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阳光特色课程

阳光特色课程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们一致肯定了学校的成绩,并提出“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鲜明特色”等建议,帮助我校的校本课程发展迈上新台阶。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冯芸,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张海森,杨浦区教育局德育室主任、特级教师戴耀红和杨浦区各中小学校德育分管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对我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

一、中草药特色课程

中草药课程的开发建立在前期中草药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早在2004年,学校就成立了中草药兴趣小组。经过七八年的建设,中草药小组逐渐发展壮大,学校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草药文化。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与上海中医大学联手,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成功开设了中草药特色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对相关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向学生开展中草药知识普及,学校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帮助和指导下建造了杨浦区中小学唯一的一所中草药展示馆和百草园,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实践基地。

表2-8 中草药特色课程建设方案

表2-9 中草药课程实施具体安排

2013年3月15日,我校应邀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的“中小学中医药特色示范性基地建设”立项研讨会,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怀琼,著名中医专家叶进、陶建生、胡鸿毅、褚立希、顾磺等专家和教授出席研讨会。会议上孙立副校长做了题为“在课程创新中普及中医药知识”的交流发言,孙立副校长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八年来坚持开发中草药课程的历程及目前学校“百草园”和“中草药展示馆”的建设情况。专家们一致肯定了学校的成绩,并提出“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鲜明特色”等建议,帮助我校的校本课程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3年6月3日,由杨浦区德育室牵头,我校成功举行了“开发学校课程资源,合力推进‘两纲’教育——杨浦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暨同济初级中学中草药教育展示活动”,其中涉及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多学科与中草药有关的课堂教学。参观者不仅参观了学校的“百草园”和“中草药展示馆”,还欣赏到学生表演的五禽戏,品尝了学生亲手泡制的中草药养生茶。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冯芸,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张海森,杨浦区教育局德育室主任、特级教师戴耀红和杨浦区各中小学校德育分管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对我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链接】

中医药特色示范学校基地建设方案

我校位于杨浦区五角场,毗邻复旦、同济等近十所高等学府。学校曾获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科研先进单位、杨浦区科技特色学校、杨浦区艺术特色学校等称号。学校以“学生第一、质量第一、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以“健康、自信、好问、乐群”为学生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以“为学生终身发展莫基”为价值追求的阳光课程体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宝贵医药资源。多年来,我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早在2005年11月,学校与中医药博物馆签约并开展共建活动,每年组织七年级全体学生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以“身边的中草药植物”为主题的系列拓展活动。学校一直重视以中草药课程的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民族文化的传承。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中医药特色示范学校基地”建设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我校将在中医药特色课程设置、中医药社团与宣传活动、中草药百草园、中医药标本陈列室等方面重点推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知识的认知度,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一、建设目标

1.了解中草药的特点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在活动中走进大自然,认识中草药的效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理解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领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主要实施内容、实施路线和方法

1.把握生命科学课堂教学:与中草药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八年级生命科学课程。生命科学涉及医学、农业、健康、人口、环境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教师计划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生命科学课上开展“家庭用药状况”调查问卷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草药药性、药效及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特点,与西药作比较,在更广的层面上对中草药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了解;第二学期从中草药的分类、用途、生长环境、标本制作等方面开展活动。

2.全力推进相关学科整合:学校将大力推动各学科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到中医药科普教育工作中。语文学科开展“传统节日找草药”活动,猜与中草药相关的谜语,撰写“我与中草药有约”的科普文章等;英语学科开展中医药专业英语词汇培训活动,培养一支“双语学生解说员”队伍;地理学科开展“中草药与气候、土壤的关系”课题研究;历史学科开展讲中草药小故事、中草药药名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学校还将围绕中医药科普教育深入推动多学科互动活动。

3.积极营造中医药科普氛围:学校加强硬件投入,建成较有规模的“百草园”和“中草药展示馆”,保障开展中医药教育教学的条件,并计划逐步向相关学校和社区居民实行预约开放,加大辐射与示范力度。学校计划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派遣相关教师参加专项培训,组建一支有中医药专家、执业医生、在校大学生参与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师资队伍。

4.精心设计各项科普活动:学校组织开展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等传统,结合民防教育开展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技能比赛活动;组织进行以“中医药养生保健”为主题的健康小报设计比赛;每半月在科普橱窗介绍一种中草药植物;利用微博、QQ群开展中草药知识学习、讨论活动;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署假走进社区,传递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三、实施成果

