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预习导入篇
阳光课堂36计之1——善事利器
阳光课堂36计之2——创境驱动
阳光课堂36计之3——设景育情
阳光课堂36计之4——顺水推舟
阳光课堂36计之5——走班吸引
第二节 教学新授篇
阳光课堂36计之6——择机巧变
阳光课堂36计之7——调虎不离山
阳光课堂36计之8——以智启思
阳光课堂36计之9——抛砖引玉
阳光课堂36计之10——卡片引航
阳光课堂36计之11——隔岸观火
阳光课堂36计之12——反客为主
阳光课堂36计之13——冠名激赏
阳光课堂36计之14——角色反串
阳光课堂36计之15——对立激辩
阳光课堂36计之16——以变应变
阳光课堂36计之17——借图游学
阳光课堂36计之18——星冠生戴
第三节 巩固练习篇
阳光课堂36计之19——妙用道具
阳光课堂36计之20——我行秀我
阳光课堂36计之21——集思推优
阳光课堂36计之22——合作齐展
阳光课堂36计之23——以强带弱
阳光课堂36计之24——精讲精练
阳光课堂36计之25——以捧激趣
第四节 作业考试篇
阳光课堂36计之26——积分诱导
阳光课堂36计之27——以评促学
阳光课堂36计之28——上房搭梯
阳光课堂36计之29——以逸待劳
第五节 辅导沟通篇
阳光课堂36计之30——暗度陈仓
阳光课堂36计之31——欲擒故纵
阳光课堂36计之32——知彼解己
阳光课堂36计之33——即时点评
阳光课堂36计之34——瞒天过海
阳光课堂36计之35——因材激励
阳光课堂36计之36——以心养心
第一节 预习导入篇
阳光课堂36计之1
——善事利器
【献计教师】陈爱民
【内涵解读】
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常用工具,常被人们称之为“案头顾问”“良师益友”“百问不烦的老师”和“知识宝库的钥匙”等。荀子的《劝学篇》中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历史上许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并不都是智力超常的人,他们往往特别擅长利用现有的条件,使用已有工具,为我所用,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工具书,顾名思义是学习的用具。因此,善于使用工具书,既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能帮助答疑解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杂症,还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有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的相伴,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学生定能如虎添翼,受益终身。
【操作策略】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意识。每一堂课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设计一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查阅工具书。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引经据典”的意识和习惯,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工具书中的知识是丰富而多元的,必须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学会检索知识、筛选知识、使用知识,避免盲目选择的情况,化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利用信息,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应用建议】
要在实践体验中彰显工具书的价值。查阅工具书的过程是枯燥的、繁琐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不断激发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兴趣。首先,教师可通过查字典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增强使用兴趣。其次,可以围绕工具书,开展小型多样的专题活动,如成语典故演讲,拓展工具书的内涵和趣味。最后,要将使用工具书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体验来体现工具书的真正价值。
【案例链接】
2008年9月,我接了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不久发现学生的词汇量缺乏,甚至一些常用字也不知怎么写,而且错别字连篇。很明显,这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是很薄弱的,缺乏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于是,我决定从培养他们查词典的习惯开始。
由此,我每天会布置一项“给生字、新词注音”的预习作业,检查办法是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因为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表现,果然,第二天学生纷纷要求上黑板书写。望着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一张张兴奋的小脸,一双双紧紧盯着我的眼睛,我为难了。怎么办?只请一个,必然有很多人失望,这样会打击很多人的积极性。我灵机一动:“我们每次请多位学生上黑板书写,每人写一个。”这下,课堂氛围更热烈了。你查了这个,我补充那个,争先恐后,非常踊跃。一些先前偷懒的学生此时也偷偷地开始查阅词典,为自己争取机会。我一边对学生的热情大加赞赏,一边心里暗暗高兴。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词典的习惯,在课堂上我也经常让学生查阅词语的含义,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语意的理解。但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学生在查阅词意的过程中盲目选择意义,怎么办?有了查阅词典的意识,还得有查阅的技能——要学会联系实际文本理解词意、句意。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并宣布:“每次查阅词意,每人只有一次回答机会,因此,在回答之前必须慎重,要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意。”
要求一明确,学生还有些不习惯,小邱同学刚抢答过又争着要回答,马上就有其他学生出言阻止:“不行,老师说了,只有一次机会。该我们了。”“可是,我又有新的想法。”“谁让你前面不仔细考虑。”被阻止的学生只好悻悻坐下,不再作声。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不再贸然回答,而是学会联系文本内容,反复斟酌,开始具备“选择”的意识。不仅如此,还由争先发言变成了课堂研讨,他们会以课文为依据来讲述选择词意的理由,反驳别人的选择。每次通过自己的思考解释正确的学生都眉飞色舞,乐不可支。
从没有词典到人手一本,从没有查阅词典的习惯到只要遇到生字新词便自觉开始使用词典,从盲目选择到反复斟酌,学生从使用词典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收获了成功。
【学生心声】
小高同学在周记中写到:“以前,我从不知道词典对学习的帮助如此之大。如今,每次学习我都离不开词典。不只是语文学习,对我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词典简直就是一个‘宝库’。”小高同学的语文成绩,也由中下水平上升到了中上水平。
阳光课堂36计之2
——创境驱动
【献计教师】周松
【内涵解读】
创境驱动是教师活用热点新闻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计策。
“创境”,指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是一种邀请和引导,而不是命令,是指学生的主动进入,主动思考。创境驱动就是教师利用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新闻事件,设计出新颖的、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营造一个真实问题情境,利用任务引导并驱使学生进入其中,使其充分体验、感受矛盾和困惑,质疑出一系列新问题,在解决新问题中激发思维碰撞、揭示问题本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挑战思维难度,进而达成教学目的。
创境驱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计策,更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操作策略】
1.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出激发矛盾冲突的任务。利用新闻和热点作为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教学资源选择新闻与热点,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为后面的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资料和场景。
教师依据情境,提出激发矛盾的任务。特别强调,任务的结果应具有开放性,使学生能充分体验矛盾与困惑,为下一步的质疑与学习新知识提供新的情境。
2.任务驱动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学生承担任务,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尝试完成任务,此过程可借助网络。网络可以提供丰富详尽的材料,为学生的思维加工奠定基础。恰当使用网络,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焕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3.学生比较任务结果,提出新问题。任务结果的不统一性,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形成突破其中的认知冲突的强烈愿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会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探究所提出的新问题。
4.学生猜想,尝试解决新问题。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可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操作实践。这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接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猜想带来的乐趣。
5.组织学生辨析、反思,发现规律,获得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任务结果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要点。
【应用建议】
创境驱动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操作简单、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
1.选用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一定要基于学生现在的生活,要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出“驱动”的姿态和情感。
2.设计能产生真实问题的情境。切忌把情境创设当作点缀,设计的情境应是整个“问题场”的环境和学习支架。创设有价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是此计的关键。
3.设计能引发矛盾冲突的任务。任务的结果要具有开放性、不统一性。因此,教师应对教学环节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预设,给学生提供大致的研究方向。
4.提供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帮助。学生在观察任务结果和尝试自己解决新问题时,思维会非常活跃,此时,教师应适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切忌过度放手,使学生思维随意发散,导致教学方向偏离、教学目标无法达成的尴尬境地。
【案例链接】
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与时效性,是初中信息科技新教材“网上信息的搜索”部分着力引导学生体会的内容。
在备课时,恰逢中国举办2008年北京残奥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一,这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学生对正在进行的北京残奥会也非常关注,渴望中国能再居金牌榜第一。
上课时,教师将自己观看北京残奥会的新闻讲给同学们听,并用演示文稿展示了我国残奥运动员的英姿和前一日的金牌排行榜,中国位列金牌榜第三。这个消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开始猜测:今天中国运动员会有几块金牌?
见此情景,教师引入主题:“请同学们上网搜索今日残奥会金牌排行榜!”
得到指令,同学们迅速上网展开搜索,不到2分钟,已有同学找到了信息:“老师,今天中国是3块金牌,还是第三名!”
这引起另一位同学的反对:“老师,他说的不对,现在中国是第一名,已有5枚金牌!”
“老师,到底哪一个对啊?”一位同学喊道。
“其他同学的查找结果怎么样?你们赞同谁的?”
教师将问题抛给了同学们。随着又一阵紧张的搜索,部分同学赞成第一位同学,但仍有同学赞成第二位同学。同学们迅速分成两派,彼此以网上信息为证开始争论。
教师示意同学们安静:“请同学们告诉我,显示这条新闻的网站名称及发布时间。”
同学们有些迟疑,但还是认真查看起来。新浪博客、2008年北京残奥会官方网站……网站名称五花八门,发布时间也不尽相同。
“噢,这是昨天的新闻。”“它是转载了别的网站的内容!”……
通过观察、比较、辨析、反思,同学们清楚地感受到了不同网站、不同时间发布信息的差异性。他们惊奇于网络上的信息竟是如此截然不同。最后,同学们总结:要找权威网站,要看发布时间。下课时,一个学生打趣道:“上当了,网络也会忽悠人!”
在网上搜索信息的过程中颠覆了学生以往的想法:网上的信息都是最新的,最正确的!同学们在观察、辨析、反思后,发现了解决新问题的关键点,获得新知识:要找权威网站,要看发布时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非常投入。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课堂气氛也因此活跃起来,教师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与时效性”的重要性。
【学生心声】
通过这节课,我才知道,网络上的信息不一定全是对的,上网找信息时,应该选择官方的、知名度高的网站,并且看是否是最新发布的消息,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所找信息的准确性。
阳光课堂36计之3
——设景育情
【献计教师】洪春时
【内涵解读】
设景育情就是使学生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与学的过程是活生生的景,同时也时时刻刻充满了情;学生情感因素的优劣会影响他们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
【操作策略】
1.教师要有设景育情意识。我们应重视抓住平时设景育情的教育,使其成为我们教育契机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有特别理想的效果,使教师轻松、学生放松,真正地做到自发、自主,不把教育框在一个圈子里,不过于重视安排的计划。
2.选材要注意设景育情的效应。选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尽量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产生“设景”而“育情”的激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想说、想争论、爱思考、蒙发奇想,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3.积累日常生活中“设景育情”的案例,有选择地生成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课程,做到学习是由学生主动构思所形成,而不是总由教师牵着走。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
【应用建议】
此计适合新课教学,教师切忌把课前准备的东西全灌输给学生。有些内容虽然很精彩,但是教师要学会取舍,盲目堆积课外知识的后果只能是喧宾夺主;同时不能把根本的教学内容过于淡化,使所设计的各种教学形式变成无用功。
【案例链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知识是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的“景”,而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这一“景”,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感受这一“情”是密切相联系的。通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再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的学习是学生内心所需要的,它既加深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又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真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设景育情的教学方法才有了运用的舞台和价值。
在学习“声音”这一节时,我在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和社区各种噪声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危害的基础上,再引导布置他们写一份翔实的调查报告。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减少噪声的建议,还做了一份呼吁人们采纳这个建议的海报。这样特殊的作业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萌发了喜爱物理、注重环保的感情。
又如在教学“简单机械”这节内容时,我制作了几套富有情趣的多媒体课件,精心准备了饱含历史厚重感的解说词,使学生较快地“进景入情”。当同学们看到春秋时代鲁班设计的很多器具上都配有滑轮,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杠杆时,普遍出现了充满好奇和自豪的表情。这样的教学设计情景交融、生动形象,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引起了心灵共鸣,既较自然地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掌握了知识点,又了解了物理学历史,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还提升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经过类似设景育情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激发愉快探究的情感,培养他们由被动消极学习转化为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思维和想象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学生心声】
学习好,重在感兴趣。兴趣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上课时候,洪老师生动的讲课或者做小实验等,都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的兴趣来源于老师。老师讲课一生动,同学们的精神自然而然地提上来了,由“被动学”到“主动学”。同学们的兴趣一提升,成绩便慢慢地提升了;相反,枯燥乏味的学习会让同学们倍感疲惫,继而学习成绩下降。
当然,同学们的兴趣也来源于知识本身。其实,知识是无可限量的,是充满奥秘的。知识其实是有趣的,只是我们把它们学得太枯燥了。如果把知识作为一种兴趣,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
阳光课堂36计之4
——顺水推舟
【献计教师】王红卫
【内涵解读】
顺水推舟原意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者某种方法说话办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活泼好动、调皮犯错。学生为了避免教师的批评或者逃避责任,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找理由或借口。如果事情的结果不是很严重,那么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话语见机行事,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操作策略】
1.对学生要有较多的了解。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同学间爱开玩笑,做事也不计后果,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对此,教师要胸怀宽容之心,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2.当学生犯了错误,很多情况下他们会为自己开脱辩解。这时候,教师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程度,做出相应的对策。如果事情造成的影响不大,那么不妨顺着事件的发生,给学生一个台阶下,相信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从而达到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
【应用建议】
1.要了解事情的影响度,如果事情的后果比较严重,或学生故意多次重犯错误,那么此法不适用。
2.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的情感,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严中有爱。
【案例链接】
有一天我准备去某班上课。刚走到教室门口,突然从教室里冲出一位男生,并且把门紧紧拉上,门里面另有个男生想出来,门外的学生对门内的学生还在不断挑衅:“你来呀,你出来呀。”里面的学生虽然奈何不了外面的同学,但他还是不放弃,试图冲出来,他们两个正嘻嘻哈哈,猛然间发现了我的存在,都愣了一下,随即就停了下来。
我从他们的表情看,显然他们是在打闹。我正盘算着要如何处理此事,门里面的那个学生反应很快。
“老师,我是来为你开门的。”
说话间,他打开了教室门。
看着学生装出来的一副诚恳的样子,我改变了策略。
“哦,谢谢你,我太‘幸福’了,你是来为我开门的,他可比你还要‘好’,专门到门口来接我,唯恐我走错了班级,对吗?”
我转向站在门外的那个学生。
“对!对!”
那个学生一脸尴尬。
“我真的很感谢你们。”说话间,我走进了教室,两个学生也回到了各自的座位。
“同学们,我一直知道我们班同学对老师特别热情,今天我深深感受到了,尤其这两个同学,一个到门口迎接,另一个则为我开门,当老师真是幸福啊。”
全班同学看着我颇受感动的样子,突然哄堂大笑起来,等同学们笑过之后,我严肃地提出:“今天同学们的热情我心领了,但我觉得热情得有点过了头。我想,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室里安静地等待我,那我就更加幸福了,我很想看看下次哪些同学能让我感到特别幸福的。”
几句话为那两个学生也为我找到了台阶。
以后的每次上课,我总是不惜时间,简单概括该班的课前表现情况,大大表扬那些课前准备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如今该班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好,令我十分满意。
【学生心声】
本案例发生在我们班级,事发时很多同学都在座位上目睹了此事。当时我们都为那两个同学担心,心想老师肯定会狠狠批评他们。哪知老师竟然会“相信”他们。犯错的两个同学虽然很尴尬,但面对老师的宽容,他们心存感激。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们班的课前准备工作比以前好多了,同学们都说我们也要给老师一个“面子”。
阳光课堂36计之5
——走班吸引
【献计教师】朱丹红
【内涵解读】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邀请其他班或是其他年级的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的讲演活动,结合他们表演的内容和观看者的表现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有效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达到资源共享。这一新颖的导课活动“出奇制胜”,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
【操作策略】
在全校各班每节思想品德课的前三分钟,按学号先后顺序,依次请两位同学上台开展讲演活动。讲演的内容只要涉及有关道德规范、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爱国责任教育的某一方面,可以讲故事、讲相声、表演小品、播报新闻等。
各班思想品德教师注意观察、收集学生在讲演活动时生成、涌现的可用于新课导入的有效教学资源,向其他思想品德教师推荐,邀请表现突出的讲演者出席其他班的讲演活动。讲演结束后,任课教师结合他们表演和观看者的表现导入新课。
【应用建议】
1.走班讲演的同学必须是比较自信、大方的,富有表现力。他们讲演的内容必须扣住新课的主题。
2.请走班讲演的同学在本班也是思想品德课时前往其他班表演,这样只是占用了他们观看同学讲演的时间,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
【案例链接】
这是八(1)班周二下午第二节的思想品德课,课题是“锻炼交往能力”。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在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地与人交往;使他们懂得在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礼仪,举止得体;当别人要求自己做有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或者别人的要求自己不能办到的时候,学会礼貌地拒绝。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我走上讲台,神秘地向学生宣布:“今天这堂课前的三分钟讲演活动,由两位来自其他年级的‘嘉宾’同学来表演。”他们是谁?表演什么节目?学生们感到疑惑、好奇和兴奋……随着我的话音落下,教室门口走进了两位女生,是七(2)班的小卫和小杨。就在上周二下午第二节她们班的思想品德课上,轮到她们主持课前讲演活动。两人合作表演了有关“文明礼仪”的一段相声,大方、自信、富有感染力,而且这段相声正和八年级下周要教学的内容相关。这节课后,该班的思想品德教师向我推荐了这两位同学。于是,就有了我在八(1)班的那段开场白。
小卫和小杨先落落大方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驾轻就熟地开始表演了。
小杨:我们两个一上台,大家就能从我们身上看出四个字。
小卫:哪四个字?
小杨:文明礼仪。
小卫:对,我们两个都非常讲礼貌,懂文明。
小杨:对,我们两个可不是那种酒肉朋友,我们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
小卫:停停停!这么一说,你是文明礼仪这方面的专家了?
小杨: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小卫:你瞧,还来劲啦!哎,我说第三,在下有一事不明,不知当讲否?
小杨:有何事不明,但讲无妨,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小卫: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好的文明礼仪?
小杨:这问题简单,培养好的文明礼仪主要有两项基本原则。
小卫:都哪两项基本原则,您给说说!
