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圆柱孔加工
【实训目标】
【实训准备】
续表
活动一 加工任务
圆柱孔加工任务见表3.1。
表3.1 圆柱孔加工任务表
活动二 加工任务分析
圆柱孔加工任务分析见表3.2。
表3.2 圆柱孔内孔加工任务见表分析
活动三 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
一、确定加工方案及加工工艺路线
(一)确定加工方案
零件加工后内孔直径矱20,长度为35 mm,工件毛坯矱40×38。可直接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用矱18的麻花钻钻通孔,再用端面车刀手动车端面,自动车内孔用外圆,然后调头装夹,用端面车刀手动车另一端面,自动车外圆。由于表面质量较高,粗车、精车应分开进行,粗加工单边加工量可选1 mm,单边可留0.3 mm左右精车余量。
(二)加工工艺路线
①夹持零件毛坯,找正并夹紧。
②钻通孔。
③手动车端面。
④对刀(外圆刀内孔刀)。
⑤自动加工外圆一端,并控制好尺寸精度。
⑥自动加工工件内孔。
⑦调头,夹持零件已加工好的表面。
⑧手动车另一端面,控制好零件总长度。
⑨对刀。
⑩自动加工外圆另一端,并控制好尺寸精度。
检测。
二、相关知识
(一)麻花钻
1.麻花钻的分类
按照麻花钻的装夹方式可分为直柄麻花钻(图3.1)和锥柄麻花钻(图3.2)。按照麻花钻的材质不同可分为高速钢麻花钻和硬质合金麻花钻。
图3.1 直柄麻花钻
图3.2 锥柄麻花钻
2.麻花钻的组成
麻花钻的组成如图3.3所示。
图3.3 麻花钻的组成
①柄部:钻头的夹持部分,装夹时起定心作用,切削时起传递扭矩的作用。
②颈部:颈部是颈部和工作部分的连接部分。
③工作部分:工作部分是钻头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组成,起切削和导向作用。
3.钻头的形状
钻头的形状如图3.4所示。
4.钻孔的方法
(1)在车床上安装麻花钻。
①用钻夹头安装。适用于安装直柄麻花钻。即将钻头安装在钻夹头上,然后再将钻夹头锥柄插入车床尾座套筒内即可。
②用莫氏锥套安装。当锥柄钻头的锥柄号码与车床尾座的锥孔号码相符时,锥柄麻花钻可以直接插入车床尾座套筒内。但是,如果两者的号码不同,就得使用莫氏锥柄变径套过渡,如图3.5所示。
图3.4 钻头的形状
图3.5 莫氏锥柄变径套
(2)钻孔的步骤
①选择符合孔径的外头。
②将外头装夹在尾座上。
③移动尾座至工件端面。
④锁紧尾座。
⑤钻孔至所需深度。
⑥退出外头。
(二)内孔车刀
不论锻孔、铸孔或经过钻孔的工件,一般都很粗糙,必须经过镗削等加工后才能达到图样的精度要求。
车内孔需要内孔车刀,其切削部分基本上与外圆车刀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弯头而已。
1.内孔车刀的种类
根据刀片和刀杆的固定形式,内孔车刀分为整体式和机械夹固式。
(1)整体式内孔车刀
整体式内孔车刀一般分为高速钢和硬质合金两种。高速钢整体式内孔车刀,其刀头、刀杆都是高速钢制成。硬质合金整体式内孔车刀,只是在切削部分焊接上一块合金刀头片,其余部分则是用碳素钢制成,如图3.6所示。
图3.6 整体式内孔车刀
(2)机械夹固式内孔车刀
机械夹固式内孔车刀由刀排、小刀头和紧固螺钉组成,其特点是能增强刀杆强度,节约刀杆材料,即可安装高速钢刀头,也可安装硬质合金刀头。使用时可根据孔径选择刀排,因此使用比较灵活方便,如图3.7所示。
根据主偏角分为通孔内孔车刀和盲孔内孔车刀:
①通孔内孔车刀。其主偏角取45°~75°,副偏角取10°~45°,后角取8°~12°。为了防止后面与孔壁摩擦,也可磨成双重后角。
②盲孔内孔车刀。其主偏角取90°~93°,副偏角取3°~6°,后角取8°~12°。
图3.7 机械夹固式内孔车刀
2.内孔车刀卷屑槽方向的选择
当内孔车刀的主偏角为45°~75°,在主刀刃方向磨卷屑槽,能使其刀刃锋利,切削轻快,在切削深度较深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它的切削稳定性,故适用于粗车。如果在副刀刃方向磨卷屑槽,在切削深度较浅的情况下,能达到较好的表面质量。
当内孔车刀的主偏角大于90°,在主刀刃的方向磨卷屑槽,它适宜于纵向切削,但切削深度不能太深,否则切削稳定性不好,刀尖容易损坏。如果在副刀刃方向磨卷屑槽,它适宜于横向切削,如图3.8所示。
