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域文化建设以城市定位为突破点

地域文化建设以城市定位为突破点

时间:2023-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 “十二五冶 期间的三大目标之一。 从沈阳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 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阐述从提升城市能级, 做大经济体量; 错位发展, 扬长避短; 强化软实力建设, 创建宜居城市和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四个方面入手, 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2010年城乡建设部编制的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中, 重庆与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一起,
地域文化建设以城市定位为突破点_文化建设中的要素表现

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 “十二五冶 期间的三大目标之一。 从沈阳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 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阐述从提升城市能级, 做大经济体量; 错位发展, 扬长避短; 强化软实力建设, 创建宜居城市和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四个方面入手, 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0年城乡建设部编制的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中, 重庆与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一起, 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 至此中国的区域规划中只有东北地区没有国家中心城市。 而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二五冶 期间, 沈阳将着力提升沈阳城市能级,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 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在空间形式上的主要代表, 从伦敦、 巴黎、 纽约、 东京、 中国香港、 北京等都起着重要的配置资源和连接国内外市场的衔接作用, 并为本区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出重大贡献。

“十二五冶 期间, 沈阳市将以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之都为三大目标。 把沈阳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品牌效应, 也蕴藏着巨大的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机遇, 对于城市的发展空间、 影响力和凝聚力都有深刻的意义, 同时也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里程碑。

1. 沈阳担当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基础与现实

(1) 历史上, 沈阳就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 沈阳具备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 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门户。 同时, 沈阳经济区处于连接华北、 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腹地的节点地带, 是三大经济区域的物流服务和交通枢纽。

(2) 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给辽宁新的城市发展带来契机

①政策优势显著

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沈阳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位于辽宁中部, 地理位置接近, 区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 占全省50.8%。 总人口2359万, 占全省55.6%。 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则占全省近2/3、 占东北地区近1/3。2010年4月6日, 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沈阳经济区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主要包括工业发展、 城市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 使得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进一步增强。

②综合实力优势突出

2010年沈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5060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位居前列。 沈阳经济区拥有以机械、 冶金、 石化、 煤炭、 电力、 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是全国建立最早, 规模最大, 门类齐全, 配套完整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沈阳经济区制定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引导产业资源跨地区优化配置, 促进重点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本溪生物医药、 抚顺先进能源装备、 阜新新液压装备、 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 鞍山柔性输配电、 营口精品钢材、 铁岭改装车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在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 沈阳装备制造业具有装备辽宁、 装备中国和装备世界的能力, 这为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沈阳经济区在人力资源、 房地产市场、 户籍管理、 工商管理、 商贸流通、 旅游市场、 金融一体化方面进展明显, 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和城市资源共享。

③多元化交通走廊先行

沈阳经济区拥有高密度的铁路网、 公路网,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是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沈阳与七城市之间, 集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为一体的交通走廊建设全面推进。 沈阳经本溪至丹东的客运专线已开工建设, 哈大客运专线辽宁段将基本完工。 沈阳至抚顺城际铁路已通车运营, 沈阳至铁岭城际轻轨已开工建设。 本溪至辽阳至辽中至新民的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沈抚、 沈本、 沈营等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开通了沈阳至抚顺、 沈阳至铁岭、 鞍山至辽阳等城际公交线路, 实现了公交化运营。

④发展空间显著优化

城际新城鳞次栉比, 发展空间显著优化, 发展潜力巨大。 沈阳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东部汽车零部件产业、 南部高新技术产业、 西部装备制造业、 北部农产品深加工与光电信息产业、 中部中央商务走廊。 为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在城际连接带上, 各市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城。 现在鞍山汤岗新城、抚顺沈抚新城、 本溪沈溪新城、 辽阳河东新城、 铁岭凡河新城建设, 日新月异, 粗具规模。

沈阳经济区规划目标提出着力构建 “一核、 五带、 十群冶:“一核冶 即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五带冶即打造从沈阳外延辐射的沈抚、 沈本、 沈铁、 沈辽鞍营和沈阜等五条城际连接带; “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冶 中沈阳有3个。

2.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遭遇的瓶颈问题

(1) 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不强

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 经济结构、 价值观念、 文化、 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 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 社会、科技、 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据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010) 中列出中国的一线城市有4个, 分别为北京、 上海、天津和重庆; 二线城市有10个, 分别为台中、 成都、 沈阳、 南京、合肥、 武汉、 长沙、 南昌、 宁波和苏州, 其中沈阳居二线城市前列, 并且分别在社会环境竞争力和综合区位竞争力两项指标中排名第十。 但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方面, 评价不高。

(2) 产业比例失调, 难以承载国家中心城市的美誉

目前, 沈阳的发展正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十一五冶末期, 沈阳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6颐50.7颐44.7, “十二五冶 期间,计划调整到3.1颐50.8颐46.1。 在工业方面, 沈阳将全面实施 “五大工程冶, 即提升工程、 项目工程、 并购工程、 产业集群工程和节能与淘汰落后工程。

(3) 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 新民、 辽中、 法库、 康平四个县(市) 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市的1/3, 土地面积超过全市的2/3, 但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却仅占全市的13.4%和3.38%。 目前, 沈阳还有25个贫困乡,12.08万农村贫困人口, 成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的环节。

