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司化运作
公司化运作是江苏交广网的又一大特色。公司化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文化产业的发展,江苏交广网作为试点之一,首当其冲。从广播业的产业化进程来看,在从事业单位向企业性质转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迂回发展使得改革从边缘向中心突破,经营发展大多源自微观调整。随着经营的发展,改革必然向纵深推进,最终必然触及到一个核心问题——产权问题。
(一)改制情况
2004年,江苏交广网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试点,开始了迈向公司化改制的进程。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江苏交广网又挂了一块牌子——江苏交通广播网股份有限公司,频率总监任公司的总经理兼董事长,“一个实体、两块牌子”成为现实。
品牌的管理首先要求理顺机制,而理顺机制最终又有赖于产权的明晰。于是,股份制改造成了江苏交广网公司化运作的重要内容,不同于一般的广电股份制,而是大胆地引入了自然人股份。在江苏交通广播网股份有限公司,即江苏交广网的所有权结构中,集团占51%的股份,其余的49%为自然人股份。自然人股份中,频率总监占10%,广告部主任占8%,中层干部每人占大约1%,管理员工每人占0.5%~1%不等,其他人各占1%,频率中人人都成了江苏交广网的股东。个人持有股份这一举措,意味着江苏交广网开始了一场产权意义上真正的公司化改制,也预示着“广电企业化”即将掀起新的浪潮。频率总监作为经营一线人员,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与实际的经营决策者,在广电行业里,其企业家的价值首次得到承认。
(二)运作评析
1.产权界定——难以明确的事实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媒体尝试企业化运作的常见套路。但这种做法只是给媒体挂了块企业牌子,并没有触及产权问题,大多只是在微观层面上有所调整,刺激经营有所发展,但由于没有触及根本,也就不会引发关键的变化。
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1)产权不明确,责、权、利也就不明确,从而可能导致收益分配上的矛盾;人事关系不理清,内部经营管理就摆脱不了事业单位的束缚,难以有突破性发展。所以,是否触及产权问题,是媒介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分界点。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广电产业必然会有大的突破;解决得不好,就会停留在一个反反复复的怪圈中。
2.谁是所有者
如同国有企业改革一样,广电行业同样存在着国有资产所有者模糊的问题。如江苏交广网的主体公司——江苏交广汽车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是独立法人单位,由频率总监任独立法人,公司注册资金240万元,江苏交广网的管理层与员工都有股份在内(其他几个公司的股本结构与交广汽车俱乐部类似)。
交广汽车俱乐部的股权结构看似清晰,实质上产权界定却很含糊。其原因就在于,虽然江苏电台名义上拥有21%的股份,但是江苏电台作为国有事业单位,只是管理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因此江苏电台的持股形同虚设,电台管理者对于经营也没有太多涉及。此外,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江苏电台没有资金投入,但每年公司若有盈利,江苏电台却要分红;若亏损,江苏电台则不会承担责任。在实际运作中,交广网的频率总监作为明确的独立法人和股份持有者,反而对公司的经营、投资有完全的决策权。
正是由于所有者不清晰,才随之出现了责权利的模糊和不明晰,矛盾才因此而产生。江苏电台管理层认为,作为控股方,它首先有权了解下属公司的具体经营事项和决断经营事务;其次,电台为公司宣传推广的费用不应当免费,而应该计入经营成本。但交广俱乐部的经营层则认为,江苏电台并没有出资,自然也不应当干涉经营(见表10.5)。
表10.5 江苏交广汽车俱乐部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权分配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