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这一情况,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集中组织开展了全省青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专项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一) 样本数量及地区分布本次调查在全省住户调查网点基础上抽选1000名近3年内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地区覆盖长春、 吉林、 四平、 延边四个市州所辖的国家调查市县。(二) 性别和年龄结构在本次调查的1000名大学毕业生中, 男性占45.5%, 女性占54.5%。除以上类别外其他专业占19.0%。
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报告_民生视角话吉林:吉林调查队系统调查成果集.2017卷

茅恒昌 孟祥宇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去产能、 调结构力度不断增大, 东北地区的就业形势,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集中组织开展了全省青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专项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 样本数量及地区分布

本次调查在全省住户调查网点基础上抽选1000名近3年内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地区覆盖长春、 吉林、 四平、 延边四个市州所辖的国家调查市县。

(二) 性别和年龄结构

在本次调查的1000名大学毕业生中, 男性占45.5%, 女性占54.5%。 年龄主要集中在23—26岁, 占总人数的73.7%;22岁及以下占6.5%;27岁及以上大学生占19.8% (见图1)。

(三) 专业和学历情况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0名大学毕业生中, 专科学历占23.4%, 本科学历占69.0%, 硕士研究生占7.1%, 博士研究生占0.5%。 从所学专业来看, 文学、史学和哲学类占10.2%, 经济学或管理学类占20.4%, 法学类专业占2.7%, 教育学类专业占7.7%, 理工学类占26.4%, 医学类占6.0%, 军事学类专业占0.4%, 农学类专业占3.6%。 除以上类别外其他专业占19.0%。

图1 调查青年大学生年龄分布

二、 青年大学生就业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1000名大学生中, 有668人已经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 就业大学生比例为66.8%, 这部分大学生已找到适当的工作, 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关系, 工作相对稳定; 处于失业状况的有152人, 占调查人口的15.2%, 这部分大学生有的正在找工作或在实习, 还有少部分暂时不想就业。 毕业后选择国内复习考研和出国继续深造的大学生分别占10.0%和2.3% (见图2)。

图2 大学生择业情况

(一) “摩擦性失业冶 是青年大学生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

青年大学生15.2%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于目前大学的就业体制, “包分配”几乎已经完全成为了过去式, 除了军事院校和一些高精尖的紧俏专业外, 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自主择业。 这些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需要不断尝试, 通过和用人单位相互磨合、 双向选择, 才能最终确定工作定位和方向, 这个时期短则数月, 多则数年。 处于这个时期的失业群体属于 “摩擦性失业”。 从经济学上看, 摩擦性失业属于正常的自然失业, 是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 是实现劳动力配置最优化所应付出的代价。

在失业的152人中,98人目前正在求职或实习, 占失业人数的64.5%;14人正在筹划创业, 占失业人数的9.2%; 另40人暂时不想工作, 占失业人数的26.3%。

(二) 女性大学生失业率高于男性

从大学生性别和就业的关系来看, 女性大学生和男性大学生的就业比例基本持平, 分别为66.9%和66.5%; 失业比例女性大学生为16.1%, 比男性高2.0个百分点; 在创业方面, 男性大学生性别优势明显, 创业比例约为7.0%, 高出女性2.4个百分点 (见表1)。

表1 大学生分性别从业状况

(三) 农村户籍大学生失业率高于城镇户籍

从大学生户籍和就业的关系来看, 由于农村和城镇大学生长期生长环境的不同, 造成其在就业理念和就业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面对企业招聘时农村大学生往往处于劣势。 数据显示, 农村大学生失业率约为19.6%, 比城镇大学生13.7%的失业率高出5.9个百分点。 在考研、 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比例, 农村大学生同样偏低, 分别为6.7%、0.4%和5.5%, 比城镇大学生低4.5、2.6和0.3个百分点 (见表2)。