3.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 考察国家中心城市有七大指标: 综合经济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 国际竞争能力、 辐射带动能力、 交通通达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因此, 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 对策与措施必须围绕着上述指标, 根据沈阳的实际, 有的放矢, 积极推进。

(1) 提升城市能级, 做大经济体量

城市能级是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 它是一种内在综合素质及其地位与作用的表征, 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水平、 城市现代化水平、 城市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与控制力水平等方面。

沈阳必须立足于东北亚经济圈核心、 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五大定位, 在区域带动功能、 产业战略功能等方面下功夫, 扩大开放领域, 提升开放层次,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从内外兼修增强沈阳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展, 提倡环保新能源的可持续性资源发展, 提升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的产业比例。

“十一五冶 期间, 沈阳市经济发展保持了强劲的走势。 2010年,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3亿元, 经济总量由副省级城市的第十位提升到第七位; 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颐50.7颐44.7。

但也应看到, 沈阳离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沈阳经济的体量仍不够大。 就现有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 2009年GDP总量最多的上海是14900.93亿元, 最少的是重庆6528.72亿元, 沈阳是3855亿元, 分别是前者的25.9%和59.1%;在农业方面, 沈阳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2011年, 新民、 辽中将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 到2015年, 现代农业面积由43%提高到60%以上, 康平、 法库也要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 现代服务业及对外贸易方面尚不够发达,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 商贸物流、 信息服务等同国家中心城市相比照尚存在较大差距。

(2) 多城竞争, 时间紧迫, 错位发展, 扬长避短

由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既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又能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还能提高城市的美誉度, 更能提高对外部各种资源的吸引力, 也更能提高城市内部的凝聚力, 激发城市发展的内在潜力和活力, 等等, 因此, 中国各地区、 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有可能演变为各地区、 各大城市, 特别是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争夺 “国家中心城市冶 名分之争。 例如深圳、 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已将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确定为其近期的奋斗目标。 因此,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要有紧迫感。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 各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比较优势, 当然也存在着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劣势, 因此, 在争夺 “国家中心城市冶 过程中要善于扬长避短,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以获取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动权。 再次, 要取长补短。 我国现在已有了5个国家中心城市,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战略与思路、 政策与措施等等, 将为我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难得的引领作用, 沈阳应当全方位地研究这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经验及其未来的建设发展思路, 取其所长补己之短, 以快速推进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

(3) 强化软实力建设, 创建宜居城市

发展环境尚存在一定差距。 同现有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 沈阳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同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 沈阳应当发挥优势, 弥补劣势, 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等进一步充实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系统下的子系统, 包含着文化核心价值水平、 城市制度健全程度、 城市政府管理效率及创新、城市国家化水平、 城市文化中心影响力等指标。 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说: “在综合城市的各种活动中, 我们必须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区别: 一个是一般的人类功能, 它是普遍存在的, 知识有时被城市的构造所强化和丰富了, 另一个是城市的特有功能, 它只存在于城市之中, 是城市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符合结构的产物。冶 而这正是文化逐渐发生区别的发端之处。 同时这也显示了文化是城市灵魂栖所, 而 “城市则是文化的容器冶。 另一位社会学家帕克也强调:“城市绝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 也不是多种社会设施, 诸如街道、 建筑物、 电灯、 电车、 电话等的聚合体; 城市也不只是多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 医院、 学校、 警察和多种民政机构人员的简单聚集。 城市, 它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 换言之, 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 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冶 进一步优化环境、 全面提升沈阳的整体功能, 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层次, 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 建设宜居性环保城市。

(4) 创建有沈阳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

由于人的社会性, 城市文化在形成伊始就带有一定的群体性质,如上海多称 “海派冶, 北京为 “京派冶, 广州为 “粤派冶, 天津为 “津派冶 等等,体现了城市的文化性格不同社会环境、 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 城市的文化个性与城市的经历密不可分,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 缓慢演变发展, 形成都市的文脉。 人们经常使用的“巴蜀文化冶 “荆楚文化冶 “吴越文化冶 “齐鲁文化冶 及 “岭南文化冶 等概念, 更是对各个区域文化各具特色的个性的提炼和概括。贝聿铭曾经说过: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个性是城市塑造的生命,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冶

根据沈阳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沈阳文化主形象的战略定位可以考虑为 “清风满韵冶 的清文化特色形象与 “东方鲁尔冶的工业之都形象。 沈阳是清朝的发源地,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 “一宫三陵冶, 并且具有浓厚的清文化的气息。 沈阳, 被誉为 “共和国长子冶 “东方鲁尔冶, 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至今仍有众多工业文化的遗存, 可以仿照欧美进行工业旅游, 沈阳市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 例如铸造博物馆。 当然还有, 东北民俗的特色形象、 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形象、 二战遗存的特色文化形象、 现代文化建设和商贸形象等等。 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避免 “千城一面冶 最好的方法就是错位发展, 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发扬清文化和工业文化及其旅游才是沈阳的特色。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 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 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 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 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

总之, 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 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 在现有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 上海是东部的中心, 北京、 天津是北方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 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 重庆则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心。 而沈阳作为东北的中心城市有悠久的历史, 无论从沈阳的自身条件, 还是从国家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图来看, 沈阳是最有条件、 最有可能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中率先突破, 应抓住时机, 错位发展,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