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会宁如东友好小学是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援助、会宁县干部职工集资以及争取国家、社会各界捐助修建的一所县直六年制小学。学校座落在会师镇北河坪教育新城东南角,占地25476平方米,现建有4805平方米的教学楼1栋,2965平方米的办公综合楼1栋,10000平方米的操场。学校于2008年秋季招生开学。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如东教师4人,在籍学生860多人。
学校以“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学校依托会宁如东两县友好交流的强大优势,将如东“四个特别”和会宁“三苦两乐”办教育的精神有机融合,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一所校园建设一流、管理机制一流、教育水平一流、办学成效一流的西北基础教育窗口示范学校。
学校师资精良。2008年暑期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招聘了30名业务能力强、有特长的青年教师,招录了21名优秀本科师范毕业生。目前,60名教师中本科学历38人,文学学士3人,省级骨干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县级骨干5人,市级园丁6人。全校教师参加县市级以上优质课、基本功竞赛获奖55人次。
办学特色鲜明。强化英语教学,实施小班化管理。积极创建“注重国语、强化英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学校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促进学生汉语和英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每班以35人的班额组织教学,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色加特长,是友小办学的另一亮点。学校充分利用毗邻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资源,开设科目齐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智娱小组,为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提供正规、优质的服务。
友小人正沐浴着“笃信、包容、励志、博学”的校风,“求真、务实、精致、创新”,励精图治,努力开创友小灿烂辉煌的未来。
办学理念: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以人文本、和谐发展
办学目标:校园建设一流、管理机制一流、教育水平一流、办学成效一流
校风:笃信、包容、励志、博学;教风:求真、务实、精致、创新;学风:善思、乐问、合作、分享。
一、办学目标
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学校将积极借助会宁如东两县友好交流的优势,汲取如东县教育精华,发扬会宁教育“三苦两乐”精神,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落实教育兴县战略,打造金色教育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硬件建设一流、管理机制一流、教学水平一流、教学成效一流的示范窗口学校。
二、首批招生
为了充分利用友好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确实解决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秋季开学学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启动招生,每级四个班,共开设24个教学班。根据教育局对友好小学招生的优惠政策,学校计划招收三部分学生:一是教场小学以北区域的学龄前儿童及一年级新生;二是城区三所小学划拨的部分学生;三是农民工子女及外地转入学生。
三、教师配备
按照会宁如东友好小学班额设置及县城小学教师与班级2.5∶1比例,学校开办共需专任教师65名,其中语文24名,数学24名,外语4名,体育4名,音乐、美术各3名,社会、科学各1名,计算机1名。学校建议,会宁如东友好小学教师的配备,一是延用2007年县城学校考试选调教师的办法,在全县范围内选调文化知识渊博、专业素养精良且有特长的35周岁以下教师39名(占60%)。
二是招聘师范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26名(占40%);
三是申请支教会宁的如东教师全部到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四是申请如东县教育局选派一名副校长和一名教导主任参与学校管理。
如此,有全县一流的优秀骨干教师任教,有如东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引领,有如东校长、教导主任参与的教育教学管理,毋庸置疑,来校就读的学生将享受的是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四、特色创建
1.创建“注重国语、强化英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
学校在重视国语表情达意的人文性功能,彰显传统国学陶冶师生心灵魅力的同时,根据会宁英语教学、英语学习的实际,从低年级开始在音、体、美等部分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积极创建“注重国语、强化英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汉语和英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
2.举办科目齐全、班型丰富、时间灵活的兴趣班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因此,学校将利用毗邻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资源,积极与活动中心配合,充分挖掘学校、中心的师资、设备、场地潜力,开设科目齐全、班型丰富、时间灵活的素质教育兴趣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实施小班额化教学