1.学校将形成公办初级中学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的一般模式。

2.学校将形成公办初级中学中医药科普教育校本课程。

四、自我评估指标

(一)学校中医药科普教育组织管理工作评估指标(20分)

1.学校重视中医药科普教育,作为重要工作纳入年度计划、规划之中。

2.学校校务会、行政会专题研究中医药科普教育工作,有记录。

3.学校与相关高校或医院签约,聘请专家指导,有效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

4.学校保证中医药科普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与专项使用。

(二)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评估指标(20分)

1.学校至少拥有一门规范的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有自主编写的教材或讲义。

2.学校将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每周至少1课时。

3.围绕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至少有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

4.学校的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获得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等部门认定,进行全市共享。

(三)中药“百草园”评估指标(20分)

1.中药“百草园”有醒目标示,各种药植物有说明指示牌。

2.品种较为丰富,同季节中草药植物不少于10种。

3.面积100平方米以上。

4.植物养护状况良好,有专人负责,学生能亲自动手栽培,能参与管理、讲解。

5.学生有观察日记,能将采集的中草药制作成标本进行中草药标本展览。

(四)中医药社团与宣传活动评估指标(20分)

1.各年级成立中医药活动学生社团,各有主题,有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指导。

2.社团需确立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撰写活动方案,构建活动评价机制。

3.学校每学期与时俱进开展学生感兴趣、主题不同的活动。

4.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和校会,加深学生对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

5.开展调查问卷活动,征集学生活动案例,每学期结束前汇总活动成果。

6.以宣传栏、科普专栏、展板等多种形式打造“中医药文化走廊”“中医药文化园地”等版块(35块以上),宣传中医药知识。

(五)中药标本陈列室评估指标(20分)

1.陈列室有醒目标示,各种展品有清晰说明。

2.标本的品种较为全面,数量不少于150种。

3.展品中有学生参与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的成果展示。

4.学生能独立担任陈列室讲解员。

五、阶段安排

(一)1月—3月

1.学校召开“中医药科普教育示范校建设”专题研讨会。

2.确定“百草园”春季植物清单,完成种植。

3.完成“陈列馆”内部装饰。

4.公开选拔学生讲解员,征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二)4月—6月

1.举办“中草药植物师生摄影比赛”。

2.学校“中草药陈列馆”正式开放。

3.五月中旬举行“首届同济初级中学中医药文化节”,展示创建工作初步成果。

4.确定“百草园”秋季植物清单。

(三)7月—9月

1.根据“示范校中期评估”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创建方案。

2.组织学生社团进社区,把中医药知识带给社区居民。

3.组织学生参加署期相关竞赛,进一步征集学生学习成果。

4.完成“百草园”秋季植物种植。

5.“示范校终期评估”方案出炉。

(四)10月—12月

1.准备迎检的各项资料。

2.进行“示范校终期预评估”。

3.根据预评估情况做出改进。

4.进行“示范校终期评估”。

5.举办第一届“同初杯”中学生中医药科普知识竞赛。

开发学校课程资源,合力推进“两纲”教育

——杨浦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暨同济初级中学中草药教育展示活动

中草药教育系列展示课(一)

课 题:生活中的枸杞子

授课教师:陈爱民

授课教室:六(4)班,三楼305教室

授课简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整理,了解枸杞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明确说明文与中医文化的共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中草药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说明文与中医文化的共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难点:激发学生对我国中草药文化的兴趣。

三、课型

活动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明确中草药的概念。

2.从一段摘自《本草纲目》的介绍中草药的文字导入,明确说明文与中医文化之间的共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3.由一则传说导入本文课题,激发学生对枸杞子的兴趣。

(二)解读课文

1.请学生用三分钟时间默读文章,并圈划文中概括“枸杞子价值”的关键词句。

2.请学生谈谈对枸杞子的认识。

3.请学生指出科学性与准确性在此文中的体现。

4.教师小结。

(三)课外拓展

1.请学生谈谈枸杞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用价值,并展开互评。

2.请学生谈谈其他中草药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四)总结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我们今天所接触的枸杞子是中草药中最为著名的四种植物药之一(另三种为:人参灵芝、何首乌)。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以今天的课为起点,探索中草药文化,为我国的中草药事业发挥绵薄之力。

中草药教育系列展示课(二)