小杨:一是敬人原则;二是适度原则。
小卫:说得真好。
小杨:明白了?
小卫:糊涂了!
小杨:我白忙活了!
小卫:最好您能举个例子,这样我能更清楚一些。
小杨:这好办,首先说说这敬人的原则吧。敬是尊敬的敬,人是一撇一捺的人。
小卫:这不是废话吗?
小杨:就是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必须先尊敬别人。比如咱俩一上台,观众掌声欢迎,咱俩鞠躬还礼。这就是互相尊敬。
小卫:干吗非得这样呀!要是调一下怎么样?
小杨:怎么调?
小卫:咱俩一上台,让观众给咱俩鞠躬,咱们鼓掌,这不也是互相尊敬吗?
小杨:噢,你说让台下那么多观众整齐地站起来面无表情地向咱俩鞠躬?
小卫:哎,你等等,我怎么觉得是在向遗体告别呀!
小杨:所以我说不行不是?我们既要互相尊敬,又要不违反客观规律!
小卫:看来你是真有学问!
小杨: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小卫:她又来劲了,那您给我说说什么是适度?
小杨:适度就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不到这个度显着不热情,过了这个度就烦人了。
小卫:不到这个度,显着不热情,过了这个度,不就显着更热情了吗?有什么不好的吗?
小杨:那咱们俩表演一下?
小卫:好啊!
小杨:在座的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表演,说得不好请大家原谅。
小卫:哎,您谦虚了。
小杨:一会儿呀,我还要唱一首歌,五音不全,请您多包涵。
小卫:您太客气了。
小杨:我这模样不好,倒您胃口了,您别往心里去。
小卫:行了,您就快点吧!
小杨:我要是有忘词的地方,您多担待。
小卫:我说你还有完没完?
小杨:我客气起来没完,您给我点掌声,我给您鞠躬了,我要开始说了请您注意了,我说得不好请多关照!
小卫:你还有完没完了!
看着走班同学的表演,八(1)班的学生显然被感染了,一改以往观看本班同学表演时随意甚至有点散漫的态度,个个认真地观看、欣赏,在精彩之处报以真诚的笑声、掌声。三分钟的表演很快结束了,全体学生向两位表演者致以整齐、热烈的掌声,感谢并欢送相处了三分钟的“同学”回自己的班级。我趁机启发、引导学生:“刚才两位女生表演的主题是‘文明礼仪’,她们表演时的自信、大方,表现了她们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你们观看时认真、专注的态度及热烈的掌声,反映了你们也是懂得文明礼仪、懂得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一个人与他人交往时,是否能顺利、和谐地进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锻炼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紧接着,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心声】
我觉得,这种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很好,为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平添了一份乐趣。平日里,大家都各顾自己学习,很少会有这种交流的机会,而这种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为我们的学习拓宽了视野。这种活动能加强我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将书本上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令我们对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了形象的认识,同时也欣赏到了其他班级同学的风采。
我希望,这种有意义的活动能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交流,同时也让我们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更有热情。
第二节 教学新授篇
阳光课堂36计之6
——择机巧变
【献计教师】顾洁
【内涵解读】
评价是一门艺术,课堂是实施评价的主阵地,评价学生的过程,就是与学生眼神交流、心灵沟通的好机会。尤其是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时,应适时抓住这一对一的好机会,充分渗透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阳光是七彩的,阳光评价也不应是单一的,既然教师是阳光评价的实施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回答问题时出现的不同状况,应该时时学着“变身”,演绎不同的“阳光角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暖意,这样的评价才更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
【操作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接受指令并与教师互动时,内心会渴望得到教师回应。身为教师就应当及时予以阳光评价,千万不要吝啬或忽略学生这种潜在需求。
如果互动是群体性的,那么教师就应该让阳光尽量播撒到每个角落,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阳光的呵护,哪怕只是教师一个小小的回应,一声轻轻的“很好”,也能感召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果遇到一对一互动的情况,互动前教师就应该锁定关键的目标,想好评价的策略。或像智者一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优生在得到肯定时,惊叹学海无涯,自己定要畅游其中;或像长者一般,语重心长,循循善诱,让学生得到鼓励的同时,接收指导性的改进意见,再接再厉;或像知己一般,推心置腹,将心比心,让学困生即使得到否定评价的同时,仍感受到你对他心灵的宽慰,助他重燃信心。课堂是动态发展的,会出现许多不定的状况,这就更需要教师灵活调控,善于“变身”。
【应用建议】
1.现代教育教学更强调人性化,学生是真实的、鲜活的,教师如果一成不变,你的乏味将让学生退避三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就应该是生动的,充满魅力甚至“魔力”,用你的光环,将学生牢牢圈在你的身边。
2.评价学生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教育,教师评价时,可以是肯定式的、鼓励式的、启发式的、指导式的、调侃式的甚至是否定式的。无论化身什么角色,无论运用什么方式,在评价时,都应该是善意的、充满温情。犀利与冷漠只会使评价产生不良的效应。
3.不应忽视评价的辐射作用,评价不仅针对被评价对象,有时对周围同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因此,评价时,应该注意当时的氛围,考虑学生的特定身份,只有拿捏得当才能既实现对个体的评价目的,又赢得其他同学对你的心理支持。任何过于随意的评价,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都会削弱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案例链接】
记得刚接班时,我与同学们正处于磨合的阶段,学生努力适应着我的教学方式,我也通过课堂时时刻刻把握大家的心理动向,并试图运用课堂上的点评式评价,迅速拉近与大家的距离,并调控课堂的学习气氛。
那是一节文言文阅读课,我出示了一篇课外文言文篇目《樊重树木》。这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对个别同学稍作指点之后,即要求大家运用已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字词,初步把握文本内容。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不少同学面露难色,看来是遇到问题了。我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微笑着说:“有些眉目了吗?”下面一片沉默,我又问了一遍,同学们仍然沉默相对。“看来大家都比较谨慎,这是一种踏实的作风,顾老师挺赞赏的。这样吧,我再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与周围同学探讨一下,取长补短,使自己的理解更完善,好吗?”
我的一番亲切的点评和鼓励,顿时打破了课堂的沉默,同学们似乎捞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埋头讨论起来,一些难点似乎很快通过互帮互助得到解决。见到此景,我也感到欣慰,设想如果当时以简单鲁莽的方式,来批评大家的“沉默以对”,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挫伤大家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这时候的“阳光普照”顿时令课堂又“回暖”了。
五分钟的讨论结束后,我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小楠是个大胆而聪慧的姑娘,平时就深得大家的欣赏。她率先举手交流,一篇文章翻译下来条理清晰,重点落实,难点突破,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学们也频频点头。但我仍抓住了她的两个小漏洞。看着她踌躇满志的神情,我暗暗地想,准是等着我的赞赏呢!这个姑娘一直以来机敏有余,踏实不足,今天不妨借这个当堂评价的机会,借题发挥,提醒她一下。我指出了她理解上存在的漏洞,希望她能给予更明确的解释。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夸奖,她显然有些失落,同学们也不解地望着我,刚才那个善解人意的师长,怎么突然变成“在鸡蛋里挑骨头”的“刻薄”的人?我抓住这一时机,开始循循善诱地开导她:“我说的两个字词是你在翻译时存在的漏洞,而它们恰好是课文已学过的知识的迁移。”听到这里,她将信将疑地将课文翻开,认真地审视起来。慢慢地,小楠的脸红了。“看来学习应该抛弃浮夸求快、好高骛远,还是脚踏实地为宜!”我趁热打铁地说,小楠若有所思地坐下了。这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相信她不会就此服输,我的话一定会引起她的反思。
接下来,我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樊重树木》的相关练习。在订正答案时,同学们似乎都不敢举手回答,怕我又“挑刺”。我捕捉到了小晟闪躲的眼光,这个孩子平时在学习上就有畏难情绪,惰性强,因此基础不扎实,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听见我点他的名,小晟心虚地站起来,他的同桌小怡顺势看了一下他的练习本,不禁吐了一下舌头,我心里已明白了七八分,看来又没很好完成练习。我挑了一句较简单的句子,请他解释一下。他只开了一个头,就语塞了,很明显,刚才同学在交流时,他由于基础薄弱听得一知半解。我看着小晟紧张又茫然的眼神,心里明白,苛责对这个学生是无效的,他更多地需要帮助和启发。于是我先肯定了他回答中的准确部分,又对他当堂内容一时无法全部消化表示理解,并说课后会帮助他一起再做查缺补漏的工作。我的“宽宏大量”终于让小晟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相信那一缕“阳光”能驱除他心头的重负,能以更好的心态来进行接下去的课堂学习。
我评价态度的“一变再变”,终于让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评价是调控课堂、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我态度的因人而变、因事而变,实际是将每个学生都看成独立鲜明的个体,依据不同的特点和状况来调整点评的策略,真正地释放评价的能量,让评价不仅是形式,更有实质的内涵,每个同学都能依据我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及时获取信息,调整学习态度,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学生心声】
语文是我喜欢的学科之一,平时学得比较轻松,也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记得上《樊重树木》这堂课时,许多同学都被难住了,而我因为古文基础好,又有相当的积累,将课内外知识迁移运用后,就读懂了文章。当时看着其他同学紧皱的眉头,我暗自思忖,顾老师一向对我们要求严格,对我更是很少有褒奖,今天我可以借此机会“一鸣惊人”了。想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回答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挺流畅的,同学们也频频点头,我有些得意地等着顾老师开“金口”。听完顾老师的评价,我当时都有些懵了,顾老师挑出的都是小毛病,为何吹毛求疵?坐下之后,我忍着心头的不满,又仔细将文章看了一遍,果然发现有不少疏漏。此时我明白学习本身重在过程,老师的评价点醒了我,让我以更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阳光课堂36计之7
——调虎不离山
【献计教师】黄媛媛
【内涵解读】
此计旨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渗入英语词汇的转意、谚语、俗语、小诗及生活情境交际等学科外延教学,由此丰富教法与学法,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
【操作策略】
在词汇教学中,可从词汇与国家地理、历史、政治、宗教、传统节日、体育运动等相关联的转意入手,拓展其文化外延。在语法及句型教学中,可利用俗语、谚语、小诗来扩展语法教学。通过比较发现中英文化的差异,不仅使学生记住了语法点,而且挖掘其文化内涵。
教学中扩展情境,渗透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以此激活思维,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爱国意识。课后教师可辅助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学习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渊源,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及学习能力。
【应用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与文化渊源挂钩的词汇、句型、语法点等时,适时进行外延渗透为课堂教学服务,此时较易达到课堂有效性的最大化。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于侧重外延知识的拓展,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案例链接】
这节课上,我们正在学习如何用英语介绍学校,并带领外国友人参观。突然,一名学生举手大声提出质疑:“老师,咱们学校是不会有外国人来参观的,我们学了这些英文有什么用呢?”
话音刚落,同学间顿时炸开了锅,没想到有人竟敢当堂质疑书本知识,大家的注意力纷纷被转移,小声议论了起来。教学思路被打乱,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思考间隙,脑海中浮现了自己读书时学到的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既然课已被打断,不如将计就计来说说学英语的用途,说不定就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于是我答道:“小杨,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对于为什么要学英语,有一句话也许能说明问题。”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又继续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洋人的先进技术来对抗洋人。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有的人被列强吓破了胆,认为中国今后只能对外妥协,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求‘中外相安无事’。还有的人虽然对中国在鸦片战争的惨败痛心疾首,要求‘攘夷’‘剿夷’,但他们提出的办法是老一套,缺乏可行性。而魏源则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反省,既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承认西方列强有其‘长技’,同时又没有丧失反抗列强侵略的勇气,认为中国只要把列强的‘长技’学到手,就一定能打败侵略者。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认识,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它也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
眼看同学们的注意力被我的一番话牢牢吸引,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想想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大多是外国品牌。如果现在我们的国产品牌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电子技术然后把手机卖到欧洲去,首先中方的技术人员就得懂英语,否则怎么能看懂那些技术文件,更别提其他的设想了。是不是这样?”
听得津津有味的同学们纷纷点头附和了我的意见,认识到原来英语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对话,背后还有这么有意义的故事。可见,通过渗透有关中英文化的内容,不但培养了爱国意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就从学科的外延抓住了学生的心。
通过“调虎不离山”的做法,真正让内外因共同作用。教师在抓住课上基础内容的同时从学科的外围上下功夫,内渗外延,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爱上英语。
【学生心声】
这节课上,老师见机行事,为原本较为乏味的课堂注入了活力。我在听课时,注意力比平时更集中,确实学到了什么叫“师夷长技以制夷”,长了知识。希望老师以后能多讲解些课外知识,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学以致用。
阳光课堂36计之8
——以智启思
【献计教师】李华
【内涵解读】
以智启思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班组讨论的方式来讨论问题,每个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大大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范围。有时一个学生的想法会启发另一个学生悟出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拓宽了思维,班内呈现出创造性思维涌动的景象。
【操作策略】
1.教师要合理组织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学生哪怕是发表了错误的见解,也要热情引导,绝不批评、嘲讽。教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并作出总结,肯定学生的正确方面。
2.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产生出来的观念越多,形成好观念的机遇就越大。
3.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多花时间进行反思和发挥联想。
4.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
5.可以将别人的许多观点加以组合成改进的意见。
6.要求学生容忍异议。
【应用建议】
1.以智启思适用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
2.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可以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要有悬念,从而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热情。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及时、恰当、具有表扬性质和鼓励性质的评价。要注意一定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链接】
这学期我任教的九(5)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强,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方法——以智启思,特别是在实验习题课中的应用,发现效果很好。不但自己感到上课比较轻松,学生也普遍反映上课时不再感到枯燥,他们愿意动脑思考,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在学习新课——“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实验鉴别题。题目是“有三瓶无色、透明的未知溶液,它们是硫酸、盐酸和碳酸钠。选择合适的试剂加以鉴别。”我特别强调,试剂可以自行选择,没有什么规定,但一定要说清楚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以及相应的结论。结果学生设计的方案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课代表小赵同学,首先起来讲了他的方案:在三种待测液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现象的是硫酸和盐酸。然后再在无现象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无现象的是盐酸。小赵同学说完,大家都点头称是。
化学成绩数一数二的小余同学不甘示弱,马上要求发言。他很得意地说,小赵同学用了两种试剂,而他只用一种就可以达到目的。我用赞许的眼光向他点点头,然后问全班同学有没有人想到只用一种试剂,有的话请举手。等了大约一分钟,没有人举手。于是我对小余同学说:“我们大家都知道你很聪明,我有预感你的方案应该是正确的,但天机不可过早泄露,让我们先来听听别的同学还有什么方案。”
我话音刚落,一个很大的声音从教室后面传了过来:“李老师,我有!”大家都转过头去,我发现同学们有的在皱眉头,有的在摇头,有的在小声议论,还有的则面无表情。小陆同学平时常会捣乱、影响别人。只见他用商量的目光看着我,脸上显示出的是兴奋而又紧张的神情。难得小陆同学如此积极回答问题,我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并提醒同学们要仔细听,看看和自己想的方案是否一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于是小陆同学将他的方案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了交流。他的方案是:先在三种待测液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无现象的是硫酸和盐酸。然后再在无现象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硫酸,无现象的是盐酸。小陆同学说完之后,我马上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说:“你的思路非常清楚,现象的描述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真不错!”然后我又用手指向他,问全班同学:“他聪明吧?”大家集体回答:“聪明!”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随后加了一句:“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相信小陆同学的化学会越学越好的。”我看到此时小陆同学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而又兴奋的神情。接下来我问大家,对于小陆同学的方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有同学在下面说,可以用氢氧化钡溶液或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现象都是一样的,大家表示同意。此时我已在黑板上写下了小赵、小余、小陆的名字,我继续问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方案。
小罗同学发言,她的方案是:在三种待测液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产生的是硫酸和盐酸,无现象的是碳酸钠溶液。接下来就是重复前面的方法,用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鉴别硫酸和盐酸。她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同学提出:“第一步可以用碳酸钾溶液代替碳酸钠溶液。”大家一致同意。我走到讲台,将小罗同学的名字也写在了黑板上。
受到小罗同学发言的启发,小陈同学提出第一步可以不用碳酸盐溶液,而用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比如镁、铝、锌、铁,现象也是产生气泡。对此大家也表示非常赞同。这样黑板上紧接着又出现了小陈同学的名字,此时黑板上一共留下了5个同学的名字。我指着这5个名字说:“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还有什么高见?”我期待地看着大家,继续说,“还有没有其他方案?如果大家都想不出来了我就准备请小余同学来讲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的方案。”这时小龙同学站起来说:“李老师,我觉得前面几位同学的方案都有问题。”一听这话,同学们就都有些疑惑了,而我深知小龙同学脑子聪明,思维敏捷而且严密,他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说:“是吗?说说看!”于是他说,“前面几个同学的方案都是直接在待测液中加入试剂,这样一来会使接下去的实验无法完成,应该是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待测液各2毫升,然后再进行接下去的各步实验。”小龙同学的这一质疑,博得了全班同学的赞扬和认可。
我问大家是不是可以请小余同学来说说他的方案了,大家一致同意。小余同学就开始讲他的实验方案。“将三种待测液取样于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有两个试管里产生白色沉淀,是硫酸和碳酸钠溶液。无现象的是盐酸。然后将盐酸分别加入到两个产生白色沉淀的试管中,一个试管白色沉淀不溶解,是硫酸;另一个试管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说完后就洋洋得意地望着我。在他进行叙述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班上同学的反应,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听得似懂非懂。于是,我对他出了个难题,我说:“你说的倒是简单明了,十分容易,我倒想看看你怎样用图示法把你的思路表达出来。”我又把目光转向小赵同学,说:“你也一起来画画看?”他们两个是好伙伴,也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经常在对方回答问题时互相挑刺。在我的鼓励下,两人快步走上讲台。我要求其余同学在笔记本上画流程图,画得好的进行投影展示。临下课前,我组织同学们将所有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方案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此一来,同学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一节课始终在和谐、愉快、平等的氛围中进行。
【学生心声】
学生小余:在李老师的课上我丝毫没有感到化学的枯燥,恰恰相反,我认为化学非常有趣,因此我也喜欢上了这门学科。李老师上课总是会让我们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就算是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也都愿意一起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因此学得很轻松,成绩也很不错。
学生小赵:从最初简简单单的化学元素符号,到现在一道道耐人寻味的实验分析题,每一节课都展示出老师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在课堂上李老师经常会提出一些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我和同学们则不断地发掘自己的能力,对问题深入细致地探讨,最终我们会沉浸在得出结论的快乐中。有时李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意味深长、耐人深思。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内容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阳光课堂36计之9
——抛砖引玉
【献计教师】刘扬
【内涵解读】
抛砖引玉指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较抽象或新的问题不直接导入,而是先利用过渡性问题搭建教学辅助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直到抽象问题的解决。抛砖引玉教学法,是探讨“支架理论”运用的一种有益尝试。这一过程重点在“抛什么”和“如何抛”,强调“引的时机”和“引的形式”。
【操作策略】
1.做好“抛的内容”的设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新学习的知识比作刚刚驶进港口的船,把头脑中原来的旧知识比作锚桩。“支架理论”强调提供一种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情况搭建辅助性支架,如在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支架问题要围绕着抽象概念本身设计,使其难易程度适中,让大部分学生有兴趣参与。
2.做好“引的时机”的设计。从“砖”到“玉”这一过程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要“引”几次才能完成,因而对引的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老师“引”的时机主要有:一是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二是当学生出现疑问较多时;三是当学习气氛压抑需要调节时;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就像提水机提水一样,通过一个一个泵站,把水提到高处。
3.做好“引的形式”的设计。引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只要符合“支架理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都可以尝试。主要方法有:一是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把相邻同学分成四人或六人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组;二是积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讨论方式,运用争论、质疑、答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要及时给予引导,始终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保证讨论话题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应用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创设和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不仅要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有自由机制,给学生话语权,让学生对问题自由畅谈,表达见解,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讨论局面。通过讨论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
2.教师引导有度,不可代替学生思考。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好角度,把握好尺度,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不包办代替,不束缚甚至干扰学生的思维。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思好问。
【案例链接】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是比较抽象的一课,对上好这节课我没有太大的把握,我准备着用架设支架方法作一次尝试。
