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卷分析报告

试卷分析报告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试卷分析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之一,只要进行了考试,就会有试卷分析。由此而写成的书面分析报告就叫试卷分析报告。对考试得失所写的考试情况分析报告,是学校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文书。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是什么?文章很明显是用三个小段铺排来写历史、长城。

二、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报告的含义

试卷分析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之一,只要进行了考试,就会有试卷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试题和考试情况的研究分析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专门的研究门类,各级招生考试部门和教研部门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并经常举行专门性的学术研究活动。中小学更是把它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试卷分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对某学科的出题范围、考核内容、要求、题目的难度等方面的情况作研究性分析;另一种试卷分析又叫质量分析或考试(测验)分析,是对某次考试或测验得失情况进行分析。由此而写成的书面分析报告就叫试卷分析报告。

(二)试卷分析报告的分类和作用

根据试卷分析的对象和作用的不同,试卷分析报告可以分为试题研究分析报告和考试情况分析报告两种。

专门对试题进行研究分析而撰写的试题研究分析报告,是一种试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在各种教育教学报刊和专门的考试、试题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各地中考试题的分析研究文章。对试题的研究分析,有利于认识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考试部门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情况;有利于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把握出题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应考,提高考试成绩。

对考试得失所写的考试情况分析报告,是学校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文书。对于总结性考试和抽查诊断性考试,很多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或教研部门都要求责任教师在考后写出书面的分析报告。对考试情况作及时的分析,有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和调控;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明确教学目标距离,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试题分析的方法

试卷分析通常有试题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下面分别介绍。

1.试题分析法

不管设计试题的是谁,对试题本身我们都有必要根据课程标准或教材进行分析。试题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试题本身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等进行分析;二是对学生在每一类型题和知识点上的得失进行分析。只是对试题进行研究,只须注重第一方面,如有现存资料,并且很有必要时,也可作第二方面的分析。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应该两方面都进行。试题本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考试结果,对试题质量的分析,有利于出试题部门了解一线教师的意见,促进试题质量的提高,当然,重点应注重学生得失方面的分析。

试题分析包括效度分析、信度分析、难度分析、题型分析、知识点分布分析、对试题进行解说等方面。

(1)效度

效度是试题按照测验目的有效测试出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真实程度。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有时某试题的考试成绩与另一试题的考试成绩会相差很大,这就关系到试题的效度问题。科学的测试题,其有效度是较高的。试题的效度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又称为内容效度,即试题对学习内容取样的适当性。一般来说,在一定时间里学习完的所有内容必须进行测试,但由于考试时间的有限性,只能从学习内容中选取某些点和面编制试题,根据测试成绩推断学生对该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内容效度的高低取决于试题的代表性,试题的代表性高,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判断就准确,反之,则不准确。代表性高的试题覆盖面广,能照顾到各知识点和能力掌握要点,又重点突出,题目比例适当。对一份试卷应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

(2)信度

信度即可信程度,是指试题能够准确测试出学生学习水平的可信度。如学生接受了同一内容的水平相当的几次测试,它与今次考试成绩基本相近或相同,那么,今次试题的信度就高,反之则低。

(3)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对试题难度的分析常用下列公式:

img7

P表示试题难易度,N表示受测人数,R表示答对人数。P值越大,难度越大,反之则小。当然,难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同一试题,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能容易,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难。在分析试题难度时,要考虑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学生的答对率是否受题型和试题表述的影响等因素。

(4)区分度

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鉴别程度。区分度是与难度联系在一起的。太难和太易的题都不具有区分度。一般认为试题难、中、易的比例为5:3:2或7:2:1的区分度较大。

(5)对各类题型的分析

题型是知识和运用理解能力的载体,对题型分析有助于教师加深对答题技巧的认识。作考试情况分析,主要是描述和评析各类题型的得失,同时也用简单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时描述各题型的答题情况,答对的有多少人,答错的有多少人,原因是什么,这是试卷分析的重要内容。