2004年,山东牟平小学实验班只有24名学生;美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时,1~3年级将班额已由原来的25人降到18人。国内外成功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小班额化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夯实基础教育的需要,它的实施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加课内外辅导密度,更有利于尝试双语教学的探索研究。长期以来,由于县城区基础教育规模不能满足学生增长的需求,导致班级人数达到70~80人不下。班级人数过多,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已成不争的事实。人数过多,使授课纯属成专家讲座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几乎不可能,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无从落实。现在,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的建设规模已具备实施小班额化教学条件,加之学校距教场小学仅一公里,两校划片招生的范围一样,本学期,教场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学生总计168名,勉强能满足教场小学4个一年级班级的招生规模。因此,来学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只能编成规模为35人左右的小班额进行优化教学。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在情感智商、个性社会化诸方面得到充足发展,保证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总之,只要有一流的硬件建设,一流的管理机制,一流的教学水平,就一定会有一流的教学成效;只要能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就一定会创建出一流的特色学校;只要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广大教师的尽心努力,就一定会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五、领导班子的组成及获奖情况
1.崔发宏,市园丁、省市骨干教师。数篇论文先后发表于《教育革新》、《新课改论谈》等杂志。《自学实践、自主探究、发展创新》课题获市一等奖;《体验生活、发展个性——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获省二等奖。作文教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先后获市二等奖。《新型水暖床》先后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先后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少先队知荣明耻知识竞赛,获全国优秀校长奖。现任会宁如东友好小学校长。
2.王向红,男,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监考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省“青年教学能手”。参与研究的课题分别获省、市级一等奖。主持研究课题通过省级鉴定。论文在《甘肃教育》发表。市、县优质课竞赛二等奖。现任会宁如东友好小学副校长。
3.毛伟东,男,1972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白银市“园丁奖”获得者,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县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奖。有数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主持两项课题通过省级鉴定。现任如东友好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4.傅贵成,1970年生,1989年工作,如东县马塘小学副校长,党支委,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2007年3月赴会宁支教,先后在东关小学、县教研室任职,现任如东友好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全国科研型教师、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名教师、县新长征突击手、省市小语会会员、县职评专家组成员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先后在全国第五届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竞赛、市乐达多媒体说课竞赛、市小学语文网络教学观摩竞赛、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中均获一等奖。先后主持或参与8项课题研究,个人课题获中央教科所成果评比二等奖。参与省市县级多种教学用书编写。先后有70篇文章发表,论文参赛获奖40余次。
5.张建华,1966年生,1985年工作,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先后任教于如东县栟茶小学、靖海中学、实验小学,担任过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督导组教研员等职。2007年3月赴会宁支教,担任会宁县东关小学校长助理,现任如东友好小学副校长。国家奥林匹克数学一级教练、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青年教师、县骨干教师、县优秀园丁、县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主持国家级子课题《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成果获二等奖;20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参考》、《继续教育》等杂志;3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6.陈德明,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任如东景安小学副校长、如东景安镇教办教研员、如东河口镇教办教研员、如东于港中心小学校长、如东双甸小学校长、如东双甸高级中学校长办副主任。南通市教坛新秀、如东县语文青年教师上课比赛第一名、县优秀青年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语文初考毕业考试命题组成员。发表、获奖论文80多篇
7.唐静,1973年生,1991年工作,如东县掘港双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县学科带头人。2007年3月赴会宁支教,先后在东关小学、北关小学任教,现任如东友好小学教科室副主任。曾荣获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市“西部支教工作先进个人”、县“课改先进个人”、县“十佳教科研能手”、县“师德先进个人”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多次在市、县上公开课,多次在县黄海潮赛课中获一等奖。先后主持或参与四项课题研究。先后有20余篇文章发表,论文参赛获奖30余次。
8.吴丽华,1977年生,1995年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原任教于如东县于港小学,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工作。2007年3月赴会宁支教,任会宁县北关小学校长助理。现任如东友好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多次执教公开课,受好评。曾荣获市十佳优秀团员、县优秀园丁、爱生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德育先进个人等称号。10多篇论文发表于《南通教育》、《沿海教育》、《南通日报》等杂志,20篇论文参赛获奖。
学校建设和发展图片说明
大门
校园一角
教学楼
学校鸟瞰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