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设基于网络的物质环境

创设基于网络的物质环境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上城区教育学院一贯注重物质环境创设,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进取、高雅洁净、设施先进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资源中心是由上城区教育学院和学校共同参与建设的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库,是区域性网络共建共享联盟,目的是实现本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节 创设基于网络的物质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为此,上城区教育学院一贯注重物质环境创设,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进取、高雅洁净、设施先进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一、一般物质环境的优化

上城区教育学院占地面积1.7亩,在努力做到绿化、净化、美化的同时,学院不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率先在全省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实现办公自动化,建成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通。2000年,作为上城区政府十大实事工程之一,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10层智能化教学大楼落成使用,里面建有图书馆、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演播厅、网络中心、音控中心、报告厅等,使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日趋完备。为弥补学院面积小的不足,在上城区教育局的支持下,2005年建立了上城区教育学院分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院这几年的投入也是相当巨大的。除了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外,还通过光纤与全区40多所学校、幼儿园相连,使学院成为上城区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育信息服务的中心,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流的设施。2001年起,为提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质量,学院又为每位教师配备了IBM笔记本电脑,2003年又为每位教研员配备数码摄像机用于教学视频案例的分析。为适应新时期师资培训的需要,2002年学院还购买了学科资源库、资源库管理平台、视讯通、VOD点播等应用软件为教师培训服务。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上城区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不断更新网控中心设备,2007年下半年新增服务器4台,2008年上半年又新增服务器3台,为网络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的同时,学院也毫不放松对院内软环境的建设,努力使学院的物质环境朝文化方向发展。走进学院,就可以看到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特色、文化挂在墙上,时刻提醒着学院人朝着共同的愿景工作、学习与生活,为提升教师培训执行力奠定物质基础。

二、网络研修平台的建设

区域性的研修机制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传统优势。随着网络普及,以教师研修为主题的网站大量涌现,基于网络平台生成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原来侧重于信息发布的上城教育信息港已经无法满足全区教师培训、教育研究以及教科研管理的需要,因此学院信息资源部筹划构建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经学院行政会议讨论,由信息资源部设计建设方案。信息资源部针对当前热门的各种教育网站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当时国内的大多数教研业务类网站,多数以博客形式为主,而博客类的网站在管理上和教师群体活动的功能较弱、不利于管理的现状,提出作为业务网站的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应该实现以下功能:对教科研及教师培训计划的管理与审核;对教科研及教师培训过程的监控;对教科研及教师培训成果的审核、归档与管理。2006年底,学院请专家论证上城教育研修平台方案的可行性。2007年,学院李敏副院长等人到北京、上海等地实地考察相关公司的产品。2007年暑假,开始招标采购,结果由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经过近一年的开发及调试,该公司与学院密切配合,双方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及修订方案(交流资料达数百页)。2008年10月,集教学、科研与培训管理为一体的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http://www.stcvs.com(图6-1)正式开通。

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包括区域资源中心和研修服务平台。资源中心是由上城区教育学院和学校共同参与建设的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库,是区域性网络共建共享联盟,目的是实现本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修服务平台,作为上城区教师官方的、正式的业务学习与管理平台,主要由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三大模块组成,并配套相关个人工作室、资源系统、通知通告系统等功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挥教育学院的资源优势,促进交流与互动,评价与反馈,将教研、科研、培训等工作延伸到网络,使教师既能在这个平台内有研修的主题、合作的伙伴及导师的指引,也能分享到区域内的教研实况、试卷讲评、反思案例等优质资源,还能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同区域内的教师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个区域的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

img25

图6-1 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界面

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开通之后,为加强其实用性,学院先后配套引入了知网期刊检索及中央电教馆的新课程资源,并于2009年10月开始着手建设相关视频资源录播发布系统。前后投资近150万元,其中包括4台服务器及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

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在设计上考虑到了教研活动的多样化、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规则约束的完善性、共同体文化的妥适性、技术支持保证的肯定性等多种因素,从而通过研修平台,实现科学合理的教研管理、公平公正的科研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网络培训。

