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升高时间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升高时间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胆道疾病是国内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⑥内分泌或代谢障碍,任何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如甲状旁腺肿瘤等。消化性溃疡穿孔或慢性溃疡穿透至胰腺、急性腹膜炎、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空腹血糖增高、高胆红素血症:约见于10%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低于1.75mmol/L反映胰腺坏死,为预后不良征兆。动脉氧分压低于7.98kPa,则需注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镇痛药物如吗啡急性胰腺炎时禁用。

一、病因

胆道疾病是国内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①胆道疾病,包括胆结石、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病。②胰管阻塞。③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病变。④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⑤手术与创伤。⑥内分泌或代谢障碍,任何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如甲状旁腺肿瘤等。⑦急性传染病。⑧药物。

二、临床表现

1.水肿型 ①临床特点:剧烈腹痛(解痉药无效,前倾坐位或屈膝侧卧可减轻),中度发热伴恶心、呕吐(吐后不缓解)、腹胀,血和尿淀粉酶增高;②体征:一般情况尚好,可有黄疸,多数上腹部压痛,但常与主诉程度不相符,无肌紧张与反跳痛。

2.出血坏死型 ①临床特点:长时间剧烈腹痛、高热不退,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高血糖、低血钾、低钙血症、氮质血症及多器官衰竭,胸腔积液、腹水淀粉酶异常升高;②体征:明显急性腹膜炎体征,少数患者可见脐周、胁腹部皮肤青紫(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可有胸腔积液、腹水或肠麻痹,若出现低血钙手足抽搐提示预后不佳。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化验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多有白细胞增多和粒细胞核左移。

(2)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500U(Somogyi法)即可确诊为本病。出血坏死型的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降低,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呈正比。消化性溃疡穿孔或慢性溃疡穿透至胰腺、急性腹膜炎、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发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l~2周。

(3)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在急性胰腺炎时可增加达3倍。

(4)血清脂肪酶测定:在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持续5~10天。

(5)血清正铁血白蛋白:在重症胰腺炎或腹腔内出血者起病72小时内常呈阳性。

(6)空腹血糖增高、高胆红素血症:约见于10%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低于1.75mmol/L反映胰腺坏死,为预后不良征兆。动脉氧分压低于7.98kPa,则需注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X线腹部平片 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并能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3.腹部B超及CT显像 对胰腺肿大、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可作出诊断。

水肿型患者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据此可以诊断。

2.鉴别诊断 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胃肠炎、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心肌梗死。

五、治疗

治疗原则:①减少胰腺分泌;②加强支持治疗;③解痉、镇痛;④预防、治疗感染;⑤监测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

1.内科治疗 ①监护: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动态进行腹部体查。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减少胰腺分泌(关键):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用于临床重症患者;抗胆碱能药与H1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胰腺分泌。④解痉镇痛:疼痛剧烈者可考虑应用哌替啶与抗胆碱能药物合用。镇痛药物如吗啡急性胰腺炎时禁用。⑤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等。

2.外科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立即手术;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适于胆源性胰腺炎。

3.中医中药 对水肿型可选用中药,如清胰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