课 题:知五行,谐五脏——夏季养心篇

授课教师:王霞

授课教室:八(3)班,四楼403教室

授课简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医五色、五味、五季、五行、七情与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夏季养心的相关知识。

2.了解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原则、季节养生的中医养生文化常识,感受中医文化的神奇。

3.学会几种简单易行的夏季养生保健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医五色、五味、五季、五行、七情与五脏之间的关系;了解夏季养心的相关知识。

难点:学会下列简单易行的夏季养生方法:泡茶、煲粥、养心操。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料准备。

2.实物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医养生话题导入。

(二)学习中医养生常识

1.五色、五味、五季、五行、七情与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

(1)五色与五脏——五色补五脏。

(2)五味与五脏——五味调和。

(3)五季与五脏——顺应天时。

(4)五行与五脏——谐和五脏。

(5)七情与五脏——调适情志。

表2-10 五色、五味、五季、五行、七情与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

2.五行生克关系: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又互相影响和制约的,这决定着我们在观察思考问题的时候应当考虑全局。

(三)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整体观念。

2.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正所谓“顺四时而适寒暑”,做到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并在不同的季节重点调养不同的脏腑,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3.季节养生——脏腑调养:

春——肝,夏——心,长夏——脾,秋——肺,冬——肾。

(四)夏季养心

1.认识心脏的功能:

(1)通过常见成语认识心脏的功能。

(2)心脏的生理功能介绍——主血脉,主神志。

2.夏季养心方法介绍:

(1)饮食调养——养心清心。

(2)泡一杯清心茶。

(3)煲一锅养心粥。

3.运动保健——适度运动:

(1)养心功——双手攥拳。

(2)手指操——十指对敲,保健五脏。

(五)评价方法

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并互相点评。

(六)教师小结

采撷生活中平凡的食材,用自己的双手就可以达到调养我们身心的目的,可见中医养生的神奇之处。

中草药教育系列展示课(三)

课 题:中草药娃娃我设计

授课教师:施云华

授课教室:八(4)班,四楼民族漫画

授课简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卡通吉祥物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设计的初步技法。

2.运用欣赏、示范、临摹、探究等形式学习漫画形象设计方法。

3.唤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让学生通过画中草药娃娃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PPT、中草药相关资料。

学生:一种中草药、铅笔、橡皮、彩笔。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趣导入:学校建成了中草药馆,里面陈列了许多常见中草药,但是很多同学对于中草药还是很陌生,为了使中草药更生动、更易被人识别,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2.任务揭示:中草药小组的老师拜托同学们设计一些中草药娃娃,并贴在中草药识别卡上。

(二)教授新课

1.教师讲述吉祥物的作用: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动漫形象作为吉祥物,它可以拉近观者与事物的距离;可以传达文化内涵;可以形象地表达出文字无法表达的含义;可以使人们印象深刻等。

2.猜猜它是谁?(吉祥物识别游戏)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吉祥物及其含义。

3.学校文化我做主:学生可以参与每一次学校的大型活动吉祥物的设计与策划,如运动会吉祥物设计、艺术节吉祥物设计、校名的书写等。

4.介绍著名的中草药动漫形象——人参娃娃。

5.展示一些植物动漫形象的设计。

6.探索设计中草药娃娃的技法:

(1)拟人化:有五官、有手脚。

(2)有特征:依据中草药外观特征和药用特性进行设计。

7.请向同学介绍你最熟悉或了解的中草药植物。

8.教师与学生共同示范。

(三)巩固练习

1.布置课堂作业:创作《中草药娃娃》。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学生完成作品并将作品贴在黑板上。

(四)教学小结

1.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2.教师小结。

中草药教育系列展示课(四)

课 题:漫谈“中草药”与“古诗词

授课教师:顾洁

授课教室:七(1)班,三楼307教室

授课简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知识。

2.揭示“中草药”与“古诗词”的渊源,培养学习兴趣。

3.感知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花草茶为话题,引入中草药的基本知识。

2.花草亦可入诗,引入古诗词。

3.切入今天的课题:漫谈“中草药”与“古诗词”。

(二)活动过程

1.出示中草药与古诗词渊源的形式:

