照丕先生说你收下这个徒弟吧,当时我给照丕先生很标准地行了一个礼,引得二位老人家哈哈大笑……

img123

▲蒋家骏先生展示陈式太极枪法——中平枪

二位老人家说着说着就练了起来。我特别对照丕先生所练情形印象更深,现在回想一下,使我感到老人家的慈祥的面容又出现在眼前。大枪一丈二尺多长,后把又粗,枪身虽重,在他手中却毫不费力。前进、后退,运用自如,尤其练到“拖枪败势”,回马枪时,当时我正好对着照丕先生的面,只看他一转身,噗的一声,枪随着身子转了过来(身子贴地转的),上中下三个大小不同的红圈,夹着数点寒光到了我眼前,我虽然站得很远,但还是吓退了好几步。后来二位老人各执一根铁杆(现在我想来,长度约有二米多,当时我很好奇地用双手拿一下,感觉很重)对练,他们的对练有时很快,有时慢得就像不动似的,大约有二分钟,后来我问二叔,当初您给照丕先生练的铁杆有多重?他说三十多斤。

十一、陈式太极刀式名及练法要义

春秋大刀歌诀

关羽提刀上灞桥,白云盖顶称英豪,举刀磨旗怀抱月,劲风到处鬼神嚎。上三刀吓杀许褚、下三刀惊退曹操,白猿拈刀往上砍,全舞花,一掤虎就地飞来,分鬃刀难遮难挡,十字刀劈砍胸腹,磨腰刀回头盘根,舞花撒手往上砍,举刀磨旗怀抱月,舞花撒手往下砍,落花怀中又抱月,全舞花压力翻身砍,刺回一举吓人魂,舞花往左定下势,白云盖顶又转回,舞花翻身往上砍,再举青龙看死人,舞花往右定下势,白云盖顶又转回,舞花递酒挑袍势,花刀思下铜下竿,舞花双脚谁敢阻,花刀转下铁门栓,卷帘倒退唯遮闭,十字一刀披红势,翻身再举龙探水。

太极十三刀式名

护心刀,青龙出水,风卷残花,白云盖顶,苏秦背剑,迎风滚闭,日套三环,拨云望日,拨草寻蛇,夜叉探海,翻身砍,拖刀败势,怀中抱月(又名手挥琵琶)。

img124

▲2004年于徐州云龙公园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单刀——迎锋滚闭

img125

▲蒋家骏先生演练陈式太极单刀——日套三环

陈式单刀式名

单刀起势,护心刀,青龙出水,风卷残花,白云盖顶,黑虎搜山,苏秦背剑,金鸡独立,迎风滚闭,腰斩白蛇,日套三环,拨云望月,左拨草寻蛇,右拨草寻蛇,青龙出水,风卷残花,雁别金翅,夜叉探海,左翻身砍,右翻身砍,白蛇吐信,拖刀败势,怀中抱月。

陈式太极双刀式名

全舞花朝阳,切三刀朝阳,飞刀跃步,上三刀,雁别金翅,孤雁出群,一刀朝阳,左插花,右插花,二刀朝阳,二刀蝴蝶吸水,一刀朝阳,左插花,右插花,二刀朝阳,二刀化虎,一刀朝阳,钟馗仗剑,古树盘根,翻花砍,一刀朝阳,左右拦向,二刀朝阳,二刀转向,霸王举鼎,罗汉降龙,左右马刀,二刀朝阳,白蛇吐信,左扑右扑,上步七星,下步跨虎,一刀下式。

注解:

⑥“太极十三刀”的式名在《陈氏拳械谱》中所载,拳谱中只有此一套刀法。陈式单刀系后来发展的套路。目前所习的陈式单刀共二十二式

陈式单刀二十二式在《陈氏拳械补遗》中无载,可能是陈照丕先生增加的动作,为此说明

⑦“拖刀败势”系老刀法名称,二十二刀无此名,此刀法藏于“怀中抱月”势中,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陈式太极刀练法

在陈式太极拳器械中,有单刀、双刀、月牙刀和春秋大刀等套路。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法的勇猛剽悍,气势雄壮,锐不可当。

陈式太极刀法吸取各家刀法之长,去芜存精。以轻沾兼备,刚柔相济,缠绕疾速,能慢能快,滚身滚手刀法为特点区别于各派刀法,所以有人称“太极缠刀”。据说陈长兴先生演练太极各种刀法时,行步如流水,动势若行云,刀在身上滚动如飞,好似粘在身上似的。刀环绕周身忽左忽右,神出鬼没,寒气逼人的闪闪刀光,似筑起一道屏障,有“泼水不入其身,乱箭不能伤衣”之势。