三、网络研修平台的应用

学院办学设施的不断改进,特别是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的创建,不仅为教师培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交流、展示的场地,更是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的途径,有效保障了教师培训执行力的发挥。

(一)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教师与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研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新方式。从理论上说,常规的现场教研活动中所能做的,比如听课评课、讲座交流等等,网络教研都能做;其次网络教研不仅是对定时定点定人聚集的教研活动的全时空延伸,还具有突破语言障碍、排除情感干扰、让学习者多次反复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自主学习等特点,让许多在常规的现场教研活动中受限制而不能很好完成的事情,在网络教研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如参加活动的教师地域或时间不再受限制,在交流探讨中人人都会而且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等。同时,网络教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因此,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网络教研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整合的重要平台,真正成为教师获取教育教学信息、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学习交流及得到专家引领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教师的关注。上城区的信息教师充分利用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率先投入到网络教研中的积极性足以鼓动人心,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网络教研的操作程序

网络教研不同于传统的教研,有其自己的操作程序,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网上的教研由教研申报、网上教研两部分操作程序组成。

(1)教研申报。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学科(学段)制订单次教研计划,以供教研管理部门审核。在时间上,由教研管理部门规定统一申报时间,研修平台将根据相应的时间间隔,自动通知每位学科研究员进行教研计划的申报工作。在学期教研计划中需要包括以下信息:(1)教研的学科(学段);(2)单次教研的(允许签到)时间;(3)单次教研的类型(网上教研或在场教研);(4)单次教研的内容简介;(5)单次教研参加的人员范围;(6)单次教研的责任人(负责人);(7)单次教研的课后作业。

在确定了以上所有信息之后,由教研管理部门对该教研计划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教研计划将被允许进入到“网上教研”阶段。同时,研修平台为各学科研究员制订教研计划提供两个模块,一是“场地使用检查”模块,用于列出所有在同一时段、同一地点的教研活动,供制订教研计划时参考;二是“教研人员检查”模块,用于列出其他同一时段内相同人员的信息。该信息将作为个人请假的重要依据,研修平台提供了人员请假功能,届时,研修平台会在用户的个人空间内列出所有的教研活动,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请假操作。

同时,研修平台还会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检测到相应的在时间上可能出现冲突的人数,以供学科研究员制订教研计划所用。此外,研修网平台还具有“教研计划总表”功能,即根据分学科(学段)学期教研计划,自动生成总的教研活动安排总表,并根据教研管理机构所规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创建,经过相应的审核后,该总表将在前端发布。

(2)网上教研。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教研计划中所制定的时间表开展教研活动。对于网上教研类型的教研活动,由教研负责人提供相关的教研资料,并将其上传至研修网平台为本次教研活动所提供的位置上。所有教研资料分为“必看”和“选看”类型,其中前者将作为此次教研签到的依据。同时,研修平台将记录下允许参加教研的人员对于教研资料的查阅信息,包括最近一次查阅资料的时间、查阅次数统计。此外,研修网平台还将提供“自动签到”功能,在操作上,首先由教研负责人确定一种考勤方案,可供选择的方案有:1.用户在教研计划中所设置的“允许签到时间”内登录了研修平台;2.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查阅了此次教研活动中“必看”类型的资料;3.用户上传了指定文档。

此外,研修平台还将为每次网上教研提供专门的交流平台,用于参加网上教研的老师们对于某一专题的交流;为每次教研活动都提供有专门的作业回收平台,利用该平台,教研的负责人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参加教研的人员对于所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某位老师作业完成情况给出该老师相应的教研成绩。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还提供了各种实用的统计功能,包括分(总)参加教研活动人员统计、教研完成率等,供教研管理部门参考;还提供了“教师荣誉”及“教学成果”管理模块,在操作上如果是个人的,那么首先由老师按类别申报自己的荣誉或成果,再由教研管理部门指定人员对所申报的荣誉或成果进行审核、认定;如果是集体的,那么直接由教研管理部门审核认定。通过审核的荣誉或成果将记录入研修平台,日后可以通过研修平台提供的查询模块搜索到相应的记录。考虑到对实际操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研修平台对各教研活动还提供了最灵活的计划调整功能,获得授权的教研活动负责人将有权增加一个新的教研活动到学期(学科)计划中,或是删除、修改原计划中的任何一个教研活动。

