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
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为此, 和龙调查队对和龙市振兴延边黄牛专业牧场、东南村养牛场母牛繁育基地等5户牛羊规模养殖场及龙城镇牛心村、 太平村等5个集中养殖村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显示: 搞养殖利润大, 农户养殖热情高, 作为主要饲料作物的玉米仍为种养殖户的首选, 在不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前提下, 提高玉米就地消化及利用率, 是山区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 和龙市整体情况
(一) 和龙市的基本情况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 东北与延吉市交壤, 西北与安图县接壤, 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 边境线长164.5千米, 面积5068.62平方千米。 全市辖3个街道、8个乡镇, 分别为民慧街道、 光明街道、 文化街道、 八家子镇、 福洞镇、 头道镇、 西城镇、 南坪镇、 东城镇、 崇善镇及龙城镇, 境内还有和龙林业局、 八家子林业局及和龙市林业局。 截至2015年底, 总人口数为17.6万人。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东麓, 地势西南高, 东北低, 四周群山环绕, 长白山支脉甑峰岭、 南岗山、 英额岭三大山脉分别横陈于西部、 东南部和北部。 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由于长期受太平洋季风和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 致使春季干旱多大风, 春秋两季短促, 冬季气候寒冷, 日平均气温低于零度, 时间一般从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 持续5个月。
(二)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域分布情况
1. 玉米: 全市均有种植, 尤以耕地面积较大的头道镇和龙城镇居多;
2. 水稻: 主要分布在平岗四镇, 即东城镇、 西城镇、 八家子镇和头道镇,龙城镇亦有小部分种植;
3. 大豆: 边疆乡镇 (南坪镇和崇善镇) 种植为主, 另福洞镇和龙城镇也有种植;
4. 烟叶: 南坪镇和崇善镇为主, 八家子镇、 头道镇和福洞镇三镇也有小部分种植。
(三) 主要牲畜养殖区域分布和品种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在海兰江、 图们江及省202路沿线。
1. 牛: 全市8个乡镇均有养殖, 养殖品种有延边黄牛、 西门达尔、 夏洛莱和利木赞等;
2. 生猪: 主要分布在东城镇、 福洞镇、 龙城镇、 南坪镇、 头道镇及西城镇;
3. 羊: 以绵羊为主, 主要养殖区域位于龙城镇和头道镇;
4. 鸡: 以蛋鸡为主, 集中分布在西城镇, 目前养殖企业共有2家。
(四) 主要饲料作物的种类和区域种植情况
据了解, 饲料作物以玉米、 秸秆和青贮玉米为主。
玉米、 玉米秸秆: 全市均有种植;
青贮玉米: 按种植面积递减顺序, 主要分布在龙城镇、 福洞镇、 南坪镇、 东城镇、 头道镇、 八家子林业局、 和龙林业局及西城镇。
二、 大豆种植积极性差, 玉米改种大豆不切实际
2015年9月, 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出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直接下调240元/吨, 降幅达10.7%。 受此价格政策影响, 和龙市内玉米销售价格一直处于1.32—1.7元/公斤之间, 即便在此价格,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大豆及其他作物的农民仍然非常少。 除去耕地条件限制及家庭榨油用途外,经济效益是一项重要的砝码。
产量低和市场价格低, 是农民不愿意种植大豆的最主要原因。 东城镇太兴村种养户张某算过这样一笔账: 在相同地块相同年景条件下, 以1公顷耕地计算,种植玉米的成本包括种子人工费用1500元, 肥料2600—2800元, 农药400元,成本共计4500元, 可以收获11000—12500公斤, 按现行市场价格 (未扣除储藏损失) 1.7元/公斤, 实际收益高达14200—16750元/公顷; 种植大豆的成本包括种植人工费用1000元, 肥料2000元, 可以收获2000—2500公斤, 按现行市场价格3.6—4.0元/公斤, 实际收益为3200—6000元/公顷。 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为大豆的4倍左右, 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玉米。
三、 粮食库存剩余为饲料用途, 储存困难较多
