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特点
1.基本情况
(1)从地域面积上看,大西北地区最大,地域398万平方公里;东部沿海地区最小,地域21万平方公里。
(2)从人口规模看,西南地区人口最多,2003年年底人口24932.76万,占全国的19.58%;大西北地区人口最少,人口5910.49万,占4.64%。
(3)从人口密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最为稠密,2003年人口密度为633人/平方公里;大西北地区人口最为稀少,人口密度为15人/平方公里。前者为后者的42倍(见表8-1)。
表8-1 各大区基本情况(2003年)
2.经济总量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最大,2003年GDP为2810.64亿元,占全国的19.31%;大西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小,GDP为4142.74亿元,占3.12%。前者为后者的6.8倍。
(2)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水平最高,2003年人均GDP为21134元;西南地区人均GDP水平最低,人均GDP为4619元;前者是后者的4.6倍。
(3)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4个,分别是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也有4个地区,分别是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
(4)在沿海地区,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南北差距。2003年东部沿海地区人均GDP超出北部沿海地区(见表8-2)。
表8-2 各大区2003年GDP
3.对外开放
(1)无论从进出口状况还是从利用外资状况来看,南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都最高,对外依赖程度也最大。
(2)沿海三个地区即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开放程度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按开放程度高低排序,则南部沿海先于东部沿海,东部沿海又先于北部沿海。
(3)如果从进出口和外资利用占全国的比重看,大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最低。与开放程度最高的南部沿海地区有着很大差别。如果从进出口依存度看,则长江中游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低。
4.市场规模
(1)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市场。2003年东部沿海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44.21亿元,占全国的19.51%。
(2)沿海三个地区的市场规模大于其他地区。按规模大小排序,则东部沿海先于北部沿海,北部沿海又先于南部沿海。
(3)大西北地区市场规模、商业和餐饮业规模最小。2003年大西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77.5亿元,占全国的2.57%,不足东部沿海地区的1/7。
5.发展能力
(1)投资能力。
第一,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2003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1278.48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为23%,高于其他地区,大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小,为2399.14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为4.32%,比东部沿海地区小18.68个百分点。
第二,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论,沿海三地区的投资能力强于其他地区。在沿海地区中,东部沿海地区的能力强于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的能力强于南部沿海地区。
(2)财政能力。
第一,从财政能力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最强,地方财政收入为2403.95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24.4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高于其他任何地区,达1808元。
第二,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来看,大西北地区能力最差,2003年其地方财政收入为279.98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只有2.11%。
第三,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均小于其人均财政支出。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各地区均有财政转移支付。
6.经济活力
(1)从当前的经济活跃程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最强,2003年GDP平均增长13.3%;西南地区最弱,GDP平均增长10.4%;前者比后者高出2.9个百分点。
(2)沿海三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强于其他地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由于地理优势,其经济活跃程度明显强于其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