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学校自1997年试办教育硕士以来,20年间累计授予教育硕士学位6800余人次,其中授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位324人次[1]。截至2014年9月底,各类在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共计3729人,其中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2821人,可见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项目是当前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我200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各类研究生、近两年来专门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工作。因为对各种类别、类型攻读学位者的相关工作都有所接触,所以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项目学位与导师工作的一些特点和情况,也特别有感触。
一、体制创新
学校于2008年设立了教育硕士管理中心,2009年又成立了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可以说实现了管理机构与学术机构创新并举。
(一)设立教学管理专门机构
早在我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21世纪初,研究生院就设立了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十多年来,专业学位办的职责和功能虽几经调整,但在专业学位教育和管理工作上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
2008年,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又创新举——成立校级的教育硕士管理中心。从早期主要承担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实践工作到目前全面统筹教育博士和教育硕士的招生、培养、学位、导师等业务工作,特别是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项目,在规划协调、督促落实各类远程和面授教育资源等方面,中心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学位评定专门机构
2009年,学校正式成立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以专业学位类别为单位,设立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
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授权下,统筹协调专业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点建设、导师遴选及学位授予审查等工作,是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议事、咨询与审议机构;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小组由19名成员组成,集合了各专业领域的带头人,针对性地审议教育硕士教育的各项重点与难点工作,特别对学位授予、导师资格等进行审查,对培养方案进行审定。
这里有一个案例。2014年12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第一次进入学位申请程序。研究生院在审核、复核学位申请材料时,发现学科教学(英语)领域10余名同学的学位论文不足1.5万字,有甚者刚过1万字,这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1.5万字的要求有较明显差距。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作为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在向分委员会主席会议报告后,即刻会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小组、相关培养单位的分管领导、学科负责人一同分析问题、研讨对策。经过分析,发现这些论文均采用英文写作,字数不足是由英语语言自身特点引起的。随后,培养单位在小组的指导下,将培养方案中涉及论文字数的部分追加了补充说明,经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以研究生院发文的形式予以公告。
五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学位评定委员会—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小组的垂直评定层级,既能保证小同行对学位授予质量评定的专业权威,又能发挥大同行的公正公平。
二、机制创新
近年来教育硕士、特别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现有的教师和导师队伍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学校于2014年2月正式出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办法》,提出“两个鼓励”,即鼓励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且熟悉相关实践部门业务、掌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教师,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讲师独立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小组还制定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既有导师的分类认定与新增导师遴选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规模激增带来的导师指导能力不足的矛盾。
(一)既有导师认定
2014年,学校在原有教育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开展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认定工作,对曾经承担并申请继续担负指导工作的导师予以专门认定。通过集中认定,共有375位“老导师”认定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认为,认定工作一方面明确了导师的岗位职责、弘扬了他们的岗位荣誉感,另一方面也巩固了导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形成老带新的氛围;更进一步,为学校教育硕士学位点发展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发展战略、实现分类评聘等提供了信息支撑。
在导师认定工作中,我发现对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项目,虽然学校已经进行顶层的全局设计,研究生院与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在培养过程中也都步步落实,但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还是矛盾立现:导师指导力量不足。所以在前两届、特别是2012级的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之前没有相关教育硕士实务与研究经验的导师,也不得不参与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当然,各培养单位往往是采取导师组共同指导或者“老”教育硕士导师给“新”教育硕士导师培训等形式,来缓解师资严重不足带来的指导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前两届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通过导师认定工作,学校对每个学科领域的导师力量得以全面系统的掌握,对未来的导师新增、导师队伍建设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二)新增导师选聘
根据学校的“选聘办法”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选聘条件,2014和2015年,学校还开展了教育硕士新增导师遴选工作。近两年的新增教育硕士导师情况如表1。
表1 教育硕士新增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
通过新增选聘工作,将符合选聘要求和条件的一批年轻教师吸纳到教育硕士导师队伍中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主要承担了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论文指导任务。
截至2015年8月底,学校共计拥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30名。其中,男性导师266名,占教育硕士导师总数的61.9%;4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占全体教育硕士导师的56.5%;具有海外(含境外)学位学历的导师29名,占教育硕士导师总数的6.7%(详见表2、表3)。
表2 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领域分布
表3 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年龄结构
对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项目来说,这样的导师队伍规模,仍然无法满足项目培养的需求。我认为,学校未来仍可以通过坚持“两个鼓励”优先选聘,通过适当增加校外导师独立指导以补充校内导师缺口。
三、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4年9月,2012级共778名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中共有300名进入毕业学期。而在2012年和2013年的暑期,他们已经返校进行了两次集中学习,并在两年间通过远程教育、在职教学实践等,完成了全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开题、撰写等环节,进入论文答辩进程。经过复制比检测、盲审抽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学位授予小组审查、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审议审核、审批,最终授予教育硕士学位257名,如期授予学位率[2]33.0%,如期授予学位率低于教育硕士项目平均水平;异议率[3]14.3%,高出当学期教育硕士总体异议率(13.0%)、并明显高出当学期学校专业学位总体异议率(11.0%)。
2015年3月,又有67名2012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获得学位;故2014—2015学年间,共有324人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占2012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总数的四成,他们的领域分布见表4;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位成为一个“难拿”的学位。
表4 2012级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授学位情况分布
(续表)
(二)问题与建议
针对2014—2015学年教育硕士、特别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和完善新增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坚持导师培训中开辟“专业学位导师专场”,以政策宣讲、专题报告、自由研讨等形式,对新增导师开展培训,同时也搭建研究生院与导师之间沟通、互动的平台;定期举办导师沙龙、导师工作坊等,将导师培训、交流活动常态化。
研究、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培养质量评价要素和考核办法,遵循稳步推进、有奖有惩的基本原则,逐步对导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2.提高实践领域专家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参与度
随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4年下半年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为例,有4篇论文在评阅环节出现“异议”结果,其中2篇的异议结论来自一线行业专家的判断。
在未来的工作中,个人认为,应充分调动上海市和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优质资源,主动邀请和积极引导实践领域专家、行业专家等真正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招生录取面试、培养方案修订、实践课程建设、实践类项目开发、实践类课题研究及学位论文开题、指导等,切实发挥他们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3.各方协力,切实保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质量
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学校、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个人,都要视学位授予质量为最高使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开题、预答辩及答辩进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严谨地做好培养、管理工作。研究生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质量负有第一责任,需全力、悉心指导每一篇学位论文;以论文质量为准绳,坚决将“问题论文”拦在答辩进程之外。
【注释】
[1]该数据截至2015年8月31日。
[2]根据培养方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学制为2.5年。
[3]异议率=当学期进入答辩进程而未获得学位人数/当学期进入答辩进程人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