2.网络教研的模式

在网络教研的模式以及实践过程中,上城区一直将其和信息技术课程紧密结合,着力提升培训执行力,从而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服务。在这个专业网站上,专门开设了“教研互动”栏目,内容范围涉及教学设计、观课评课、教学案例、主题讨论等,目前主要以两种基于专业研修平台的教研模式开展网络教研。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讨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为:网上发教案——网上修订教案——上传磨课视频——观课评课——再修订教案——上传上课视频——再观课评课。

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将现场教研活动延伸扩展,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例,研修平台完整地记录了活动过程,从磨课、教案修改、教学设计讨论,到现场课堂实录、小组讨论,再到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现场活动结束并不代表教研的结束,而是换种形式在网络上得到延伸扩展,老师们可以继续在线进行交流。这种教研模式的主要阵地就是网络研修平台上的“教学设计”和“观课评课”。

教学设计——集思广益。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一块重要试金石,而教学设计是最关键的,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老师们总会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当然,遇见困难和疑惑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来寻求帮助。在这个栏目,只要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说明疑惑和困难之处,其他成员就可以在线修改,而且上传者可以看见哪些教师在什么时候修改了哪些地方,最终根据众人的意见选择是否同意该修订,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对教学设计和修订发表评论。通过对教学设计的集体打磨,老师们不仅积累了经验,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备课能力,还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师团结互助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观课评课——各抒己见。只看“教学设计”,停留在“文本”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观课评课”支持在线观看视频,教师只要把自己或其他教师上课的视频上传至此,附上教学描述及相关文本资料,还可以设置诸如导入、巡视、点评等节点,教师就可以边观看边写评论,还能将“教学设计”和眼前在线观看的视频有效统一起来,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这样的收获才是最大的。正如某位年轻教师所说:“选取省、市比赛中的优秀、典型的教学视频和每次现场教研的课堂实录等,附以专家的点评,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学习交流,可以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学习到最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精华。”

(2)以观点碰撞形式的主题讨论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发现问题——发起讨论帖——网上交流——实践反思。

这种通过抛出问题引起教师们观点碰撞,从而引发灵感火花的教研模式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遇见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无人可问又无处可问的时候,“主题讨论区”给教师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交流平台。一般是学科研究员先收集教师遇见的需要讨论的典型话题或目前专家正在研究的时尚课题,再结合本区教师实际发表主题讨论帖,想发表言论的教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即“跟帖”。整个研讨活动的进程和内容需要学科研究员特别关注和控制,使之紧紧围绕研究话题展开,不至于游离于专题之外。

在上城区,网络教研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辅助性教研,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模式。实践证明,网上远程教研活动跨越了传统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教研活动成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活动方式,教师都可以随时参加网上的教研活动,没有人数、场地、交通工具的限制,大家围绕同一个主题共同开展研究、共享成果。与之前相比,网络教研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广度和频度(详见图6-2)。同时,以多种模式开展的网络教研以其专家的引领、同行的思辨、平等的交流、坦诚的即时互动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不仅改变了教师交流的方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得平时不敢说的教师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了教研主人翁精神,而且还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和自我解剖,实现了理论和教学实践工作的完美结合。

img26

图6-2 2006学年~2009学年上城区小学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以四门学科为例)

有必要强调,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以跨区域、开放性、多层面的交流为特色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充分发挥出网络教研的优势,不断提升培训执行力,更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激发并保持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何完善网络教研的评价机制,如何形成完整的网络教研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二)在线培训

上城区教育学院以理念为先导,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并拓展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开拓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师训新途径。