图3.8 内孔车刀
3.确定内孔车刀刃磨步骤
内孔车刀刃磨步骤如图图3.9所示。
图3.9 内孔车刀刃磨步骤
刃磨步骤见如表3.3。
表3.3 磨刀步骤
续表
注意事项:
①刃磨卷屑槽前,应先修整砂轮边缘处使其成为小圆角。
②卷屑槽不能磨得太宽,以防镗孔时排屑困难。
③刃磨时注意带防护眼镜。
4.内孔车刀的装夹
内孔车刀装夹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车削情况与孔的精度,内孔车在装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装夹内孔车刀时,刀尖应与工件中心高度等高或稍高于工件中心。
②刀头伸出刀架不宜过长。一般比孔深长3~5 mm即可,以增加刀杆的强度。
③刀杆轴线要与工件轴线平行,否则刀杆易碰到内孔表面。
5.孔径测量
测量孔径尺寸通常采用内卡钳、塞规和内径百分表。目前对于精度较高的孔径都用内径表测量。
(1)用塞规测量
塞规由通端1,止端2和柄3组成(图3.10),通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制成,测量时应塞入孔内。止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制成,测量时不允许插入孔内。当通端塞入孔内,而止端插不进去时,就说明此孔尺寸是在最小极限尺寸与最大极限尺寸之间,是合格的。
图3.10 塞规
(2)用内径百分表测量
①内径表的安装校正。在内径测量杆上安装表头时,百分表的测量头和测量杆的接触量一般为0.5 mm左右;安装测量杆上的固定测量头时,其伸出长度可以调节,一般比测量孔径大0.5 mm左右(可用卡尺测量);安装完毕后用千分尺来校正零位。
②内径表的使用与测量(图3.11)。内径百分表和百分尺一样是比较精密的量具,因此测量时先用卡尺控制孔径尺寸,留余量0.3~0.5 mm时再使用内径百分表;否则余量太大易损坏内径表。测量中要注意百分表的读法,长指针逆时针过零为孔小,逆时针不过零为孔大,内径表上下摆动取最小值为实际值。
图3.11 内径表的安装与使用
三、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见表3.4。
表3.4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注:以上程序只加工零件的内孔部分,加工零件外圆部分请参照前面课程。
活动四 加工执行
一、加工执行过程
①指导教师分析加工工艺,讲解加工方法和程序的编写方法。
②学生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编写加工程序,并录入完成程序校验。
③学生装夹工件、刀具,必须保证工件、刀具安装牢固。
④学生进行正确的对刀操作。
⑤按下自动加工按键,完成零件的加工。
⑥待加工结束后,先初步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再取下工件。
二、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①在学生实训前,指导教师应注意检查各限位开关是否正常,限位块位置是否合理,避免刀架与卡盘发生碰撞或丝杆脱位。
②要求学生单人操作,不允许多人操作。
③要求学生注意切削转速,吃刀深度及进给速度的合理选择。
④学生对刀操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必须进行验证检查。
⑤主轴开启时要求必须关闭防护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⑥主轴正反转转换时必须停转后再做转换操作。
活动五 加工质量检测
学生通过检测,完成下面圆柱孔零件加工质量表(表3.5),并进行质量分析。
表3.5 圆柱孔零件加工质量表
活动六 任务评价
圆柱孔任务评价见表3.6。
表3.6 圆柱孔任务评价表
【课后练习】
编程完成如下图所示零件的车削加工,工件毛坯为矱28×35的45钢材料。
任务二 圆锥孔加工
【实训目标】
【实训准备】
活动一 加工任务
内锥孔加工任务见表3.7。
表3.7 内锥孔加工任务
续表
活动二 加工任务分析