陈式刀的种类不同,所以使用起来的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陈式大刀属于长兵器,需双手来执握,因具实战之威力,故有“百兵之帅”称谓。陈式大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劈、抹、撩、斩、按、挂、格、挑、转等。演练时要求以手领刀,腰部旋转发力,身刀合一,一动一静都有取敌之法,一招一势转换不断。所谓“大刀看刃”,也就是背(刀背)刃(刀刃)分明,配合得法,做到行云流水刀不停,移步换形刀光中。

相传三国关羽善大刀,《三才图会·器用》中说:“关公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陈氏后人善大刀者不乏其人。西安陈立清系陈氏十九世孙女。她从济南去上海,路经徐州,我们相聚十余天,研究拳械。她演练的陈式春秋大刀,进退有法,刚柔相济,背刃清晰,刀法熟练。作为六旬妇女,没有长期的练功很难达此境界。

陈式单刀、双刀都属于短兵器。陈式单刀、双刀口诀有:“单刀好练手难藏,双刀好练步难行。”也就是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步”,给练刀者指明了练习要旨。

陈式单刀一般一手持刀,另一手随刀法的变化作为配合。陈式刀法,动作朴实无华,实用性强,进可攻,退可守,圈相套,灵活善变,发力干脆。对刀身、刀刃、刃尖、刀背滚动运用,不可直来直往,不论练快练慢,都要以松圆为主。对闪、砍、劈、剁、掤、拦、撩、扎等法的要求,以滚手、滚身、缠头裹脑,绕背围腰来体现出陈式刀法的精妙。

双刀的练法,为两手各持一刀。双刀的战法理论与单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双手各持一刀。通过两手与步法的配合来体现闪、砍、劈、剁等刀法及变化。双刀练法要求用力均匀,刀不准相碰,达到步随身换,刀随步走,形如流水,环环相套。显示出双刀的“蝴蝶吸水,左插花,右插花”等奇招妙术。

陈式单刀歌诀

十三刀法妙无穷,旋转变化身法中,闪砍劈剁圈中转。护心刀法势不停,拦截转环破敌械。青龙出水势如风,风扫残花取敌颈,血染刀刃殃日红。转身震脚风雷势,黑虎搜山刃向空(上)。风扫残花又一势,苏秦背剑势藏龙。金鸡独立目似电,迎锋滚闭鬼神惊。腰斩白蛇接上势,风扫残花快如风,日套三环如龙转,拨云望日似猫灵。拨草寻蛇寻针势,往复转环势不停。青龙出水腾空起,风扫残花护神龙,雁别金翅八方势,夜叉探海取金龙,左翻身砍,右翻身砍,白蛇吐信腰中缠,拖刀败势怀抱月,不遇知己莫轻传。

注解:

⑧刀歌,从歌词中包括了十三刀法。刀的势名中,有不同的说法,如“迎锋滚闭”一式也有称“迎坟鬼迷”的,特此说明

十二、陈式太极剑式名练法要义

陈式太极剑式名

太极初剑,朝阳剑,仙人指路,魁星式,青龙出水,护膝剑,闭门势,青龙出水,翻身下劈剑,青龙转身,斜飞势,展翅点头,拨草寻蛇,金鸡独立,哪咤探海,盖拦势,古树盘根,饿虎扑食,青龙摆尾,倒捻红,野马跳涧,白蛇吐信,乌龙摆尾,钟馗仗剑,罗汉降龙,黑熊翻背,燕子啄泥,摘星换斗,鹰熊斗智,燕子啄泥,灵猫扑鼠,金鸡抖翎,海底捞月,哪咤探海,犀牛望月,劲风偃草,斜飞势,左托千斤,右托千斤,左右截腕,横扫千军,金针倒挂,白猿献果,落花势,上下斜刺,斜飞势,哪咤探海,鹞子翻身,韦驮献棒,磨盘势,金针指南,太极还原剑。

陈式单剑歌

击刺格沾洗,缠绕劲层层,转圈为正道,善变是心宗,引进皆有路,纵放寒光生,缩身如蝎形,吐气贯长虹,寒光万道发四射,光辉灿烂妙无穷,太极剑法勤无间,沾粘连随鬼神惊。

陈式双剑式名

落花流水朝阳剑,转身丽人望月,夜叉探海,黑熊翻背朝阳剑,转身凤凰双展翅,上三剑古树盘根,日套三环,黑熊翻背朝阳剑,左罗汉降龙,右罗汉降龙,转身蝴蝶吸水,黑熊翻背朝阳剑,左罗汉降龙,右罗汉降龙,转身二郎担山,黑熊翻背朝阳剑,钟馗仗剑,古树盘根,翻身大劈剑,黑熊翻背朝阳剑,左翻身下劈剑,右翻身下劈剑,转身磨盘剑,霸王举鼎,护膝剑,白蛇吐信,左凤凰双展翅,右凤凰双展翅,转身朝阳剑,连环刺虎,左右双舞剑,左盘龙剑,右卧虎剑,狮子滚绣球,拨云望日,怀中抱月。

