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我校工科基础课考核方式的思考

对我校工科基础课考核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3-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测试的总称,考核方式与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个形式问题,它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考核方式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有强烈的导向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需要,考核的内容与形式也应该有所变化。

对我校工科基础课考核方式的思考

金洪海

问题的提出

所谓“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测试的总称,考核方式与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什么?如何考?不仅仅是个形式问题,它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考核方式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有强烈的导向作用。笔者从2002年开始先后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开设了《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课。其内容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内容。作为专业基础课,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需要,考核的内容与形式也应该有所变化。作为基础课教师,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基础课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使基础课不断除旧更新,是基础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在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在给200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课时,笔者在总结前面几届同学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大致梳理如下,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注重学生学习中的动态过程

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不只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的发展过程。”(1)教师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坚持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对同学提出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为同学提供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效果向好的方面转化,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小测验以最好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毋庸置疑,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适时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测验或练习,对学生巩固当堂知识有重要作用,又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的开课过程中,一学期进行了五次测验,每次测验都以百分制记分,传统的方法是以五次测验的平均分作为平时测验的成绩;而在本学期的测验中,教师以五次测验中最高的一次分数作为同学的平时成绩。此法宣布后,学生不再为某次测验成绩差而懊悔了。

2.平时作业,以改正后的结果记分

本门课每次作业都以5分制记分,如果因错题而得了低分,发作业后同学若改正了错题,传统的方法是教师进行评阅,但是分数不改。本学期采取了以改正后的结果记分的方法。结果很多同学对作业中的错误非常重视,发下作业后,纷纷改正错题,有的同学甚至重新完成,比较有效地改正了作业中的错误,也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动态过程。

3.平时回答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评分的参考

对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大学生的基本质量应该是大致统一的标准,如果质量标准不统一,将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差,甚至降低教育质量。然而,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调动每位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发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比对学生的统一要求难度要大得多。例如:有的同学善于思考抽象理论,有的同学对形象、生动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要为后者提供一定条件,特别是在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要在他们的成绩中体现出来。

4.期中考试采取评分加评语的方法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后,笔者不仅给每位同学卷面判分,而且以第一人称给每位同学写了一段学习评语,就像与同学谈心一样,将评语与试卷一并发给学生,学生读后有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例如,给某位同学的评语是这样写的:“在答卷中,有一道题你开始做对了,自己划掉后,写了一个错误答案,说明你开始的思考是正确的,由于概念不清楚,所以改错了。你复习一下这一章的基本概念,拿到试卷后来找我。”试卷发下去以后,这位同学找到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帮助他分析了原因。结果这位同学在后半学期的学习中能够吸取期中考试的教训,非常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期末考试成绩很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学习评价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运用新的评价理论,注重学生学习中的动态过程,能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总结中写道:每次上课都要重视,特别是比较难的内容,学生想打点“马虎眼”都不行,结果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做题,促使我们必须学习、弄懂。结果比较难的部分也就“迎刃而解”了。(引自学生的学习总结)

期末考试采取口试加笔试的方式

实践表明,每位大学生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应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传统的期末考试,以纸笔测验作为考试的惟一手段,并以记忆和复述信息为主要形式,然后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简单地按照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队和分类。这种方法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要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不能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等个体差异。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和授课对象等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对学生获取和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使每个学生都有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考核、展现其才华的机会,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够在考核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针对以往理工科学生笔试考试多、口试少的现状,本门课期末增加了口试内容。

具体做法是:期末考试前三周,老师出40道口试题(全班32名同学),交给同学准备,然后每人随机抽取一题,在统一时间内分别到教师办公室进行口试,回答问题时,教师即兴提问,由学生当面回答。口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期末笔试成绩占80%。由于口试试题多,覆盖面广,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全面复习。在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的口试中,由于第一次进行口试,同学感觉新鲜,课下进行了充分准备,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

本次口试成绩如表1所示。

表1 口试成绩表

img8

期末考试总成绩如表2所示。

表2 期末考试总成绩

口试加笔试的方式与单纯笔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促使同学主动全面复习;(2)复习了其他课程内容;(3)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 语

本次增加口试内容只是一种尝试,如何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口试程序还需要做进一步努力,但这种做法已经体现了它的一些优越性,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口试的内容、范围和程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桑新民主编:《学习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

(1)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