内锥孔加工任务分析见表3.8。
表3.8 内锥孔加工任务分析表
活动三 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
一、确定加工方案及加工工艺路线
(一)确定加工方案
零件加工后内锥孔大径矱30,长度为25mm。选用加工好内径为20的内通孔半成品工件矱38×40。可用铜片包垫工件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由于表面质量较高,粗车、精车应分开进行,粗加工单边加工量可选1 mm,单边可留0.5 mm左右精车余量。
(二)加工工艺路线
①夹持工件,找正并夹紧。
②对刀(内孔刀)。
③自动加工工件内孔。
④检测。
图3.12 锥度塞规
二、相关知识
①锥度塞规主要用于检验产品的大径、锥度和接触率,属于专用综合检具。锥度塞规可分为尺寸塞规和涂色塞规两种。由于涂色锥度塞规的设计和检测都比较简单,故在工件测量中得到了普遍使用,锥度塞规规格为3~300 mm。
②进一步熟悉内孔刀的使用。
三、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见表3.9。
表3.9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注:以上程序只加工零件的内锥孔部分,加工零件其余部分请参照前面课程。
活动四 加工执行
一、加工执行过程
①指导教师分析加工工艺,讲解加工方法和程序的编写方法。
②学生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编写加工程序,并录入完成程序校验。
③学生装夹工件、刀具,必须保证工件、刀具安装牢固。
④学生进行正确的对刀操作。
⑤按下自动加工按键,完成零件的加工。
⑥待加工结束后,先初步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再取下工件。
二、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①在学生实训前,指导教师注意检查各限位开关是否正常,限位块位置是否合理,避免刀架与卡盘发生碰撞或丝杆脱位。
②要求学生单人操作,不允许多人操作。
③要求学生注意切削转速,吃刀深度及进给速度的合理选择。
④学生对刀操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必须进行验证检查。
⑤主轴开启时要求必须关闭防护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⑥主轴正反转转换时必须停转后再作转换操作。
活动五 加工质量检测
学生通过检测,完成下面内锥孔零件加工质量表(表3.10),并进行质量分析。
表3.10 内锥孔零件加工质量表
活动六 任务评价
内锥孔任务评价见表3.11。
表3.11 内锥孔任务评价表
续表
【课后练习】
编程完成如下图所示零件的车削加工,工件毛坯为矱42×55的45钢材料。
任务三 内沟槽加工
【实训目标】
【实训准备】
续表
活动一 加工任务
内沟槽加工任务见表3.12。
表3.12 内沟槽加工任务表
活动二 加工任务分析
内沟槽加工任务分析见表3.13。
表3.13 内切槽加工任务分析表
活动三 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
一、确定加工方案及加工工艺路线
(一)确定加工方案
零件加工后内沟槽为3×2 mm。选用加工好的内孔直径为16.245 mm,内孔长度为18 mm的半成品工件矱38×63。可用铜片包垫工件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
(二)加工工艺路线
①夹持工件,找正并夹紧。
②对刀(内切槽刀)。
③自动加工工件内沟槽。
④检测。
二、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见表3.14。
表3.14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注:以上程序只加工零件的内沟槽部分,加工零件其余部分请参照前面课程。
活动四 加工执行
一、加工执行过程
①指导教师分析加工工艺,讲解加工方法和程序的编写方法。