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了较简单的一个题目:并请同学们说说解答过程。
学生因为上一节学习过这个知识,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班里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就连平日不爱说话的小张也高高地举起了手。
同学们自然回答得不错,我想可以加大一点难度了,对同学们说:“下面我们来一个有点挑战性的题目,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出来。”接着我出了题目:
同学们积极地思考,不一会儿又纷纷举起手。
看到这种情形,我决定再增加一点难度,准备引出本课要讲的内容。“同学们,我们要不要再来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题目呀?”“要,我们还要,快出题呀老师。”接着我出了道题目:
大家又思索了一会儿,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这令人欣慰。本来课上到这就应该结束了,看到同学们兴致未尽,同时还有一点时间,我又出了个题目:看到这一情况,我让同学们进行点评。
“最简公分母都找对了,通分时却做错了。”聪明的学生一下子看出来了。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减少错误呢?请同学们共同努力研究一下。”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提出了种种方法。我对此进行了总结。
就是这一级一级引出来的“支架”,帮我完成了整个上课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我真诚地感谢支架式教学理念,深深地体验到学生赶紧动手验算,有个同学得出:了它的魅力。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引导的重要性,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又要及时给予引导,保证讨论话题始终围绕主题。最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归纳,要帮助学生学会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学生心声】
下课了,我还深深地回味着上课的内容,情不自禁地露出满足的微笑。今天的课实在是太好了,我还想上这样的课。这样的学习真是既轻松,又有很大收获。
阳光课堂36计之10
——卡片引航
【献计教师】施云华
【内涵解读】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但总是事与愿违。由于课堂条件所限,教师一般让学生将探索的任务在课前或课后完成。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自律能力和缺乏指导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主动探索的任务。运用卡片引航的计策时会在小卡片上标明学习的目标和步骤,为学生搭建了教学支架,能够使其较为顺利地完成探索任务。这一方法也是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
【操作策略】
1.倡导学生积极运用网络、图书等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资源分为硬件和软件资源,现代化的资源无疑就是计算机网络。互联网资源丰富、查找便利、交互性强,这些特点正符合现今的教学方式。而图书馆也是各类知识的宝库,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也乐于从网络上、图书中收集各类需要的信息资源。所以,充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的建构。
2.运用指向明确的问题小卡片,为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支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为了提高探索的有效性,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或小组)指明探索的方向和内容,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张问题卡片。卡片上应明确、有层次地列出问题,为学生的探索提供良好的方向和支架,就可以提高自主探索的有效性。
3.构建小组合作交流机制,提供交流互评的机会。古罗马的昆体良就指出,学生可以在相互学习中受益,所以,合作中的互动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形式。
那么,“卡片引航”计策怎样与合作交流结合呢。第一种方式是组内交流。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小卡片,在集体探索中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探讨,最终形成本小组的最佳答案。第二种方式是组际交流,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的探索内容有所不同,大家就可以从交流中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有交流的机会,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也使得组间交流变得有差异性而更吸引人。学生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在沟通中发现,在讨论中理解,是提升学生探索学习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应用建议】
让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探索,除了少数优秀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许多学生还是会将探索流于形式,将更多时间用于玩电脑游戏等。所以有条件的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这些资源,使得探索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就能够及时进行教学监控和指导,也能大大提高有效性。
【案例链接】
八年级美术教学“彩陶”一课中,有一个学习两种著名彩陶文化及其特点的环节。以往都是由教师讲授,我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所以将教室移到了学校图书馆。馆内有大量书籍和电脑网络,可以及时运用这些媒体进行探索。
在欣赏了一段介绍彩陶的短片后,同学们都被神秘古老的彩陶所吸引,我适时地提问:“彩陶文化最著名的有两种,你们知道是哪两种吗?”
同学们面面相觑,大家完全不了解这一数千年前的文化。
“看来大家都不了解,当然就更不知道这两种彩陶文化各自的特点及代表作了。”我笑着说道,“现在我给每位同学发一张问题卡,大家可以在图书馆的电脑上,或者书籍中寻找相关的答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卡上的问题,完成自己的问题后,还要在组内通过交流形成最佳答案,你还可以将发现的彩陶网站或书籍推荐给大家。”
一听到今天可以上网搜索,大家来劲了,学生中好多都是网络高手,还有很多平日里就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的“书虫”。一时间,你上网、我出主意、他找书籍,大家都忙开了。
“小王,你上google,打‘彩陶文化’几个字就行了。”
“我找到了,小张你快记一下,‘彩陶文化’主要有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什么是仰韶文化,你得再搜一下,看看是什么年代的,出自哪里。”
“老师,你来看一看我们找的对不对?”有同学还向我请教。
“小李,你再把这些彩陶的图片下载下来,给大家看看我们的成果。”
“嗨,同学们,我找到了,《古代文明》一书上有详细的说明。”
“果然是图书管理员,一下就找到了对的书籍,让我来看看。”
在大家小组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参与各小组的活动。过了没多久,各小组就完成了卡上的问题,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答案。回到座位后,老师请各小组分别来介绍所找到并整理的彩陶文化。
【学生心声】
以前老师跟我们说要自己探索、自己思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索性把找到的东西统统打印出来交给老师,让老师自己去选。这次老师发了张小卡片,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要做什么,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种方法挺好的。
阳光课堂36计之11
——隔岸观火
【献计教师】沈燕飞
【内涵解读】
教学中,如果单纯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缺少学生的参与,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如果学生参与思考归纳,回答错了,教师只是简单给予对或错的评价,没有引导,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就缺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学效果也会不好。我认为隔岸观火计就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点。
隔岸观火计是指在进行知识讲授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归纳,教师在一旁冷静观察不予告知。当学生归纳不完整或错误时,教师通过举例给学生提醒,让学生在自我修正中得出正确结论。隔岸观火计的使用有助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的实效。
【操作策略】
使用隔岸观火计时,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
1.放手让学生尝试归纳知识。课堂不应只是教师一个人讲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能够呈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试着让学生归纳知识点,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2.在学生归纳不完整时进行引导。如果让学生准确归纳数学概念,毕竟有一定难度,难免顾此失彼。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简单的图示或简明的语言给出范例,促使学生不断进行修正,直至归纳出完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只有预设好错点,才能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出针对性的范例,帮助学生发现错误的根源。
4.注重阳光评价的使用。学生在回答时,教师要不断给予肯定与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感,同时激发其他同学参与的兴趣。
【应用建议】
1.教学中教师要有“观火”的安然心境,该放手时就放手。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教师要具备掌握“火候”的本领,把握主导地位,审时度势,找准时机,伺机而动。
3.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多次归纳不全时,教师要适时调动课堂气氛,要么使用幽默的语言,要么进行阳光评价,让学生始终兴致勃勃、思维活跃。
4.隔岸观火计对数学概念教学、几何综合题训练课较为实用。
【案例链接】
新课“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一开始需要先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对于三角形,学生们相当熟悉,小学也经常接触,但让他们准确描述出概念却也不简单。如果仅仅通过常用的问答方式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则概念给出的时间很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势必对概念印象模糊、理解不清,更重要的是错失了自主思考和归纳的机会。
于是,我采取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几何图形是三角形。然后提问:“同学们,三角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研究三角形无论对数学或对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现在请大家谈谈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一:“三角形有三条线。”
学生二:“是三条线段。”
接下来,课堂就有了一个短暂的无声期,没有学生往下讲了。我在黑板上画了三条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问道:“这是三角形吗?”
学生三马上嚷道:“不对不对。”
学生四又回答:“应该不在同一直线上。”
我笑笑:“那么谁能够试着给大家总结一下呢?”
学生二举手回答道:“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就叫三角形。”
我点点头:“总结得不错,但我们知道三角形是一个图形对不对,所以我们怎样描述会更规范?”
停顿几秒钟后,学生四举手示意:“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还没等我回答,其他学生早已连声附和:“对对对。”
我不予作答,又在黑板上画了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但首尾不相连:“难道这也是三角形吗?”
顿时,讲台下响起此起彼伏的声音:“不是,这怎么是三角形,三条线段都没有搭在一起。”我趁机接话:“所以,还缺什么条件呢?”
这时,学生五跃跃欲试,于是我充满希望地看向他,请他回答。
只听他说道:“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而且线段之间都连在一起,这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怀着愉悦的心情,我用高昂的声调表扬道:“非常好,你归纳得很完整,语言组织也较为严谨,请坐。”其他同学一听这话便自觉地为他鼓起掌来。
我继续说道:“‘线段之间都连在一起’这一说法略显口语化,你看能不能这样表述?”说着我在黑板上板书了“首尾顺次联结”几个字,同学们跟着读了一遍,纷纷点头。接着我在黑板上把概念补充完整: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联结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这样三角形的概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提醒下逐渐生成,学生的印象自然深刻。
【学生心声】
在这节关于“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课上,老师先让我们观察图片,在发现三角形图片最多后,老师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关于三角形的几何世界里。老师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这个概念问题,并归纳、总结出这个概念,用新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开阔思路、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加深我们的印象;而且还设计了师生互动环节,引发我们思索。尽管这节数学课已经过去很多时间了,可这节课仍令我们记忆犹新,我们尤为喜爱这种阳光的课堂气氛。
阳光课堂36计之12
——反客为主
【献计教师】唐晓莹
【内涵解读】
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学生则处于“客”的地位,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思考,如何才能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即反“客”为“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操作策略】
1.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导演和引领者的角色,学生是演员,也是观众,大多数的活动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学中的活动,包括问答式的互动活动、实验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2.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总之,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谐的教与学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3.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的机会,促进观念、原则的内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尽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参与活动的能力,并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应用建议】
1.不要让学生为活动而活动,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精讲的就应该精讲,不能为了学生活动而生硬地让学生活动,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2.学生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
【案例链接】
进入九年级,学生会接触到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压强。压强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就需要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往授课时往往是通过教师列举实例,并结合演示实验来告诉学生: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知识。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开始尽力回顾八年级时所学的内容,这时,有几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开始举手。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接下来,我开始列举一些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用手压海绵,海绵凹下去了;用手压弹簧,弹簧变短了。
“这些例子中,在压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形变——这就是压强。”
“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学生用眼看了、用耳听了,也认识了压强。教师列举实例和做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效果似乎并不好,特别是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来说,还是太抽象,很难深刻理解并记住它,到最后,有一部分学困生就要靠硬背来记住了。针对这一情况,今年我在新授课时进行了一些改动,在原有授课的基础上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一课时压力的内容结束后,我做了个演示实验,用手指去压海绵,引导学生回忆八年级的知识: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形变——压力的作用效果。此时,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急于引出压强的概念,而是问学生:“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压力产生作用效果的例子吗?”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捏面团、捏气球、切苹果、在雪地上行走……因为学生的描绘非常有趣,课堂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热烈。在学生每一个例子的后面,我都问一句:“例子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当我们一起讨论了五六个生活实例后,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已经非常清楚了。此时,我顺势介绍压力的作用效果就用新的物理量——压强。于是,我开始回顾学生们自己列举的例子,问例子中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压强?
首先,我让平时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小A来回答第一个捏面团的例子。“捏面团的例子中,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压强?”
“捏面团的力是压力,面团变形了是压强。”小A怯怯地回答。
“你说得非常好!”我马上夸奖他。小A害羞地低下头。但当小A坐下时,我发现他的头抬得高高的,很期待我问的下一个问题。
马上,我趁热打铁让另一个同样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小B回答了切苹果的例子。有了小A做榜样,小B也顺利地回答出来了。
通过这个问题既区别了压力和压强,又进一步巩固了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概念。最后,我再补充了一个问题:“你还能举出一些压力和压强的例子吗?”这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并再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还巩固了所学的物理概念。
【学生心声】
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之前,我一点也不明白什么是压强。这节课通过老师的提问,我们自己举例子,我发现压强的概念还是很好理解的,课前觉得不明白的问题迎刃而解,心里很开心。特别是在课堂上让我们自己举例子时,使我听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例子,觉得非常有趣,课堂上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对我理解压强的概念也很有帮助。另外,老师在课堂中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进行了区别,使我本来有些模糊的概念清晰了,我觉得这节课自己收获很大。
阳光课堂36计之13
——冠名激赏
【献计教师】王霞
【内涵解读】
冠名激赏法是指在学习探究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有创造性或与众不同的表现时,教师冠以某个能满足其需求并体现其个人或小组价值的名称,表现出对其能力的欣赏和赞美,同时积极引导,扩大影响力,形成某方面的学习探究氛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价值。
【操作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性和与众不同的表现,并作出积极的引导和赏识性评价。
2.在赏识学生的同时,教师能思考、研究并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在这方面做文章,积极营造氛围、努力扩大影响,力求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应用建议】
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创造性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教师要进行分析、研究,紧密结合学科学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利用,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案例链接】
六年级上学期,学习冯骥才的《花脸》时,我请同学们讲讲关羽的故事。急性子的小张马上举起手回答:“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你认为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小张哑然了。这正是现今语文教学面临的尴尬——学生经典阅读的缺失。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我一直在寻找突破口。这时,我注意到平时不善言辞、成绩偏差的邱同学怯怯地举起了手,我满眼期待地请他回答。“关羽故事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小邱一口气讲下来,接着又说,“关羽面如重枣,长髯飘拂,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勇武异常。关羽重情义,守信用,是仁义、智慧的化身。”小邱的侃侃而论让我欣喜,真没想到,小邱还有这一手。我马上给予评价:“不敢说邱同学饱读诗书,但可以说他饱读‘三国’,是个‘三国通’了。我们要不要为他鼓掌啊?”我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跟着报以热烈的掌声。看着邱同学腼腆而又兴奋的表情,看着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我不失时机地说:“请同学们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我们就开个‘三国故事会’吧。”
下课后,我找小邱聊天,由衷地赞赏小邱的故事讲得好,对关羽认识全面,夸他很有思想,几个学习积极的同学也围过来问小邱。于是我就命小邱为“三国故事会”会长,让他和其他几个语文爱好者一起组织策划,利用阅读课时间开展故事会活动。我又向同学们推荐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易中天教授讲的《品三国》。一时间班级里掀起了读“三国”的热潮。我经常询问小邱,了解故事会的筹备情况和存在问题,给予他积极鼓励和及时帮助。分选故事内容、分组选代表、试讲……小邱这个“会长”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踊跃登台,故事会搞得红红火火。小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小邱课堂表现积极,作业质量明显提升,成绩不断进步。这一切让我惊喜。
【学生心声】
一直以来,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老师和同学也不够重视我,我始终游离于课堂的边缘。上课时总是不敢大胆地表达,学习上渐渐养成了拖拉的习惯。我比较喜欢历史,读了许多历史书、历史小说,看了许多文史方面的电视节目。没想到语文课上老师发现了我的特长,在老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下,我成功地组织了“三国故事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我比以前自信多了,课堂发言大胆积极了,作业也认真起来,成绩有了较大进步。我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融洽。这让我认识到,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快乐。
阳光课堂36计之14
——角色反串
【献计教师】谢秀青
【内涵解读】
“角色反串”即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安排和组织下,有意识地将师生位置互换(学生像教师一样走上讲台,教师则像学生一样当好听众),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互通、情感上互融和教学上互长的一种教学方法。
【操作策略】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平时教学要有意识地抽取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话练习。讲话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对一道具体题目的解法,可以是对知识的复述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问题的分析等,同时,教师在讲台边可以对学生鼓励和提示。讲话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内容应该以浅显的为主,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宜。
2.做好选材工作。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适合学生自学、解答、归纳、概括和表达的教材内容,避免抽象的、难度较大的,以便学生能较顺利地分析教材,当好“教师”,增强学生的活动信心,提高他们的兴趣。
3.安排好上台讲课的学生。对上台讲课的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可由学生自荐,也可由老师选拔;新课教学时可提前一至两周公布教学任务,安排一至两位学生,并要求其做好准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备好课);而在习题课、复习课等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具体的解题思路及一些独到的解题方法,临时安排一名或多名学生轮流上台讲课。
4.角色反串。教师导语,布置课堂教学任务,介绍上台讲课的学生名单;教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认真听学生讲课,并及时记录下每位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精彩的地方,以便及时向学生请教或为下一步做好点评和串讲工作做准备;角色回归,教师点评和串讲。学生反串教学活动完毕,师生角色回归,讲课的学生仍然回到座位上,而教师则回到讲台上,针对刚才学生代表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点、薄弱点、空白点或讲解模糊的地方进行纠正、点评和讲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本课知识点、思想方法等进行串讲,并突出重点,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活动规则。上台讲课的同学要面向同学讲解或边讲边写;上台讲课的同学有权利向在座的学生提问,学生有义务配合“老师”回答;在座的学生(包括原来的老师)有不解或疑问或不同见解时有权利举手,经“老师”同意后向“老师”提问、请教、表述自己的看法;上台讲课的同学若遇到困难可请求同学的支援。
【应用建议】
1.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精心做好点评和串讲工作,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要始终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4.在讲课的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用“向老师提问(启发性的问题)”或允许向其他同学求助等方式化解讲课学生的尴尬。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尊重和相信学生。最初开始实施角色反串教学法时,学生心理上还是敬畏教师的,因而行为上显得拘束,教师能做的就是尊重和相信学生,多鼓励学生,不给学生压力。
【案例链接】
既是闷热的夏天,又是应用题复习课,稍不留意,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怎么办呢?怎样把这节课上“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本节课更有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准备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角色反串”,即让学生来当“老师”,而老师来当“学生”。
“老师,这节课要考试?”见我拿着课堂练习单(本课做的应用题)走进教室,小王不解地问。
“不考试,这节课我们复习应用题。今天我们来个‘角色反串’游戏,就是同学们来当‘老师’,而我来当‘学生’。我把应用题印成课堂练习单,看看在座的哪些‘老师’能够又正确又快地完成,到时我请这些‘老师’上黑板讲解!”