陈式双剑歌

双剑缠绕圆而松,持剑松紧要适中,护身剑法随身转,气若长虹行若龙,进退插花不停势,下盘既稳步点清,上下盘旋双展翅,枯树盘根贴地行,上掤下刺连环剑,狮子滚球快如风,群拦剑术通三味,寒光闪闪不露影,陈式太极双股剑,神出鬼没理法精。

陈式太极剑的流传

我国的剑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出现过无数的击剑名家。各种门派都有剑法套路,然而剑的理论见诸经传者却十分稀少。偶有所见,亦只是只言片语未能道出其中三味。正如《陈氏拳械谱》所说:“剑法历来不易传授,如藏龙卧虎气势幽玄。”这是为什么呢?陈照丕先生曾言:“练剑须有身法,极细极难,因习者欲速,终难明其理味,何能深授”?由此可见习剑的人不能逐步细致地学练,以致无法深造,使一些剑法失传。

陈式太极剑,一贯传习于家族之中,外间很少有人练习,陈式剑法历代名手辈出,迄今也不乏好手。陈氏十八世陈发科先生之爱女陈豫侠女士七岁随父学艺,精拳法,善长陈式太极剑,她所传习的剑路,系陈式剑法正宗,未经后人改动。目前传流社会上的杨式太极剑系从此剑简化而成,演变的痕迹是很清晰的。

陈豫侠女士,不但继承了家传的拳剑,而且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凡与其接触者都能感觉到她和蔼可亲,是陈式拳械传人中德艺双全的前辈。我于1982年10月在洪师家幸遇,经其指点剑法获益匪浅。

陈豫侠女士不远千里,应洪师之邀传剑于济,深得众望,她在教授剑法时,详细解说,一遍又一遍地亲身示范,直到大家做对了才教下一式。我和师姑陈豫侠格外地投缘,为了我这个远道的学生学对学明,她常常占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到黑虎泉边给我说剑,我不仅掌握了剑法中的击、刺、格、洗诸法,而且学到了陈式粘剑的技击精髓。最后的一天晚上,我要求师姑演练全套剑法,她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请求。那天晚上月光皎洁,黑虎泉边非常地明静,静得仅能听到虎嘴里吐出泉水的声音。

师姑以松圆运剑,以击抖发力,势势相连,每招每式刃、尖运用分明,而又圆转的剑劲不丢,练到“鹞子翻身”一势,一刹间就转了过来,既轻且灵,环环相套,使人感觉如玉环的无端可寻,不愧为当今陈式太极剑正宗传人。我连连称赞!老人家却说:“我练的剑和你师爷比,相差太远了。当初我练剑,你师爷一边说一边给我纠正剑式,如今再也不能了。你还年轻,要好好地练,以你师爷的功夫作努力的方向,一定会练好的。”师姑的一席话,出自肺腑,让我异常地感动!眼前的老人,不仅功夫好,人品更好!对后辈教导是多么用心良苦啊!

次年的8月,我有幸与师姑再一次相聚于济南洪师家中,我更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剑法的击刺之道,获益匪浅。当时,正值老人家与师姑父编写《陈式太极剑》一书,准备公诸于世,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因为陈式剑法从未公开传世,师姑这一行动,对发展陈式拳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结束语

陈式拳械的练法,有些精微的地方,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旧传的练法,因人而异,传授的时间有不同,功夫造诣有深浅,所以练法中体会也不一样。

笔者因功力有限,难作深刻的分析解说,又因功夫没有止境,所以我每说一项,引证诸前辈拳家所言为依据,以他们演练的高深功夫,作为后辈学习努力的方向,以补浅说中的不足。

已故陈式太极拳技击家洪均生先生曾给予我理论上的指导,已故拳家陈豫侠女士又为此文写了前言,指明拳械练法的方向。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中所述的陈式拳械式名,系老架原名,目的供习练拳械者知其原貌,以便研究。笔者自知力有不及,只好采用“和盘托出”的方法作简要浅说,不妥之处,尚希读者不吝赐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