1.开拓网络资源

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利用技术手段优化管理,规范流程,注重个人研修与群体协作,不仅集上城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六年来的大量教学视频、课件、多媒体素材等学科资源,还改变了原有的资源建设由单一的上传/下载模式,转为同一课程、多种资源、多人建设、开放共享的区域型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学院信息资源部的工作职能由硬件建设转向了应用推广,积极尝试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搭建网络资源平台,大力丰富网络课程资源。目前信息资源部拥有各类教育视频节目3000多个,容量达3TB;各类学科教学资源200G;收集各种软件近200GB,为教师的在线培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我们积极鼓励各学科研究员发动骨干利用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建设网络培训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资源的开掘,积极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各学科考试资源建设,构建网络教研系统,推广校本教研经验,使支持、服务教师成长的培训平台有新的拓展。

2.建立图书自动化管理数据库

学院图书资源建设努力向专业化转型,在图书自动化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采用正规的格式分类编目输入电脑,严格按照正规图书馆的规范建立数据库。在区内藏书最为丰富、拥有大量的教育期刊和教材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纸质图书添置,现有藏书43000册(其中图书35958册,期刊合订本7000多册),报纸合订本2550本,杂志175种,报纸26种,音像资料总量2465学时,较完整地藏有80年代至今的教育类期刊合订本,拥有建国以来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课本。目前,图书、期刊合订本、光盘三类资源分别在网上实现检索,促进了图书资源在全区中小学的共享。2009年4月,结合上城区首届教师读书节,信息资源部升级改造了学院图书管理系统,通过购买服务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建成了《上城教师读书网》,并且录入了万余册电子图书与百余张学院馆藏光盘资源,使得全区的老师不仅能通过网络更好地了解学院图书室的藏书信息,还能通过读书网进行在线阅读及光盘的借阅。因此,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拓展,为教师在线培训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源。

3.拓展网络研修平台功能

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在功能设计上,不仅为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提供全面的技术功能,并且具有教师实践学习的特征,满足了教师在线培训的需求。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网络研修平台提供了有力的交互工具,这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如电子邮件、BSS论坛、聊天室、有声聊工具、争论论坛、意见投票等)、协作工具(如角色扮演工具、虚拟白板,应用软件共享等)、个人学习工具(如搜索工具、阅读工具、写作工具等)、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袋等)。设计了适于不同学员的功能强大的虚拟交互工具,有助于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例如,运用讨论区、在线聊天等各种群组协同作业的机制,针对某个主题的学科,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并以群组机制完成各项学习计划。学员也可以利用网页、动画文档、幻灯片、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例如在浙江省农村“新生代”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曾尝试新型培训方式,小学英语学科活动时开辟快捷、方便的交互平台,使听课教师可以不受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直接通过手机编辑短信,及时、随时地发表自己的听课感悟,提出自己实时生成的困惑,交流自己对教学环节的设想和建议,还可通过短信进行争辩、研讨,而引领专家则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公告及时了解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引领、点评。

4.网上培训实施流程

目前上城区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院不断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实施流程,并在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中开设各种可供在职教师远程培训的培训班(图6-3),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img27

图6-3 在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中开设各种可供在职教师远程培训的培训班

回顾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上城区教师在线培训注重组织与自发相结合,以上城区教育学院组织的研训为主导,同时也提供教师在网络上自主结合组成网络教研组进行自主的研修活动。为了确保教师在线培训优质实效,网上培训实施流程共分为教学计划制定、组班、开班、结束四个阶段:

(1)申报。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制订培训班的教学计划,以供培训管理部门审核。首先,设置培训班的基本信息,包括培训班的名称、总课时、计划招生人数、培训班起止日期、主要培训内容。其次,设置培训班的课时教学进度。包括设置培训班内的课程及其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主讲等信息)、为每个课程安排教学进度、为课程按课时确定学分分配方案。在填写以上所有信息后,允许提出组班申请,由培训班管理部门对该培训班的相关信息审核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该培训班分配“组班权”。

(2)组班。通过组班申请审核的培训班将获得组班权,进入到组班阶段。组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计划招生人数的范围内招收培训班学员。共有两种方式可以为培训班确定学员。一是申请报名,用户自主报名,将报名基本信息提交到培训班负责人处审核,通过审核的用户将加入到培训班。二是邀请报名,由培训班负责人从用户列表中选择学员,用这种方式加入培训班的,学员可以自主退出。

