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改革的两次高潮
今天,各种现代化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广播电台如何在竞争中搞好改革,在广大受众的心头占有一席之地?研究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广播出现的两次高潮,可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广播改革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86年12月,这次高潮是由广东珠江台掀起的。它以灵活机动的“大板块”编排,“短、密、快”的新闻,大众化的社教节目,“近距离,低音调,一对一,生活化”的播音风格一下子把不少听众收音机上的旋钮,从香港台转到了珠江台,平均每天来信2000封以上,一个值班编辑每8小时平均要接200多个电话。
“珠江台热”迅速波及全国。宜昌人民广播电台学习珠江台的经验,在1988年8月7日推出了“星期天特别节目”,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广播报》在10月12日头版头条以《快、活、近——记宜昌台〈星期天特别节目〉》为题,报道了该节目受欢迎的情况。随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台也相继推出了“星期天特别节目”,并有后来居上之势。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板块式的编排、直播、热线电话等传播方式,很快在全国遍地开花。这次高潮把广播改革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广播改革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92年10月,这次高潮是由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掀起的。它以全天24小时的直播,推出“东方大哥大”、“今日新话题”、“夜鹰热线”、“飞越太平洋”、“东方大世界”等一批有鲜明特色的节目。开播仅一个月,就在上海掀起了“满城皆说东方台”的热浪。
如果说广播的第一个高潮,还只是在广播界震荡,那么,这第二个高潮,则波及整个新闻界,引起了新闻界的震荡。毫无疑问,这第二个广播高潮,不仅对广播界的改革是个强大的推动力,对整个新闻界的改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广播的这两次高潮,再次向我们提示:广播的潜力大得很,广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