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高等教育虽然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层次、水平,但凡能延续流传至今者,大多经过漫长的艰苦而又曲折的奋斗历程,并且留下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有所裨益。在百余年中国新式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先驱者,他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奠基与成长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先驱者的功绩。特别是其中那些办学有成的著名校长,他们和他们所辛苦经营的著名大学,乃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块块丰碑。他们教育思想的丰富精辟,办学理念的卓越高远,以及实践业绩的泽惠后世,至今仍然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与尊重。可以说,无论是其成功或是错误(甚至失败)之处,都给后世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遗产。
对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教育思想的研究,在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所有文献中,内容也是最丰富的。这些文献可划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整体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指将中国大学校长作为一个群体来研究。第二类是个别性研究。第三类是附带性研究,即在一些相关研究中在研究某些问题时附带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内容,如人物传记、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等方面的著作。但对著名大学校长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京津沪等内地发达地区,如由华中师大原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开源先生主编的《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第一卷里的10个大学校长。但遗憾的是,没有边疆地区的大学校长入选。
熊庆来于1937年到云大任校长,任职后他抓住昆明当时作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人才济济的大好时机,凭借他在法国接受的高等教育及国内从教的经验,结合云南实际,大力发展学校的学科建设,迅速把一所不入流的地方大学办成与北大、清华齐名的国内著名大学。在云大80多年的历史中,熊庆来长校的12年被称为“黄金时期”。1946年云大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熊庆来之所以能使云大有这样大的变化,源于他的办学理念符合云南和云大的实际,并勇于实践。认真总结熊庆来12年的办学理念及实践,并给以阐述分析评论,不仅仅是为了继承这笔遗产,追思逝者,更重要的是为今日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提供参考,这是其实践意义所在。该课题丰富了近代大学校长的理论研究,从地域上弥补了研究的空白,从而推广云南历史名人的知名度,扩大影响,这是其理论意义所在。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分为两个部分,即《熊庆来信函》及《熊庆来教育思想研究》。
《熊庆来信函》收入熊庆来的来往信函668件,十余万字。信函分为四部分:(1)临危受聘,励精图治。(2)广招贤才,优待教员。(3)严格学籍管理,慎重处置学生事务。(4)重亲情守原则,敞心扉更近人。
第一部分信函内容主要是反映熊庆来担任云大校长后,根据龙云对他的承诺,整顿校纪校风,改革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聘请省内外知名学者到校任教,增设院系,用政府增拨的经费,购置设备,改善办学条件。1938年7月1日,国立云南大学正式宣告成立,改直隶省政府为直隶教育部。在他“惨淡经营”云大12年中,不负众望,将一所濒临绝境的省立大学,重振雄风,一跃而成为全国15所重点大学之一。
第二部分信函内容主要是熊庆来邀请学者到校任教的信函,从中可以窥视出他一贯主张的“慎选师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思想。
第三部分信函主要反映熊庆来加强学籍管理的内容。他主持制定了《国立云南大学学则》,对学生入学、注册、选课、考试、请假、旷课、转院转系、休学、退学、奖惩、毕业学位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章制度更加细化了对学籍的管理,使之有章可循。
第四部分信函反映熊庆来生长在云南,亲友众多,三朋四友总有不少,他们有什么事,总要请熊庆来帮忙。熊庆来是个重情讲义的人,对亲友求办的事情,不能不管,但涉及学校事务,他在处理时是很讲原则的。从收集的书信中可以看出,熊庆来从不以权谋私,在处理亲友的谋职升学等问题上,同其他人一样,公平公正。
论文《熊庆来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分为四部分:(1)熊庆来“教育乃百年大计,学术是国家灵魂”的思想及实践。(2)熊庆来教育为桑梓服务的思想及实践。(3)熊庆来以“求新”、“求真”为核心理念的办学指导思想。(4)熊庆来人格魅力对其办学思想的影响。笔者试图从这四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熊庆来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一部分首先归纳分析了熊庆来有关“教育乃百年大计,学术是国家灵魂”的论述。这是熊庆来对教育在国家建设发展中重要性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个民族的兴衰强弱,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教育。中国的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当时正在进行的抗战建国的根本保证,是使国家建设顺利完成的前提。