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涵养一身书香气”实施方案

“涵养一身书香气”实施方案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必定是阳光自信的,必定是爱学习的。我们期待,实验附小的每一个孩子都乐意传承经典,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涵养“一身书香气”。我们希望,借由晨诵,让学生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2014年9月,学校教育集团举行了“与黎明共舞”晨诵课观摩研讨会。2014年12月,我校举行了“超越梦想,诗迎新年”诵诗会。

我校作为海门教育实验区的优秀学校、南通市语文学科基地,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独树一帜,拥有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学校儿童阅读机构——“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第一张校园阅读专业月报——《读书郎》;第一本儿童阅读辅助用书——《我在文学中散步》。我们一直把阅读作为重要特色来着力打造。阅读,让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童年记忆;文字,给我们烙下了最深刻的民族印迹。在诗歌、小说、传记、童话、寓言的伴随下,我们会不断地遭遇爱、友情、纯洁、高尚、坚毅等等人类所有美好的事物,每一次停留、对话都会成为创造意义、发现奥秘、成长自我的精神探险。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必定是阳光自信的,必定是爱学习的。美丽童年,幸福人生,我们要用书籍轻轻唤醒每一颗沉睡的心灵,用书页延展想象的翅膀,编织欢乐的时光。我们期待,实验附小的每一个孩子都乐意传承经典,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涵养“一身书香气”。

(一)总体目标

1.通过建设班级书吧、布置教室阅读展示墙等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开启阅读之旅。

2.探索具有校本化、班本化的阅读措施,以“读书郎”为文化标识,构建“八个一”阅读课程体系,让阅读更深入,更系统、更有文化味。

3.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滋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4.增强教师人文底蕴,培育书香学生,打造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校园,形成学校书香品牌。

(二)具体内容

1.与书籍为友

(1)拥有一个家庭图书架。为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藏书意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图书架,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建设一个小书房

(2)书包里常放几本好书。我们倡导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书包里放几本最爱看的课外书,在自习课、午间阅读时间里经常翻翻看看。

2.与黎明共舞

(1)坚持诵读《课程标准》或学校推荐的古诗文经典诵读内容,每学期能背诵经典诗词40首以上。

(2)坚持诵读优秀小古文,能背诵10篇以上。

(3)对于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或自己喜欢的片段能熟读成诵,能背诵5段以上。

3.与笔耕相随

(1)能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边读边做批注,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摘录本或读书心得本,且记录满10篇以上。

(2)积极参加年级和学校的读书交流会,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和观点,能写较为具体生动的读后感,有编制的读书手抄报或电子报。

4.与活动牵手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阅读挑战行动,如“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背诵达人赛等。每学期阅读适合本年段阅读水平的图书至少10本,年阅读量达120万字以上。

(2)参加年级的阅读考级活动并顺利通过。

(3)参加班级的图书漂流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

(三)实施措施

我们以“读书郎”为文化标识,构建“八个一”阅读课程体系,让阅读更深入,更有系统、更有文化味,培养书香学生。

1.设立班级读书吧——一个氛围

每个教室的后面都有一个“阳光书吧”,各类书籍摆满书架。书吧里的图书有三种来源: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馆,近年来,学校为各个年段添置了适合学生阅读的100本好书;一部分是学生自发带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家长在学生生日或过节时捐赠给班级的。图书的流通都由学生自主管理。课余,学生亲近阅读,品读着文字的浪漫与睿智,领略着文字的诗意与内涵。

有些班级把班级书吧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开个人图书馆,“阳光”“书海”“书仙”“海洋”“幻影”等一些有趣的名字出现了,很多学生为自己的图书馆设计了图腾,教师也为每一本书粘贴了“图书漂流证”,让学生在图书的漂流中获得更多的阅读机会,他们的阅读热情再一次被点燃。

2.开展晨间诵读——一个习惯

当第一缕朝晖在枝头跳动,学生动人的晨诵节律便在我校校园婉转回荡。一排排窗明几净的教室内,声色鲜活的画面,灵动醉人的文字,轻柔抒情的旋律,学生稚嫩童音被牵引着、激发着、震颤着,在诗的意境中,浅吟低唱。学生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在诗意中愉悦、蓬勃。徜徉于此,你能听到生命的拔节声响。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丰富学生当下的生命,让学生养成记诵经典的习惯。我们希望,借由晨诵,让学生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用一种饱满的激情和精神面貌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中。

