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幼“教育集团化”的一体化管理

中小幼“教育集团化”的一体化管理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西五小学从一个班子、三个校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稳步实现了完美的蜕变,形成了一个校长、两套班子、四个校区、中小幼一体化的“西五教育集团”办学新格局。在一体化的管理中,我们发扬西五小学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办好基础教育为出发点,并针对中、小、幼三个阶段不同的学习模式和特点,把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处理这场意外交通事故过程中,丁校长承受了很多压力,也承受了很多痛苦的煎熬。

2004年5月,我们接收原西长春大街小学,建设“西五小学西长校区”时,更多的人不理解,但我们清楚西五小学的发展现状,如果不扩大规模,将无法招生,就是招到学生,也没有校舍容纳。西长校区的建立,使西五小学突破了“幼小衔接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实现了一个学校、三个校区、三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

接收西长校区后的二年,校舍状况又处于饱和状态。第三年,也就是2006年,学校校舍又到了“紧缺”程度,电子琴房、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都成了教室。到2007年,学校的校舍问题又成了学校发展的“瓶颈”,至此,学校又面临一个新的“决择”。

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7月,我们又接收了长春市四十一中学,成立了西五小学中学校区。至此,西五小学从一个班子、三个校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稳步实现了完美的蜕变,形成了一个校长、两套班子、四个校区、中小幼一体化的“西五教育集团”办学新格局。在一体化的管理中,我们发扬西五小学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办好基础教育为出发点,并针对中、小、幼三个阶段不同的学习模式和特点,把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在学校面临“决择”时,丁校长都会再三思考,班子也研讨多次。可以说,两个校区的管理是很大的工作量,三个校区的管理已经“满负荷”,四个校区的管理肯定是“超负荷”了。但是在西五小学的发展上,我们觉得不能停止,我们应该有一种创新思想,让西五小学再显特色。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收获与锻炼中,我们会思考了,会决策了,更会管理了。

1.建设西长校区,实现有效管理

2004年8月,暑期过后,学校决定把七个班迁移到西长校区。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数个“怎么办”在大脑里交叉闪现。一夜之间,嗓子肿了,嘴起泡了。我们非常理解家长因此事而产生的矛盾纠结,因为家长接送孩子的距离感早已在心里形成了习惯。但学校研究决定的合理化迁移计划又不能不执行,况且七个班迁移是关乎西五纵深发展的一件大事,只是学生家长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和理解西五的品牌发展战略。最后,我们决定采用“双线出击”的工作方法进行沟通和解决:学校做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做学生工作;在做家长工作方面则采取“班主任·学生·家长·社会关系”四个关键点同时互动对接。

学校在采用“双线出击”方法进行家长安抚时,为获取家长们最大的支持和理解,立即召开临时家长会。在此次家长会上,学校首先引领家长们参观新校区,旨在让家长们认知上形成良性符号,然后给家长细致解读西五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愿景,争取家长在短时间内能够对此次学生迁移给予理解和认可。

经过三天的努力沟通和对接,大多数学生家长表示支持和理解,第四天这件事平息了,学校迁移成功。

然而,在西长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遭遇了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内外交困,让我们疲惫不堪。记得遭遇意外交通事故的第四天,一个部门开表彰会,我们学校也参加了,并上台领取了奖状和奖杯。可是第二天一早,授奖部门让姜书记把奖状和奖杯再送回去。在当时那种处境,我们共同默默地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痛苦。

但值得自豪的是全校教师自觉地分流行动,有的到医院护理、有的与当事家长倾谈、有的协助学校策略组织迁移……这段时间,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使我们生成了很多思想,也收获了最大的财富:在艰难困苦中,打造出一支具有很强凝聚力的优秀团队。

2004年9月,在学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丁校长亲自向全校教师读《致全校教师的慰问信》,同时也向全区中小学、教育局、进修学校发出了感谢信,感谢他们在西五小学艰难困苦中给予的关怀、支持、鼓励。

【附:《致危难之际、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西五小学全体教职员工的感谢信》】

致危难之际、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西五小学全体教职员工的感谢信

尊敬的××老师:

秋风送爽,秋花怒放。在这喜望收获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我代表西五小学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祝您教师节快乐!

回顾西五小学的发展历程,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包含着您的心血,每一点变化都浸透着您的汗水。多少次大型活动中,您勇挑重担;多少次岗位竞赛中,您率先垂范;多少次迎检工作中,您甘愿奉献……您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学校对您的信赖。

特别是在西五小学危难之际,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生、爱校的光辉篇章。最难忘的是,困苦中我们互相鼓励,磨难中我们互相安慰。从您闪闪的泪光中,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您默默无语的行动中,我看到了一种永恒的支持。这,就是我们心系“西五”的最好见证。

由于我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使学校度过了难关。至今我的眼前还闪现着您在孩子病床前忙碌的身影,我的耳边还回响着您在医院里慰藉家长的话语……您的爱心与行动给学校工作带来了转机,使学校逐渐走出困境。为此,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共同的经历和真挚的情感汇成了理想的歌,愿快乐与幸福伴您时时刻刻!

