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献主题分析
文献分类标引是对文献内容和某些形式特征赋予分类检索标识——分类号的过程。所谓主题,是指文献所研究、论述的对象或问题,也就是文献的中心内容。分析文献的主题内容、主题类型、主题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就称为主题分析。根据文献论述的重点,可分为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根据文献论述的范围,可分为整体主题和局部主题,局部主题是有检索意义的部分内容;根据文献主题的数量,可分为单主题和多主题。不同主题形式文献的分类,重点在文献主题分析和文献分类基本原则的掌握,但不同类型的主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单主题文献的分类
单主题是指文献论述或研究一个对象,即一个主题内容。它根据构成主题概念因素的数量,可划分为单元主题和复合主题。单元主题是指文献只含有一个主题概念因素。复合主题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因素结合组成的单主题。
(一)单元主题文献的分类
①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综合研究,或同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该事物或问题的文献,应按该事物或问题的学科属性归类。例:
②分别从不同学科角度论述某主题的文献,应根据研究角度归入各有关学科。例:
(二)复合主题文献的分类
①复合主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因素,主题的概念因素有:主体因素(事物或问题,以及组成部分)、通用因素(事物的方面,包括状态、过程、性质、材料等)、位置因素、时间因素、民族因素、文献类型因素。复合主题文献首先依据主体因素的研究角度归入某学科或专业,然后根据其他因素归入该学科的有关类目。例:
②当主体因素(事物)所在的类目不再细分时,有关该事物各主题因素(各个方面)的文献就归入该事物类下。例:
③研究—个主题的两个方面的文献,根据作者论述重点或写作目的归类;不能辨别其重点的,归入能概括两个方面的上位类,没有共同上位类的,则按在前的主题因素归入,并在另一个类作互见分类。例:
④研究一个主题多个方面的文献,归入能概括它们的上位类;没有共同上位类的,则按重点归类或在有关各类同时反映。例:
二、多主题文献的分类
多主题是指文献论述或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即多个主题内容。根据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并列关系主题、从属关系主题、应用关系的主题、影响关系的主题、因果关系的主题、比较关系的主题等。
(一)并列关系主题的分类
并列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同时论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主题。文献分类标引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具有两个并列主题的文献,归入能概括它们的上位类;无共同上位类的,根据论述的重点或写作目的归类;若不能辨别其重点,则按前一个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并为另一个主题作互见分类。例:
②具有多个并列主题的文献,归入能概括它们的上位类,必要时为其中有关的主题作互见。论述多个主题多个方面的文献,归入其中的一个上位类,在另一个上位类作互见。例:
(二)从属关系主题的分类
从属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各主题之间有包含关系、属种关系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主题,一般依较大较全的主题归类,必要时可为小主题做分析分类。若论述的重点是小主题,则依小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例:
(三)应用关系主题的分类
应用关系的主题,是指一个主题应用到另一个或几个主题中,或者是指几个主题同时应用到另一个主题当中。凡属一种(或多种)理论、方法、工艺、材料、设备、产品在某一主题方面应用的文献,均分入应用到的主题所属的类目;凡属一种理论、方法、材料等在多个主题方面应用的文献,则按该理论、方法本身的学科属性归类。例:
(四)影响关系主题的分类
影响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内容涉及几个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对另一个或多个主题产生影响,或者多个主题对一个主题产生影响,或各主题之间互相影响。
论述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影响另一主题的文献,分入受影响主题所属的类目;论述一个主题对多个主题产生影响的文献,一般按发生影响的主题归类;若某一受影响主题是论述的重点,则按重点受影响主题归类。例:
(五)因果关系主题的分类
因果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内容涉及几个主题,其中一个主题是另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产生的原因,或者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产生的结果。
论述主题之间因果关系的文献,一般分入结果方面的主题所属的类目;如果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则按原因的主题归类。例:
(六)比较关系主题的分类
比较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中多个主题之间具有相互比较优劣或异同的关系。
论述对两个主题相互比较的文献,按著者重点阐述或所赞同的主题归类,必要时为另一个主题做互见分类;如果是多个主题之间的比较,则归入有关的上位类。例:
《中美两国民主之比较》,归入中国政治D62,在美国政治D771.22类下作互见。
《美国、德国、英国和中国林业教育比较》,归入上位类S7。
三、主题的结构
主题结构,是指构成主题的各基本主题因素以及它们在主题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分析主题的结构,就是将复合主题进行概念分解和认识的过程。