据对5个村中15户种养户调查了解, 玉米库存约为12万公斤, 计划全部留作喂养饲料。 同时, 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受场地条件限制, 玉米储存易受潮变质和遭遇鼠害。 二是干草多为露天堆放, 缺少安全防护。 小型养殖户多坐落于村居内, 考虑防火安全问题, 不能一次性储存太多。 三是建造青贮窖费用高, 成本大, 一般小户无力承担。
四、 牛羊养殖效益高, 养殖前景非常看好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对牛羊肉的需求也日趋扩大。 相对于行情波动大的养猪业, 近几年牛羊市场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效益高、 风险小、 市场稳定, 养殖前景非常看好, 尤其适合山区养殖。
和龙市牛羊养殖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夏秋散牧, 冬春找荒的传统农户分散饲养和规模牛场的集中圈养育肥。 以龙城镇太平村为例。 太平村实际人口约340人, 耕地面积400公顷, 现有养牛专业合作社2个, 吸纳农户47户, 目前全村共存栏1150头, 平均25头/人, 是比较典型的传统放牧散养集中区。
据对太平村养牛户张某调查了解, 他的养牛场现存栏75头 (含15头小牛),一直保持夏秋散牧、 冬春找荒的养殖方式。2015年, 他家共种植了7公顷玉米,种植成本约4.5万元, 销售收入11.5万元, 加上留作饲料用途的5000公斤玉米的价值, 纯利润为7.8万元; 同年, 牛出栏19头, 收入11.4万元, 饲料及药物成本共3万元, 纯利润为8.4万元。 养牛的收益高于种植7公顷玉米的效益, 利润差约为1头200公斤牛的价格。 种地+养牛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也吸引了同村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
五、 玉米及秸秆为主要饲料作物, 饲料消费结构每家不尽相同
据调查了解, 对于饲料消费结构每家每户虽不尽相同, 但玉米及秸秆仍为主要饲料作物。 以一头牛一天的消费量, 太兴村韩某家的牛需要喂玉米1.5公斤,豆粕1公斤, 干草30公斤; 同村的刘某家的牛需要喂玉米10公斤, 豆粕2.5公斤, 精饲料2.5公斤, 干草5公斤; 南坪镇柳洞村方某的牛需要喂玉米10公斤,豆粕2.5公斤, 干草8公斤。
六、 青贮饲料优点多, 种植热情节节攀升
青贮玉米因营养丰富、 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 制作简便及可以长期保存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福洞镇民光村种养户刘某种植青贮玉米已有4年时间, 受制于场地狭小及资金短缺的制约, 只有两个小发酵地, 青贮玉米种植规模小。 据刘某反映, 育肥牛可以将青贮玉米作为单一饲料喂养, 一天一头牛可以节省10—15元; 青贮玉米与其他饲料按比例掺杂喂养,5公斤青贮玉米可以节省1.5公斤玉米, 且喂养的牛长得快、 肉质好。
民光村柴某牛存栏170头, 一直用青贮玉米喂养。2016年, 种植了60亩地青贮玉米, 他家建造了青贮窖, 体积为530立方米, 可以容纳6—7公顷青贮玉米。 自从喂养青贮玉米后, 一头牛一个月可以节省450元的饲料, 且可以早出栏一个月。
根据和龙市畜牧局调查了解,2016年, 和龙市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为2034.5亩, 比2015年增加了1000多亩, 据走访调查了解, 实际种植面积还会更多, 种植热情如此高涨, 除去青贮玉米本身优点外, 主要原因为: 一是玉米价格低; 二是种植青贮玉米可以享受国家补贴政策,100元/亩。
七、 几点建议
一是稳定粮食直补政策。 粮食直补政策自实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具有重大意义。 现行土地租赁协议大多为所有者享受粮食直补款, 同时约定只能用于粮食生产用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农村中存在相当比例的60岁以上农民, 他们因身体状况原因无法继续耕种土地, 粮食直补就成为其重要生活来源, 无形之中粮食直补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希望国家继续稳定粮食直补政策。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养殖小区。 种植结构调整在东北地区主要是减少玉米种植, 增加大豆等其他品种种植面积。 和龙市地处山区, 林草资源丰富, 发展养殖业既可以调整种植结构, 又能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众所周知, 养殖业本身对于场地、 放牧区、 水源等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具体要求, 养殖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 建议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 充分考虑该地的实际情况, 有养殖意愿的, 规划一定的养殖小区, 包括配套的圈舍用地和放牧用地, 使其与普通民居保持一定的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