“我们是老师?”一听到“老师”二字,那几个不安分的学生就偷偷地笑。
“对,我们等会儿请在座的‘老师’上来讲解。”
“老师,那你快发卷子呀!”小张急切地说。
我快速地发下卷子,发现同学们一个个都低着头认真地做着。
“例题1,哪位‘老师’已做好或有思路了?”
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干脆站起来,生怕老师看不见。在这热烈的气氛里,我留意着小张、小施等“特殊”同学,只见平时自由散漫的小张坐姿端正,左手举高,目光紧盯着我;小施也认真地举着手。
“‘张老师’第一题。”我把这特殊的机会让给了这位特殊的“老师”,“其他各位‘老师’请认真地、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机会。”
我的话音还未落,只见“张老师”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黑板前,认真地、工整地写着,并有声有色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思路。顿时,教室内响起了一阵阵掌声。看着一双双发亮的眼睛,我想,这是成功的一半。
我问:“刚才‘张老师’的讲解非常漂亮,在座的其他‘老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
“我还有一种思路……”,“张老师”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饭碗”,迫不及待地说了他的第二种思路。
我:“真不愧为‘老师’,想到了不同的设法。”
“我还有一种方法,我找的是路程这一等量关系,而不是时间……”见我表扬了小张,小施近乎妒忌地说。
“‘张老师’,请先回位置。‘施老师’,请展示你的高见。”
……
“叮铃铃”,正在各位“老师”畅谈解应用题的方法时,耳边响起了清脆的铃声。
“怎么就下课了,我怎么感觉像刚上课一样!”小张说。
“因为你这节课非常认真!”四周的同学齐声答道。
“老师,这节课真有趣,我还想上。”
这一幕幕让我感动,我深深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教材与教师要求的可接受性,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和谐,上课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心声】
在数学课上,老师用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给我们上课。我认为这样上课效果很好,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吸收,同时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检测同学们有没有学到知识,还可以让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锻炼自己,而且这样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不觉得学习枯燥,所以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阳光课堂36计之15
——对立激辩
【献计教师】薛润华
【内涵解读】
对立激辩是以学生互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开展讨论的情境。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辩论,从中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训练发散思维、学会创新。该评价可以激活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的掌握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加工来达成,而不再依赖过多的机械记忆。
【操作策略】
本计策着重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在课堂中形成一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比较适用于学生作品交流点评课。教师可以利用探讨同伴的作品为媒介,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相对自由、宽松、活跃的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的作品,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内化。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如何欣赏、如何评价。
1.预约学生,让学生挑起话头。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对需要讨论的作品产生“无人问津”的尴尬场面,教师可以事先预约发言的学生,以3~4人为佳。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下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他们先讲,从而带动其他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2.明确任务,创设讨论情境。为了营造利于讨论的情境,教师可以人为的设计“对立”面。如可以借鉴辩论的模式,将学生分成事先设计好的立场相对的两组。在同学介绍完自己的作品后,两个小组分别根据自己所处的立场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两组之间可以互相反驳各自的观点,从而展开讨论。讨论与评价的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联系教学素材,让学生最终有所收获。
3.教师适时引导,为学生思维导航。在课中教师要调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点评,但不急于过早下结论。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讨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在学生的讨论已解决了主要问题时,应及时转换讨论内容或进行小结。
【应用建议】
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好参与讨论的作品需解决的问题,并在课中适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讨论课才能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引导学生,避免出现“放羊”的现象,并提醒学生注意用词,尊重同学。不要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
【案例链接】
这是一节专门讨论学生为世博会宣传而设计卡片的课程。之前我在这个班级的作业中选择了4张各具特色的作品,请作者分别在课上向同学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亮点,并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找出作品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意见不同可以讨论,但一定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注意用词,尊重同学。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讨论课开始了。
1号作品:
图15-1
2号作品:
图15-2
3号作品:
图15-3
4号作品:
图15-4
课一开始,热情的小孙就迫不及待地走了上来介绍:“我的1号作品最大的亮点就是修改了以往卡片折叠或者单张设计的形式。我做了两张独立的卡片并用圆圆的钥匙圈把它串起来,这样就显得很活泼。”“很好,小孙的介绍很明确!请我们另一小组看看,她的作品还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老师,我觉得小孙的世博卡内容设计得蛮干净的,看上去很清爽。”“很好,还有吗?”“嗯,我觉得这个六边形的外形很特别。”“是呀,我也觉得这样挺有意思的。”不少同学开始小声地附和起来。“老师!我有疑问!”突然,小张举起了手。“哦,那你说说看。”我微笑着示意他说下去。“老师我觉得小孙的卡片外形是比较独特,可是我想问问什么要设计成六边形?”“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我问道。“老师你上节课不是说过吗,设计的作品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的,那我们来问一问作者吧。”“哎呀,我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就是想长方形不好看,六边形能够新颖特别一些。下次看来要注意了。”小孙见状挠了挠头。“嗯,小张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可以大胆地提出来,意见不同也可以反驳。”
2号作品的作者小曾说:“我觉得我的卡片最大的亮点也是在外形上,我把卡片设计成了我们传统的旗袍样式,而且还画成圆鼓鼓的样子,这样显得很可爱。”“我觉得旗袍的样式是不是应该要收一下腰啊?”对方小组有点迫不及待,先发制人。“我不这么认为,旗袍也并不一定都要收腰,而且我是要表现可爱的风格,所以我觉得不收腰应该更好一些。”小曾可不含糊,立马阐述起自己的见解。“我同意小曾的说法,而且我觉得她卡片里面文字设计也不错,竖排的设计有中国风的味道,跟旗袍非常呼应。”本组不甘示弱,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点我也同意,不过,为什么卡片正面的‘世’字要这么花呢?”另一组转而开始对字体设计入手。“嗯,那是因为我想表现那种绣花的感觉。”小曾解释道。“可是感觉看不清楚哎。”“那你们觉得该怎么修改呢?”看到好些学生开始皱眉头,被“冷落”在旁的我赶紧问道。“再大一点!”“花纹不用动,把里面的字加粗。”“对呀,加粗和放大就是提高醒目程度最快捷的方法,现在切实感受到了吗?”我赶紧强调,“那请同学们想想,除了加粗和放大,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我趁热打铁。“对了,颜色!”“对,把旗袍涂成红色的!利用对比色!”“非常好,我们可以请小曾回去后参考大家的建议把作品修改一下,看看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我立刻建议。
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在卡片设计中要注意的内容,如内外风格要统一,设计的亮点可以体现在各个地方,字体的大小和排列同样很重要,不要忽略颜色在设计中的作用,可以说收获颇多。
【学生心声】
我觉得这种有点类似于辩论的上课形式很有意思,因为有分工,所以可以没有负担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我对这节课的印象很深,我对这次自己的设计作品很满意,能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觉得很有成就感。
阳光课堂36计之16
——以变应变
【献计教师】杨玉玲
【内涵解读】
以变应变指的是在课堂上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顺应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变性、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很多教师非常担心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发生。其实,偶发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或是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我们教师处理得当,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恰当运用,不但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操作策略】
1.偶发事件处理方法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变应变。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有很多,有些时候一句话、一个巧妙的动作也能够很好地化险为夷。不管遇到什么偶发事件,我们一定要尽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引导处理。
2.借助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一些行为偏差生身上,我们可以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适时渗透德育。所以,有时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又一个机会。
【案例链接】
某周一上午的第一节课上,我安排前后同学正在进行两两对话练习时,其中有一组同学没有在谈论课文内容,而是在开小差,于是我走到他们桌边做了暗示。可是在我叫了三组同学完成ask and answer时,他们仍然在开小差,有说有笑,而我又不想打断课堂教学。
Teacher:We were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bout what's your favorite films and televisions were iust now,but Tom and David were talking about their own things.They were talking happily.Do you know what they talked iust now?Can you make a guess?
Student1:I think Tom said 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
Student2:I think David said he played computer too.
Student3:I think David said the computer games were exciting.
Student4:I think Tom said he watched TV last weekend.
Student5:I think Tom said he was unlucky last weekend.Maybe while he was playing computer games,his parents came back.
Student6:I think David said his computer didn't work,so he couldn't play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and he said he was unhappy.
Student7:I think they said they were busy playing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so they had no time to do their homework.
……
Teacher:What did you say,Tom?
Tom:I said I played a new computer games last weekend.
Teacher:I think maybe it's an exciting game.Then what did you say,David?
David:I asked him what game it was and how to play it.
Teacher:They were talking about the computer games in English class.Can we do it?
Students:No,we can't.
Teacher:Yes.We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We must obey the school rules.I think they won't do it any more.Will you?
Tom&David:No,we won't do it again.
这个案例说明了通过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不仅可以使偶发事件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让精彩在“意外”中绽放。
【学生心声】
我觉得老师的这种阻止方法非常好,一是可以活跃气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三是可以让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处理方式不打乱课堂秩序,让课上的更有连贯性,避免了在课上浪费时间。
阳光课堂36计之17
——借图游学
【献计教师】钟佳慧
【内涵解读】
在地理学科中,关于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地理环境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等知识点,对于11~12岁年龄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难度。所以,我采用借图“跟我游”的教法,引导学生借图“游中学”的学法。这样,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了,课堂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操作策略】
1.借图“跟我游”初级阶段——图片展示。教师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内完成展示。教师备课时,利用网络或自己的生活经历,搜集相关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的图片,制作成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课件,展示给学生。
2.借图“跟我游”的高级阶段——图片探究。一般情况下,探究活动需要课堂20分钟的时间。图片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必然去做探究。这时老师让学生看书寻找答案,然后由学生针对每幅图片展开讨论。此时老师要注重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讨论,老师要引导、点拨、评价。教师要归纳出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或让学生圈划在书上。如图片需要文字加以说明,最好以链接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有了探究后,再点击链接,出现答案。
3.借图“游中学”的集体活动——完成教材中的“思考、练习、讨论、实践、探究、交流”方框的题目。看图片,学生激发了兴趣,接着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教材中的训练题。凡答题的同学,课后自己在课代表处的名单中打“√”,计入平时成绩。教师在这个环节上重点训练学生解答题目的规范,地理题目看图、读图、读表必须落实其准确性。对答题好的同学,教师带头给予掌声,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会更高。
4.借图“游中学”的个体活动——完成地理练习部分的作业。通过引兴趣——助激情——提兴奋的训练,一节课的知识重点大部分学生应该吸收了。独立完成作业,才是检验人人有效学习的途径。作为非中考学科的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学生不懂时可以及时问老师。老师备课时,考虑好要为该课作业预留多少时间。
【应用建议】
1.图片的选择一定要代表教材相关知识点,利于学生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
2.观看图片时,个别学生有怪问、俏皮话或大笑,教师要眼神制止。
3.讨论问题时,有的学生说的话离题太远,教师要及时、巧妙地收住。
4.归纳问题答案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用地理专业术语。
【案例链接】
“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这一概念,是“地形分布”一节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在以后章节的学习中,这一知识点是教材的重点,要经常运用到。虽然我曾经采用看图、读图、填图等方法教学,但是这一难点突破起来还是很困难。
由于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所以在一次暑假旅游中,我特意选择了旅游西安后坐火车回重庆的老家,这样我就有机会坐火车穿越秦岭,途中我拍摄了秦岭的景观照片。
后来我再教秦岭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再看图、读图、填图,明白秦岭的走向呈东西向。然后提出问题“秦岭为什么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学生傻眼了,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样吧,我带你们‘坐火车’,穿越秦岭,再回答问题。”于是,我把拍摄的秦岭照片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我还故意拍了我坐在车厢里的几张照片穿插在其中。学生看得很认真,还笑话我的照片,课堂处于欢快的氛围之中。学生通过观察幻灯图片,有了实地印象,我便引导他们找出秦岭作为地理分界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山太高了,看不到顶;有的说山太长了,汽车、火车都要钻好多山洞……大家都认为秦岭像一堵挡风的墙,横卧在我国的中部。最终我们一起整理出:秦岭以南和以北地区气温、降水、植被、土壤、河流特点等都会有较明显的不同,所以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此同时,学生还问到了怎么才能打穿这么长的山洞?山里小镇的楼房怎么也这么高呀?河水怎么这么清呀?农民的房子也是楼房呀?……爱国教育、保护环境教育也自然渗透其中了。
一个多年未解决的难点,我利用坐火车时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作为教学计策,帮助学生轻松解决了学习难点,达到了教学效果。我从中悟出:阳光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做有心人,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把这些资源适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学有所获。
【学生心声】
上学期老师给我们看了秦岭的照片,秦岭山上的树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高,但秦岭的山很高。山中有火车隧道,据老师说这样的隧道有很多个。还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也要从隧道通过。秦岭山脚下的水十分清澈。山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墨画,美丽极了。
以前老师讲课,我听后印象不深,有时还觉得乏味。但是看到了这些真实照片后,我印象深了,理解了秦岭为什么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了。
阳光课堂36计之18
——星冠生戴
【献计教师】张嘉鸣
【内涵解读】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处于少年时代的初中生也是如此。星冠生戴是指在探究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教师冠以学生某个能满足其需求,并体现其个人或小组价值的名称,在适当的时机可授于学生在某个领域内代表教师发言的权利的一种评价策略。适用于教授新课,教学小结等。
【操作策略】
1.主要用于理科的概念教学,用于一些定理、公式的教学。在一些学科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并积极运用星冠生戴计策,让每一个概念或者公式都能深入人心。它能够很好地形成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独立探究或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钻研、民主、创新的学风,以及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2.代言人即可临时生成,也可事先内定,也可进行小组代言竞赛。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生成性资源,教师若能够及时把握对于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星冠生戴计策可以在教学中临时生成,也可以事先有意识地教一些困难学生相关定理,在上课时由他们来代言,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评价鼓励困难生的信心。星冠生戴还可以用于小组竞赛,教师教学前先说好某个定理要进行“代言权争夺”,可以由课堂小测验分数比较等方式来确定代言,也激励了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3.对于代言人可进行适当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适当奖励是对于代言人的一种有效激励措施,奖励可以是小文具等物质奖励,也可以是提供与老师一起的命题权、座位选择权、作业批改权或者是分数借贷权等各种形式的奖励。
【应用建议】
这一计要运用在一些学生容易混淆或者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中,以此来帮助、激励学生学习。不可使用过度,过多过滥对于学生而言就缺乏新鲜感和成就感了。
在让学生代言时,尽量能够照顾到多数人甚至是一些学习困难生,要避免概念多数由几个好学生代言的情况。
【案例链接】
在一堂七年级数学课中,我运用了这一策略进行了浓度公式的教学。浓度公式中学生最容易错的就是把溶液理解为溶剂,而溶液其实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了浓度公式后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计算橘子水的浓度,那么溶质是什么?溶液又是什么呢?”