②学生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编写加工程序,并录入完成程序校验。
③学生装夹工件、刀具,必须保证工件、刀具安装牢固。
④学生进行正确的对刀操作。
⑤按下自动加工按键,完成零件的加工。
⑥待加工结束后,先初步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再取下工件。
二、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①在学生实训前,指导教师注意检查各限位开关是否正常,限位块位置是否合理,避免刀架与卡盘发生碰撞或丝杆脱位。
②要求学生单人操作,不允许多人操作。
③要求学生注意切削转速,吃刀深度及进给速度的合理选择。
④学生对刀操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必须进行验证检查。
⑤主轴开启时要求必须关闭防护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⑥主轴正反转转换时必须停转后再做转换操作。
活动五 加工质量检测
学生通过检测,完成下面内沟槽零件加工质量表(表3.15),并进行质量分析:
表3.15 内沟槽零件加工质量表
活动六 任务评价
内沟槽加工任务评价表3.16。
表3.16 内沟槽加工任务评价表
【课后练习】
编程完成如下图所示零件的车削加工,工件毛坯为矱42×55的45钢材料。
任务四 内螺纹加工
【实训目标】
【实训准备】
活动一 加工任务
内螺纹加工任务见表3.17。
表3.17 内螺纹加工任务
活动二 加工任务分析
内螺纹加工任务分析见表3.18。
表3.18 内螺纹加工任务分析表
活动三 加工工艺与程序编制
一、确定加工方案及加工工艺路线
(一)确定加工方案
加工M18×1.5的内螺纹。选用加工好的内孔直径为16.245 mm,内孔长度为15 mm的半成品工件矱38×63,直接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
(二)加工工艺路线
①夹持工件,找正并夹紧。
②对刀(内螺纹刀)。
③自动加工工件内螺纹。
④检测。
二、相关知识
(一)内螺纹刀
内螺纹刀如图3.13所示。
图3.13 内螺纹刀
(二)螺纹切削指令
1.G32
G32指令可以加工公、英制等螺距的直螺纹、锥螺纹、内螺纹、外螺纹等常用螺纹。
2.G92螺纹切削循环
(三)螺纹参数
①内螺纹大径:工件直径D+0.13×1.5=18.195 mm
②螺纹齿深:1.3×1.5=1.95 mm
③内螺纹小径:内螺纹大径-齿深=16.245 mm
三、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表3.19。
表3.19 零件加工参考程序
续表
注:以上程序只加工零件的内螺纹部分,加工零件其余部分请参照前面课程。
活动四 加工执行
一、加工执行过程
①指导教师分析加工工艺,讲解加工方法和程序的编写方法。
②学生根据加工工艺要求,编写加工程序,并录入完成程序校验。
③学生装夹工件、刀具,必须保证工件、刀具安装牢固。
④学生进行正确的对刀操作。
⑤按下自动加工按键,完成零件的加工。
⑥待加工结束后,先初步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再取下工件。
二、实训操作注意事项
①在学生实训前,指导教师注意检查各限位开关是否正常,限位块位置是否合理,避免刀架与卡盘发生碰撞或丝杆脱位。
②要求学生单人操作,不允许多人操作。
③要求学生注意切削转速,吃刀深度及进给速度的合理选择。
④学生对刀操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必须进行验证检查。
⑤主轴开启时要求必须关闭防护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⑥主轴正反转转换时必须停转后再作转换操作。
活动五 加工质量检测
学生通过检测,完成下面内螺纹零件加工质量表(表3.20),并进行质量分析。
表3.20 内螺纹零件加工质量表
活动六 任务评价
内螺纹零件任务评价见表3.21。
表3.21 内螺纹零件任务评价表
【课后练习】
编程完成如下图所示零件的车削加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