(6)对各知识点的分布分析

对整份试题分布了哪些知识点应进行研究分析,看看它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作考试情况分析,还要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的得失进行描述,并进行定性评析,必要时也可以进行简单统计。

(7)对试题进行解说

对试题的解说主要包括对试题的解答、考核的目的、解题思路、可能导致的错误等作分析。如广师附中郭春曦老师对2000年高考语文散文《长城》阅读分析题的评卷分析:

该大题共设4个小题,考查能力层次为理解、分析和评价、鉴赏。具体来说21、23题考理解、分析能力,着重检测学生对文义的理解;其中21题第一问考查表层理解,21题第二问考深层理解。22、24题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21题第一问: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是什么?答案: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解题思路:整体阅读,抓住第八自然段的关键词“现在”,理清作者先写过去再写现在的思路,把握“所以我说”三个小段并列关系的特征。误答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回答不完整。答案要点有三项,有的学生只答两项甚至一项,说明学生对文章结构理解不透。文章很明显是用三个小段铺排来写历史、长城。

②过分概括。如有的考生答为“评价是不好的”“很差的”等等。这些考生基本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大意,但违反了一个解答阅读题的基本原则:综合分析题的答案应在原文中找,再加以筛选或概括,仅凭初读的感觉来答题,只能答出一些定性的东西,无法答得完全准确。

③前后矛盾。如有的同学答完三点后,又补上一句“这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或“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的将“开放自信”也答上来,这样一来就将整个意思颠倒了过来,造成失分。由于今年阅读题没有字数限制,有的考生以为答得越多把握越大,命中率越高,结果由于前后矛盾、句子不通顺而扣分。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就是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相关指数,对试题和考试情况做出量的分析。这是试卷分析常用的方法,也是主要方法。统计的方法比较复杂,平时用得较多的统计方法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此外还有标准差、差异系数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定量分析的一般原理。

(1)试题研究和考题得分情况的定量分析方法

对试题的定量研究主要有题次、题型、知识点、考查能力等几个大方面的题分、题量统计分析。对考试情况的分析除了以上分析外,还要对得分、得分人数、得分率等作统计,通常是合并成一个统计表格。如:

表1 各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img8

表2 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表3 能力考查得分情况统计表

img10

以上表格的一部分可用于试题研究,全部可作为考试情况分析。在试题研究分析中也常用表4的形式,以对试卷结构和题量作分析。

表4 语文试卷知识和能力考查分数配置分析表

img11

(2)集体考试情况的定量分析方法

①平均分。

平均分又叫做算术平均数。统计平均分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与校内平行班比较或与外校平行年级比较,在试题比较科学、难易度又相当的情况下,也可以拿来与以往同年级进行纵向比较。

平均分的计算公式是:

img12

X表示平均数,N表示班(级)总人数,Xl,X2,X3,…,Xn分别指每个学生该科考试成绩,X1+X2+X3+…+Xn则是学生成绩总和。

②及格率、优秀率。

及格率也叫合格率,是及格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率。优秀率是优秀人数与学生总数的比率。及格标准和优秀标准不同地方有所不同,一般标准是60分为及格,80分为优秀。统计及格率目的在于考查合格人数,统计优秀率目的在于考查尖子数。计算公式分别是:

img13

③各分数段统计。

统计分数段人数也是考试分析的常用方法。分数段的划分一般以10分为一段。统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各分数层次的学生情况,分数段统计可以列表,常见的分数段表如下:

img14

④标准差。

标准差的统计在于了解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大,说明各分数个体比较分散,个体差异大。标准差小,说明分数较集中,个体差异较小,计算公式是:

img15

⑤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也是用来比较平行班级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img16

