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1 屋面渗漏
1.现象
屋面遇雨水出现渗漏。
2.预防
(1)屋面基层必须做到平整、坚实、光滑、无起砂、起皮及开裂等缺陷。防水涂料在形成涂膜防水层的过程中,既是防水主体,又是胶粘剂,因此要求防水层与基层紧密相连且黏结牢固,使防水层下无“串水”之虞。
(2)屋面应有合理的分水和排水设计,所有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等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并切实做到封口严密,排水通畅。因为涂膜防水层一般较薄,长期泡在水中,会发生黏结力降低、丧失防水性能等现象。水乳型涂料自然蒸发成膜后,如长期泡水还会出现溶胀起鼓、涂膜脱落等质量问题。
(3)应按屋面规范中防水等级选择涂料品种与防水层的厚度,以及相适应的屋面构造与涂层结构。涂膜防水层不能像卷材那样在工厂型生产,而应在现场通过二次加工由液态材料转变为固态材料。涂膜防水层多数采用冷作业,其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见表5-1。
表5-1 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
(4)涂膜防水屋面宜选用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预制板缝内应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灌缝的细石混凝土中宜掺微膨胀剂。图5-3、5-4、5-5可供参考。
图5-3 天沟与屋面板节点处理
图5-4 女儿墙与屋面板节点处理
图5-5 板缝节点处理
(5)天沟、檐沟、檐口、变形缝、泛水、穿透防水基层的管道或突出屋面连接处等,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涂膜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在细部构造的收头处,施工中应精心操作,并用防水涂料多扁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图5-6~5-10构造黏法可供参考。
图5-6 纵墙挑檐
1—保护层;2—涂膜防水层;3—附加层;4—保温层;5—结构层;6—密封材料
图5-7 组织排水檐口
1—保护层;2—涂膜防水层;3—附加层;4—密封材料
图5-8 天沟、落水管口防水构造
图5-9 屋面结构层板缝处理
(a)空心板;(b)大型屋面板
1—聚乙烯薄膜;2—附加层;3—防水层;4—密封材料
(6)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涂料。在施工前必须在现场进行抽检,并应注意保管方法与使用期限。
(7)防水涂膜应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如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当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于屋脊铺设;如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最低处向上操作。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8)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做到厚薄均匀,表面平整。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层,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如涂膜中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边涂边铺胎体。铺设时应将胎体材料刮平排除气泡,此时既不宜拉伸过紧,但也不得过松,能使上下涂层黏结牢固为度。另外,在施工时应将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发生胎体外露现象。
5.2.3.2 涂膜裂缝、脱皮、流淌、鼓包
1.现象
涂膜出现裂缝、脱皮、流淌、鼓泡等缺陷。
2.预防
(1)在保温层上必须设置细石混凝土(配筋)刚性找平层;同时在找一层上按规定留设温度分格缝。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应在板缝内浇筑细石混凝土,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找平层裂缝如大于0.3mm时,可先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用10~20mm宽聚酯毡作隔离条,最后涂刮2mm厚的涂料附加层。找平层裂缝如小于0.3mm时,也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但涂料附加层的厚度为1mm。
(2)为防止涂膜防水层开裂,应找平层分格缝处,增设带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宜为200~300mm;而在分格缝中间70~100mm范围内,胎体附加层的底部不应涂刷防水涂料,以使与基层脱开。
(3)涂料应分层、分遍进行施工,并按事先试验的材料用量与间隔时间进行涂布。若夏天气温在30℃以上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中午施工,最好安排在早晚(尤其是上半夜)温度较低的时间操作。
(4)涂料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沥青基涂料中如有沉淀物(沥青颗粒),可用32目铁丝网过滤。
(5)选择晴朗天气下操作;或可选用潮湿界面处理剂、基层处理剂或能在湿基面上固化的全盛高分子防水涂料,抑制涂膜中鼓泡的形成。
(6)基层表面局部不平,可用涂料掺入水泥砂浆中先行修补平整,待干燥后即可施工。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要边倒涂料、边推铺、边压实平整;铺贴最后一层胎体增强材料后面层至少应再涂刷二遍涂料。胎体应铺贴平整,松紧有度,铺贴前,应先将胎体布幅的两边每隔1.5~2.0m间距各剪一个15mm的小口,以利排除空气,确保胎体铺贴平整。
(7)进厂前应对原材料抽检复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防水涂料坚决不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