掌握文献主题的基本结构形式,对正确进行分类标引是很有帮助的。在主题标引中,人们总结出不少主题结构模式,如刘湘生的“主题面——通用面——位置面——时间面——文献类型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分类标引中,如果使用的是体系分类法,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是为了掌握文献的主题是什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以便形成正确的归类思路,而不是将主题概念分解后再进行组配和综合。因此,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结构模式,因为这受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体系所制约(尽管文献主题客观上有它固有的结构模式)。就《中图法》而言,我们认为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三个方面,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主题结构形式。
(一)社会科学文献主题基本结构形式
主体(学科、理论)——空间(国家、地区)——方面(问题、属性、过程)——文献类型
其中“时间”因素是不固定的,它可以存在于上述任何一个方面之中,我们下面试就①“改革中的中国经济体制”;②“北欧的图书馆协作”;③“金字塔遗址研究”;④“中央情报局内幕”几篇文献的主题进行分析:
我们称它为基本结构形式,是因为它不适用于某些纯理论的文献主题。这个主题基本结构形式,要求标引人员必须从主题中分析出上述三个基本主题因素,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基本的归类思路和步骤。
(二)自然科学文献主题基本结构形式
主体——部分——方面——空间——时间
下面我们试以①“云南植物志”;②“肝炎并发症”;③“沙拐枣育种”;④“光存贮器的可靠性”;⑤“中国古代桥梁史”等文献进行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个主题结构形式是与大多数自然科学文献归类的思路是一致的,反映了《中图法》自然科学各类内容划分的基本次序与规律。
(三)综合性图书著述的结构形式
文献类型——空间——时间
文献类型——学科
这个结构形式明显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不同,是因为综合性图书首先以某种形式标准进行划分,必要时才揭示其学科内容。
现以①“古今图书集成”;②“苏联大百科全书”;③“郑振铎藏书目录”;④“北京大学生物期刊目录”;⑤“图书馆学文摘”;⑥“中国出版等鉴”等文献为例进行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题因素的取舍决定于类目的编列情况。凡涉及“学科”因素的,“空间”、“时间”因素均无需分析出来;反之,凡涉及“空间”、“时间”因素的,“学科”因素均不考虑。
四、主题分析与归类思路
文献分类标引中的主题分析,必须建立在了解分类法结构体系和掌握辨类技术的基础之上,否则无从下手,这是与主题标引的主题分析又一重要差异。
(一)文献的三种类型
使用《中图法》类分文献,首先应把各种文献划分为科学、学术著作、文艺作品和综合性图书三种类型,因为它们的归类思路是不同的,进行主题分析的方法也不同。
a.科学、学术著作: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全部著述性著作和文学、艺术理论著作。它们的归类主要依据文献主题的学科性质。
b.文学、艺术作品:它们不属于科学著作,归类的主要依据是作品体裁和地区、时代特征。
c.综合性图书:它的编制体例是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有专科工具书和综合性工具书之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之别,所以归类的方法也不同。
(二)体系分类法中某些相关内容的融合现象
由于体系分类法类目内容的划分寓于分类体系之中,许多内容是隐含在相关概念之内,所以经过主题分析之后,要善于把有关的主题因素(概念)与分类法列出的概念进行比较,决定归入何处,例如:
从这些实例中不难看出,分类法类目概念的外延往往要比类名字面包含的外延大得多,只有了解分类法的这个特点,才能把主题的分析的结构正确运用于归类之中。
(三)主题分析的步骤
进行文献主题分析,首先应把要标引的文献按上述三种类型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类型文献的特点,分别进行主题分析。
a.科学、学术文献这类著作关键是分析论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分析的步骤大体如下:
①文献中心主题是学科、事物、人、著作还是问题?
②分析中心主题所属的学科或专业是什么,论述主题的角度是什么?
③分析文献论述的是事物的整体还是局部,是多方面还是一个方面?如:
例③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小说,小说创作的一个方面-语言;
例④是事物的各个方面;
例⑥⑧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④分析主题的空间、时间、民族要素,如:
例②南非是民族问题的空间要素
例④宋代是事件的时间要素、中国是事件的空间要素
⑤分析主题之间、各主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如:
例(11)是两个主题之间具有影响关系期工作总结
例⑤重力场是地球的一种属性
⑥分析文献的类型,如:
例⑨是“学位论文”
例⑩是“手册”
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参考我们前面提出的主题结构形式和种类分书规则,就不难做出正确的标引。
b.文学艺术作品
这类著作比科学著作的归类思路要简单,只要分析出下列要素并依次组合就行了。如文学作品中:①作者国籍②作品大体裁③作品时代④作品小体裁⑤作品题材。
现以a《敌后武工队》、b《茶花女》、c《朝阳沟》(豫剧)、d《杭州民间故事》为例进行分析:
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外国艺术作品不分国,先按艺术体裁分,如有必要按国家区分时用“()”加以标识,如:
c.综合型图书
如果采用分散处理的方法,那么专科工具书是由“学科-文献类型”两个要素构成,综合性工具书是由“文献类型-国别-时代”三个要素构成,如:
如果采用集中办法处理工具书,则某些专科工具书可以集中于Z类,用组配编号法细分,如:
检索工具书一般集中归类,如愿分散到有关各类,可分入各学科后再加总论复分号“-7”,如:
(四)主题分析中的注意点
①文献的名称往往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献主题,特别是社会科学文献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在主题分析过程中参阅内容提要、目次章节、浏览部分正文,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文献的主题。
②主题分析要善于排除次要主题因素的“干扰”,把实质性的主题因素分析出来并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证明。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例9]
[例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