(1)诗中直赞草药,凸显功效。

(2)诗中隐含药名,耐人寻味。

(3)诗中巧借药名,传情达意。

2.直赞草药:朱熹的《槟榔诗》,以诗的形式对槟榔的功效推崇备至;儒医苏东坡,以诗赞药效。

3.隐含药名:药谜诗。组织同学开展讨论,从诗中找出药名。

4.巧借药名:夫妻对诗,传情达意(相思之情);读黄庭坚的《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请学生思考,描绘一下环境,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5.词曲出现后,中药名也随之进入词曲。

(三)小结

古人以诗词弘扬中草药文化,而中草药也拓展了诗词的创作领域,带给人们无尽遐思。

中草药与古诗词是我国两大珍贵的文化宝藏,身为后代子孙的我们除了享受成果之外,也应尽到传承的义务。

(四)课后作业

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一节语文活动课学到了什么,又有什么体会呢?希望大家将获得的启示写下来,并与同学分享。如果能以诗词的形式来表现,就更精彩了。

中草药教育系列展示课(五)

课 题:探索中草药的地理分布

授课教师:钟佳慧

授课教室:七(3)班,三楼311教室

授课简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熟悉的中草药调查活动,知道中草药的生长与温度、水分、土壤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我国中医学的了解,感悟中医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草药的生长与温度、水分、土壤的关系及药用功效。

难点:我国九大药区图以及各药区的代表医药植物及药用功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介绍教师泡水喝的中草药。

(二)调查篇

1.教师出示之前布置给学生的调查表:常用中草药与气候、土壤关系调查表。

2.学生活动:由部分学生讲述并演示自己的调查学习成果。

(三)实践篇

学生活动:请同学展示自己家里种植的中草药。

(四)探索篇

教师教授九大药区代表的中草药,学生通过地理图册把所学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五)励志篇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所见、所闻、所感,立志让中草药走向世界。

表2-11 常用中草药与气候、土壤关系调查表

中草药教育系列展示课(六)

课 题:神奇的“葵花点穴手”

授课教师:周蓉

授课教室:八(4)班,四楼405教室

授课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穴位的基本概念和人体常见穴位,理解人体常见穴位的主要功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前寻找材料并且整理知识的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这节拓展课学生了解中医药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穴位的定义

难点:人体常见穴位

三、过程与方法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武林外传》中的“葵花点穴手”。

(二)新课内容

1.穴位的科学定义:展示标准经穴部位图

2.人体常见穴道及其作用。学生课前进行知识收集和整理并制作成PPT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相关知识进行现场演练,学生能自行找到以下穴位:

(1)百会穴 (2)太阳穴 (3)睛明穴 (4)人中穴

(5)曲池穴 (6)合谷穴 (7)鱼际穴 (8)足三里

3.中医药学对于穴位的实际应用:

(1)艾灸学: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家艾、甜艾、草蓬、艾蓬、香艾、阿及艾等。它味苦、性辛温,宜入肝、脾和肾,是一种菊科草本类中草药,在民间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妊娠下血、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痛经等病症。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温经络、去湿寒、补元阳、调正气、治百病的功效(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演示)。

(2)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发展的早期,是以针灸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独特、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发展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针灸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针具的改进、治疗仪器的研制和作用机理的探索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的先锋。

(3)现代生活的应用:按摩、足疗、美容减肥。

(三)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

二、民族漫画特色课程

“民族漫画”是一门人文艺术类拓展型课程,它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为主要形式,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与气节。课程共分四个阶段,计划通过四年的拓展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从漫画到动画的制作过程。民族漫画的主要授课对象为六至九年级参加美术社团的学生。

“民族漫画”作为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从2000年起已走过了11个年头。早在2005年,我校就尝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入动漫课程教学单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2007年,学校在各年级学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民族漫画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各类民族动漫艺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交流、学习并形成热爱民族文化的观念与意识。2011年,学校开设民族漫画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动漫特色与发展现状并学会如何欣赏动漫,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体现“扎根立魂”的艺术教育精神,同时创编了一套符合初中学生的民族漫画校本教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漫画教学体系和方法。

表2-12 民族漫画特色课程建设方案

(续表)

表2-13 民族漫画特色课程实施具体安排

(续表)

(续表)

我校被评为2011—2013年杨浦区艺术特色校,学校艺体组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区优秀教研组。2013年,我校成为上海市民族漫画艺术中心组成员。民族漫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三、德语特色课程

德语课程是学校极富特色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发挥教师的特长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课程。

表2-14 德语特色课程建设方案

(续表)

表2-15 德语特色课程实施具体安排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