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损伤的生化检验
(一)心肌酶的检验
心肌损伤,酶可以从损伤的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引起血清中相应的酶活性增高。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主要有ALT,AST,LDH,a-HBD,CK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等,这些酶被称为心肌酶。心肌酶及其同工酶的检验有助于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酶可选择单项或组合检验,但组合检验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谱演变及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参见表9-2。
表9-2 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及其诊断价值
应同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AST>ALT方有意义。
心肌酶的正常值范围:
1.磷酸肌酸激酶(CPK) 20~200U/L。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0~25U/L。
3.乳酸脱氢酶(LDH) 40~240U/L。
4.a-羟丁酸脱氢酶(HBDH) 90~200U/L。
5.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40U/L。
(二)心肌蛋白测定
【肌钙蛋白T或肌钙蛋白I测定】
1.标本采集 取静脉血3ml,促凝剂+分离胶,采用黄色胶盖的真空管,避免溶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合5~6次,尽快完成测定。
2.参考值 EIA,RIA:TnT<0.02ng=ml,TnI<0.1ng/ml;CLIA:TNT=0.03~0.10 ng/ml,TNI>0.1ng/ml有意义。
3.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T或肌钙蛋白I在心肌纤维坏死时释放入血,是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心肌梗死发病3~6h升高,12~24h达高峰,升高可达30~40倍,7d后在部分恢复正常,少数可持续20d。持续高值提示有再梗死的可能。对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特异性高于肌蛋白(Mb);但早期诊断敏感性不及Mb。发病期间应分别在胸痛发作后4h,10h,16h和22h取血检验。就诊时发病已超过4h者,应在住院时和间隔6h取血。
【肌红蛋白(Mb)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肌钙蛋白或肌钙蛋白I测定方法。
2.参考值 RIA:男性TnI=20~70ng/ml,女性TnI=16~60ng/ml;EIA:TnT<22ng/ml;CLIA:TnT<70ng/ml。
3.临床意义 Mb是反映骨骼肌、心肌损伤及其程度的灵敏指标,升高见于AMI。AMI发病早期,Mb从缺血的心肌组织迅速释放入血,在胸痛开始1~4h血中浓度就可升高,6~10h几乎所有的AMI都升高,峰值为6~9h,早于CK-MB 2~5h。Mb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
二、冠心病的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TC)测定】
1.标本采集 取静脉血3ml,促凝剂+分离胶,采用黄色胶盖的真空管,避免溶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合5~6次,尽快完成测定。
2.参考值 成人正常值<5.17mmol/L(或<200mg/dl);轻度增高5.20~5.66mmol/L(边缘水平);高胆固醇血液≥5.69mmol/L(升高)。
3.临床意义
(1)TC增高:①甲状腺功能减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②糖尿病;③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肾病期;④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妊娠期等。
(2)TC降低:①严重肝疾病;②严重贫血;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营养不良。
【三酰甘油TG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血清胆固醇(TC)测定方法。
2.参考值 正常水平<2.3mmol/L;边缘水平2.3~4.5mmol/L;高TG血症≥4.5 mmol/L;胰腺炎高危≥11.3mmol/L。
3.临床意义
(1)TG增高: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病、阻塞性黄疸、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脂饮食、酗酒等。
(2)TG降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严重肝衰竭、肾上腺功能减低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血清胆固醇(TC)测定方法。
2.参考值 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55mmol/L;降低<0.9mmol/L。
3.临床意义 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价值,已知HDL-C与TG呈负相关性,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性。HDL-C<0.9mmol/L,是冠心病危险因素。HDL-C>1.55mmol/L为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HDL-C降低也可见于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血清胆固醇(TC)测定方法。