为此,熊庆来在许多场合或文章阐述了这一观点。其次是论述熊庆来这一思想的形成。笔者认为,熊庆来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经历及当时中国社会状况有关。他目睹了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将滇西大片土地让英帝国主义占据,将云南划给法帝国主义作为势力范围,出卖滇越铁路修筑主权及路权等,认识到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必须自己强大起来。到法国留学后,他对科教救国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改变了过去的认识,甘愿终生投入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这也是他提出“教育乃百年大计,学术是国家灵魂”的思想的支撑点。再次是他成为云大校长后,对如何将这一思想化为具体行动所采取的措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这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熊庆来接任校长职务时,向龙云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加大经费投入。省政府将过去给云大不足10万的经费增加到25万,同意云大由省立改为国立,通过中央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再增加一部分经费。另外,他又通过庚款委员会等社会民间渠道来补助教育经费。在熊庆来任云大校长12年中,他很大精力都用在了寻找办学经费上,根本无暇考虑自己热爱的数学研究。他以牺牲自己的学术事业换来为国家培养大批的各类人才,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部分首先介绍熊庆来甘愿舍去个人研究事业和舒适生活回到云南服务桑梓的原因和决心。熊庆来不仅有甘愿吃苦的精神,而且有睿智的思想。他认为要“以国家力量,促其(云大)发展”。极力主张把当时尚属省立云大改为国立。他主张立足本省,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优势,加以研究,“以期蔚为西南学术重心”。对学生的要求,他提出:“其造就不在一般国立大学毕业之下,而为社会有用之人才。”及“地方实际建设之人才”。为了实现教育服务桑梓,他大胆进行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探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推动了云南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探索,推动了云南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熊庆来以教育为桑梓服务取得的成就可归纳为:(1)以教育提高云南有色生产技术,发展云南工业。(2)力争保留生物系,为学校生物系发展奠定了基础。(3)提升云南医学教育水平,改善云南医疗卫生条件。(4)以农学教育改进云南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农业经济。(5)以教学研究为改善民族关系、巩固边防作贡献。
第三部分论述熊庆来长校云大后,把求新、求真作为核心理念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教育过程之中。这既是熊庆来教育思想的灵魂和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他从自己从事数学研究的实践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学术研究中求新、求真的重要性,结合当时抗战情况深刻地认识到“今日之战争,科学之战争也”。
第四部分谈熊庆来的人格魅力对其办学思想的影响。笔者认为学生人格的养成,靠的是“身正为范”的学术大师们,尤其是校长的表率作用。校长的人格魅力不仅对学生人格产生重要影响,还会影响到治学治校及发展建设。熊庆来的人格魅力对办学思想的影响表现为:(1)知人善任的用人观。(2)诚实守信的为人观。(3)勤俭办学,“决不枉费一钱”。(4)“爱生等如子女”。笔者通过实例对这四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熊庆来以教授、教育家、诤友等形象深深地刻在他的同事、学生、师友等人的心里。他敬恭桑梓,甘入幽谷,奖掖后辈,提携后进,知人善任,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其人格力量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值得当代学者大力提倡和学习。
三、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成果将零散的熊庆来的信函及部分对教育的论述收集整理在一起并加以研究,出版了熊庆来书信往来函,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有关熊庆来教育的信函史料卷。本成果突破过去以往局限于对其数学的贡献、个人生平一般性的研究,用较大篇幅阐述熊庆来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成果中引用了不少新史料、新观点,体现了最新研究成果。本成果主持人为了扩大对熊庆来教育思想研究,邀约几个对熊庆来有研究的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写稿,与本研究成果的论文合编为《熊庆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由云大出版社于2010年3月出版。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熊庆来教育思想的文集。这部文集与校长信函卷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更加方便学者对熊庆来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这无疑提升了本次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
课题名称:熊庆来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课题负责人:刘兴育
所在单位:云南大学
主要参加人:李迎春 卜 彤 杜宇芳
结项时间:2010年1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