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文检课教学改革

浅谈文检课教学改革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承担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任务,该课程设置为全校公选课,一般建议大二到大四的学生选修,课时32学时。

浅谈文检课教学改革——以北京邮电大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为例

李 玲 许 兵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6)

摘 要:以北京邮电大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举措。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

1 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自国家教育部1984年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超过了25年。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在承担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承担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任务,该课程设置为全校公选课,一般建议大二到大四的学生选修,课时32学时。作为公选课,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必须能吸引到基本开课人数以上的选课者,然后才能谈发展。其次,由于公选课的对象是全校学生,学科背景差异较大,以北邮2010年的选修学生为例,从学科大类上看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生比例大约为3∶1,对部分课程内容的需求也不同。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一定的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更好地调动选修学生的积极性和满足选修学生的要求。这些问题不可忽视地摆在文检课的开课单位和老师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北邮的文检课授课老师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

2 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2.1 合理组织课程内容

在国家教育部1984年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中,对文检课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一些部分。

(1)文献与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

(2)主要检索工具的内容、结构及查找方法。

(3)主要参考工具书的内容、作用及使用方法。

(4)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适当增加阅读方法与技巧、文献整理与综述、情况分析研究,以及论文协作发放等内容。

虽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常利用的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的载体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目前北京邮电大学文检课教学主要内容在立足自身馆藏基础上,仍然沿袭该意见中的内容。

为了让选修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课程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课程安排时,从学时安排上就做到重点突出。第一部分理论知识安排4学时;第四部分的学时是在对选修课程的学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的,如果高年级学生较多,且学生需求迫切,则集中给予1~2学时,否则分散在第二、三部分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其他所有的学时都给予第二、三部分也就是课程的主体内容;同时由于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在课程教学之外进行实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在第二、三部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安排12学时的实习时间,这也符合了高教司[1992]44号文中规定的课堂教学与实习比例为1∶1至2∶1的要求。

其次,授课时合理的组织课程内容,基本原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由易到难,先普遍需求后个性化需求。例如在介绍检索工具对数据库检索进行授课的时候,首先从中文数据库入手,便于读者接受;选择数据库类型时,选择日常用得较多的期刊数据库,满足所有学生的普遍需求。在对检索系统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外文数据库或者其他特色数据库的介绍。当然在坚持基本原则的时候也并不完全拘泥于此。例如公选课存在试课阶段,如果严格按照以上的授课原则,严格执行授课计划,第1~2次课程都将是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较难突出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也由于理论比较枯燥,较难吸引试听课程的学生选修本课程,所以在实际授课时,特地将第一节课的内容安排为从宏观上介绍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及馆藏,并从实用的角度介绍如何利用OPAC系统进行图书馆的印刷型馆藏。由于实用性强,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既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争取更多的选修学生,同时即使部分试听者最终没有选修本课程,此节内容仍然对他们日后利用图书馆资源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让每一位试听者都有所收获。

2.2 授课和实习形式创新,探索个性化教学

2.2.1 将日常授课与图书馆日常培训讲座相结合

为了实现较为个性化的教学,对授课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例如在介绍检索工具的时候,将部分课程内容打散成为专题讲座形式,将课程与图书馆日常培训讲座相互融合,一次讲座时长约2学时,既可由授课老师讲授,也可以邀请专业的培训师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安排尽量提前公布,既便于选修者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和需求对课程进行重点听取,也可以在不影响课程教学的同时,作为一次单独的讲座对其他学生开放,做到一举两得。但是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一定要注意用课程的主线将讲座串联起来,做到课程的形散而神不散。这对授课老师整体把握课程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2 实习模拟文献获取实际过程,以掌握方法为最终目标

文检课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基础上,能利用检索工具或者参考工具书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有实习的过程,高教司[1992]44号文也明确规定,课堂教学与实习的比例为1∶1至2∶1。在一定程度上课程实习的组织将决定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

在设计实习题目的时候,与安排授课内容一样既要考虑满足普遍化需求,也要考虑个性化需求。目前课程实习总共安排2次。

第1次实习对日常学习最常使用的资源——中文期刊数据库的使用进行考核,选修者可以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这3个最常见、覆盖面较广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任选其中2个完成此次实习,实习要求涉及初、高级检索,期刊导航等功能的检索,要求会阅读文摘并下载全文到本地。