表2 大学生分户籍从业状况

(四) 文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其他专业

从大学生学历、 专业和就业的关系来看, 就业和自主创业形势较好的专业有其他专业技术类、 教育学类和经济管理类, 就业和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69.6%和8.9%、68.8%和5.2%、68.3%和4.2%; 文史哲类大学生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比例最低, 仅有60.8%和2.9%, 失业率为18.6%, 高于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 比例为17.6%; 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处于较低水平, 为63.3%, 但自主创业比例位居前列, 为6.7% (见表3)。

表3 大学生分专业从业状况

(五) 大学生毕业年限和就业率 “正相关冶

从大学生毕业年限和就业的关系来看, 应届毕业、 毕业1—2年、 毕业两年以上大学生的失业比例分别为27.4%、14.8%和4.9%, 随着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越长, 失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见表4)。

表4 大学生分毕业年限从业状况

三、 青年大学生择业状况

(一) 青年大学生就业预期和实际存在差距

1. 政府机关是毕业大学生择业首选。 就业大学生把政府机关作为择业首选的有208人, 占就业大学生的27.2%; 选择金融、 证券、 保险行业的有123人,占16.1%; IT通讯业、 医药食品业、 石油电力能源业分别有69人、52人和48人, 占9.0%、6.8%、6.3% (见图3)。 在实际就业中,26.8%的大学生从事了其他行业,21.9%的大学生如愿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有12.4%、 8.2%和7.2%的大学生进入融、 证券、 保险行业、 医药食品业和IT通讯业。 数据显示, 半数以上的就业大学生预期从事的行业和实际从事的行业相一致, 人数为365人, 占就业大学生的54.6%。 对于大学生热衷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这种局面, 一方面是因为受东北地区长期体制因素和思想观念影响, “官本位” 和 “社会关系本位” 思想根深蒂固, 认为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工作是比较自豪和得体的行为, 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另一方面,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相对稳定, 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也是客观原因。

图3 就业大学生从事行业类型

2. 省内就业是大学生就业主流。 毕业大学生预期在省内就业的人数为388人, 占就业大学生的50.7%, 实际在吉林省内就业的比例更是高达80.5%, 绝大多数吉林籍的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在本省就业, 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劳动力资源 (见图4)。 大学生理想就业地区在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比例分别占26.8%和12.1%, 但由于这些地区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房价和收入比过高等问题, 实际就业比例只有8.5%和2.7%。 数据显示,60.2%的就业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区和实际就业地区一致。

图4 就业大学生从业地区分布

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25.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到小城镇或乡镇地区就业;52.8%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城市没有更好就业机会的时候可以接受到小城镇或乡镇地区工作; 还有21.3%的大学生则表示坚决不愿到小城市或乡镇地区工作。

3. 大学生实际收入和预期存在差距。 85.9%就业大学生预期收入在3000元/月以上, 其中, 预期收入超过5000元/月的大学生比例最高, 约占30.4%。而就业大学生实际收入多集中在2000—4000元/月, 比例约占62.6%; 低于3000元/月的比例约占43.4%; 收入在3000—4000元/月的就业大学生比例最高, 约占26.3%。 约63.6%的就业大学生实际收入低于预期, 约28.9%的就业大学生实际收入和预期基本相符, 实际收入超过预期的就业大学生仅占7.5% (见图5)。

图5 就业大学生从业收入分布

(二) 就业大学生择业理念反映时代变化

1. 就业选择标准的评价方面。39.5%的就业大学生以个人发展空间作为自己的择业第一标准。 这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 仍然十分看重自身个体的发展, 特别是将 “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择业标准。 位列其后的分别是工作的稳定性和报酬的多少, 分别占31.1%和23.7%; 看重公司的名气、 职务的高低以及生活环境的就业大学生仅有1.5%、1.8%和2.4%。 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 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 就业存在问题的评价方面。 就业大学生认为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 缺乏工作经验,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 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 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比例占48.2%;22.5%的就业大学生认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 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之一; 认为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 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比例占17.7%。