为了实现有效晨诵,我们规定一、二年级周三、周五,三至六年级周三早晨为晨诵课,每节课确保20分钟时间。我们研究确定了一至六年级各月的晨诵主题。晨诵主题确定后,我们凝聚集团内教师的力量,分工合作,从选诗、目标、教学流程、展示与评价、课件、课例叙述等方面,建设晨诵资源库,供各校各班共享。

2014年9月,学校教育集团举行了“与黎明共舞”晨诵课观摩研讨会。晨诵课例和主题报告再次引发了教师对“如何上好晨诵课”的思辨。2014年12月,我校举行了“超越梦想,诗迎新年”诵诗会。以年级为单位举行了6场迎新年诵诗活动,班班登台、个个亮相。

3.邀请作家来校——一次盛会

喜欢上一本书,如果再能亲眼目睹一下敬仰的作家,听听他们讲讲书中的故事,是学生极为喜欢、期盼的事情。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读书的热情上增添一把火,我们敞开大门,热情邀请梅子涵、郑渊洁、秦文君等众多知名作家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每回的作家见面会其实就是一次童年的狂欢。为了做大、做好这一课程资源,我们把握住“期待—活动—延伸”的链效应,整体策划,努力激发孩子持续参与的热情。

譬如曹文轩见面会——“在草房子中寻找飞翔的力量”,先前我们通过“寻人启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作家作品,撰写心得体会,又组织观看影片《草房子》,“影”“文”比照。见面会上,有作家讲座,有剧本表演,有阅读知识竞答,有互动小游戏,有现场提问,有现场的签名。见面会的结束,又意味着新一轮阅读热潮的开始:描述跟作家亲密接触的情景,给拍摄的相片写段文字纪念,阅读作家推荐的好书……

由喜欢作品到喜欢作家,由喜欢作家到进一步喜欢作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上升的过程。喜欢的作家越来越多,读的书越来越多,学生的底蕴就会越来越丰厚。

4.播下阅读种子——一种仪式

学生越小,“微环境”的重要性就越大。求学路上让人终身难忘的新生入学仪式,都有一个阅读的重要板块。在这个板块里,我们的教师都会精心挑选一个有寓意的故事,如《小魔怪要上学》《小种子》等,动情地给学生讲述,演演故事中的精彩情节。在赠书环节,学校给一年级新生赠送了一本夹着棒棒糖的精美图书。我们通过这种仪式告诉孩子:书是甜的,阅读能让我们收获甜甜的未来。

每年9月的开学第一课,各班以“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为主题,让学生观看央视“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总决赛片断,分享暑期读书收获,推荐“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表彰暑期读书优秀的同学。让读书开启充满希望的新学期,让阅读根植于心灵的沃土之上。

5.开展主题阅读——一个节日

学校先后组织了“打开‘诗歌’这本书”“打开‘感动’这本书”“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迎着太阳自由飞翔”等主题性阅读文化节。围绕主题,组织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背诵达人赛、跳蚤书市、剧本表演等多彩的活动。

譬如“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阅读节中,我们首先向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内容:低年级《沈石溪绘本》10册,中年级《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高年级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其次分年段举行不一样的活动,低段“讲动物故事”比赛,中段演“动物故事”比赛,高段“我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形象”演讲比赛。同时,低中高段分别推出一节“动物”主题课外阅读课,高段钱慧珍老师上的《人虎情缘》得到了沈石溪的高度评价。在充分了解动物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与作家沈石溪的见面会。见面会上有学生的书本剧表演,有沈石溪的演讲,有现场互动,有签名售书。整整一个月,学生深入了解了“动物”。

6.研发阅读手册——一根拐杖

我们将阅读纳入课程设置,编写了48本“儿童文学阅读手册”,分低中高三个年段,每个年段16本。从作者、作品、角色、情节等诸多方面设计留白,富含语言、人文和审美价值,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导航,将文化的积淀注入一个个生命个体中。择优编辑出版了两套学生阅读校本课程《我在文学中散步》和《推开一扇窗儿——走向学生的文化阅读课程》。

7.记录阅读情况——一份档案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每个学期一份,档案中记录学生阅读的痕迹。内容涉及阅读兴趣、阅读名言、阅读书目的逐月记录,班级或学校开展的阅读评比、展示活动。

我们采用学分制评价阅读成绩。根据阅读内容确定学分:背诵一首古诗1分;读一份刊物4分;阅读一册作品10分。每生每学期需积满100分。到期末的时候,结出阅读总学分。

阅读档案成为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台阶,更可以成为学生毕业后的档案,成为学生阅读成长的见证。

