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西省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

江西省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江西省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有必要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随机观察该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情况。

4 江西省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研究

1.引言

江西省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也和全国一样,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经历了从无到有,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经过了从体操科到体育课,从军国民主义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人文主义体育思想、技能教学论、体质教学论等,到终身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的指导;从新民主主义体育教育到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从计划经济体育教学到市场经济体育教育等。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体育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从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学大纲开始,经过60~90年代体育教学大纲的数次修订,逐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体育教学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贯彻中共中央的《决定》,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决定于2001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2002年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迄今已经实施几年了。为了深入了解江西省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有必要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江西省部分高校12所、中学38所、小学54所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管理者208人、体育教师416人、学生1040人等,发出问卷每人1份,共1664份;分别收回162份、335份、812份,收回率分别为77.9%、80.5%、79.1%,有效问卷分别为156份、312份、755份,有效率分别为96.3%、93.1%、92.9%。其中有效问卷分布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18份、教师36份、大学生101份,中学体育教学管理者67份、教师132份、中学生316份,小学体育教学管理者71份、教师144份、小学生338份。调查问卷设计咨询了3名教育学教授、5名体育学教授的意见,并经过两轮问卷效度和信度的一致性检验,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符合调查研究的要求。

(2)访问调查法

对江西省部分高校8所、中学30所、小学20所进行了专访,分别与学校的教务、体育、卫生等部门的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访问,重点了解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改革建议,并查阅该校相关的实施材料。同时,随机观察该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情况。

(3)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查阅了中文期刊网和手工查阅了自1990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学术刊物和相关书籍等,来收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信息材料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认识分析

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状态必然影响新体育课程实践效果。我们拟从学校对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课程组织教学方法以及对体育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认识现状来分析。我们由调查结果(表5-13)了解到,多数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者、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对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重要性认识比较好。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对学生体质与健康关心的重要体现;新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参与性、认知性、适应性、发展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比以前的体育课程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更具体,也更明确;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坚持了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是以学生自我学习锻炼、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为实践的主线,对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有较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参与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有重要作用;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的智能结构、自我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投入到体育课程改革中,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然而,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新体育课程的认识不够好,认为新体育课程把《体育与健康》混为一谈,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体育课程,应该坚持体育活动为课程主要形式,不应该把体育课理论化,否则会影响体育教育的作用,难以达到体育教育目标。他们认为新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原先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文字编辑上的变化,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也不好操作,不知应该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是高了,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努力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仍然较模糊,因而,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及其改革成效。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对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多数人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有部分人员对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好,需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服务。

表5-13 江西省部分学校对新体育课程改革认识的调查结果(认同率%)

img91

(2)学校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现状分析

我们拟从学校体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现状,来分析学校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效果。

首先,在学校体育显性课程方面。我们由调查结果(表5-14)了解到,大多数的体育教学管理者、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已经修订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内容做了明显的改进,调整了原来以竞技运动项目的比例,增加了体育健身与休闲养生的教学内容的比例,教学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也加大。体育教学组织方法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不断改变了原来的技术标准化教学方式,采取了灵活的教学的方法,体现了愉快的体育健身教学思想,重视课堂的体育氛围,激发了学生体育热情。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方法丰富多样,不断成立的体育协会组织、体育俱乐部,推动了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内外体育活动衔接好。考核内容与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原来的绝对考核标准,采取灵活的相对考核制度,推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体育教学水平。

表5-14 江西省部分学校体育显性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结果(认同率%)

同时,也有少数管理者和体育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有的教师甚至都不知道有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化,教学组织与方法还是原来的技能教学模式,多年没有变化。课外体育活动一般是学生自愿进行,没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体育教师多数是管理教学,不管课外体育活动。这说明当前学校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主流是好的,多数学校在积极主动地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不够,不能积极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其次,在学校体育隐性课程方面。我们由调查结果(表5-15)了解到,多数管理者、教师认为近几年来学校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好,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较高,课外活动活跃,学校体育设施有较大的改善,校园《体育与健康》文化和环境建设也有较大的进步。同时,也有部分管理者与师生认为,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还不够好,多数学生的体育热情不够高,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与学生数量的增加不相适应,校园《体育与健康》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由此看出,多数学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较好,近几年各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促进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学校对校园体育环境与文化建设不够,需要加大改革力度,重视隐性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质量。

表5-15 江西省部分学校体育隐性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结果(认同率%)

img93

续表

img94

(3)学生获得新体育课程教育的效果分析

我们拟从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认知效果、适应性效果、发展性效果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学生获得体育认知方面的效果。我们的调查结果(表5-16)表明,多数管理者和教师认为,通过新体育课程改革,学生的体育意识明显增强,这说明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加强了学生《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提高。但也有部分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的体育意识变化不大,主要是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爱好玩耍而已。

其次,学生获得体育适应性方面的效果。我们的调查结果(表5-16)表明,多数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高涨,体育场馆内学生体育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多,有的学校运动场地上晚上还有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说明学生参与体育的行为有明显增强,获得较好的体育适应性发展。但也有人认为,常去运动场地的学生是少数,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不爱学习所致。这说明学生获得体育适应性效果是明显的,但也要加强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再次,学生获得体育发展性效果。调查结果(表5-16)表明,多数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认为,通过新体育课程改革,学生获得身体和心理的体育教育有较大的提高,学生通过体质与健康监测标准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有较大的发展。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还难以简单地判定,需要进一步研究。由此,我们认为通过新体育课程改革,多数人认为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效果是明显的,但也要进一步强化新体育课程的改革力度,全面落实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表5-16 江西省部分学校学生获得新体育课程教育效果的调查结果(认同率%)

img95

4.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江西省的多数学校认为新体育课程标准的推行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等都比原有的体育教学大纲做了较大的改进,适应我国加入WTO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体育教育指导意义。它们已经进行了新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修改了体育教学大纲,调整了体育教育内容与组织方法,强化了课外体育和校园《体育与健康》的文化建设,显性体育课程更加规范,隐性课程得到较大发展,学生获得新体育课程教育的认知效果、适应性能力、身心发展状态等都有较好的变化,表明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良好。但是,我们也了解到,也有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好,忽视了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的要求认识不足,实施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足,没有积极修订体育教学计划和大纲,表现出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体育显性课程改革不够,隐性课程重视不够,因而影响着学生获得应有的体育教育知识。亟待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贯彻落实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提高体育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认识入手,不断学习研究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了解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状态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改革体系,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着眼,身心素质是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任何体育教育改革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使之成为体育教育改革效果评价的基准。再次,应该抓好体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把工作落实在细节上,使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管理评价等形成良性的工作机制,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