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案例1-2 让学生“学”起来
新的切入点
“课改”两年多了,课堂有了变化,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取得进展,最大的感觉就是教师依然讲得太多,本来有许多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师放不了手,小组合作也往往留于形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合作就开始了,合作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小组汇报也只是个别学生的意见。
怎么办?我们想到了某地区一个做法,限制教师讲的时间:如一个省提出讲解不能超过15分,一所名校要求不能超出5分钟……办法虽然机械了些,但这种从时间入手的思维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于是,我们也从“教”与“学”的时间统计入手,通过研究时间分配比例来促进教师的反思。下面是我与海勃湾区第五小学的教师一起做的一次研究。
“教”的时间:(1)教师讲解时间;(2)汇报与交流的时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时间。
“学”的时间:学生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时间。
就一般的教学,现在是“教”的时间大于“学”的时间,应该引导教师研究如何扩大“学的时间”。
两个《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是一篇传统文章,就“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这个环节,两位教师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表1-21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
比较两位教师,A老师的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以“教”为出发点的,B老师通过“寻找胜利的原因”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基于学生已有的结果,进行交流与引领。
小小的变化,自然转变到学生的学上来了。下面是一个关于朗读的研究。
朗读课文时间比分析
A老师检查朗读课文:一个同学读一段其他同学评一评,然后再读一段再评一评。十来分钟过去了,只读了10个同学,不到全班的1/4,而且每一个读的同学只读了全文的1/10,这样的效率显然很低。“教”占了全部时间。
换一种方式,能不能让“学”占全部时间?B老师上来了,也让互相读,为了提高效率,让两个同学共用一本书,同样10分钟,所有的学生参与了朗读,且读了全部的文章。
教学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教学的价值在于思考,没有思考的教育是缺少生命的教育。
我们围绕“时间”与“效率”,共同研究给学生一个更大的空间,用最少的“教”获得最大的“学”。但大家也明白,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如学生需要有好的自学能力,能读懂题目,明白要求;同学之间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其实这不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