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尝试实施。台湾同胞亲切地称呼她“徐曼小姐”,她也成为中国大陆广播历史上第一位节目主持人。当时任主持的倪萍和王刚,分别以热情平易、圆熟老到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倪萍还被观众誉为“最具中国女性魅力的节目主持人”。新时期以来,我国有关节目主持人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大批与节目主持相关的学术专著纷纷出版,许多高校也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

二、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尝试实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冲破各种思想阻力的过程中,新闻宣传工作真是起到了披荆斩棘、振聋发聩的开路先锋作用”。[1]改革开放的大局,也要求对既有的传播方式进行大胆尝试。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后,广播电视战线改革步伐逐渐加快。改革力度也日益增大。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湾广播推出了《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徐曼(徐乃文)一改传统的“高调门、强语气”的播音方式,以亲切平易、甜美柔软的播出风格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台湾同胞亲切地称呼她“徐曼小姐”,她也成为中国大陆广播历史上第一位节目主持人。1981年4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李一萍、李东主持的《大众信箱》,他们聊天式的主持风格很受听众喜爱,李一萍也被青年听众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一时间,广播主持人形成“北徐南李”的格局。从1985年起,主持人现象也受到了各种广电机构、院校和电台电视台的关注,纷纷展开各种研讨会,研究主持人现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极大地促进了主持人的健康发展。

1986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座经济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它率先在国内采用主持人直播形式的大板块节目结构——“珠江模式”,即主持人直播、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大板块内容组合、全天滚动式新闻的全新播出形式,在中国广播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成为中国广播史上一面旗帜和一种象征。之前,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广播电台一直采用传统的录播形式,基本上是单向传播,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节目稿件的形成也是采取报纸新闻的编辑方式,“采、编”重于“播”,而且一般的新闻和信息不具备时效性

1987年5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蔚兰信箱》(现改为《792信箱》)。这是一档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谈话节目,它很快带动了全国的广播谈话节目。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1989年1月开办了一档性教育节目《悄悄话》,以宣传普及性科学知识为主,同时涉及婚恋、家庭等内容,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宣传、普及性科学知识的广播节目。当时的主持人张琦以亲切、自然、大方的主持风格,得到了广大听众的认可,而《悄悄话》本身也带动了全国广播夜话节目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年中,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零点一加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今夜私语时》,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午夜悄悄话》,广播性教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心理咨询节目也在夜间成为广大听众青睐的知音。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今夜不寂寞》节目成为夜间不眠者、进城务工人员和高校青年学生的朋友和导师。

进入20世纪90年代,节目主持人更为活跃,此时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1990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推出全国第一档综艺节目《综艺大观》,以让观众在春节联欢晚会之外有机会观赏到不同形式的更多表演。当时任主持的倪萍和王刚,分别以热情平易、圆熟老到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倪萍还被观众誉为“最具中国女性魅力的节目主持人”。1990年4月21日,《正大综艺》开播,推出了仍在大学读书的杨澜与赵忠祥一起担任节目主持人。这一老一少,一个沉稳,充满洞察世事的沧桑;一个热情,尽显涉世未深的清纯明快。场上节奏一动一静,有张有弛,韵味无穷,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也被新闻业界评为“最佳节目搭档主持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后,我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广播电视战线上,多数的省市广播电台实行窄播化,按频率设置经济、交通音乐等专业台。这种设置进一步扩大了主持人的队伍,丰富了主持人的构成。

新时期以来,我国有关节目主持人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各种广播电视学术委员会、研究委员会每年都会召开研讨会,并逐步开展对外的交往,向较为成熟的西方媒介汲取经验。大批与节目主持相关的学术专著纷纷出版,许多高校也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