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主要用来表示房屋结构系统的结构类型,构件布置、种类、数量、内部构造、外部形状及大小,以及构件间的连接构造。
结构施工图是结构设计的最终成果,也是结构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是进行构件制作与安装、编制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
任务流程
框剪结构工程结构施工图识读流程同砖混结构(见图1.3)。
相关资讯
(一)结构施工图的基本内容
不同类型的结构,其施工图的具体内容与表达也各有不同,但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是结构施工图的纲领性文件,以文字说明为主,主要表述以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包括建设地点、结构形式、抗震设防烈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砌体结构质量控制等级等。
②设计依据:主要为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工程概况,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规程、图集等。
③材料选用及要求: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级别,砌体结构中块材及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钢结构中所选用的结构用钢材的情况及焊条的要求或螺栓的要求等。
④上部结构的构造要求: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锚固、接头,钢结构焊缝的要求等。
⑤地基基础的情况:包括地质情况、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对地基持力层的要求、基础的形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桩基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以及地基基础的施工要求等。
⑥施工要求:如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标准的要求,与其他工种配合施工方面的要求等。
⑦选用的标准图集。
⑧其他必要的说明。
2.结构布置平面图
①基础平面图。框剪结构常见的有独立基础平面布置图、筏形基础平面布置图、条形基础平面布置图、桩位和桩基承台平面布置图等。以上基础的基础梁根据图面的疏密情况,有时也一并在平面图上绘出。
②楼层结构布置平面图。框剪结构中,常见的有柱平法施工图、梁平法施工图、板平法施工图。
③屋顶结构平面布置图。
3.结构详图
①梁、板、柱及基础结构详图。
②楼梯、电梯结构详图,包括楼梯、电梯井壁及机房结构平面图与构件详图。
③屋架结构详图。
④其他详图,如支撑、预埋件、连接件、连接节点等详图。
以上详图可从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枠(11G101唱1、11G101唱2、11G101唱3)中选用,也可从国家和地区颁布的标准设计图集中选用;不能采用标准图集或图集上没有的,需单独设计绘出。
特别提示
结构施工图中,基本构件如板、梁、柱等,为了图样表达简明扼要,便于清楚地区分构件,便于施工、制表、查阅,规定用代号或符号去表示各类构件。目前国家枟建筑结构制图标准枠给出的常用构件代号,一般以构件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的。还记得下列构件的代号吗? 根据代号还能想起构件的名称吗? 请大家完成表2.1 空白处内容。
表2.1 常用构件代号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1.柱平法施工图
1)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①柱平法施工图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施工图。
②柱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③在柱平法施工图中,还应按相关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还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的部位。
2)列表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柱的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列表注写内容如下:
表2.2 柱编号
注:编号时,当柱的总高、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对应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仍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应在图中注明截面与轴线的关系。
①柱编号。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见表2.2。
②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是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是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是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③截面几何尺寸。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h及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需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其中b=b1+b2, h=h1+h2。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对于圆柱,表中b×h一栏改用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为表达简单,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b2和h1,h2表示,并使d=b1+b2=h1+h2。
对于芯柱,根据结构需要,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分别引注其柱编号)。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需注写。当设计者采用与标准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芯柱定位随框架柱变化,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④柱纵筋。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形柱、圆柱和芯柱),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除此之外,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⑤箍筋类型号及箍筋肢数。在箍筋类型栏内注写箍筋类型号与肢数。
⑥柱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当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施工人员需根据标准构造详图的规定,在规定的几种长度值中取其最大值作为加密区长度。当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与间距。当箍筋沿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适用“/”线。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
特别提示
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
3)截面注写方式
①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②对除芯柱之外的所有柱截面均应按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b×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值(箍筋的注写方式同柱平面注写方式),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h1,h2的具体数值。
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当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芯柱时,首先按规定进行编号,继其编号后注写芯柱的起止标高、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箍筋注写方式同柱平面注写方式),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需注写;当设计者采用与标准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芯柱定位随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③在截面注写方式中,当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2.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1)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式
