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将在知识创新的新一轮发展背景下,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在国际大环境中,结合中国、上海的实际情况,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1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我国高等院校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作为新升本科院校,更加面临着“建设一个怎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改革—创新—发展,是高等院校建设的必由之路。回顾过去,我们充满信心;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学校将在知识创新的新一轮发展背景下,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在国际大环境中,结合中国、上海的实际情况,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

一、与时俱进,审视机遇与挑战

20世纪头20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进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自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正确估量学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国际竞争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科技和教育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目光聚焦到人才、科技和教育上。大学的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推出重大措施支持大学的建设,这既给我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学校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另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会计等行业的国际趋同成为大势所趋。任何一个不想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组织,都不能无视这一发展之势。作为财经类院校,如何以此为契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质量,在国际趋同的潮流中准确定位,并作出应有的贡献,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国家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党和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型经济转变,经济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创新水平和高素质人才的数量。还有,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也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贡献智慧,这为学校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上海发展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到2010年,上海要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正进行产业战略的调整,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这为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海提出科教兴市战略,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校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学校提供了显身手的舞台。上海市政府为了增强全市的综合竞争力,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在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助推力。但上海高校林立,“211”、“985”院校众多,不同层次的财经类院校就有五所,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对我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学校“升本”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近8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学校“专升本”以后,全校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凝聚力明显增强,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说“专升本”是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占领了一个制高点,那么如何巩固并迈上新的台阶,任务则更加艰巨。因此,目前几年是学校固本强基的时期,是继续发展的时期,我们将面临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批等一系列的挑战,学校的市教育高地、市重点学科、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等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带动全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提升,还需全体立信人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求是务实,确定学校定位与目标

立信素有求是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学校传承薪火,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针对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适应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按照全国及上海高校发展格局和学校实际情况,准确确定学校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思想

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校训和“诚信、奋斗、创新”的立信精神,践行“立信为本、实践为衡、求是务实、报效社会”的办学理念,光大“诚信教育”和“学验并重”的办学特色,将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大学。

(二)总体定位(2020年)

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在国内地方性财经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三)学科专业定位

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法、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扶持发展上海急需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强化会计学优势学科专业地位,重点发展三大学科群。

(四)人才培养定位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国际化”的要求,适应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品质、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五)类型层次定位

教学型;本科教育,适当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

(六)发展规模定位

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 9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比例占80%左右;本科专业达22~25个。

三、开拓创新,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学校升本,面对本科建设,我们必须在敏锐审视学校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发扬创新精神,以全新理念、全新视角、全新观念,重新梳理学科发展定位、学科发展思路和学科发展目标,构建具有立信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更好地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学科建设现状(截至2006年)

1.理顺学科、专业与系部的关系

学校根据“按学科设系、系办专业”原则,以学科布局为要求,以学科专业发展为导向,设置了15个教学(院)系部;现有19个专业,覆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和文学五大学科门类。逐步理顺了学科、专业与系部的关系,构建了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学科建设搭建了平台。

2.构建学科专业分级建设体系

2004年已开展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现有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财政(税务)和智能信息管理6个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又启动了系部学科基础建设工作;拥有了一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上海市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一个上海市教委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成立了“两院一中心”三个独立建制的研究机构;形成了市级、校级、系部学科基础建设三级学科分级建设体系。

3.改善学科队伍状况

截至2006年底,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的比例达到30%。

4.改善学科建设环境

图书馆、校园网、实验室等基础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5.开拓新兴学科专业

信用管理、资产评估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涌现出来。

6.存在不足

学科建设意识还不够清晰,学科方向凝练缺乏比较优势,高水平学科梯队捉襟见肘,标志性科研成果较少。

(二)学科建设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确定2006年为学科建设年,召开了学科建设会议,确定学科建设基本思路为:以学科分级建设为引导,以学科方向的凝练为基础,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的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提升我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三)学科建设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完善学科专业定位,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开展市级、市教委级、校级重点学科以及系部学科基础建设的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和分级指导;启动三大学科群的建设;尝试在优势学科上与其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争取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力争使个别学科率先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科达到或接近上海市先进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财经类高校。

(四)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立并完善学科点分级建设体系

学校学科点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市级、市教委级重点学科,第二级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第三级是各个系部的学科基础建设。第一级学科点要在做“强”上下工夫,争取取得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学科建设成果,发挥对相关学科的牵动和辐射作用,学校支持其率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第二级学科点要不断提高学术地位,取得一批有影响的成果,积蓄力量冲击市教委级重点学科乃至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第三级学科点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自身学科的基础条件和要素建设,积蓄力量、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进入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行列。学校根据三级学科点不同的定位、目标和任务,对它们实行分级建设、分类指导、分层管理。

2.积极培育学科梯队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把学科梯队建设的重点放在现有教师的培养方面,实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保证教师数量和质量不断地稳步改善。

3.强化学科基地建设

学科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水平。学校要做实做强“两院一中心”三个独立建制的学科基地,在行政编制和专职科研编制、建设经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确保基地更大限度地发挥研究功能、教育功能和咨询功能;鼓励有条件的系部建立非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努力推进非独立建制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4.设立学科建设特区

学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为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在第一、第二级学科点实施“学科特区”政策:在高级职务的岗位职数方面给予优先倾斜;试行学术休假制度;给予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相关条件的优先配置;优先支持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优先支持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国内交流活动;给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特殊政策。

5.探索学科群建设

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以学校相对优势学科为核心,以独立建制的“两院一中心”为基本平台,以重大项目立项为纽带,组建多学科人员队伍,建设三大学科群。建立学科群首席带头人制度和学科带头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跨学科交叉课题经费资助制度,通过学科群的建设和探索,来带动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

6.凝练有特色的学科方向

实施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鼓励教师跨学科、跨系部强强联合,进一步凝练出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方向,产生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并以此带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统计学、法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与会计学等主体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学科方向。

7.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项目,鼓励依托系部或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产学研合作的具体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8.启动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本着培养教师、积累经验等目的,学校将率先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四个第一期校级重点学科点上与国内名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以后根据情况逐步增加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学校将设立研究生办公室,设立共建硕士点专项经费,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9.努力改善学科建设的物质条件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图书馆、校园网、实验基地等公共平台建设为抓手,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环境保障。

10.完善学科建设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

完善学校学科建设领导机制;探索跨系部学科建设组织新机制;完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建立并完善各项学科建设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调动系部、科研机构在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广大教师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学科建设成果显著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反映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方面,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增加,在质量上更是明显提高。从2003年起,我校的论文数量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6年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是2003年的8倍多,2006年共获得5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立项,其中一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另外,学校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3—200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科研成果统计表

img55

纵向课题中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的立项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3年以来,我校纵向课题立项数量显著增加,层次明显提高。2003—2006年各类课题立项情况见下表。

2003—200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各类课题立项情况表

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创办高水平学术讲座——立信讲坛,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每年组织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一次以上。为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学校支持各系部召开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为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动态提供了帮助。2004—2006年以来,学校开展的学术活动情况如下:

2004—200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术讲座情况表

img57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重要学术研讨会开展情况表

续 表

img59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正处在改革与发展时期,肩负着“建设一个怎样的大学,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本科大学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学校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为重点,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高内涵。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一定能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水平,为上海和中国的经济腾飞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