“溶质是橘子粉,溶液是水。”有同学马上抢答。
“他说得对不对?”老师问大家。
“对!”好多同学都齐声附和。显然同学们大都有这样错误的认识。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老师希望有同学来指出错误。
“我认为是错的。”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溶液应该是水和橘子粉。”
大家一看,原来是小高同学。“不对。”好多同学反驳,因为小高是班级里的一位学业困难学生。
“我肯定是对的,我仔细看过书!”小高的脸通红。
“小高是正确的!”老师肯定了小高的回答,“他显然预习了这节课,在这个比喻中溶液就是橘子水,而橘子水是由橘子粉和水组成的,橘子粉是溶质,水是溶剂。”
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浓度公式的溶液下面用红笔写了“溶剂+溶质”,并对同学们说:“今天小高为大家指出了错误,说出了正确的浓度公式,所以我提议浓度公式由今天开始正式定名为‘高氏浓度公式’,小高正式成为此公式的代言人,让我们用掌声向小高表示祝贺!”
课堂里响起了掌声和笑声,小高的脸更红了。
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在午自修的时候,老师还特地拿了小奖品到教室,再次表扬了小高,并提问大家:“同学们,‘高氏浓度公式’中,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溶剂和溶质!”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学生心声】
那次上课前我恰巧看了看书,可是真没有想到课上会派上用场,而且老师还把这个公式用我的名字命名,真是令人兴奋,现在同学们都非常羡慕我。所以,后来我经常会事先翻翻书,争取多命名、代言一些公式定理,大家每次学都会记得是我命名的,多么令人自豪!
第三节 巩固练习篇
阳光课堂36计之19
——妙用道具
【献计教师】季佳凤
【内涵解读】
妙用道具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载体、以引发学生兴趣为着力点,巧妙运用生活中的小物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获得直观感受,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效果产生自我的评价与判断,从而突破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操作策略】
1.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通过知识的纽带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课堂观察的敏锐度,关注知识的传输是否遇到堵塞,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2.教师要勤动脑,善于寻找解决困难的捷径。教师在选择道具时,首先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出发,要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本体感觉上有明显的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解决学生学习中盲点的目的。其次,在选择道具时要注意源于生活,简单易操作是它的不变法则。课堂给予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怎样让它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发挥大作用,是教师在选择帮助教学的道具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3.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评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使用道具时教师不必把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跟学生讲,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使用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当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效果进行自评时,教师的及时点拨能加深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识,抓住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最佳时机,及时给予点评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应用建议】
1.适用范围:所有学科。
2.在使用道具时要注意解决学生对其产生的依赖性,如同要求学生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
3.在使用道具时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
4.在使用道具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张弛有度、把握充分,学生一旦兴奋点来了要及时把握课堂的节奏,及时进行干预与控制。
【案例链接】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独自走回办公室,脑海里还是浮现着学生踢腿运动的动作,心里嘀咕着:怎么就踢成这样呢,动作的要领我也讲清楚了,示范也做了好几遍了,怎么腿一踢,手臂侧平举就没了,上体弯弯扭扭,像个不倒翁似的。回到办公室,我反复看广播操第三节踢腿运动的教学录像,才意识到这是学生踢腿时,没有很好地控制手臂及身体重心的关系,学生缺乏这个动作意识。
第二天,我事先通知学生今天上课每人要带两包餐巾纸或两个一元硬币,接着我大声问学生:“踢腿运动,第5~6拍动作踢腿时的要求是什么?”
只听见有学生大声说“上体要面向正前方”“手臂要侧平举,踢腿踢在同侧手的前面”……
“很好”。我评价说,我又问,“老师让你们今天上课带的东西都带了吗?”“带了!”学生齐声回答,脸上则浮现出疑问与不解。我先让第一和第三排的学生把带的东西两只手各拿一样拿在手里,然后要求学生两臂侧平举打开,做好踢腿运动踢腿时第5~6拍动作前的准备动作。接着,我笑着走进学生中间把一个学生手里的东西放在了他的手背上,继而请第二和第四排的同学按照老师的做法,帮助第一和第三排的同学,学生一下子“啊”地叫了起来。我示意学生安静并提示学生踢腿时注意手背上的东西不要掉,同时上体要面向正前方。果然,学生手臂及上体的动作都控制住了,第二、第四排的同学则睁大了双眼认真地观察着。接着一、三排与二、四排学生互换,我又反复这样让学生多练了几遍,等再一次集体进行手背上无物动作练习时,学生个个像刚刚练过的体操运动员一样,手臂及上体的控制收到了效果,“不倒翁”终于没有了,而学生也似乎乐在其中。
练习结束后,我马上说道:“踢腿时要注意手臂及身体重心的控制,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吗?”“明白了!”学生笑了,我也从心底感到开心。
借用纸巾和硬币的力量,让学生对出错处产生动作的本体感觉,使学生对自我动作进行效果判断与评价,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好玩之余,把动作改正、把难点突破,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心声】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体育课,老师让我们在上课时都带上纸巾或硬币,大家都觉得挺好奇的,上体育课要纸巾和硬币吗?直到老师把原本拿在我们手中的纸巾或硬币放在了我们的手背上,大家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妙”。在练习时手臂举得久了是挺酸的,可是我觉得大家都很愿意去练,都很开心,而且效果也不错,练习时能让我注意到手臂及上体重心的控制,课堂上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阳光课堂36计之20
——我行秀我
【献计教师】秦帅
【内涵解读】
我行秀我就是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通过事先的课堂铺垫以及练习要求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通过个人或者小组的讨论、实践和展示,与同学分享得到的方法成果。随着学生亲身的参与、积极的实践,学生能够得到对于教材内容更深、更全的理解,并且能够创新出更好的学习方法。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解答的作用,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角,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合理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过程毕竟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吸取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就能够被充分调动出来,寻找出更好或者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操作策略】
1.事先布置,自主思考。教师在之前的几堂课进行铺垫,对教学内容给予更多的素材、方法的介绍。学生通过前几次课对这个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这个内容的认识进行初步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体验、理解。教师通过内容的变化、方法的借鉴等手段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了解练习的意义和目的。
2.小组讨论,实践检验。本次课强调练习的要求,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创新就是整个讨论的主题,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练习方法。通过对前几次课的小结和在练习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练习。学生随后分组进行交流,并且着手进行实践,反复修正,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最后得到理想的、符合要求的成果。
3.成果展示,师生评价。在课的结尾,教师安排每一组来展示他们的成果。这让学生不仅得到一次成果的展示,更得到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现出他们的努力结果,并且通过对别的小组的观察思考,来拓宽自身的视野。
每一组经过展示后,学生对自己小组的练习再次进行交流,寻找组内成果中可以完善的地方,同时评价出哪一组的成果最符合要求,效果最佳。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来一一点评,强调学生的创新、团队的合作。通过学生的展示,学生不仅对于自身有了肯定,同时让学生更了解身边同学的闪光点,营造和谐向上、团结友爱的气氛。
【应用建议】
应用中最关键的是尺度的把握。组织不当课堂可能会比较混乱;内容以及重点交代不清,容易让学生整堂课不知所措;指导的缺失会让课堂失去一定的有效性,甚至会发生不安全因素;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没有一定的基础,即使将课堂让给学生也是无用功,学生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课堂的设计关键还是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在安全的情境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素材以及一定的探究发挥的范围,避免学生偏离主题。
【案例链接】
开始上课了,我对同学说道:“今天我安排了一个内容是以绳子作为练习工具来进行跳跃练习。”
学生马上耷拉着脑袋,提不起兴趣。
我继续介绍:“本堂课的主题是跳,用绳子跳,但绳子的用法不限,比如说绳子可以作为线,可以弄成长绳,也可以跳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只要对跳跃能力有帮助就可以,要求在本次课结束之前,每个小组可以进行展示,也可以个人进行展示。希望同学们充分运用前几次课学习的内容来进行创新思考。”
学生听完后兴奋劲马上来了:“这节课可以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好玩!”
经过分组后练习开始了,由于学生小学以及中学体育课中对于绳子已经有很好的掌握,所以课堂的气氛非常好。整堂课学生脸上都充满着笑容,而且我发现他们的创新想法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跳短绳。
甲学生过来问我:“老师我把两根绳子交叉跳可不可以?”
还没等我回答,小组的同学就反对说:“不行,太难了。”
我就提议:“长绳里跳短绳如何?”
小组同学开心地喊:“好,好,我们试试!”
乙学生过来问我:“老师我可以一个人练习吗?我想到一个单人的。”
我马上给予肯定的答复:“好啊,老师期待你的展示哦!”
临近下课十分钟,我吹哨集合:“现在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先来为大家展示,大家掌声欢迎……”
最后,同学分别展示了长绳中跳短绳,长绳交叉、夹实心球立定跳远、“跳房子”等,我对每个展示内容都进行了点评:“我觉得每一组都符合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而且大家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跳法,我很满意,我觉得大家都很优秀!”
“第三组想的方法真好,我们也可以用到我们的方法里啊。”同学们在结束时依然还和组里同学讨论着创新的跳法。
“老师,下次课再让我们上这个内容吧,我们一定能想到更好的。”学生也提出要求。
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而我在这堂课上更像一名学生,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创新,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很难估量,本堂课的效果大大超过我的预期。
【学生心声】
学生小邱:体育课上,秦老师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跳绳要跳出花样来。跳绳还能有什么花样?同学们挖空心思,边考虑边讨论,终于想出一个又一个方案了。大家还想出了许多跳法,有单脚屈膝跳、双人跳绳等。通过这堂课大家不仅得到了锻炼,还拓宽了思维。
学生小吴:这节课我们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新花样,我觉得这节课既能够有效地锻炼,又能激发我的创造力。
阳光课堂36计之21
——集思推优
【献计教师】沈少梅
【内涵解读】
集思推优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独特方法,让师生课前探索、课中交流、互相评价,推出最佳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令人期待性和立刻想尝试、体验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养成遇难不怕、敢于拼搏、努力进取的精神。
【操作策略】
1.教师事先把学生需要做什么,探索目标是什么以及考核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感觉只要积极参与,即使达不到优秀也能拿到满意的分数。
2.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教师事先要把需要的场地器材都准备好。在准备同时要预设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课前导入内容由小组长或推荐一名代表来陈述方法、手段和效果并演示给大家看。
3.教师与学生一样参与项目练习方法手段和效果的陈述和演示,可通过贴标签、举手或鼓掌选定优秀方案。
4.针对一节课的练习,教师在课要结束时让小组互评,大家举手讨论本节课效果如何。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并记录本节课大家的得分表现。
【应用建议】
1.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选教学方法与手段时,注意适合学生。
2.认真做好观察学生动向工作,及时做好小结点评,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
3.要始终关注、鼓励个别体质较弱的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兴趣。
4.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并告知学生注意安全与保护。
【案例链接】
记得在一堂七年级的跨越式跳高教学课上,大部分学生跑到跳高架旁就停下来了,只有少数胆大的学生能跳过,但都是跳过栏。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不敢跳山羊、横箱。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而造成的;二是不会做专门的动作。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更快地学会跳高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我将跳高成绩由100分提高到150分,并规定前60分只要认真都能拿到其中的40~60分。总分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金点子20%;积极参与并起带头配合作用20%;训练认真积极,进步比较明显40%;测试成绩70%,总计150/150%×100%=100分。
上课铃响了,我带着记分牌快速小跑到学生队前,大声地问同学:“上节课交给你们的任务你们准备怎么样了?”
“老师你快点开始吧!我们大家都准备好了!”
“那你们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演讲展示吧!”
于是各小组将总结、收集的方法一一演讲展示。有的收集跳高优秀运动员的图片;有的讲讲跳高动作、比赛场面、优秀跳高运动员的事迹等;有的想出了跨栏架子,降低栏架的高度,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有的想出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等方法的演讲展示。同学们非常兴奋热闹,一边忙着观看一边忙着评价。评价采用贴卡通贴的方法,贴完后看哪一组卡通贴多,卡通贴多的小组让大家举手表决,多数赞同就定下,如有不同意见可发表意见和建议。这时刘同学大胆举手说:“老师很没劲,如果我们辛苦准备好的方法没选中就得不到20分了,那不是白辛苦了吗?”
我仔细一想也是:“那我们将评价方案改革一下吧!”
“好呀!怎么改?”
“你们看这样细化评分标准好不好?金点子按名次给分,全班分四组按5分、10分、15分、20分给大家记录,相反扣也一样;积极参与得5~10分,起带头作用得15~20分,相反扣5~20分;训练认真,进步比较明显得10、20、30、40分,相反扣5~20分;最后测试成绩占70%,总计150/150%×100%=100分。每节课都记录前三项,表现情况差的学生让他本人亲自签名,使其扣分扣得明白和心服口服。”
“好!我们有信心!谢谢你老师!”
“不用谢,你们应该得的!加油吧,祝你们都取得优秀成绩!”
最后,全班鼓掌通过了新方案,并选了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跨越练习。接着我让同学分组练习,于是每个小组积极热闹地练习起来。看着同学们积极又认真的练习劲头,我想这次教学改革有效了。很快,下课时间快到了,我与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并总结记录了本节课的情况。
【学生心声】
在七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我们各个小组都提前选定了推荐的训练项目,我们组选中了橡皮筋跳高。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既能磨炼意志,同时也能锻炼身体。我本来体育就不好,除了耐力跑之外几乎一无所长,自然也不擅长跳高,我心里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沈老师先教我们如何做动作,再示范如何跳过去。我虽然看在眼里,心里却没底。第一次试跳时,虽然高度很低,但是我依然没过去,我有些泄气。
沈老师走到我身旁,又示范了一遍跳高的动作,并亲自指导我做了动作。终于,我从橡皮筋上跳过去了,我的信心也加强了。
跳高练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对自己的体育有了更大的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体育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阳光课堂36计之22
——合作齐展
【献计教师】施曼华
【内涵解读】
合作齐展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借用众力和众智,通过学生的互评,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即以两人、四人或十到十二人的小组作为基本的学习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教师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阳光评价。
【操作策略】
1.平时课堂的各类学习活动应事先定好规则,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个人所得分计入各自小组总分之中。积分可张贴在教室的显眼处,努力做到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每月一小奖,每学期末一大奖。
2.文科教学中经常可设计富有乐趣的课堂小活动,并以合作齐展的形式开展,如课文或创作对话表演,或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小范围的调查、猜谜,或者是短小的小品表演。各类默写和测试成绩等也可以团队为单位,计入总分,促使小组学生在课堂外也能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这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效益。
3.课堂的小组讨论、发言和课堂抢答、相互提问等也适用于理科教学。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合作齐展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定比个体学习更富有成效,而个体也在团队的驱策下能更快地成长。
【应用建议】
1.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活动,以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小组竞赛要坚持以阳光评价为主,并客观、公正。评价以精神鼓励为主,如口头表扬,打电话给家长或在家长会上予以表扬,发奖状;有时也可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和平日成绩的加分奖励。小组比赛积分每天公示,每周进行一次口头小结,每月进行阶段小结和必要奖励,期末认真总结,并作为加分、评奖的依据。
3.以集体奖励为主。让学生明白,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对未得奖小组中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学生可适当奖励。无论团体还是个人,都要突出进步奖。
【案例链接】
周一早上的英语课。
老师:本周我们的英语课将以刚分好的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一周统计一次,下周一对得分最高的小组实行奖励。今天课上进行新词拼读。
第二节英语课,我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往日三五成群地聊天、玩游戏的场景不见了,也没人趴在窗口看风景。他们手上都拿着英语课本互相提问。
老师:Nice to meet you all,my children.Did you do have a good rest last weekend?
学生(兴致不高):Yes.
我马上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把下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What did you do then?”改为“Have you prepared fo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学生:Yes!响亮的回答中透着兴奋。
老师:OK.First of all,let's read the vocabulary together and then I will give you two minutes for your preparation.After that 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among six groups to check your new words'reading and spelling.Are you clear?
学生:Yes!整齐的声音让我一惊。
接下来,无论是齐读还是自己准备,每个人都是那么投入。
由于每人只有一次机会,为了给小组争分,学困生们也有了充分施展的机会,在为集体出力中,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那些因懒惰周末不复习而无法参与抢答的学生感到不安。
活动时间虽占了二十分钟,但由于学生们新词汇掌握得好,Tuning in的教学就非常顺利。整节课,他们情绪高涨,态度积极,十分投入。因此这节课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心声】
我在班中是一个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英语的各方面,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在词的积累方面都算不上优秀。但是,自从有了有趣、生动的小组活动后,我觉得上课比从前更容易集中思想,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能更好地理解。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我的语音语调越来越好了,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阳光课堂36计之23
——以强带弱
【献计教师】王红卫
【内涵解读】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在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组织好学生,让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表现技能高的帮助低的,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操作策略】
1.初中生好奇、好动、好乐、好胜,在活动中愿意充当角色。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兴趣诱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学会竞争,发挥特长。
2.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特长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
【应用建议】
1.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学习活动组成的,课堂上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以及自我展示的机会,切忌越俎代庖。
2.教师不能只关注那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好并不表示他样样都很优秀。教师要善做伯乐,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以长处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链接】
“老师,快来看看我做的切片!”原本比较安静的实验室被一个男生的声音打破了,我循声望去,小张同学正站着向我招手。
“老师,我也快好了。”没等我做出任何的反应,课代表小刘也急着表示。
八年级生命科学实验课正在进行中,这节实验课的主题是“制作并观察叶片的装片”。同学们要学会徒手切片的基本方法,在这基础上还要利用所提供的叶片制作两张叶片的临时装片,其中“叶表皮装片”比较简单,“叶片横切面装片”有一定难度。
课堂的前五分钟,同学们学习了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明确了本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内容,余下的是学生的操作时间。正当同学们忙着制作切片之际,小张第一个表示已完成了切片制作,并要我去检验一下。
我向小张走去,从小张的显微镜中我看到了他制作的叶片横切面装片比较完美,叶肉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得比较清楚,我不假思索给切片打了85分。
“啊,只有85分?怎样才能拿到满分呢?”对于我的评价,小张显然不太满意。
“那个叶表皮装片很简单,很容易拿满分的,你没做?”看着小张,我有点不理解。
“老师,你不是说这个实验难吗?我想先难后易。”小张急着亮出了自己的想法。
“先难后易?真有挑战性。你的切片是很不错,如果切片中能包括着叶脉,那就完美无缺了。看来你动手能力很强。”得到了我的表扬,小张满脸喜悦。
“但是,有一点我要向你指出,做完实验你举手示意就可以了,不要大声嚷嚷,会影响其他同学,刚才你……”
“那是我太急了。”小张有点不好意思,“现在我重新做一次,相信我这次肯定能行。”小张的话语中充满着自信。
看着小张,我心里有点纳闷,要知道平时课堂上的小张不是这样的,“积极”两字几乎与他无缘,但今天的实验课,小张生龙活虎,我知道这是兴趣激发了他的学习动力。
环顾四周,好几个同学正举着手,等待我去检验评分,我穿梭在实验室里,根据学生的制作效果,给予一定的分值评价。
制作“叶片的表皮”临时装片比较简单,但制作“叶片横切面”的技术要求较高,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优秀的作品不多,而小张和小刘所做的切片的确不错。
看着此时的小张正忙着指导后面的同学,我灵机一动,何不请小张和小刘担任临时的指导老师?