8.选择文学形象——一个图腾

我校每个教室后门上都张贴有由任课老师和全班学生共同从儿童文学作品中选择具有象征向上、向美、向善特质的文学卡通形象,作为班级阅读“图腾”,制作成标志,挂在班级的后门玻璃上。清新流畅的线条、隽永温润的口号,成为班级文化的亮点。有“鼠小弟班”,精灵活泼的鼠小弟是学生喜欢的文学形象,它的机灵、善良、友爱也成了学生行动的方向;有“夏洛班”,夏洛那勇敢、坚持、友善的品质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有“一百条裙子班”,图腾旁边则是“一百条裙子,一百个梦想”的经典语句,那优美的图片,那娓娓道来的语言,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一个个文学形象,一个个特别的班级,构成了学生阅读的特别环境。这些蕴含优秀儿童文化的精神形象,是班级的内在行动力,是班级的精神营养,一直激励着儿童的精神成长。

9.开发班本课程——一种突破

我们倡导语文老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结合班级特色、课题研究,选择“唐诗宋词”“书本剧表演”“故事中的狐狸”“亲近古文”等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开展丰富的活动,上相关的研究课,整合原有学科内容,研发具有班级特色的语文课外阅读课程。

六(4)班的金卫华老师就开发了“西游课程”。“西游”课程通过精彩纷呈的阅读展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阅读。语文课上,《孙悟空开水果店》想象习作,学生把目光从虚幻的世界迁移到了现实生活中,于是妈妈成了唐僧,爸爸成了猪八戒,姐姐是白骨精,弟弟是孙悟空,班主作是如来佛祖,奶奶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老师,其实我们也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我们接受的是学习道路上的考验,要想通过这些考验取得真经,我们就要具备唐三藏般的理想与原则,孙悟空般的神通与斗志,猪八戒般的乐观与随和,沙和尚般的忍耐与服从。”美术课上,画西游的人物、配故事的插图,形成了西游人物画册和西游故事集。泥塑社团课,制作了西游人物泥塑装饰盘,剪纸社团课剪刻了很多西游作品。科学课上,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画出了唐僧取经线路图。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小说中很多的地方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对中国以及周边一些亚洲国家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班级里还举行了漫话西游论坛。学生从英雄谱、兵器谱、关口谱、战役谱、团队谱五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四)课程评价

1.阅读检测促使学生完成底线目标

如何保证阅读的底线目标呢?每次放寒假、暑假前,我们就向学生推荐好下学期的必读书目。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要对学生假期必读书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形式以选择、判断、连线为主。这样做,目的是引领每个学生都在假期里读起来。开学后,教师还会通过每周一节的班级阅读课带着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2.校报展示帮助学生实现读写结合

全国首家儿童阅读指导报《读书郎》,是展示师生阅读成果的高位平台。每期四版,彩色印刷,色彩明亮活泼,内容图文并茂。《读书郎》开设了“阳光书吧”栏目,先后以访谈的形式邀请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做客小报,并策划了一系列的“作家见面会”活动。《读书郎》还给学校里阅读最优秀的学生开设专版,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阅读照片、阅读书目。这份校报至今已出刊66期,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报。新生代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说:“如果中国每一所小学都有《读书郎》,那是多好的事啊!你们在做一项了不起的精神工程。”著名诗人金波说:“我看了学生们的阅读心得,不仅惊叹他们的共鸣,也惊叹他们理解之深刻。”

3.阅读考级推动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我们参照《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书香课程推荐书目(2014版)》,对每个年级段的阅读量作出科学而有前瞻性的研究,建设考级题库,对于通过的学生颁发相关证书。

根据阅读量的大小,阅读考级共设五级,“读书秀才”“读书举人”“读书贡士”“读书进士”“读书状元”,并分级管理。学生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即可参加阅读考级。学生毕业时优秀学生能够达到“进士”“状元”水平。考级申报可以打破年级界限,学生可根据其实际阅读量,有针对性地申报相应级别。考级通过后,我们会颁发考级证书。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攀登,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拔节。

4.各项评比激励学生朝向更高目标

每学年,学校都组织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每学期“读书郎”的评比显得格外注目。要想参加“读书郎”评比,首先要成为班级里的“阅读少年”,拥有一身书香气。

实验附小阳光学生“一身书香气”学期评定细则

(续表)

然后,“阅读少年”参加班级里的“读书郎”评比。班级里通过读书故事的讲述,评出班级“十佳读书郎”。班级前三名参加年级角逐,年级前三名才有资格去角逐学校的“十佳读书郎”。这些学生犹如过海的八仙,要通过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或是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或是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去打动教师评委和学生评委,随后回答评委教师的即兴提问。根据演讲得分、学生评委得分评出前十名。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