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必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重大突破,新社会阶层通过政治参与必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也会从目前的功利型参与转向公益性政治参与,从而实现更高的政治参与价值。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目的如何,是衡量其政治参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选择、经营方式、融资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分配方式等多样化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这些趋势必然会在新社会阶层的人员构成变化上反映出来,并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策和实践走向发生一定的影响。将来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发展可能将出现下列趋势:

(一)新社会阶层中知识分子和精英分子比例将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内部仍然处于分化、组合阶段,新社会阶层的来源成分、整体素质、经济实力和政治参与意识等也在不断变化,分析这些主体因素的变化情况,是准确判断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发展趋势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社会阶层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升,整体上呈现精英化趋势。新社会阶层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科技和管理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领航人。新社会阶层的成员,大部分是从原来的知识分子队伍转化而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掌握现代知识、高新技术、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有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的观念。他们大多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这就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提高参政意识奠定了相当的基础。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必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有重大突破,新社会阶层通过政治参与必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2007年2月9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综合报告》中给出的有关结论也是:私营企业主的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呈现精英化的发展趋势;该调查报告还显示,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含个体工商户升为私营企业主者)、专业技术人员这三类人员的比例已从第六次调查的33.8%上升为67.4%;而在私营企业主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近50%。[14]总的看来,新社会阶层中精英分子的不断增加,不仅使人们逐步改变了把新社会阶层等同于社会边缘群体的看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新社会阶层的整体素质,他们集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于一身,成为新社会阶层中政治参与机会最多的群体。

(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将不断改善

我国的政治参与环境不仅是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环境不断改善,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排斥到吸纳、从紧张到宽松的发展过程。今后,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程度的继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的逐步推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环境仍将不断改善。首先,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民在经济上富裕的同时,在政治上享有更多的民主,而民主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党和政府的决策,这也是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治条件。其次,这是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决定的。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将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将会开辟更多的政治参与渠道,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民主政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必然会得到充分释放,并不断走上政治参与的舞台。再次,社会公众对新社会阶层的认识和看法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实现了从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认同,到对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活动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认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形成了有利于新社会阶层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把新社会阶层看做是社会的特殊阶层,特别是人们在政治上及社会生活中对于新社会阶层的接受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这为新社会阶层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空间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舆论环境。最后,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配套措施。中共中央陆续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和《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两部文件直接指导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但是,相对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实践来说,上述两部文件还远远不够,因此,可以预测,今后有关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策性文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会出台,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将更加明确。

(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公益性和组织性将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也会从目前的功利型参与转向公益性政治参与,从而实现更高的政治参与价值。同时,随着政治参与实践的逐步深入,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一致性也将逐步增强,他们会越来越意识到集团利益的重要性,从而不断超越个人的狭隘利益界限,关注整个新社会阶层的利益,并且在政治参与方面越来越多地采取一致行动。一方面,新社会阶层将从关注个体利益逐步转向关注本阶层整体利益。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目的如何,是衡量其政治参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过去,新社会阶层总是关注自己和自己企业的具体利益,很少顾及他人或同行的整体利益。随着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意识、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特别是阶层意识的逐步形成和强化,使得他们开始意识到阶层联合和行动一致的重要性,并对本阶层的相同处境和共同利益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们开始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关注和反映新社会阶层的整体利益。今后,他们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的立意基础,以更高的境界,为全国人民的福祉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当前,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组织性还不是很强,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达到高效的组织化。大多数新社会阶层人士是以个人身份,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与个别政府官员直接接触。但是随着“原罪”、“仇富”等现象的出现,新社会阶层将会越来越多地从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政治诉求。

(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规范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过程中,其介入政治的方式是否科学、规范,不仅取决于政治生活的文明、开放程度,而且直接反映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活动的合法性和实际效果。因此,党和政府将会不断地出台规范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实践活动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相应地,新社会阶层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规范自身政治参与行为。一方面,从党和政府的角度来说,积极引导新社会阶层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实现政治参与的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处理好各方面各阶层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此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有序推进和稳定发展,党和政府将会积极引导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朝着理性、规范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从新社会阶层自身来说,政治参与规范化就是要使政治参与朝着依法参与、有序参与、平等参与、自主参与和合作参与等制度性参与的方向发展。当前,新社会阶层在政治参与中存在大量超出政治参与规范的行为,甚至存在着非法的政治参与行为。今后,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将不断改善,政治参与领域将不断放开,政治参与渠道会日益增多。受此影响,新社会阶层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将逐步减少,相应地,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将不断增加。在具体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努力做到现行政治制度安排内的政治参与能与制度安排外的政治参与相共融,政治参与能与社会参与相互动,直接的或显性的参与能与间接的或隐性的参与相互补。通过观念更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新社会阶层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合法的社会参与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规范,功能日趋完备,始终沿着依法、有序、理性的轨道健康开展起来,朝着科学、持续、和谐的方向深入发展下去,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注释】

[1]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3]齐杏发:《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社会影响实证分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中国网,2009年3月26日。

[5]《近万名新社会阶层人士成为县以上人大代表》,新华网,2007年10月3日。

[6]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中国网,2009年3月26日。

[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页。

[8]齐杏发:《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社会影响实证分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9]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中国网,2009年3月26日。

[10]《截至2006年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共党员达286万》,中国新闻网,2007年9月5日。

[11]《第六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2月3日。

[12]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5—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13]齐杏发:《2001年以来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社会影响实证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4期,第59页。

[14]吕蓁:《私营企业主年收入平均18.6万元》,《当代中国证劵报》,2007.2.10:第A0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