图1 实习2流程

第2次是综合实习,对文献需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试图从科研工作的角度模拟文献获取的全过程,所以涉及的主要是外文资源的获取。首先,要求学生对二次文献库进行检索,具体考核二次文献库的检索。在授课和实习中,试图让学生了解二次文献库除了对学术水平进行验证这一功能外,更应该在科研时好好利用,可以通过二次文献库的检索了解所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等情况,也可以了解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等。学生通过检索二次文献库,阅读文摘确定自己所需的文献后,根据已有的文献线索去查找全文。首先需要对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检索,看本馆馆藏中是否有需要的文献全文,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印刷型馆藏的查找,主要考核对OPAC系统的检索;另一部分为电子型馆藏的查找,主要考核外文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和全文获取。如果本馆馆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则需要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取。以往文献传递经常由于收费问题而开展得不够顺利,但是现在北京市地区的BALIS原文传递服务获得了相关经费支持,目前对馆藏地点在大陆地区的文献对读者全免费,所以实习要求以BALIS原文传递服务进行注册和使用。

在实习过程中,以掌握方法这一思路贯穿整个过程,授课教师只是对实习的要求和具体考核点进行规定,实习所用的案例是由选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设定;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选择实习使用的数据库,例如二次文献库检索时候,理科学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SCI,工科类学生则可以选择EI等,这样在实习上也做到了有针对性。

由于课程最终采用考察的方式,实习成绩作为最后考核的最主要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课程并没有采取一次实习报告定分数的考核方式,而是在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后,将报告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善的地方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继续对报告进行完善,如果该学生有修改和进一步提高的意愿,可以对报告进行修改,最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分数才作为最终成绩,通过这样的反复沟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2.3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引入了反思性教学的方法。所谓反思性教学,较为权威的界定是熊川武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所说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该界定,我们可以知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以及自我批判,从而达到教师自我提升,并最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引入反思性教学是和北京邮电大学文检课现状有密切联系的。由于北邮是以邮电通信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搜索能力较强,作为公共选修课如何生存下去并且逐步发展,就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总结,提高自己能力和教学水平。

美国学者布鲁巴赫从实践纬度构想反思性教学,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二是对实践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就是课中反思,对实践反思就是课后反思,为实践反思就是课前反思。

在开始授课前,授课教师就应该积极备课,同时反思自己在进行授课时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是否做好。例如作为文检课授课老师,就需要关注计算机检索的新进展,平时更应该跟踪已购数据库界面和使用方式的改变,准备好由此带来的授课内容变动。

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存在偏差、是否教学手段令人乏味等等,都是需要关注和反思的重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表现出对如何获取其他文献机构资源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学生们对此有深入的认识,经过精心准备,在讲授此部分内容的时候,特别邀请了BALIS馆际互借管理中心的老师介绍BALIS开展的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由授课老师介绍BALIS开展的非返还式原文传递服务,并一并介绍了可以到对方馆利用资源的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并对三者进行了对比以加深印象。同过此次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到图书馆除了以自身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更不断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资源获取平台,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课后的反思在前两个阶段积累的大量反思素材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入思考的空间,需要授课教师对自己进行经验的总结,并将总结的结果准备应用到下一次的实践过程中去。例如,将文检课的考核方式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实习+考勤”的方式,转变为“实习+考勤”的方式,就是由于最终的考试与其他专业课程备考或实验冲突,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不得不放弃文检课的最后考试而最终无法获得学分。为此,在坚持理论为实践所用的原则下,自次年起将闭卷考试部分取消,转变为“实习+考勤”的考核方式,更突出了课程的实用性。

反思性教学最好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与其他文检课教学人员共同进行,既可以分享文检课教学经验,也可以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式,共同提高文检课教学水平,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检课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传统的文检课转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导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引导良好的信息道德风气。

此外,目前我馆的文检课教学的老师以图情教育背景为多,根据学生的不学生科背景提出多个非常符合专业需求的检索实例较为困难,现在采取的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学科背景或兴趣构建实习内容的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发展方向应该是将课程与专业课教学相挂钩,通过与专业课任课教师的联动,教学使用的案例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实际,突出了课程的实用性,也更加强了学生们学习课程的兴趣。

文检课作为提高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做一些必要的教学改革将其建设得更好,也希望通过努力使这门课程最终能成为学校的指定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更好地发挥其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富琳.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现代情报,2009,29(12):181-182,185.

[3]任翠娟.PBL教学法在高校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3):83-84.

[4]罗敏.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探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1-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