“同学们,小张的‘叶片横切面装片’比较完美,我们可以到他那边参观一下,这是他的第二件作品,装片中表皮、叶肉、叶脉的结构特点都很清晰,小刘的作品也很好,也值得我们借鉴。”
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着去观察小张和小刘的作品。
“同学们,我还有个想法,由于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想请小张和小刘协助我,小张担任第一小组的指导和检查老师,小刘指导和检查第二小组,余下的小组还是由我来负责,如果再有哪个同学的切片做得好,那也请他来现场指导。”
“好,老师,那你先来看看我的切片怎么样?”同学们热情高涨起来。
看着小张、小刘自信满满地给同学们做现场指导,看着其他同学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情景,我体会到:兴趣引领成功,体验激活课堂。
【学生心声】
课堂上王老师总会想出一些办法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能主动投入学习中去。同学都喜欢“比一比”“赛一赛”之类的活动,希望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以强带弱”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特长的机会,也给我们充分的竞争体验,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
阳光课堂36计之24
——精讲精练
【献计教师】徐海鹰
【内涵解读】
课堂训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教学基本目标必须在课堂、学校内落实。“教在度,学在悟”,课堂40分钟教师要教得适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指出学生的易错点,但更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悟。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课堂的训练内容,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并且能及时反馈评价学生悟的情况,不但取得的效果比课外的题海战术要大得多,而且能激发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操作策略】
1.课前布置简单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教科书、活动卡、练习册上的有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课堂训练的内容以练习卷的形式出现,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出题,针对本课知识点,由易到难设计★到★★★题(★表示基础题,★★表示提高题,★★★表示思维拓展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学生完成训练内容后要按时统一交卷,老师要当天批改,及时做出针对性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以激励评价为主,给出较高的分数,课堂训练成绩和态度有明显变化的同学,要写几句提醒和激励的话。
4.提醒学生及时订正,在下一节新课之前要订正完、弄懂,对部分学生要抽查、面谈。
【应用建议】
1.本计多用于初中物理新授课,在课的结尾留10~15分钟实施。
2.由于练习内容是事先设计好的,可能会出现练习内容与课堂内容不完全相符的情况,教师要机动灵活,按实际情况调整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要注意知识点的滚动训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
4.评价要注意“批评与指正并举”,找出原因,指明方向,关注学生的执行情况。
【案例链接】
刚下物理课,八年级某班的几位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又调皮的男同学(只要求做★的题)又在交流:“小亮,你上节课的课堂训练多少分?”“95,老师说我进步很大!你呢?”“90,还不错吧!”“没见识!90就不错了?我100呢!佩服兄弟吧!有钱买不来高智商!”“别把偶然当必然!今天你走运一点而已!”“什么而已!我已经连续几次100了!不服气,你也拿个100分!”“100就100!走着瞧。”
通过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内容的设计,使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体会到通过认真预习、有效听课就能达到这些目标。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学得更明白,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教学基本目标能够在课堂、在学校内落实,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学得轻松,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及时的批评与指正并举,以激励为主的阳光评价策略促使全体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物理,物理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心声】
八年级我们学习了一门新课程——物理,刚开始学时就觉得物理很有趣也很容易学,特别是物理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训练,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我特别喜欢做★★★的题,经过思考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很有成就感!
阳光课堂36计之25
——以捧激趣
【献计教师】朱戎
【内涵解读】
以捧激趣即激励性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性,为感染学生提供了有效途径。口头评价也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操作策略】
1.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首先应学会赏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口头评价语言要尽可能做到多层次、多角度,要带一点商讨、来一点幽默、多一些宽容、带一点动作暗示。
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特别是对数学的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激励,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激励学生不断大胆尝试,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口头评价还要抓住时机,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给学生一个及时的、恰当的、积极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
同样的评价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时机下,可能作用就会完全不同。因此,把握时机也是评价中要注意的,要在学生消沉时、不自信时、最需要激励的时候不吝赞美地给予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时、自满时及时给他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3.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关注的面要广一些,不能仅停留在少部分人身上,要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关注着。
【应用建议】
1.教师要通过课堂中口头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在数学素养、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提高与进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2.教师的口头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和能够给予肯定的地方,“吹捧”一下学生,并能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要能够结合口头评价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机渗透。
3.对学生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适度,避免浮夸的、形式上的、不真诚的“激励”或“奖励”。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坦诚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在激励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要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案例链接】
在进行“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时,我观察学生当堂练习的情况,走到一位基础薄弱的学生身边,他因为我的到来,慌忙用手遮住自己的答案,满脸通红,眼神显得很忧郁。我微笑着对他说:“别遮了,老师已经看见了,你列的式子是正确的呀!”听了我的话,他把手慢慢移开。这时,我凑到他的耳边轻轻地说:“如果能够算正确,那可是十全十美了!”他使劲点点头。当我第二次去看他的练习时,他再也不遮挡了,而是用一双深情的眼睛看着我。正是由于我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赞赏才使这位同学获得了自信,从而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学生心声】
教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毫不吝啬的激励,大大提升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使我重拾信心。虽然只是口头评价,但是我真实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第四节 作业考试篇
阳光课堂36计之26
——积分诱导
【献计教师】薛润华
【内涵解读】
积分诱导是类似于积分制考核的一种评价方式,与任务型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它的灵感来源于游戏积分、购物积分等,可以激发人心理积累欲望的活动形式。与积分制考核不同的是,该项评价在分数上不设上限,利用不封顶的积分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营造适当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完成笔试、实践操作、课堂记录、信息搜索、甚至是维护课堂纪律等任务的形式为自己累积积分,从而提高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操作策略】
积分诱导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在课程操作中,教师事先设计任务,并针对不同的任务配以一定的分值,完成该任务后根据完成的质量获得相应的分值。学期结束时将每个学生所得的任务分相加,产生该课程的最后成绩。
1.基于初中生好奇心与好胜心较强的特点,利用考核成绩没有上限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与竞争的欲望,改变长期使用传统评价方式产生的惰性心理。促进学生开展自我反省过程,使学生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成绩,从而产生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愿望。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书面知识的掌握,教师的任务设计也应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注重过程的监控和考量。内容可以包括课前准备、学习态度、信息检索、合作精神、探究欲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甚至还可以包括维护课堂纪律,根据班级的不同适当调整任务的内容与比例。这样,既能从各个方面来培养、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能有效减轻教师课堂调控的压力。
3.有意识地下调卷面成绩比重,可以提高被评价者对于学习过程的关注,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因为分数没有上限,在任务的分配上既可以照顾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基础内容,又不必担心他们的分值过低;同时能满足优秀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探究性内容,激发他们挑战难度的欲望。
4.积分评价模式贯穿课程始终,它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科课程的特点规划评价的时间段,可以是一个单元为结点,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为结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在学,也是在用、在考。
【应用建议】
任务的难度设计应有分层,建议由简到难呈金字塔状结构,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成就感。
任务的内容设计可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了更方便教师操作,可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相应的规则。
任务不单只有积分制度,还应有扣分的制度。对于不良的课堂行为,教师的口头干预有时收效甚微,如果同时采用扣分制度,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案例链接】
我在六年级的形体课尝试使用了该考核办法。
“形体课的考试成绩共有三大项内容:1.实践考,满分50分;2.笔试,满分20分;3.笔记,满分30分。”这是我在六年级第一节形体课上对本学科考核内容的介绍。
“笔记主要记录欣赏课的内容,我们本学期欣赏课有两次共5课时,一次的笔记成绩为15分,并且每次上课前老师会给你们1~2题思考题,需要你们回家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如果谁找到答案会有相应的加分……”
“那这加分是算在15分里面吗?”有心细的学生马上提问道。
“加分是不算在15分里面的。”
“那不对呀老师,要是这样算的话总分不是要超过100分了吗?”这个学生的反应很快。
“对!这正是我们形体课的独特之处。在我这里,分数是没有上限的。你们每学期的基础分是100分,但只要努力,你的学期总分完全可以超出100分哦。”
“真的吗?那真有意思!”
“可以超过100分呐!”
“老师,以前最高超过多少分啊?”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了。
“老师,除了思考题可以有加分的,还有什么也可以加分啊?”
看到他们的兴趣被引出来了,我便趁热打铁:“加分的地方有很多,包括你上课能不能回答出以前学过的知识;你笔记上写的字端不端正;你每次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甚至包括我们每次去舞蹈房排队是否安静;进舞蹈房前鞋子是否排放整齐都属于加分的内容。只要你认认真真,按要求上好每一次课,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取得好成绩。
“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这学期拿的分数最多!”
“好!”
看到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我相信已经激发了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生心声】
学生小吴:形体课上老师用了新的“积分法”上课,有好多不同的积分内容。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我上课举手发言更有动力,回家也认真地查找资料,用心完成每一次作业。因为想要得到好分数,我就时时要求自己认真对待形体课,同时也觉得这门课更有趣了。
学生小欧:在形体课上老师会从实践考、笔记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给我们打分,而且如果努力的话可以超过100分,我上学期就拿了107分,觉得老师这样做可以更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提高我们对形体课的兴趣。
阳光课堂36计之27
——以评促学
【献计教师】薛润华
【内涵解读】
以评促学是利用多项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该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效果,还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动机和方式过程,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以评促学的特点是将技能方面的要求降为评价中的一部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想活动之上,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完成过程中有无创新的火花、有无遇到困难并如何解决等能力中去。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时间,开展能动的创造。
【操作策略】
以评促学着重研究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和交流表达等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设计合适的评价点,如何使评价既有效又方便操作展开。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四项评价。
1.中段式评价与作业结果评价(必评项目)。中段式评价是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一个切入点先进行评价,如美术技能课上当学生完成构图起稿时教师便给予第一次评价(中段式评价),该次评价以“A、B、C、D”等级形式评分。作业结果评价以学生最终完成的作品质量为标准给予相应的等级,以“A、B、C、D”等级和评语的形式评分。这两项评价应关注两点——学生是否认真地完成作业与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
2.感悟评价与作业二次评价(参与项目)。感悟评价关注的是作业背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包含学生对这节课的心得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创新的火花,以及产生的困惑与疑问。二次评价是关注学生是否对作业有做到尽可能完美的愿望。学生如果对于首次评价结果不满意,可以将作业修改后由教师重新评分,目的不是答案正确与否,而是更偏向于一种激励的手段。
【应用建议】
评价应注意开放性和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评语内容不空洞,要对学生有实际的帮助。
感悟性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一开始可能会出现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教师在开始阶段可适当给予启发和建议,提升学生对感悟评价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案例链接】
“好,下课了,课代表把作业收上来我要打分。”上完“圣诞树”第一课时后,我要求课代表开始收作业。“啊!老师,我还没有做完呢!”“没有做完怎么打分呀!”“完了完了!我的圣诞树上还是光秃秃的,什么东西也没有,怎么办呀!”“我也是刚刚才剪好圣诞树!”“老师,可不可以明天收啊!”一听到我要打分,班级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学生们怕影响到成绩便纷纷议论起来。我抬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圣诞树的装饰没完成不要紧,这次打分只是针对圣诞树的造型。老师要看看你们对今天课上讲的内容掌握得好不好。放心,这个成绩并不是最终的成绩。”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明显松了一口气;有的则开始担忧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小声地问:“那如果对这次成绩不是很满意,我下节课上修改了是不是可以把分数弥补回来呢?”“当然了。”其实我的目的就是这个。“噢,我知道啦!就是我们还有机会可以修改我们的成绩!对吗?”“对!你很聪明。”我笑着回答。“我的那棵圣诞树剪得不太好看,不过下节课我可以先修改一下。”“我也是……”我走出教室时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开始有意无意地相互竞争起来,学习的热情比以前高了很多,对参与美术课堂的学习也更积极了,并且通过对作业的修改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心声】
我喜欢作业的二次评价,这样能激起我想做得更好的愿望。以前有过拿到批改后的作业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感觉挺惋惜的经历;也有过看到被表扬同学的作业觉得不服气的经历。有了二次评价让我觉得只要经过再次努力我可以超越自己甚至超越别人,这种感觉好极了!其实,每学期拿到全A成绩并不难。
阳光课堂36计之28
——上房搭梯
【献计教师】张嘉鸣
【内涵解读】
上房搭梯是一种成就评价系统,这一阳光评价计策将学生每一个与学习相关的事件赋予相应的分值,如完成作业得1分、及时订正得1分、测验90分以上得4分,然后建立一个成就升级系统,上面有着“宝宝”“秀才”“状元”“首相”“国王”等数个级别。在这一系统中,学生的点滴努力都会获得反馈和回报,并且随着分数不断积累而等级也会提升,使每位学生都在学习中有目标、充满动力。
现在初中学生大多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对于生理、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都获得了满足,他们更为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许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就是因为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能够得到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构建一个用于学习的、健康积极的成就评价系统就显得很有必要。
【操作策略】
阳光评价要求评价者通过合适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发挥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和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发展自我。上房搭梯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不断实现小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
1.上房搭梯需要设计一个升级系统,系统可以由12~16个由低到高的等级名称组成,等级的设置要有趣味性,可以是现代人的学历,例如幼儿园、小学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可以是古代官位,如县太爷、知府;也可以是动物,例如蚂蚁、小猫、豹子、老虎、大象等。等级的数量不宜太少或者太多,太少没有几级就到顶了,缺乏持续性,太多则目标太远,影响学生的兴趣,一般在12~16个为宜。
2.积分的设置要合理,才能保持学生想不断升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积分按照等级由低到高,这样既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游戏的初期快速升级,感受到升级的乐趣,又让一些学生到高级别时不要升得太快,过于拉开差距。同时,积分的分值要仔细研究,每个等级分值太少则升级太快,很快就升到顶了,分值太大则升一级要很久,挫伤学生的升级积极性。所以一般在5~20分之间为宜。
3.积分可以从每一个教学事件中获取,例如作业、各类测验、学习笔记、解难题、帮助同学、突出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都能获得积分,所以都要认真完成。积分还可以扣除,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作业没做、没及时订正,用扣除部分积分的方式来惩罚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上房搭梯可以在各类学科中使用,既可以评价学科各方面,也可以专门针对某一个环节评价,例如英语单词默写、语文古文背诵。
【应用建议】
1.上房搭梯虽然有趣,但是教师是否能够持之以恒,不断以这一系统为评价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若教师缺乏耐心,则会无法坚持下去。当然,可以与学生在细节上进行约定,例如学生往往积到可以升级的分数时,不管在什么状态下(甚至是上课)都会兴奋地要求升级,所以可以约定只有中午休息时可以升级。
2.为保持系统的趣味性,可以在中间设置实物奖励。实物奖励会让学生更热衷于升级,小橡皮、小铅笔、草稿本等小物品虽然价值小,但是可以激励学生升级的愿望。
【案例链接】
当今社会最能让学生着迷的就是网络游戏,学生之所以着迷,就是它在游戏中设置了很多等级,玩家通过游戏可以不断升级,满足人对于更高等级追求的欲望。所以我就借鉴了这种评价方式,设计了一个成就评价的系统,取名为“数学王国之步步高升”。这是一个升级系统,升级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要不断完成各项任务,就可以升级。我绘制了一张有班级学生姓名的表格,上面还设计了一个一个的等级,如“数学宝宝”“数学秀才”“数学状元”“数学国王”,同时规定每一个等级需要一定的点数才可以升级,学生的点数则来源于平时的作业、订正、测验等。同时,还为每位同学打印了一份“游戏说明”,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我称为“上房搭梯”。
上课了,我带着表格和游戏说明进了教室,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
“玩游戏!”一听到这个词,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太好了,是什么游戏呀?”
“数学王国之步步高升!”
“哇,这是什么游戏啊,名字还挺好听的。”
“来,每人拿一张‘游戏说明’。”老师边说边发说明,接着将表格展示出来。
“积点、升级,好有趣啊。”
“还可以成为‘状元’‘王子’‘国王’,好像很好玩的样子。”同学们纷纷说道。
“那我们平时的作业就不白做了,可以换成积分了,哇,做全对就有2点,看来我做作业要仔细点,争取一下得2点。”
“哇,测验得90分以上有4点,好爽啊!”