2.参考值 LDL-C随着年龄上升。中、老年人2.7~3.1mmol/L;合适水平<3.36 mmol/L;边缘或轻度危险3.36~4.14mmol/L;危险水平>4.14mmol/L。危险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潜在危险性。
3.临床意义 L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LDL-C每升高1mg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1%~2%。LDL-C增高最多见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a(Lpa)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血清胆固醇(TC)测定方法。
2.参考值 E<300mg/L。
3.临床意义 因它与高血压、高LDL-C(高TC)、低HDL-C等因素无关,现已将高Lp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pa也可见于炎症、手术、创伤等。
【载脂蛋白a-I(apoAI)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血清胆固醇(TC)测定方法。
2.参考值 ELIS法 男性(1.42±0.17)g/L,女性(1.45±0.14)g/L;免疫透射比浊法(1.2±1.60)g/L,女性略高于男性。
3.临床意义 血清apoA I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比较敏感的指标,其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AMI时,apoA I水平降低;2型糖尿病,apoA I水平偏低;脑血管病、肾病综合征、肝衰竭等apoA I也降低。
【载脂蛋白B(apoB)测定】
1.标本采集 同血清胆固醇(TC)测定方法。
2.参考值 apoB水平随着年龄而上升。ELISA法 男性(1.01±0.21)g/L,女性(1.07 ±1.23)g/L;免疫透射比浊法 青年人(0.80±0.90)g/L,老年人(0.95±1.05)g/L。
3.临床意义 血清apoB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apoB的上升较LDL-C的上升对冠心病风险预测更有意义,有人认为apoB≥1.20g/L(ELISA法)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4.载脂蛋白A/B(apoA/B)的意义 apoA为HDL的主要成分,apoB为LDL的主要成分,目前已知LDL-C水平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正常水平值为1.0~2.0,应用apoA/B<1.0对诊断冠心病的危险度,较TC,TG,HDL-C和LDL-C更重要,其敏感度为87%,特异性为80%。
三、心血管病实验室检验项目
(一)常规检验项目
1.全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
2.尿液分析。
3.肾功能检验:尿素氮(BUN)、肌酐(Cr)测定。
4.血电解质(钾、钠、钙、氯、镁)。
5.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二)心血管病特殊检查
1.冠心病
(1)尿酸测定。
(2)葡萄糖耐量测定。
(3)血脂测定:三酰甘油、脂蛋白和载脂蛋白。
(4)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
(5)心肌酶学检查: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测定、肌红蛋白测定等。
2.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1)尿微量蛋白测定。
(2)尿培养;24h尿量、肌酐、尿素氮、尿酸和电解质测定。
(3)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
(4)葡萄糖耐量试验。
(5)血胰岛素浓度测定。
(6)血清T,I测定。
(7)血钙、血磷的测定。
(9)血脂测定: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和载体蛋白。
3.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1)红细胞沉降率(ESR)。
(2)C反应蛋白(CRP)。
(3)抗链球菌“O”效价(ASO)、抗脱氧核糖酸酶、抗-DNA酶B及抗透明质酸酶、抗链球菌酶(ASTZ)测定。
(4)咽拭子细菌培养。
(5)血清LDH。
4.先天性心脏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
5.肺心病 血气分析。
6.心包疾病
(1)病毒分离检查。
(2)结核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和真菌皮肤试验。
(3)血清蛋白电泳。
(4)真菌血清学检查。
(5)红斑狼疮(SLE)细胞检查。
(6)类风湿因子(RF)。
(7)血清抗核抗体(AHA)。
(8)血培养。
(9)异嗜性试验(传染性多核细胞增多症时)。
(10)心包穿刺抽液检查、心包积液涂片。
7.感染性心内膜炎
(1)血培养(需氧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
(2)真菌的特殊培养。
(3)ESR。
(4)免疫学检查:免疫复合物、类风湿因子。
8.心肌疾病 ①ESR;②CRP;③抗链球菌“O”效价测定;蛋白电泳;④血清硒、钙、磷测定;心肌酶测定;⑤红斑狼疮(SLE)细胞检查;⑥血清ANA;血清补体测定;血清和尿的重金属盐鉴定(铅、汞、硫);⑦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⑧血培养;⑨病毒学检查;⑩肝功能试验、血浆铁测定、血浆结合力测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