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川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运作
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应不断思考与开发新的项目与内容,形成强针对宽适应的培训策略与操作模式,建立大容量高水平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要认真经营与提升培训导师队伍,积极发展和创新教学手段与途径,努力促进和保证培训实效与成果,使培训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这些分别涉及培训的准备、进行和收效等。
1.体育教师培训的必要准备
(1)需求调查
在培训中培训机构和培训者首先需要思考和践行如何满足受培训教师的内在需求,如何通过培训学习环境、交流平台和服务保障对体育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的需要可由低到高划分为六个层次,即不受无名批评的需要、获得认可的需要、观摩优秀案例的需要、外出学习的需要、自我展示的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要找准培训的难点、重点和新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及相应的培训模式。
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学员的起点、诊断学员现有水平和个体差异,为培训方案的策划和培训目标的确定搜集证据,以便因材施教、调整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认真做好学员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调研是有效落实培训目标,确保培训质量的首要基础。
在调研中培训者要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实际需求、教学困惑及奋斗目标,通过调研可以帮助受培训者梳理工作中的收获与疑问,了解自己与本次培训目标的距离,督促自己制订培训的目标与可行的计划,进而制订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2)方案设计
设计培训方案需根据基线调研结果,经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作出培训对象特征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找准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学员需求和专家追求三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聚焦培训主题,再围绕主题展开培训。培训主题的确定意味着培训针对性的明晰。
实施方案设计要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特点,本着求实创新精神,从培养学员教育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示范能力等入手,注重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加强科学研究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力图使培训方案在科学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同时具有前瞻性。培训方案应体现出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培训方案的设计重在设计培训流程,预设各环节及其联系,计划可能采取的行为,其中最主要是设计培训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种类、内涵特点、模版内容、实现手段等,可参考北京教育学院提出的课程设计类型(如表1-2所示)。
表1-2 培训课程的设计
(3)师资整合
教师培训是以人力资源影响和再生人力资源的活动,对师资的整合有较高要求。
调查反映,学员最欢迎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对专业学科前沿知识有充分了解、具备丰富学科教学经验的培训导师,可见对导师要求较高。
我省体育教师培训教学可以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首席专家主持课程设计和遴选授课导师,负责与各导师沟通协调,组织培训资源开发和培训具体实施,并全程跟班及时掌握培训动态,对培训方案作出适时调整,保证培训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授课导师组的构成需调动和整合各种教师资源,要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精选包括教育和体育的行政官员、学科专家、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及一线优秀体育教师,聘请他们共同组成学术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板块式小组导师团队进行开放式教学,既凭借他们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讲授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激发学员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又加快导师组自身代谢,不断适应培训的新要求,解决培训的新问题。针对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术科课主要聘请体育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授课,学科课和专题系列讲座,主要邀请教育名师名家讲授,并注意聘请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学员提高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
2.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
体育教师培训层次有新手教师、发展期教师(区级骨干)和成熟期教师(省、市级骨干)之分,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师有不同特点和需要,培训课程应依据按需补缺的原则,找准培训的难点、重点和新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以及相应的培训模式。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是一种成人在职继续教育,应吸取学历教育的合理成分并融入岗位培训的特质,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新格局。因其继续教育的特征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培训课程的结构与形式,使课程形式表现出多元化特点,应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操作性课程与修养性课程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综合课程与专题课程结合。
按照调查结果反映,学员对培训课程体系的需求排位为体育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科学知识,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主要为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和实践技能,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培训应设计安排学校体育形势教育、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体育教学实践运用等模块课程。对于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要达到拓宽、强化、加深、更新、完善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应涉及介绍体育学科发展最新理论、最新技术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并与中学体育教学实践相联系,能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时代,体育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既要重视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及教育技术的传授,又要更注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组织管理、获取新知识、实践操作、科学思维、训练竞赛、社会活动、掌握工具等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学校体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时,更要重视对素质教育能力的培训,因此培训应全面包括能力教育、教育技术、知识教育、学科教育等课程内容。
实际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应着力于丰富知识水平、提高专业素质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专业背景知识和现代人必备知识三类,这些若未在大学选修课中获得,则应通过培训得到补充。而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包括学科发展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学科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为学员开设专业课程、提供前沿性知识课程、聘请该领域专家做讲座、举行学科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参与专业课题研究,包括编写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等,让学员了解专业发展状况,探讨新的专业发展趋势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员教育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重要。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与具体教学技能密切相关,应加强对监控课堂、处理意外事故、进行课前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研究分析等能力的培训,内容可由观念模块、知识模块、能力模块组成。其中观念模块是先导,要先行;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是基础,在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中应有所侧重。