祝您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

此致

西五小学校长丁国君

2004年9月8日

丁校长刚读完,全校教师致以最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那种感动只有共同经历的人才能够理解和体会。

由于压力过度,劳累过度,那年冬天丁校长突然受伤,右脚多处骨折。但她坚持在家里主持工作,并安排筹划学校的教工大会。当丁校长拄着双拐出现在教工大会的那一瞬间,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处理这场意外交通事故过程中,丁校长承受了很多压力,也承受了很多痛苦的煎熬。但是为了事业,她无怨无悔。她这样感慨道:“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错过阳光,以后还有月亮;错过月亮,以后还有星星;倘若全都错过了,我还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早晨。这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西五学校几乎被剥夺了所有评优资格。但是我们没有抱怨,仍然持之以恒地做我们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以更加平稳的心态带领全体教师研究、探索绿色教育,总结绿色教育的理念和内涵,并形成了绿色教育文化体系。两年过去了,当人们重新关注西五小学时,校长和我们的学校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

2.建设四十一中学,实现集团化管理

2007年7月,南关区教育局为加大名校引领和薄弱校的建设,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又任命丁校长为四十一中学校长,进行名校、名校长带薄弱校的资源整合。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丁校长大胆创新,努力改变四十一中的外在形象和四十一中人的精神面貌。她首先对学校重新设计,然后对教学楼外墙进行粉刷,并将四十一中教学楼和西长校区教学楼进行统一规划,在颜色上形成“姊妹楼”,铺设了象征桥梁通道的彩条操场,重新布置了以“地球、中国、吉林、学校”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文化

在西五百年历史发展中,我们是幸运儿。幸运在于,经历并组织西五小学百年校庆。在百年校庆筹备过程中,我们本着节俭、创新的思想,发动全校教师献计献策,组织全校教师参与其中的活动。学校成立了“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请离退休老校长、老教师提供校史的素材,在媒体上做广告征集校友……为了更好地回顾西五历史,为了更好地总结西五百年文化,我们组织教师查阅了大量文字和音像资料。工作中我们贯彻落实百年校庆的“四必须”原则。

原则一:校庆材料必须真实;

原则二:百年历史必须准确;

原则三:内容体现必须规范;

原则四:表现形式必须创新。

为此,我们设计了《百年西五》画册,编写了《百年荣光》校歌和《花·枝·俏》系列书籍,拍摄了大型纪录片,并且开展了“百年校庆启动仪式”、“百年校庆到计时”、“百年西五慰问百岁老人”,“百年西五书画家笔会”等系列活动。

通过百年校庆,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百年校庆的成功举办,彰显了西五绿色管理的内涵,把“中、小、幼一体化管理”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都源于绿色管理的“校长智慧之法”。

“校长智慧之法”有“三度”和“六字方针”:

绿色管理的“校长智慧之法”是实践的产物。“三度”体现的是领导者的思想、艺术、策略,“六字方针”体现的是理念、行动、目的。“校长智慧之法”既是对绿色管理的理解与探究,又是对绿色管理的领悟与诠释。

在中小幼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加强两个班子的建设,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系统的要求,四个校区分别做到“三个突出”:

一个校长、四个校区、中小幼一体化的管理,可以称得上是“集团化”的管理。管理中既要重视“强校”(小学),又要兼顾“弱校”(中学);既要增加“硬件”,又要发展“软件”;既要加大管理力度,又要注重引领与示范。一校四址之间,做到信息畅通、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促进整体发展。

分校开会,强化重点:

2008年5月,一场灾难性的“地震”后,全国掀起“大爱无疆”的捐款热潮。为了让各校区的教师高度重视,丁校长亲自到各校区开动员会,落实、布署,号召全校教师、学生把爱祖国、爱人民落实到行动中。别的学校是一个校长作一次动员;而我们是一个学校有四个校区,那必然是一个校长作四次动员。

全校2800名师生,总计捐款23万元。可以说,师生都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合校开会,注重引领:

每次的表彰会、校务会议都从“集团化”角度出发,中小幼教职员工齐聚主校区。其目的就是通过集会的形式传达三校区不分你我的信息,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对每个教师来讲,树立“四个校区一家人”的思想尤为重要。很快,中小幼教师之间实现了相互友好、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目的。

“条”、“块”管理,拉动发展:

根据“一校多区”规模办学的实际,我校采取“统一集中领导,条块交叉管理,资源共创共享,队伍适度流动,校区各显特色,强弱协同发展”的发展策略。在“块”上,三个校区各设一个副校长或副书记,负责校区的行政协调与教育质量监控工作;在“条”上,设置党支部、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工会管理、后勤管理等5个部门。“条”重策划研究,“块”重实施推进,“条”、“块”通力合作,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统一推进,四校区共同发展。面对“集团化”管理,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需要更新和优化,管理者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也要发生转变,我们强调“一家人”意识,对校区提出了“管理自主——机制相融——统一评价——促进提高”,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对于人的管理,我们汇集了制度、情感、艺术的管理。美国一位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说:“对于管理者来说,管人最易做到,但最难做好。”在一个校长三个校区(四个校区)的管理中,我们注重目标管理、制度约束,以人为本,使学校的有效管理转化成全校教职工进步和发展的“助跑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