我看着同学们高兴的样子,暗自得意,看来能够吸引大家。果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变成了积点数的机会,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订正作业从以往老师盯学生,变成了学生盯老师。有的学生甚至为了积到更多的点数,甚至希望多考试、多测验,谁都不愿意少做,因为这样积点就少了。还有学生没事就和同学们比谁的积点多。看着学生把平时不乐意的事情变成了喜欢的事情,我心里非常开心。
【学生心声】
我本来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只要考试时认真一点就行了,平时作业马马虎虎也无所谓。现在有了积点升级,我会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争取平时作业满分,还可以有双倍的积分。
阳光课堂36计之29
——以逸待劳
【献计教师】张嘉鸣
【内涵解读】
以逸待劳就是教学中的二次评价或者是多次评价。阳光评价主张评价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以逸待劳计策通过给予每一个学生第二次测验或作业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发展的可能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层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操作策略】
1.以往的考试测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一旦出来就没有改变的可能,这就让测验只成为判定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方法。在平时的测验中教师可以设置二次测验的环节,这样学生可以再有一次机会,对于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点或者审题不清、粗心错误的题目,通过及时补习后再挑战一次。以往学生不重视订正,甚至抄一下正确答案了事,缘由就是订正已经不能改变成绩了,所以学生重视程度大大降低。
2.再次测验的考卷一般以第一次测试卷为基础,精选学生错误较多的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把条件稍加改动,原则是只要学生认真订正了,就能顺利完成以逸待劳的任务。
3.再次测验可以使用重新计分或加分的评分方法,同时可加入扣分项目,用以警示不认真订正的学生,这样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以逸待劳而获得加分,使得前一次不够理想的成绩变成较好成绩。
4.以逸待劳可以使用在各学科的小测验、单元测验、作业中,中考学科的期中、期末等正式计入成绩册的考试一般不使用,非中考学科在期末考试中也可适当使用。
【应用建议】
1.要注意与第一次测试的相隔时间,一般以2~3天为宜,相隔太久容易遗忘刚掌握的知识点,相隔太近会让学生有过度紧迫感,从而马虎订正草草面对再次评价。
2.以逸待劳虽然有许多益处,但是也不宜使用过多,过多则学生会轻视第一次测试,认为总会有第二次机会,反而起到反效果。
【案例链接】
在一次测验后,我将批好的考卷发了下去,很多同学看见自己的分数都有点垂头丧气。“哎,又没有考好,这次运气真差!”“哎呀,我怎么这么粗心,如果看仔细一点就不会错了。”
正当同学们纷纷把考卷折好,放进书包的时候,我开口了:“同学们,这次成绩并不是最终结果。三天以后,我们将再考一次试,内容就是这张考试卷中大家错误最多的题目,老师会将其中的数字和题目的样式稍微变化一下,如果你做对了,就会在你这次分数上加分。”
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这是真的吗?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下我一定可以把失去的分数得回来!”
“不过……”老师接着说,“每个人加分的幅度是不同的,分数越高的同学加分幅度越小,但是只要做了全对,不管你前一次得几分,都算是100分!所以,这对于原本得分较低的同学来说是很合算的事情。还有,及时地发现自己错的地方加以订正是很重要的。”
“老师,这张考卷的分数就可以不用给爸爸妈妈看了?”
“那当然,你觉得这次的分数不理想就不用给家长看了,三天后加分考得了好分数再拿出来,那你多光彩呀!”
“哇!太好了,我一定会得到80分以上的!”
下课了。很多同学都围上来问老师问题,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都想快点搞懂,这样可以获得换取满意分数的机会。这几天里,我都忙得不亦乐乎。
三天以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果然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进步最大的同学被加上了33分,从不及格到了80分。同学们大都显得十分兴奋,快乐的情绪充满了整个教室。
这种方式利用了学生向往好成绩的心理,在考试后及时给予学生再一次的机会,使学生对先前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及时补习。换分考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又有警示的作用,如果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话,有可能被倒扣分。
【学生心声】
我非常喜欢这种测验方法,因为它可以让我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很粗心,经常会考出不好的成绩,拿到卷子后悔都来不及。老师给第二次测验的机会,我就可以把错的及时订正,考出满意的成绩。
第五节 辅导沟通篇
阳光课堂36计之30
——暗度陈仓
【献计教师】李敏
【内涵解读】
表面给予学困生一些职务,此为明修栈道,然后通过正面引导、职位约束、自我改进等方式改变其行为,此为暗度陈仓。课堂教学管理中,善于抓住对课堂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学生,从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入手,以点带面,逐步改善班级学习氛围。这些学困生大多是纯朴、善良和懂感情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导致他们遭到太多的否定评价,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以至于自暴自弃。我则通过肯定的评价、积极的暗示以及发自内心的赏识来矫正他们的心理偏差。
【操作策略】
1.找出影响教学秩序的“重点人物”,“重点人物”喜欢在课堂上出其不意地以搞笑、怪异的言行表现出来,令老师始料不及,处理不好,容易影响整个教学秩序和教学进程。
2.“重点人物”要找准确,必须和那些偶尔在课堂“出风头”的学生区分开来,通过课堂的细心观察,课下的充分了解才能决定,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不正之风。
3.抓住时机,用心、用情、用智,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改善课堂行为规范,从而提高班级课堂学习效果。
【应用建议】
1.所谓的“关键学生”必须找准。
2.教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以激励评价为主,并及时巩固。
3.防止反弹、恩威并施。
【案例链接】
接这个班的历史课不久,我渐渐地发现班上有位杨同学可谓“魅力四射”,课堂上爱出风头,喜欢说些不着调的废话,接着会有其他几个同学随声附和,然后风平浪静的班级就开始“泛起波澜”,当轮到他回答相关教学问题时,却一问三不知。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班级,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何与他们相处?怎样将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行下去?我在心里反复思考。我觉得他们的种种反常行为背后有其心理根源。凭多年的经验,我认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你都要先看得起他,将他那被掩藏的自尊心激发出来,付出爱心,然后才谈得上教育,于是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杨同学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祝贺你,你手下的那几个‘兵’带领得很不错嘛。”他先是一惊,继而故作镇静地回答马马虎虎。“这说明你很有人缘和号召力。”一听这话,他马上来了精神,得意地说那当然,我趁热打铁道:“既然他们那么服你管,我想任命你做历史学科纪律课代表,帮我维护课堂秩序,相信你一定会干得很好。”他可能以为我是找他“秋后算账”的,没想到却被委以重任,惊喜之余,他郑重地向我保证:“老师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接任纪律课代表后,杨同学总体表现不错,偶尔也会“旧病复发”,我会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当他下意识地想说废话时,我就提醒他:“你现在的身份不同了,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你呢,正人要先正己哦,否则大家不服气的话,你这顶‘乌纱帽’可就保不住喽。”为了好不容易找回失落的自尊和自信,一般他都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发现点滴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通过暗度陈仓的方法后,该班的班风悄然发生变化,杨同学变得有礼貌和守纪律了,班上的许多不良现象也渐渐地在课堂上消失了,我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学生心声】
很高兴我又找回了失落的自尊和自信,老师请相信我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阳光课堂36计之31
——欲擒故纵
【献计教师】陆菁
【内涵解读】
在兵法上,“擒”和“纵”,看似一对矛盾。事实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擒”。同样,教师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能合理正确地把握好对学生“纵”的尺度,那么对“擒”住学生会起到积极的效果。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纵”不是丧失原则,姑息纵容其各种行为,而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换一种解决师生之间问题的方法。
【操作策略】
1.教师要正确合理地把握好对学生“纵”的尺度,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进行分类。如是原则性的、违反校纪校规的错误,那就不能“纵”,必须通过严肃的教育来帮助学生改正。由学生本身性格脾气、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引发的错误,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
2.给学生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3.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排斥严格,任何时候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都是正当的、必要的。但是,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敌对等不良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宽严并进,而不是冷冰冰的严厉。
【应用建议】
1.一些学困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有时他们的某些举动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此时教师要重在引导,贵在启发。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要准确把握好“纵”的尺度,可能要比对待一般同学更宽容些,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这些学生有信心走出目前的困境。当然教师对他们的宽容也要有度,切不可让学生觉得教师在有意迁就他们,否则教师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所做的“退”就不能为后面的“进”起到效果。
2.教师可以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但不能允许其错误的滋生和蔓延,必须在宽容的同时又严格要求,否则学生会对所犯错误掉以轻心,甚至产生老师默许他犯错的错觉。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应该以爱为前提,同时要注意语言委婉,和颜悦色,就事论事,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
【案例链接】
本学期,在我所任教的九(2)班来了位转校生小浩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察觉到他性格上属于比较自卑的,后来了解到这和他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他的化学基础相当薄弱,每次测验成绩总徘徊在20分左右,很多化学知识点在他头脑中更是一片空白。看着他这样的学习状况,我心里非常着急,同时又非常生气,几次想严厉地批评他一顿,但想到他有点自卑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我都忍住了。
后来,我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处了解到,小浩同学的其他学科成绩并不是这么糟糕,还是个比较有悟性的学生。经过与同事的交流后,我想对于小浩这样的学生,首先要给予他宽容,更要对他的学习能力抱有信心,然后找到他学习困难的原因,继而想办法帮助他提高化学成绩,这样才能增强他的自信心。在学习完“金属的活动性”这节后,我们又测验了一次,他的成绩还是在我预料之中。于是,我课间来到他身边,对他笑了笑,然后亲切地说道:“小浩,老师想找你交流下。”我察觉到他一愣又一紧张,肯定在心里认为老师要批评他。因为这次测验成绩的事情,之前我和小浩已经有过几次这样的交流,但收效并不理想。
我们来到教室外的走廊,我先问道:“你对之前学校化学老师的印象如何?”他对于这个问题很莫名但还是回答道:“不怎么样,一般。”其实,从他回答的口吻中,我察觉到他似乎不怎么喜欢那个老师,他们之间可能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既然是不愉快的事情也没人想去回忆,我也就没继续追问。我接着又问道:“那你觉得陆老师怎么样?”我看得出他有点不敢说,于是我微笑着鼓励说:“没关系,你怎么想就怎么说,我想我的年龄做你大姐姐应该没问题吧。”这句半开玩笑的话,无形中拉近了我和小浩间的师生距离。他想了想回答道:“还挺好的,可惜我不怎么听得懂化学课,因为我上个学期没把化学学好。”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我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至少他在心理上不排斥我。于是,我先认真地跟他分析了中考化学成绩的重要性,然后说道:“既然你也喜欢陆老师,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学期我教的内容先学习好,至于之前拉下的,老师愿意帮你一起慢慢地补上。”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见状,继续说道:“开学到现在已经有近四个礼拜的时间了,可能你会觉得我成绩不好,陆老师也没怎么严厉地批评我,对我还是满宽松的。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陆老师可以宽容你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但是不能宽容你学习态度上的问题。你能把数学学得比较好,说明你是有悟性的,只要你愿意学一定能把化学成绩赶上来。如果你觉得陆老师的话有道理,那么我非常乐意看到你求学的身影在我办公室出现。”
过了一天,我没看到小浩同学来办公室,其实心里有些失落,心想这次教育又失败了。但是当我改到小浩同学今天第一节课的课堂方程式默写,看到他10个里面只错了3个,我非常开心,知道我昨天跟他的谈话有一定效果。果然,到了下课,他拿了本化学考纲来到我面前,然后说道:“陆老师,我想把化学学好,但是回家看了书后,还是有许多地方不懂,可以问你吗?”我看到他这样的表现,心里觉得相当喜悦和充满成就感,庆幸自己对他的宽容处理方法是正确的,于是让他坐到我身边,一一帮他解答,看得出他听得还是很投入的。虽然目前小浩的成绩还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相信我给予他的宽容已经深深抓住了他的心,一定能换来他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
【学生心声】
陆老师在化学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激起了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当我对某些题目或内容茫然不知的时候,她总是循循善诱,充满耐心和爱心地帮我讲解,而不是责怪和批评,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消除了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有点自卑的心理。陆老师既是一位好老师,又像一位大姐姐,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在她的课堂上感觉学习氛围很放松,没有那种压迫学习的感觉。
阳光课堂36计之32
——知彼解己
【献计教师】钱晨琳
【内涵解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内心情感。知彼解己是教师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及学习态度教育的有效评价手段,主要借助口头评价的方式,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心理状况,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与心的碰撞,在对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下展开教育。
【操作策略】
1.教师要做到知彼解己,就要对学生做到全面了解。事先要准备好该如何一步步打开学生的心扉,找准情感切入点,做到运筹帷幄之中。
2.要充分顾全学生的自尊,避免课堂上的情感冲突。在课下找准时机与学生促膝而谈,把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是无心之过。与学生交流时采用温和舒缓的语气。同时,当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时,教师应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3.教育学生时要把握好时机,找准他们的感情切入点,当学生深受触动时,教师再巧妙引导,联系到对学生的教育上来,一切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应用建议】
1.教师要事先做充分的准备,忌打无准备之仗。在口头评价时做到步步为营,力求直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2.教师在实施知彼解己时,最好是利用课后及时、单独地找学生面谈。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策略。对待情感内隐型的学生,可采用迂回战略,多使用激励性的话语,从他们的闪光点入手,慢慢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反省出自身的不足。对待胆汁型学生,教师首先要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让学生先说,然后逐一剖析其言语中的不当之处进行教育。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又让其感受到教师的一片良苦用心。
【案例链接】
一次作文课后,我发现小吴同学的作文和网上的一篇范文极为相似,以我对小吴同学的了解,他不太可能写出那么有文采的作文。但在没有任何依据之前,我也不能直接断定小吴同学是抄袭的。
如果直接质问小吴同学,他肯定不会承认,纵使嘴上承认抄袭,内心肯定也充满怨气,对写作更提不起兴趣。这不是我要的结果,因此我打算利用下堂作文评讲课来“治治”小吴同学。作文评讲课上,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把作文本发给同学,而是打开了多媒体,展示了那篇优秀的范文,先让学生看一会儿,之后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对这篇范文进行点评。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相对此文的行文结构、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进行了评析。
这时候,我一边细心聆听学生们的点评,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小吴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小吴同学坐在原位,没有加入到同学们的讨论中来。我心想:是时候了!便说:“同学们刚刚对这篇范文的点评已经很全面了,但是似乎都太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还没有做到细心聆听。下面,老师要有请刚刚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来对这篇范文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小吴同学,你来讲一讲!”学生们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小吴同学,而小吴同学过了两秒才站起来,我想他此刻肯定已有“灭顶之灾”的感觉了。但我深知,作为一名男生,自尊心是需要被呵护的,并且小吴同学的脾气比较耿直,他最看重面子了。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终于,在站了一会儿后,小吴同学的嘴巴里挤出了这几个字。学生们听到这个回答一下子笑开了。这一笑,小吴同学更是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小吴同学总结得很精炼,集同学们的评价于一个‘好’字,也难能可贵呢!请坐。”小吴同学听了我的话后,急忙坐了下去,如释重负地呼了一口气。“同学们,大家写的作文老师已经批改完了。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都能赶上这篇范文呢!这位同学可是突飞猛进啊!”我的话音刚落,班级里便像炸开了锅,当然,小吴同学例外。“是谁呀?”“写得像范文,该不会是抄的吧?”“肯定是抄的!老师说突飞猛进,作文怎么会突飞猛进!”“我猜也是抄的!谁呀?”“抄的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自己写!”“就是就是!抄的算什么英雄!老师竟然还夸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而我却保持沉默,边听学生们的议论边留心看小吴同学。此时,他紧闭双唇。借助集体舆论感染个体学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吴同学意识到这种抄袭的现象是为全班同学所不齿的。
课后,我把小吴同学单独叫来了办公室,采取了迂回战术。“小吴同学,最近你的表现很有进步,刚刚那堂课,你是全班坐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的一位同学。另外,没想到你的这篇作文写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啊!”我拍了拍他的肩,笑着看着他。而小吴同学却毫无笑意,反而露出了想哭的表情。“老师……老师……不是的,我实在写不出,我……我,就抄了……”小吴同学都不敢看我,断断续续地道出了我早已猜到的答案。我心想:他能够主动承认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来个抛砖引玉,对他进行一番彻底的教育呢!“是这样啊,你是因为没有题材写才去参考范文的。老师多么希望你是自己写的啊!但是,老师也很佩服你找到了如此优秀的一篇范文。”我顿了顿,观察着小吴同学的表情,不难看出,小吴同学的脸上写满了愧疚和悔意。
我已经找到了情感切入点,下面就是进行全面教育的时候了。“小吴同学,请你记住这句话,‘态度永远比能力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慢慢提高,而态度却是自己决定的。你觉得没有题材写,为什么不来问问老师呢?老师很愿意解答你的困惑啊!另外,老师暑假来家访的时候,也看到了你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拼命攒钱为你买课外书,现在还为你配备了电脑,为的就是让你有个很好的学习条件,让你在物质上和其他同学一样。你父亲还天天晚上来接你,甚至不放心,还为你买了手机。这样疼爱儿子的父亲可不多啊!如果你父亲知道,电脑带给你的仅是一个提供抄袭的工具,那他该有多伤心啊……”我的话中止了,因为我看到一个大男孩的眼泪已经一颗一颗地夺眶而出了。于是我换了一个语调说道:“今天,你能主动承认,说明你是个有勇气的男生。老师最后送你一句话——‘事在人为’,希望你回去思考一下,期待你能有较大进步让我刮目相看。”
那天的谈话其实很简短,我也并没有讲他在副课上的表现,因为我相信男儿的眼泪不是白流的。值得欣慰的是,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小吴同学的课堂表现很好,作业也能按时、独立地完成。接下去的几篇随笔,小吴同学又回到了“真实”水平,但字迹却比以前端正了。另外,这次的期末考试,小吴同学终于跳上了七十这一台阶,这是他进入中学以来最高的一次语文成绩。在发到试卷的那一刻,看到了小吴同学脸上的一抹笑意,而我也会心地笑了。
【学生心声】
当猜测小吴同学抄袭网上作文时,我觉得小吴同学要惨了,原本以为小吴同学肯定会遭到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老师会当众拆穿小吴同学的这种可耻行为,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可我没想到,老师在我们面前却没有批评他,令我很意外。之后,经过老师课后对小吴同学私底下的教育,我发现小吴同学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觉得老师用这种办法教育小吴同学,不仅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心,还给了小吴同学一种激励他前进的动力,这种方法在我眼里是上上之策,比当众拆穿、不留情面地批评要好得多、有效果得多。
阳光课堂36计之33
——即时点评
【献计教师】任祯
【内涵解读】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即时点评逐渐成为课程改革中评价的主流。从教学的效果上来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操作策略】
1.即时点评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讲解时就更能抓住重点,有效地克服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不即时的点评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糊的认识,甚至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也就不能够及时地根据教师输出的信息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影响了学生正确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作为教师来讲,也因此丧失了最好的教学时机。
2.感情沟通是采用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只有在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之后,才能彼此了解,使评价有依据、有目标,更有效果。
3.当学生在对于教师的信息输出有反应时,教师应该给予即时的点评,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正确性。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即时点评,调整自己的知识输出结构,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4.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即时的点评之后,应根据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评价。
【应用建议】
阳光评价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评价,同时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针对群体,也可以针对个体。对于那些遇到挫折、失败的学生,更需要使其感受即时的阳光评价,教师即时的阳光评价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太随意、太宽泛。
【案例链接】
已经到了九年级学习最关键的时刻了,我发现有一位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小敏,每天很晚睡觉,导致白天上课打磕睡;QQ24小时在线,即使不在家,家里电脑没开,也要想办法上手机QQ,放学总要去门口小店买游戏卡;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若罔闻,只要一结束上课,就往家里冲……
面对他的这种现象,家长想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始终浇灭不了他对网络的“热情”,最终家长还是选择了放弃。可是我不想放弃。
要拯救像小敏这样沉迷网络的学生,我觉得首先要了解他沉迷网络的原因。于是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发现此类问题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差,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其次,小敏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他进行沟通,以至于他更愿意面对网络,与网络交朋友。
找到原因就应该立刻对症下药,和他多沟通并控制他上网。但是他已经沉迷那么久了,前任老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能那么轻而易举地解决吗?况且他又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多次和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如此贸然地出击,是否会适得其反?那既然他24小时在线,我为什么不好好利用网络和他交流呢?