模块化的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农村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教研与科研以及农村体育教育专题等,每个模块下设具体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教育理论、师德修养、教师成长、教师专业化、新课程、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与政策条例、教师的案例与反思、科研论文、专业技术理论等方面。课程内容可包括体育学科知识更新、体育教学技能与方法、体育教育研究能力、体育教育实践、体育教育理论、地方规定课程内容等,具体涉及体育教学法的借鉴与探讨、体育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实施、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构建、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体育教育教学科研知识,可以包括体育科研基本知识,论文撰写技能、课题研究的选题及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等。
3.体育教师培训形式
据调查,学员认为目前体育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没有足够的讨论交流机会和时间。他们希望适当增加培训时间和丰富培训内容,建议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观摩和考察优秀学校及老师的教学课。对具体培训形式的认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案例研究、研讨与互动、反思与比较、讲座与报告、自学与指导等。与传统的培训形式相比,采用丰富、新颖的案例、研讨、反思等形式,加强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能受到他们的欢迎与认可,并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贵在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要整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我国体育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已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在常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三多”培训原则指导下,主要采取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现代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我省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宜以现代远程培训为基础,校本培训为重点,集中培训为辅助,将三种培训形式合理搭配,达到科学协调。
(1)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制订分层、分批培训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去落实。体育教师培训要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让教师有自主发展和不断提高的机会,宜采取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征和不同的培训目的,骨干教师的培训组织形式宜采用集中统一式和协同组合式相结合,新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宜采用集中统一式和校本式相结合,专题型教师培训的组合方式宜采用巡回流动式和协同组合式相结合,业务学习提高型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宜采用专门发展式和校本式相结合,专题研讨型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宜采用专门发展式和组合协同式相结合。
(2)课程形式
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要针对成人培训的特殊性,结合当前体育教师培训实践,可采取按培训专题、培训模块设计出北京教育学院式丰富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如表1-3所示),确保培训课程特色鲜明、体系科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适应性。
表1-3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
围绕西部体育新课程改革和西部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以及西部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终身体育,培训理念要“以学员为本,按需施训”和“不断更新,超越自我”。可按照模块教学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基本功与教学技能,突出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设计安排学校体育形势教育、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体育教学实践运用等模块课程,丰富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有效促进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为切实体现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要求,要把师德教育、教育观念转变,专业知识更新,体育科研方法运用能力和现代体育教育技能的提高作为重点课程,课程安排遵循因材施教、突出重点、自主学习、自学感悟等规律,多采用以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和观摩实践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尽可能安排高信息、高知识、高需求、高技能、高实践的课程,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让学员有更多收获。
(3)教学形式
体育教师培训教学特别重视不同层次的针对性和相应的多元教学形式组合,既要适应体育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也要适应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差异性,还要符合体育教师的成才规律性。
培训新任教师可采取课堂讲授与观摩研讨相结合,初级教师可采用观摩研讨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中级教师可采用课题研讨与专题培训相结合,而高级教师可采用论题答辩与学术沙龙相结合。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包括讲座与提问、测试与反思、案例与研究、研讨与交流以及现场互动、自学等,其方式可采取集体备课、共同探疑、教具开发以及同行之间听课、析课、评课等。针对集中封闭与分散追踪的培训特点,可以采取面授与解答相结合、小组与模块相结合、互动与研训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沟通与交流相结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业与答疑相结合、初中与小学相结合、提升与反思相结合、农村与城市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培训教学形式。
在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中,可以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开展教案的设计与指导、体育课的研究与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学习反思的记录与沟通等活动,有必要带领学员到培训基地学校观摩、学习、考察,从开展的体育文化节、特色课间操和校本体育课中受到启发和对比反思寻找差距,研究分析怎样提高与发展。特别是到具有特色的农村示范校进行听课、观课、录像等,可以目睹其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聆听其创新的办学思想与特色,感受其无私的敬业精神和追求,了解其精神面貌和扎根农村的思想境界,观摩学习其优秀体育课的教学组织与效果,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完美体育课的构思与设计以及农村体育器材的制作与开发,可以为培训带来很大实效。
选题撰写体育论文是培训学员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方式,宜就论文选题与设计、文献资料收集与处理、研究方法选择与运用、论文结构与内容、撰写方法与要求等进行数天集中培训,并在实施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配备导师进行专门指导,然后应集中进行论文答辩,最后再返回实践中运用、检验,循此可获得研究能力的真正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