3. 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方面。52.2%的就业大学生认为就业能够成功主要依靠过硬的专业技能,23.4%的就业大学生认为良好的实习经历对顺利就业能够提供助推作用, 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 考试证书和各种技能认证对实际就业的帮助不大。 就业大学生认为企业更看重的是求职者进入企业之后的学习适应能力和对公司决策的执行力, 比例分别占47.6%和32.0%, 认为企业看重求职者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例分别占11.8%和8.5%。

四、 创业大学生情况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1000名大学生中, 57人已经创业, 占青年大学生的5.7%。 另有14名处于失业期的大学生也在积极筹划创业。

(一) 大学生创业意向

1. 大学毕业生创业概念比较清晰。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 69.0%的人认为创业是开创一份事业,14.1%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一家企业, 11.3%的人认为创业是用父母资金做生意,5.6%的人认为创业是开发一份前沿技术。 另外,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35.2%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应具备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力,15.5%的人认为最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8.5%的人认为最应具备较好的家庭经济实力,31.0%的人认为最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7.0%的人认为最应具备专业知识,2.8%的人认为最应具备抗挫折能力。

2. 半数大学毕业生以获得更多财富为创业的首要出发点。 在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50.7%的人为获得更多财富而创业,26.8%的人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创业,18.3%的人为挑战自我而创业,4.2%的人受社会成功人士影响而创业 (见图6)。

图6 创业的首要出发点

3. 省内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创业首选。 从理想创业城市来看, 在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 15.5%的人理想创业城市在北京、 上海、 广州和深圳, 16.9%的人理想创业城市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4.2%的人理想创业城市在中部大城市,54.9%的人理想创业城市在吉林省内,8.5%的人理想创业城市在除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见图7)。 受访者中, 没有人想在西部大城市创业。从实际创业城市来看, 目前已经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 5.3%的人选择在北京、上海、 广州和深圳创业,5.3%的人选择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业,80.7%的人选择在吉林省内创业,8.8%的人选择在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创业。 受访者中, 没有人选择在中部大城市创业和西部大城市创业。

4. 大学生创业方向呈多元趋势。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大学毕业生中, 21.1%的人选择的创业方向是符合自己的专业,16.9%的人根据自己的选择理想创业方向,36.6%的人根据社会的需求选择创业方向,16.9%的人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创业方向,8.5%的人根据政府的支持力度来决定创业方向。

5. 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小规模创业。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9.9%的人创业所需资金额度在5万元以下,23.9%的人创业所需资金为5万—10万元,26.8%的人创业所需资金为10万—20万元,29.6%的人创业所需资金为20万—50万元,7.0%的人创业所需资金为50万—100万元,2.8%的人创业所需资金为100万以上 (见图8)。

家庭是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申请创业贷款只占两成左右。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54.9%的人创业资金来源为家庭提供,15.5%的人创业资金来源为自己积蓄,21.1%的人创业资金来源为申请创业贷款,5.6%人创业资金来源为寻求政府支持, 2.8%的人采取拉赞助的方式获取创业资金 (见图9)。

图7 创业城市选择

图8 创业所需资金

(二) 大学生创业环境

1. 风险和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26.8%的人认为创业的障碍是资金,7.0%的人认为创业的障碍是技术, 33.8%的人认为创业的障碍是风险, 15.5%的人认为创业的障碍是人际关系, 16.9%的人认为创业的障碍是市场原因 (见图10)。

图9 创业资金来源

图10 创业障碍

2. 政策扶持和低息或免息贷款是大学生创业时最希望政府给予的帮助。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26.8%的人希望政府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40.8%的人希望政府提供政策扶持,19.7%的人希望政府提供低价或免费的办公场地,1.4%的人希望降税或免税,9.9%的人希望政府提供宣传支持, 另外还有1.4%的人希望政府提供除上述以外的其他帮助 (见图11)。