差异系数越大,离散程度就越大,差异系数小的离散程度小。

(3)对学生个体成绩的定量分析方法

①排名次。

对学生的某次考试排名次是对学生个体考试定量分析的最常用方法,排名次法可以确定一个学生某次考试在班级中的位序。

标准分

一个学生的考试原始分,有时很难说明什么,标准分可以用原始分与平均分的离差来表示某一分数在总体分数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有些省市的高考分数就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其计算公式是:

img17

Z为标准分,X为考生个体的原始分,-X为某次考试的集体平均分,S为标准差。

以上定量分析的三个方面,如只作试题研究分析,那么用第一方面即可,作考试情况分析,可根据需要选用。

3.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学规律、教学经验对试题和考试情况做出推论、判断、评价。定性分析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试题的分析,一是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

(1)对试题的分析包括测试目的分析、题目设置与教学内容关系分析、试题编制水平分析等。

对考试目的分析要看它是配置性测试、形成性测试还是终结性测试,测试目的是否恰当,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

对试题的设置要看它是否对应相关教学内容;试题是否具有足够的覆盖面;难易是否适度;重点是否突出等。

对试题编制质量的分析要看题目能否起到考查学习的目的作用;题目是否科学;题型配置是否合理:分数配置是否妥当。

(2)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要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较好,哪些还不够,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取得好的效果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试卷分析报告的特点

试卷分析报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情况的具体性 不论是哪一类试卷分析,都离不开有关考试的具体情况,诸如参加考试的人数、命题情况、答卷情况、平均分数、各分数段人数比例,答卷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撰写试卷分析报告时,要把考试时出现的各种主要情况具体把握住,否则就无从进行分析。

(2)分析的科学性 写试卷分析报告,重在“分析”二字。倘若在报告中只罗列一些情况或者统计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分析研究上下功夫,试卷分析报告的分量也就在这一点上。因此,必须从答卷中反映出来的具体材料和问题入手,分析、探索、研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分析时要以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项要求为标准和依据,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教训。

(3)建议的可行性 写试卷分析报告,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意见或建议。要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意见应具有可行性。

(三)试卷分析报告的写法

试卷分析报告的形式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组成。

1.标题

一般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标题法两类。

公文式标题:单位名称+年度+课程类别+文种。如“南平一中初三年段1995年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报告”、“福建省1995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文章标题法:有单行标题和正副标题之分。单行标题和一般文章标题一样,如《一次令人深思的考试》、《从一次语文统考所想到的》。正副标题法,正标题揭示本试卷分析的主旨,副标题对它加以限定,如《必须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市语文统考试卷分析》。

2.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

前言 简要概述本次考试的总体情况及评价。包括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参加人数、平均分数、各分数段的人数比例等,对考试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主体 对这次考试情况作具体分析,其中包括:命题情况分析、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师资情况分析、大纲完成情况分析、教学管理情况分析。要紧紧抓住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剖析评估。一般来说,分析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切中要害,对揭示的问题分析透彻即可。写这一部分时,要重点突出,注意内容的条理性。

结语 多半写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有时也写对全文的简要总结,或提出希望。也有的试卷分析无结语。

3.落款

注明撰写人单位、姓名及撰写时间。

(四)试卷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第一,要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写试卷分析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一要精确,二要全面。如果是抽样分析要有代表性、科学性,防止以偏概全。

第二,要注意积累典型材料。写试卷分析报告,虽然是在评卷之后完成。但在评改试卷时,就应该对各种典型材料加以积累,把有代表性的试卷(包括优卷和差卷)作出标记,对学生主要知识错误,解题方法错误等一一记载下来,以备撰写试卷分析报告之用。

第三,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试卷中反映学生的知识缺陷、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形形色色,不可能一一进行评析。因此,写分析报告最忌不抓住症结所在,隔靴搔痒。要把握重点,紧抓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学生成绩起参考、借鉴作用。

(五)例文

××县200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今年是我省实行中考两试分开的第一年,所以中考语文试题在保持了去年改革调整后的板块结构基础上,又有新的尝试,就是说,试卷保持了去年新、活、实、精的特点,重在考查能力,实行主观、客观题并存,取材课内课外,以课外为主,两者有机结合。在试题注意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进行大胆创新。今年附加题独立成题,在承接去年考查想象能力基础上,今年增考课外文言文理解能力,这样便于区分不同层次考生,便于录取拉开档次。就今年语文评卷结果来看,全县有6221人及格,及格率是94.6%,平均分是79.6分,最高分为119分,最低分58分。整体成绩比去年有较大提高。

