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双舫在进入非常规油气研究院的专职科研岗之前,非常重视上课。平时不管穿着多么随意,给学生上课时总是西装革履,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他觉得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即使是讲了多年的课程,每次上课之前都要认真备课,力争将最新最前沿的学术信息和思想带到课堂上。尽管因为科研项目开题、汇报等原因出差非常频繁,但他尽一切可能排开出差行程,常常从课堂直奔机场或车站,或者在出差旅途中备课,返校后直接到课堂,基本没有耽误过给本科生上课。“卢老师的课大气,条理清晰,专业解析透彻。在他的旁征博引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研究生王志伟告诉记者。
卢双舫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但是对研究生的培养上,他更多是引导学生自律,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做到这一点,他可谓煞费苦心。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研究方向涉及前沿理论和学科都比较多,为克服研究生只跟一个导师、方向窄的不足,他尽可能把研究生放到不同课题、不同导师身边进行学习,并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不同方向的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培训,让研究生能够学到不同学科方向的知识。“培训内容都是各个研究方向的最新、最具有优势的理论和知识,我觉得对研究生的成长很有好处。”“有时候我也挺矛盾的,既想让他们多学点,又怕他们贪多嚼不烂。”卢双舫说。
卢双舫(左二)指导学生
“卢老师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从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又善加引导,对我树立正确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帮助很大,也学到了不少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研究生宋立平提起卢老师充满敬佩和感激之情。
卢双舫利用自己科研上的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服务。他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将团队的主要攻关方向转移到了非常规油气领域,在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剖析及资源评价、非常规油气成因机理及资源评价、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及评价标准研究、天然气同位素分馏作用的机理及其定量描述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在将化学动力学理论与地质应用的结合方面有所建树。他的科研项目具有靠近前沿、起点高、热点多等特点,研究生全程参与了他的科研项目,对学科的优势了解深入,不论是就业还是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方面都获益匪浅。
在生活上,卢双舫和学生亦师亦友,不仅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而且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动态。他还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工作之余组织研究生打球、进行野外素质拓展训练、趣味知识竞赛等。“卢教授对学生体贴入微,为学生成长付出许多心血,甚至手把手教学生使用科研软件。”课题组内教师薛海涛告诉记者。
作为科研团队优秀的带头人,他对青年教师的提携也是不遗余力,不仅让他们全面参与各个项目,而且常常在科研论文署名、奖项申报等方面尽量让年轻人打头,给他们压担子,帮助他们成长。团队中年轻人的快速成长,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实力。在201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中,非常规院10项申请就有8项获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卢双舫用自己的满腔热忱,诠释为人师表的风范,受到师生的好评,连续多年学生评教排名第一,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
执着的事业心,源于真挚的爱国情,他把对祖国的爱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之中。作为学者,他正在为我国石油行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无论是搞科研做学问,还是教书育人,他都无怨无悔,志存高远,信心百倍。在陌生人的眼里,他是很普通的一个人,而在周围同事和众多学生的心目中,他却是一位博学的教授、同事和老师。
人生路漫漫,他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努力在学术之路上拓荒。他,就是卢双舫。
李玉星
李玉星,男,1970年3月生于山东莱芜,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在胜利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两年并取得博士后证书。2009年,美国塔尔萨大学访问学者,广西第四批特聘专家。担任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化工学报》、《石油学报》、《天然气工业》、《中国化学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012年网评、2013年会评、2013年网评),国家安全局安全评审专家库成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二氧化碳减排CCUS路线图编写组成员。荣获多项个人荣誉:东营市十大青年、山东省第九届青联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人才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工程(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主要从事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油气水混输与多相计量、输气管道输送理论与安全保障、液化天然气与水合物利用、CO2集输与输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申请人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创新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6项,大型企业项目76项。在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节能降耗、输气管道输送理论与安全保障、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技术、CO2输送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多项科技成果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作为主要获奖人获得省部级奖励15项、局级奖励11项、科研个人奖励6项,其他个人获奖15项。获国家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60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