我开始实施我的第一步计划。在之后的几天内,我对小敏上网问题不闻不问,包括家长的抱怨和任课教师的投诉,任由小敏自由发展。一开始,小敏还是很高兴的,觉得自己终于胜利了,没有人管了,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了。有时我会故意走近他,询问有关QQ升级和网络游戏的秘笈。他虽然疑惑我的变化,但是开始渐渐与我接近了,没有一谈到他上网问题就产生敌对情绪。我们俨然成了关系不错的“哥们儿”。
既然我和他关系近了,有很多话他也就能听得进去了。比如上课不能老打磕睡,这是尊重老师的表现,毕竟他们是我的同事,他听完点点头;能做的作业要完成,不能让别的老师批评,不然我面子上很难堪,他看了看我,勉强“嗯”了一声。虽然他听归听,有很多方面还是没有办法彻底改善,不过在我看来他算是进了一小步了。
接着,我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我不时地透露给他讯息:我也开始迷恋网络了,每天都在QQ升级,有许多技巧性的问题还不明白,是不是可以让他通过QQ传给我。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也顺理成章地加了他QQ,成为了他的好友。这样我每天可以通过QQ,了解他上网的确切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8点到10点。
了解到这个讯息之后,我开始着手第三步计划。每天我回家后先把事情完成,然后就在网上等着他的出现。他果然很高兴,觉得和我有共同的语言了,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聊天,谈明星、谈游戏,渐渐地我引导他谈上课、谈学习。我发现他不是一开始就喜欢上网的,而且似乎他在网上也很无聊,每天都到处“闲逛”。主要还是觉得没有人可以沟通,只能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我发现他已经可以不投入到游戏升级中去了,能和我交流了。然后我把下一个方案告诉他:每隔两天我们利用网络进行一下“语文智力大冲浪”游戏。他似乎被这个新鲜的玩法吸引住了,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我把准备好的语文题目通过QQ发给了他,过了很久他都没有把答案发过来。我在QQ的这边,不断地以语言刺激他:怎么还没有做好啊,你打字太慢喽,要好好锻炼哦;是不是都不懂啊,看来你上课没仔细听嘛,还是你正在翻书找资料……过了一会儿,他才打来两个字:不懂。我回复他:唉,那就没办法玩下去了,真没意思。
“老师,给我一天的时间,我准备准备,明天我们继续玩这个游戏,好吗?”他键入这一行字,就匆匆下线了。我心中暗暗高兴,似乎有点成效了。
第三天晚上,我继续上线等他,他如约前来,我在这头把题目发给他,没过多久,他就把答案发给了我。我大大地表扬了他,即时把我的赞美通过QQ发送给他。于是再发难度高一级的题目给他,他再思考,然后把答案发回给我,他做对了,我就即时地给他表扬和赞美;他做错了,我也即时地给予他帮助,指导他如何更好地答题……
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将近半个小时,我渐渐把今天上课要复习的内容帮他梳理了一遍。在结束聊天之前,我把第二天的预习内容也发给他,要他好好预习。这个网络教学持续了一周,在周五的周周练中,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很好地完成试卷上的题目。考试结束后,我找他谈了谈,并告诉他考试游刃有余的原因在于平时的复习。他恍然大悟……
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他能够坚持认真听复习课了,也不是每天都在网上了,只是与我相约的那个点,他会上来和我打声招呼,但很快就下线了。我也仍旧把复习要点发给他,他完成后再传回给我。
期末考试后,我拿着他的成绩单找到了他。我对他的进步表示了肯定,告诉他能够好好学习的话,成绩会更好,不能再沉迷网络了。他抬头看了看我,表示会考虑我的意见,并表示其实在周周练测试时他就发现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每天上网,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复习,成果更显著……
看到他的省悟,我很高兴,我之前通过网络交流的策略确实是正确的,在即时交流中给予问题学生即时的点评,在问题学生的心灵播撒阳光,这比硬逼着他去改变坏习惯来得更深刻。我们教师有时候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使评价面更广,教学也更有效。
【学生心声】
现今电脑已进入了我们大多数学生的家中,自制力不强会沉迷于诱惑力极强的网络世界。因为逆反的心理,家长和老师的劝说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也会使家长和老师与我们的关系更加恶劣。我觉得通过学生们喜欢的网络,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成绩摆脱网瘾,实在是一种很新奇也很奏效的方法,这种平易近人的方法更能让我接受和理解。而且网络并不完全是祸害学生的“罪魁祸首”,只要能够好好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就能使学习更加有效率。
阳光课堂36计之34
——瞒天过海
【献计教师】孙思红
【内涵解读】
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进行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总会无奈地说:“老师,我不行。”这个时候,教师先答应他们:“好吧,我们就不那样做了。”然后,给他们设计一些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指导他们一件一件地去完成。最后,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老师,我居然能这样做了!
【操作策略】
1.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信,给他们说将来的志向、远大的抱负,无疑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他们都会简单无奈地说:“老师,我做不了。”这个时候,不用花什么力气去树立他们信心,直接瞒着他们:“好吧,我们另外找简单的事情去做……”
2.教师设计的标准不能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屡遭失败,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这样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所以,设计的目标要简单易行,循序渐进。
3.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耐心引导,学生做事总是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这是发展规律。而且要适时、不间断地鼓励他们,让学生有成就感。
【应用建议】
1.有些学生对于小的目标实现起来仍然有困难,我们教师需要耐心帮助,适时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我们对学生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合适,应考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用统一的高标准去要求学生。
2.对目前发展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的帮助要掌握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体验获取知识的能力。
【案例链接】
我们班级有一位小葛同学,成绩不理想,同学们有时不愿和他一起玩,他自己也总觉得处处不行,总是躲避着别人的目光,小心地维护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老师和伙伴交往,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渴求与希望。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渴望同学们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
看到这个情况,我很着急,试着和他慢慢交流。
有一天,我对小葛说:“小葛,今天你来领全班同学朗读英语单词好吗?”我有意这样提议。
“我……我,老师,我不会读,声音读不响,我不行的。”
我收起了原先想让他领读的想法,姑且骗他:“好吧,今天就不领读罢。那么你听别人如何领读好吗?”
于是我先让他仔细地听和观察别人如何领读的,让他慢慢地模仿。我想:对于性格内向的小葛,不能像原先那样简单说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应该先直接答应他们,悄悄瞒着他们先不做,然后,一项一项地给小葛设计一些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指导他去一件一件地完成。
接下来,我也领全班同学朗读单词和课文,同时变换几种方式,让小葛模仿。
我又对小葛说:“你和班长一起领全班同学朗读单词好吗?”
“老师,我试试吧。”小葛犹豫一下说道。
我第一次听到小葛说这样的话。我想瞒天过海计,稍微有些眉目了,我信心倍增。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关注他,早读课让小葛和班里声音最响亮的同学,一起带领大家朗读英语单词或者音标等。小葛的声音也渐渐响起来了,也愿意大声地领读。两分钟预备铃的时间,我也想方设法,让小葛领读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最后,他能单独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单词词组和课文。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于是我及时地对小葛作肯定性评价,并且发自内心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他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所以,我想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先不要马上提出一个他们实现不了的目标,以致使他们害怕而没有信心,我们可以先瞒着他们,同时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学生心声】
以前早读的时候,我始终不敢开口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老师鼓励我之后,听着老师的教诲,我暗暗地下决心,可是第二天又害怕了。经过老师几次的耐心引导,我渐渐有信心,而且模仿别的同学,努力跟着别的同学一起朗读,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响一点,再响一点,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现在我敢面对全班同学大声领读,同时我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感谢老师,让我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快乐。
阳光课堂36计之35
——因材激励
【献计教师】孙奕珠
【内涵解读】
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每个学生都喜欢接受表扬和奖励,希望得到肯定和认可。学习困难生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因材激励就是引导困难学生扬长避短,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让他们在展示的舞台上受到他人的注视、赞扬和认可,让他们在展示的过程中跳出自己的角落,也成为学生中的“明星”。
【操作策略】
1.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全盘否定他们。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兴趣,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使他们放弃学习,我们应该指引他们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2.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每个学生具有各自的个性和特长,即使学习困难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不过他们的闪光点往往被成绩差、不听话所掩盖得不到展示。教师要善于观察,多和学生交流、沟通,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3.善于创造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展,他们就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欲望。如果没有机会就很可能抑制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寻找时机为他们搭建展示舞台。这个舞台可以是在备课时设计,也可以在课堂或活动中灵活创造。
4.及时作出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展示要及时予以鼓励和奖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不仅要进行单纯的话语鼓励,还要提供建议和忠告,使每个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发挥自己的长处。
【应用建议】
1.机会创造要合时。初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对任何事都喜欢自己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现成的安排,不希望家长和教师来干涉。教师创造的机会必须潜移默化,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展示特长,不要过分地勉强,不然会适得其反。
2.指导教育要耐心。初中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波动比较大。面对他们的不断反复,教师要耐心地引导他们。经常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和有效的激励,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不断反复中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案例链接】
小W脑子聪明,但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一直在班中垫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无学习动力呢?在一次交谈中我发现了原因所在。
“小W今天你怎么没交作业?”我问。
“又不是第一次。”小W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反正都是差生了,不做就不做,最多放学之前补给你。”
当时我的心里很纳闷,一个学生对不做作业竟能如此轻描淡写。事后,我发现该生由于经常在学习上受到低评价,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加上性格比较倔强,对学习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经常赌气中断学习,一提学习就倒胃口。于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加关注他。我发现小W非常好动,而且动手能力比较强,在交流中我知道他最喜欢上劳技课,因为在劳技课上可以展现他良好的动手能力。我们物理课有实验,何不让他也来动动手,发挥一下他的特长呢?这个念头瞬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在做实验的时候特意请他做小助手,一开始,他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老师,我不行的,我没做过。”
“没关系,你的动手能力那么强,上来试试吧,总有第一次的。”接着,我对其他同学说:“第一次做不成功,我们会谅解的,对吧?”
“对!”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响亮的回答声中,小W扭扭捏捏上台了,做实验时他手有些微微颤抖,但坚持完成了的实验任务。
“大家看,小W做得好不好?”
“好!”
“做得成功吗?”
“成功!”
“是啊,实验非常成功,如果没有小W的帮助我一个人是完不成实验的,谢谢小W。”
我做了及时表扬,小W的脸上微微有些泛红,但看得出他很高兴。就这样,每当有演示实验时,他都会上讲台来配合我,慢慢地他不再战战兢兢,而是越来越熟练,经常赢得同学们赞许和夸奖。渐渐地我发现,以前上课打磕睡的他抬起了脑袋;不爱听讲的他,记起了笔记;不做作业的他,能完成作业了。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活泼了,和同学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学生心声】
以前每次考完试公布成绩是我最害怕的时候,我害怕成绩太差,爸爸妈妈会指责,老师同学会看不起,甚至不愿意来学校上学。后来老师知道了我的想法,经常找我谈心,让我知道了,我的能力并不比其他同学差,我能把大提琴拉得那么好,学习也一定不会有问题的,只不过我缺少了自信和方法。后来老师经常创造机会让我在同学面前表演,让同学知道我拉了一手的好琴,每当看到同学们那惊讶、羡慕的眼神,我就特别骄傲,慢慢地我克服了自卑心理,恢复了自信心,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的成绩也有了提高。
阳光课堂36计之36
——以心养心
【献计教师】张佳佳
【内涵解读】
教师要深入学生内心,以教师特有的智慧去观察、分析、影响学生,用教师特有的魅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互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以心唤醒心,以爱唤醒爱,以热情唤醒热情,使教育的过程充满爱的阳光。
【操作策略】
了解学生内心,捕捉学生心理动态,避开正面冲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来消除对方敌对情绪;真诚地赞美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得到体现,进而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逐步自立自强。
【应用建议】
真诚的赞美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难点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赞美必须适时、适度,让学生感受到真诚,说到学生心里去。不能轻描淡写、泛泛而谈或感情虚假,否则会适得其反。
【案例链接】
我所任教的班中,有一名学生小豪,调皮捣蛋、成绩糟糕。我该怎样改变他呢?这样的学生,让他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入手,以心养心。
想要从心入手,首先要了解他的情况,了解他内心的所思所想。我主动找到教过他的老师,了解了他父母早在多年前就出国打工,把他孤身一人留在舅舅家,而舅舅家还有一个女儿,和他一样的年龄,在一个年级读书,只是成绩是他远远望尘莫及的。“表妹和你舅舅舅妈撒娇的时候,你怎么办啊?”“我就扭过头去不看呗!”他曾经这么天真地回答。这样的孩子纵然有不少毛病,但也是让人可怜,让人心疼不已的。
了解了他的情况,接下来就要在平时捕捉他的心理动态,寻找合适的机会作为切入点,投其所好,让他建立对老师的信任感,消除敌对情绪。有一天,在楼梯边我看到了小豪,那天,他穿了一件好看的红色T恤,看得出他很喜欢这件衣服,平时下课疯玩疯闹的他举手投足之间也有几分怕弄脏、弄坏新衣服的顾忌。对于一个父母不在身边,被疏于关心和照顾的孩子,又有谁会注意到这些呢?我走上前,很真诚地说:“小豪长大了啊!文气多了,配上这么漂亮的衣服,显得成熟了!”小豪不好意思地笑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以后,课堂内外他见到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亲切和好感,和我的话也多了起来。
消除了敌对情绪,有了初步的好感,但要打动他的心,培养他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还要避开正面冲突,寻找他感兴趣的、有倾诉欲望的话题,让他敞开心扉,袒露真诚。我决心以写作文为契机。一次,我们写了一篇题为《有一种爱叫——》的半命题作文。平时作文三言两语应付了事的小豪,这次居然写了几页纸,写了对于父母出国自己从不理解到接受的过程。他在文中写到“人人都有父母,我当然也有父母,但他们不在我身边,我在外婆家住着,连看电视都要让着表妹,还是有父母好……”平心而论,这篇文章不是很符合写作的要求,但我认为,在文章中比“要求”更有价值的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写出自己鲜活真实的感情和思想。这对于一个像他那样平时连笔都不拿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多大的突破啊!我破例给他打了一个不低的分数,并在文章后写了几句理解和勉励他的话,还在班中表扬了他。从此,我发现他的作文和随笔再也没有缺交或迟交过,有几次作文还写得很认真,而每次讲评完作文,发下作文本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评语,和其他同学比分数,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容易受赞美影响的人,往往有着很强的自尊心。课堂上,我只要看到他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我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而他不经意或不自觉地犯些小错,我则用目光提示他或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以示告诫。不要让缺乏父母关爱的他误认为只有犯了错、违了纪,老师才会去关注他。
半学期下来,小豪默背古诗不再是难题,课堂笔记也写得完整清晰。期中考试达到了70以上的成绩,作文中更是写出了“明月的清光像水一样,在夜空中流转”这样的好句……
作为教师,我很欣喜地看到他的进步。我想说,再顽皮的学生,他的心终究是一片孩子的童真和无暇,把爱的阳光洒向课堂,以教师特有的智慧去观察、分析、影响学生,用教师特有的魅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心唤心,以爱唤爱,以热情唤热情,使教育的过程充满爱的阳光。
【学生心声】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有时真想问:有人在乎我的存在吗?有人想听听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能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感觉真好,是老师让我感觉到有人还在关注着我,我并没有被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