图11 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

五、 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 结构性就业难题凸显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以及高考生人数看, 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短时期内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近几年内也不会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 国家经济进入升级换挡转型期, 去产能、 去库存、 降成本压力增大,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被知识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产业替代, 为供给侧改革助力。 但由于改革过程阻力大困难多, 过程进展相对缓慢, 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仍然依靠低成本制造, 虽然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 但是由于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造成了大学生供给的质量不符合劳动力所要求的质量, 也就是“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二) 就业歧视现象存在

从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看, 除了上述比较明显的、 宏观存在的问题之外, 在一些微观细节的方面, 大学生就业也存在比较困难的问题。 如: 性别歧视、 户籍歧视、 健康歧视等。 一些企业在用工招聘方面明确只招男性, 或者对一些存在不影响工作的身体缺陷或者潜在病因的学生拒之门外等。调查中发现就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性别歧视的比例占21.6%, 女性求职者遇到性别歧视的比例更是高达31.5%。 这些问题虽不是特别严重, 但也确实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三) 就业竞争力缺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 呈现的结构性难题一直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少地区出现大学生专业富余和紧缺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 一些专业毕业学生人数众多, 出现富余现象; 而一些专业毕业生人数则远远小于企业用工需求, 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缺失。 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技能或技能与职业需求错位而无业可就, 人才市场俨然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空架子, 无法将大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的职位需求进行合理的匹配。 学校教育通常只重视理论知识, 而忽略了具体的实务技能的培养。 学校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存在着滞后的现象。 长此以往, 学校教育逐渐与社会脱节,使得所学不能致用, 最终导致劳动力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形成了“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 企业难以雇佣到人” 的窘境。

(四) 就业成本不断提高

从经济角度看,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表现为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双重上升。所谓机会成本上升, 是指失业率上升的同时, 自然损失了本可由大学毕业生生产出的那部分产品和劳务。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优质劳动力, 本是社会财富的新生创造者, 如若一直处于失业、 无所事事的状态, 那么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和劳务增长来说, 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所谓沉没成本上升, 是指大学生十几年求学期间的物资投资未能及时得到回报, 甚至部分或全部 “打了水漂”。 再加上精神成本, 更是无法估量。 从社会角度看, 失业造成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用数据估计和衡量, 但却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家庭生活。 刚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经验都还不成熟, 面对在职场上屡屡碰壁的窘境, 这对于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来说, 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和摧残, 其前景着实堪忧。

(五) 多因素影响创业意向

大学生创业意向受家庭背景、 教育水平、 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多数学生对创业认可, 但可行性和行为倾向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可能与大学生对我国创业环境担忧有关。 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例低远不止创业意向水平一个诱因。 从创业活动的三个基本决定因素来看, 创业能力是实施创业活动的保障, 是创业活动发生的充分条件。 对于大学生而言, 由于实践活动缺乏, 创业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 在已经创业和筹划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60.6%的人认为所学知识对创业没有帮助或帮助不大,38.0%的人认为所学知识对创业有帮助, 还有1.4%的人表示不清楚所学知识对创业是否有帮助。 大学生创业比例的增长和创业成功率的提升需要政府、 社会、 企业、 高校、 家庭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六) 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外部条件和活动舞台,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 一般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在七成,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只有2%—3%。 创业融资是创业的要素之一, 相当多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遇到过创业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 甚至因此搁浅了创业。 调查数据显示, 创业融资主要依靠血缘、 亲缘关系, 其次才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和政府的资金扶持。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 既缺少资本, 缺乏信用记录, 也无固定资产或抵押品, 想从银行获取贷款存在一定难度。 虽然政府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小额信贷扶持政策, 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政府相关创业政策满意度问题上,12.7%的大学生认为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创业中的实际难题, 表示非常满意; 64.8%的人对政策表示基本认可; 表示不理解和不满意的占22.5%。 问题的存在说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在提供创业信息、 给予创业指导、 营造创业氛围等方面有所欠缺, 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