(3)开班。完成了培训班的组班后,就进入到培训班的教学过程,即开班阶段。为了更好地按申报阶段所制订的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在开班阶段的前部,研修平台设置有一个等待开班的环节,该环节用于避免消除组班结束至第一课时开始之间可能存在的时间差,即避免提前开班。培训班负责人根据先前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时间表),通过上传课件、教学计划、作业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培训班开班后,平台将自动生成该培训的展示区域,展示区内对各培训班有固定的(栏目名称另行通知)栏目(一级菜单),在每个固定栏目下,培训班管理员可以自定义二级栏目菜单,并且在研修网平台的首页也自动生成到展示区域的链接。培训班利用该界面来进行优秀作业展示、培训班活动(图片)展示等。在展示区内的图片将以滚动缩略图的形式呈现,点击可打开相关的介绍;文档将以文件列表的形式呈现,点击后打开该文档。培训班的负责人点选审核培训班内作业,将其发布到该区域中,或是将相关文件直接上传到该区域。

(4)结束。按教学计划完成了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后,就进入结束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训班负责人根据班内学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将拟定结业的学员名单提交到培训管理部门审核,由培训管理部门对名单内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审核,决定该学员是否准予结业。结业的学员将分配到该培训班的全部学分。

(三)课题电子管理

上城区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多年以来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推动了上城教育的发展。与上城教育科研的繁荣相比,我们的教育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出档案残缺、共享困难、资源耗费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有效管理教育科研信息,优化业务流程是区科研管理部门要考虑的一项工作。虽然该项工作短期内难以见到显著成效,但是从长远看来,必将对我们回顾历史、理清思路、提升教师培训执行力起到重要作用。

1.建设教育科研电子管理网络平台

为改变上述局面,上城区教育科研的业务主管部门结合上城教育网络研修平台构建之机,用两年时间,系统分析科研管理流程,建设了新的教育科研电子管理网络平台,从而优化上城区教育科研业务流程并实现管理信息化。上城教育研修平台的科研管理主要执行以下两个职能:一个是对省市区校各级课题(由主管部门不同,分为规划类、教师教育类、教研类等)实行网上申报、网上提交研究材料、网上提交研究成果,节省学校收集、传递的时间,并充分展示研究过程,以提供更多最终评比的依据;另一个是实现对所有课题的电子档案管理,作为教师个人、学校科研部门、上城区科研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如按年度、按学校、按个人、按研究内容、按不同级别等)查询各种课题,实现资料保存和资源共享。

2.规范教育科研管理流程

“上城区教育科研电子管理网络平台”首先考虑的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流程问题。科研管理如企业的经营运作一样,是由一系列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例如,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有立项申报流程、课题中期管理流程、课题结题流程、科研成果登记流程等等。这些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但目前的现状是这些流程在各自孤立地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当前的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将更多地集中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信息服务上,需要对当前科研管理业务的流程进行优化,才能面对大量信息和繁杂的日常事务,才能对教育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组织、调控,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及时、高效。设计教育科研管理业务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科研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获得最佳的效益。根据教育科研的特点,我们建立了教育科研业务流程,详见图6-4。

图6-4 教育科研业务流程示意图

上述流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分为6个步骤:

(1)发布计划。区科研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制订新的课题计划,首先确定基本信息,包括:年度、课题类别、课题级别拟立项数、有效申报起止日期。

(2)教师个人申报。教师根据科研部发布的计划进行个人申报,个人申报要录入的基本信息有:课题名称、成果形式、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课题方案、研究内容类别,这个类别是为了以后检索用的,比如查询“过去5年以来上城区开展的所有关于班级管理类的课题”,同时还需要添加课题组成员,被选择的课题组成员能进入该课题组查阅、录入相关资料,并获得学分。

(3)学校科研主管初审。学校教师申报课题之后,进入待审核状态,学校科研部门主管需要对所有课题进行初审,填写单位意见、审核结论(分上报区里、返回修改、校级立项、不立项四类)。