①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②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柱或梁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当剪力墙较复杂或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应按标准层分别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
③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还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及相应的结构层高,还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的部位。
④对于轴线未居中的剪力墙(包括端柱),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2)列表注写方式
为表达清楚、简便,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3类构件构成。
列表注写方式是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列表注写时,应将剪力墙按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简称为墙柱、墙身、墙梁)3类构件分别进行编号。
①墙柱编号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表达形式应符合表2.3的规定。
②墙身编号由墙柱类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其表达形式为:Q××(×排)。
③墙梁编号由墙梁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表达形式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2.3 墙柱编号
表2.4 墙梁编号
对剪力墙柱表中表达的内容规定如下:
①注写墙柱编号和绘制该墙柱的截面配筋图,并标注墙柱几何尺寸。约束边缘构件需注明阴影部分尺寸;构造边缘构件需注明阴影部分尺寸;扶壁柱及非边缘暗柱需标注几何尺寸。
②注写各段墙柱的起止标高,自墙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柱根部标高一般指基础顶面标高(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③注写各段墙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注写值应与在表中绘制的截面配筋图对应一致。纵向钢筋注总配筋值,墙柱箍筋的注写方式与柱箍筋相同。约束边缘构件除注写阴影部位的箍筋外,还需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中注写非阴影区内布置的拉筋(或箍筋)。
对表中关于剪力墙身表达的内容规定如下:
①注写墙身编号(含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
②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身根部标高一般指基础顶面标高(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的顶面标高)。
③注写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具体设置排数已经在墙身编号后面表达。拉筋应注明布置方式“双向”或“梅花双向”。
对表中关于剪力墙梁表达的内容规定如下:
①注写墙梁编号。
②注写墙梁所在楼层号。
③注写墙梁顶面标高高差。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墙梁顶面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于此值者为正值,低于此值者为负值,无高差时不标注。
④注写墙梁截面尺寸b×h,以及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
⑤当连梁设有对角暗撑时(代号为LL(JC)××),注写暗撑的截面尺寸(箍筋外皮尺寸),注写一根暗撑的全部纵筋,并标注“×2”表明有两根暗撑相互交叉;注写暗撑的具体数值。
⑥当连梁设有交叉斜筋时(代号为LL(JX)××),注写连梁一侧对角斜梁的配筋值,并标注“×2”表明对称设置;注写对角斜筋在连梁端部设置的拉筋根数、规格及直径,并标注“×4”表示四个角都设置;注写连梁一侧折线筋配筋值,并标注“×2”表明对称设置。
⑦当连梁设有几种对角斜筋时(代号为LL(DX)××),注写一条对角线上的对角斜筋,并标注“×2”表明对称设置。
3)截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以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选用适当比列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对所有墙柱、墙身、墙梁分别按规定进行编号,并分别在相同编号的墙柱、墙身、墙梁中选择一处进行注写,其注写方式按以下规定进行。
①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注明几何尺寸,标注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
②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顺序引注的内容为墙身编号(应包括注写在括号内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
③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按顺序引注的内容注写墙梁编号、墙梁截面尺寸b×h、墙梁箍筋、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的具体数值。当连梁设有对角暗撑、交叉斜筋和集中对角斜筋时,其注写规定与剪力墙梁表中的注写规定相同。
4)剪力墙洞口的表示方法
无论采用列表注写方式还是截面注写方式,剪力墙上的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原位表达。洞口的具体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
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平面定位尺寸。
(2)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
①洞口编号:矩形洞口为“JD××”(××为序号),圆形洞口为“YD××”。
②洞口几何尺寸:矩形洞口为洞宽×洞高(b×h),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D。
③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是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洞口中心高度,当其高于结构层楼面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面时为负值。
④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分以下几种情况:
a.当矩形洞口的宽度、高度均不大于800mm时,此项注写为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如果按标准构造详图设置补强钢筋时可不注)。当洞宽、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不一致时,分别注写洞宽方向、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以“/”分隔。
b.当矩形或圆形洞口的洞宽或直径大于800mm时,在洞口的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此项注写为洞口上下每边暗梁纵筋与箍筋的具体数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mm,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圆形洞口还需注明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当洞口上下边为剪力墙连梁时,此项免注;洞口竖向两侧设置边缘构件时,也不在此项表达。
c.当圆形洞口设置在连梁中部1/3范围(且圆洞直径不应大于1/3梁高)时,需注写在圆洞上下水平设置的每边补强纵筋与箍筋。
d.当圆形洞口设置在墙身或暗梁、边框梁位置,且洞口直径不大于300mm时,此项注写为洞口上下左右每边布置的补强纵筋的具体数值。
e.当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mm,但不大于800mm时,其加强钢筋按照圆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设计仅需注写六边形中一边补强钢筋的具体数值。
3.梁平法施工图
1)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①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②梁平面布置图应分别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将全部梁和与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比例进行绘制。
③在梁平法施工图中,还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④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标注)。
2)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以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平面注写和传统方式注写示例分别如图2.1、图2.2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