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解读“自由贸易”理论

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解读“自由贸易”理论

时间:2023-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构成了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在西方贸易理论体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推崇,成为指导国际贸易的永恒定律。然而,基于效率原则的自由贸易理念极少能成功地主导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贸易保护比比皆是,自由贸易理论不再令人信服。

由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构成了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在西方贸易理论体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推崇,成为指导国际贸易的永恒定律。亚当·斯密从人类追求利益的本性出发,认为追求人类自利的本性产生交换的要求,交换导致分工产生,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斯密将这适用于一个国家内部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国际领域,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能使交易双方都受益。而大卫·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技术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并可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他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其结果能使交易双方都受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进一步说明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比较优势的产生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最大的福利。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两个根本性的论点:第一,自由贸易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世界福利和经济效率。第二,一国单边贸易自由化能使本国的福利水平最大化,并且能够使一国的总消费水平最大化。然而,基于效率原则的自由贸易理念极少能成功地主导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相反,贸易保护主义长久不衰,贸易战和贸易摩擦成为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常态。贸易保护比比皆是,自由贸易理论不再令人信服。[1]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一度使许多经济学家都放弃了对自由贸易信念的追求,[2]但也促使了一大批经济学家对贸易理论的分析进行了重新的反思,导致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