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工人到名师,三尺讲台散发最大光热

从工人到名师,三尺讲台散发最大光热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志川是鲁西南单县人,195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从小就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同为中学教师并被评为山东省模范教师的父母,对他后来成为名师影响很大。因为要搞科研、搞管理,时间对于管志川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管志川给自己做了规定,每年至少要分别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上一门课。对于他的学生来说,管志川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教书更要育人,管志川用他的爱滋润着每一名学生。

管志川是鲁西南单县人,195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从小就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同为中学教师并被评为山东省模范教师的父母,对他后来成为名师影响很大。

管志川在工作中

1976年,高中毕业的管志川进入农具厂做工。拿笔杆子的手做起工来却也一点都不含糊,从翻砂工、到做模具,从钳工、车工到维修工,他什么都干过,什么都干得精通。因为表现突出和文化基础强,还被政工科拉过去写汇报材料。

1977年,听说恢复高考,管志川很是兴奋:“这将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好机会!”于是,下定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管志川开始了备战高考之路。

白天,他在农具厂做工,晚上就在宿舍里熬夜苦读,认真学习丢下两年多的高中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宿舍里的灯只有40瓦,慢慢的眼睛熬坏了。灯泡也从40瓦换成100瓦乃至200瓦。

终于,努力没有白费,管志川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东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

进入大学后的管志川很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满怀着一腔热情勤奋读书,因此学习成绩相当优秀,所有的课程包括体育都是优秀,在当时全年级也只有两位。不仅如此,他还努力地全面发展自己,喜欢唱歌的他当过文艺委员,还当过宣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

大学毕业时,凭借出色的表现,管志川被留校工作,走向了教师的岗位

从站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刻,管志川立下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志向。

管志川在工作中

“做教师就是做良心”,这是管志川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解释说:作为大学教师,正常上课,不被学生从讲台上轰下来,只是可以说是教师。但作为真正合格的教师,再下十倍的力气用在教学上对教书育人来说也不过分。“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干好这份职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释疑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但只要真心投入也不难。”

因为要搞科研、搞管理,时间对于管志川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当三者的时间有冲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管志川给自己做了规定,每年至少要分别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上一门课。他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如果因为学校的一些大事比如“双选”等活动耽误课程时,他总是想方设法补上。当遇到出差又赶上上课时,他总是想办法提前往学校赶。即使是教了十几年的课程,他也规定自己必须在上课前备课,哪怕是刚刚出差回来,他也要熬夜备课。

同学们都说管志川讲课不紧不慢、潜移默化,再难的理论让他一结合现场和实际就显得很“好玩”,听他的课简直就是在享受一桌大餐。

管志川说:“想把书教好并不能仅靠上课前几天的备课,课前准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平时的积累。只有教师把功夫用在平时,多花点时间提升自己,广泛学习知识、对专业知识深入研究,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管老师办公室晚上10点以后经常还亮着灯,只要有学习或科研上的问题去找他,他会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细心解答。有一次老师为了给师兄们修改论文,熬夜熬到很晚,第二天眼睛都充满了血丝,让我十分感动。”管志川的学生王庆回忆道。

对于自己的研究生,管志川努力地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提升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但他在学业上要求十分严格,对每个学生的论文都会亲自把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在管志川担任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时,每年到了学生毕业答辩,都有几百份的研究生毕业材料需要签字。大家说用他的签字章就行了,他说:“不可!”签字就是要负责任的。虽然大部分学生都不是他指导的,但是他会一份一份检查所有毕业材料的细节,并耐心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30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成长为教学一线的专家。在管志川看来,“教师就算下十倍的力气用在教学上也不为过”。30多年来,他不仅这么说,也在这么做。

管志川经常深入生产现场,获取第一手经验,为了搞科研、更为了在教学上创新。从本科毕业后参加“中原油田会战”那一年至今,他不断为解决现场工作中的技术难题而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也不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奠定了教学科研相长的坚实基础。而在科研领域的成功,为他在教学上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更重要的是,他培养出一个朝气蓬勃的研究群体。

为师尚德,育人不倦。管志川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91名、博士研究生32名,桃李遍天下。对于他的学生来说,管志川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教书更要育人,管志川用他的爱滋润着每一名学生。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他和学生促膝谈心,引导学生解决;科研上遇到了挫折,他帮助学生查阅资料,资助学生外出参加展览开阔视野。

2014年毕业季,管志川彻夜备课,查阅资料,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上了“最后一课”,详细分析了油气井专业最新的前沿动态和先进技术,为学生们即将到来的工作尽最后一份心力。

付出终有收获,管志川以其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问知识、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不仅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也收获了令人钦佩的多项荣誉:1990年,被学校评为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成为学校首届“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2006年,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奖”和“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