(1)考试成绩抽样统计

现从210袋试卷中随机抽取第6袋和第103袋,考试情况统计如下表。

第6袋统计结果

img18

第103袋统计结果

img19

(2)试卷结构、知识范围及能力要求分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结构分成五大板块,加上卷面分4分,总分120分(附加题10分抵失分,只能计在120分以内)。

第一大题是积累和运用,占10分。有名篇名句的默写及应用文“招聘启事”改错。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能力。

第二大题是现代文阅读,占44分。此题分三个文段,共18小题。课内文段选自鲁迅小说《故乡》,课外文段两段,一段议论文,一段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阅读的理解能力。记叙文主要考查了阅读的顺序、人物描写特点、人物性格特点、分层次、归纳中心思想,还有对文段、句子的理解等。议论文主要考查论点、论证、概括段意、理解短语含义等知识。

根据抽查第11袋30份答卷情况看,第二个文段(议论文)8~12题,考生整体得分情况是这样:5小题应得分是14分,平均得分是8.17分。得60%的有15人,占50%。得80%的有5人,占17%。各小题具体得分见下表:

img20

第三大题是文言文阅读,选段来自课文《爱莲说》,主要考查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解及写作方法。根据抽查第42袋30份试卷情况看,此大题应得分12分,考生平均得分6.5分,得60%的有16人,占53.3%,得80%的有4人,占13%,得满分1人,占3%。各小题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表:

第四大题是作文,占50分,题目是《惊喜》,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从阅卷情况看,考生有素材可写,但三类文章居多,优秀文章甚少。普遍存在问题是考生选材一般化,表达能力一般,但值得惊喜的是第91袋第21篇作文,选材不错,语言得体、流畅,尽管文中还有某些不足地方,大家一致给他打上了满分。根据抽查第25袋试卷来看,平均分36.7分,最高分44分,最低分20分,得60%的29人,占97%,得80%的8人,占27%。

另外还有10分附加题,课外文段占6分,发挥想象占4分。此题主要考尖子生的能力,整体得分率不高。

(3)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识记能力差。如第一题第3小题,在默写名句中把“倾颓”两字写错的人不少,据抽查的第53袋29个考生统计中,全对的才6人,写错的20人,不会默写的3人。

2.对词语意义把握不深。如文言文的第19题,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在某一个试室30人中,全对的才1人,有错的19人,得零分的10人。

3.综合能力不强。今年语文试卷主观题居多,主要靠考生在理解文段基础上,或摘录原文相关句子,或自己组织文字进行解答,但从阅卷情况看,考生自己组织文字的能力不强,往往词不达意。

4.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选材和表达上,分析第四大题中已谈及,不再赘述。

(4)对今年试题的看法

1.试题偏难。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能力,但由于题目偏难,考生难以发挥。如现代文阅读第三个文段,题目过难,又出得太泛,考生难以把握。再如第33题,答题难度过大,要求过高。

2.现代文阅读文体选得不均衡。三个文段记叙文占两段,议论文占一段,缺少说明文段,这对全面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有影响。

3.试题所选课文材料只选取人教版,没有照顾到全省各地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地区。

(5)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强化基本功训练。要立足教材,加强字词教学,强化识记训练,对教材中的名篇、名句,要让学生能背会用。

2.要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讨论式、探究式、欣赏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创新能力。

3.要加强生活作文训练。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生作文的选材训练,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简评:这份试卷分析报告是考试情况分析报告。从结构来看比较完整。引言部分对试题背景和总体考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能给人一个总体印象。正文第一部分对试卷进行了抽样统计。第二部分对试题及其考试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第三部分是学生答卷的主要问题,作者把它独立出来,可以起到强调作用。第四部分对试题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很有必要,有助于出题者提高试题质量,最后一部分是对教学的建议,提得很有针对性。从全文来看,分析还是很粗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