(4)区科研部复审、立项。区科研部对所有通过学校初审的教师课题进行复审,在区一级的课题评审中,区科研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复审的即为正式立项课题,没有通过复审的返回学校,由学校决定是否校级立项或不立项。

(5)研究中期管理。课题立项以后,教师可以在自己立项的课题档案内,输入开题、结题、相关研究进展等内容,并能提交最终结题论文,学校科研主任可以有权对学校内的立项课题进行管理,区科研部有权对全区所有的课题进行管理。

(6)评奖。评奖是将最后的结果赋予相关课题,根据公布的结果,这个最终的结果将进入每个课题的档案,并能提供查询。

3.进行教育科研电子信息化管理

“上城区教育科研电子管理网络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平台”)其次解决的是教育科研电子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教育科研管理业务流程仅仅确立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教育科研管理的信息交换变得方便快捷,使工作程序进一步简化,减少工作量,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使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了使业务流程直观、明确,各类信息能够迅速分类整理,需要建立一个体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的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必须覆盖科研管理的全流程才能真正实现优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该平台在信息化管理上体现的是以下特点。

(1)电子化流程。该网络平台为上城区每一位教师设置的实名用户名和密码,从最初的环节开始,要申报课题研究的老师,登录该平台之后,先点击“申报新的课题”,在里面找到自己想报的类别,如“2007年杭州教育规划课题申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课题方案,保存,一个新的以自己课题名称命名的电子课题档案就会形成,然后根据网页的提示,在正式立项后,自己随时根据区科研部预设的流程录入相关信息。同时,实行网上申报、网上提交研究材料、网上提交研究成果、节省学校收集、传递的时间,并充分展示研究过程,以提供更多最终评比的依据。

(2)信息集成。该平台信息源是唯一的,由参与教育科研的主体——教师来录入。任何一项课题的信息,都由课题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在自己的电脑上,用已经区科研部设置好的个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科研管理平台,录入到系统里去,存储在设置好的数据库中,同样的数据或信息不再需要第二个部门、或任何其他员工再录入一遍。这样可以做到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人们很容易从系统中,根据录入数据的负责人查明每一信息的来源和录入时间,做到责任分明。

(3)分类检索。该平台根据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年份、研究级别、研究内容、获奖级别等分类,按主管部门分课题类别为规划类、教研类、师干训类等;按等级课题级别分国家、省、市、区等;按研究内容分课堂教学类、学生德育、心理健康类、教材开发类、班级管理类、教师教育类等,教师在录入信息时只能按照这样设定的方式选择。这样分类最大的好处在于设置关键信息点,有利于根据不同需要检索课题研究资料。比如“2006年获省级一等奖课题”“1995年~2005年关于‘学生德育’课题”,都可以迅速地实现查找,同时,学校名称、教师人名都可以检索到关键词。这样,这个平台对于学校、教师整理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所有科研成果也可以起到很大帮助。

(4)信息共享。所有与某项业务流程有关的授权科研管理人员都可以从指定的数据库中调用课题原始信息,按照分类显示在所有相应的记录和表格上。实时地了解到相关信息,同时该平台还开发了“网络协作”功能,所有课题除了课题方案、课题成果之外其他信息都是公开的,每个该平台的使用者都可以利用查询工具对全区所有课题的公用信息进行检索,比如进行数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可以查找同区曾开展或正在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并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向课题负责人提出“加入协作组”的申请,一旦获得许可,便可以查看包括课题成果在内的所有资料,详见图6-5。

目前,上城区已经初步实现科研课题管理的网络化与智能化。但是通过“上城区教育科研电子管理网络平台”来优化上城区教育科研流程与管理信息化还处在尝试阶段,还需要统筹规划,不断改进,这种方式对科研管理人员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关键的是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把握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提高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等等。具备这些知识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和完成管理创新意识成功的可能性必然较大,而成功的创新管理经验又进一步丰富了管理创新主体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实现更高层次、更具价值的科研管理创新做好准备。

img29

图6-5 上城区目前已经初步实现科研课题管理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