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怎么应对欧洲国家的求救信号

中国怎么应对欧洲国家的求救信号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国家之所以善变,是因为欧洲国家的政治以及政权变化多端。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中国与欧盟大国的关系好坏。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对于欧盟及欧洲来说,中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市场。中国与欧盟大国间也有历史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困难境地中的欧洲国家以及欧盟出面求救于中国的行为,中国应当有所响应。中国对欧洲的救援,要立足于从根本上救援,即

第六章 当代中国与欧盟大国的关系

欧盟是欧洲一个区域一体化的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组织。现在还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加入了欧盟,但欧盟已是个囊括了除俄罗斯之外的所有欧洲大国,并有20多个欧洲中小国参加的一体化组织。如果把欧盟单独列为一个经济体,欧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当代中国与欧盟的战略合作伙伴竞争关系

分析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就必须先了解欧盟与欧洲的现状。欧盟现在虽是个政治与经济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但又不是铁板一块的。

欧盟中主要是以欧元国家为主,之外还有使用英镑、兹罗提、克朗、列伊、福林、立特、拉特等货币的英国、波兰、瑞典、捷克、丹麦、罗马尼亚、匈牙利、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家的融合性的政治经济体。

欧洲古代思想家们就设想建立的一个大统一的国家,现在的欧盟,是未来欧洲大统一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雏形。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一极,但要真正成为能与美国霸权抗衡的一极,尚需几十年的努力。统一的欧盟的发展方向,是欧洲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保证欧洲和平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政治经济保障机制。但欧盟要形成推动欧洲稳定发展的社会机制,成为完善的保证欧洲国家持久和平的组织,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的欧盟内部,还存在着各种矛盾。

欧盟现在一方面面临着英国与美国的特殊联盟关系,英国在欧盟中时常发出的负能量;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美国对欧元的打压和对欧洲经济的遏制,这令欧洲经济常常陷入困境,导致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爆发。但欧盟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美国、英国是大同小异的,再怎么折腾,他们都是盟国之间的矛盾。

欧洲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个非常的善变角色,但对中国来说,又是比美国容易打交道的战略伙伴对象。欧洲国家之所以善变,是因为欧洲国家的政治以及政权变化多端。比较容易打交道,是因为欧洲不像美国的做派那么诡异,美国只是按照符合完全利己的原则方式办事,只要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人可以把国际法和国际规则视为废纸现代欧洲在经济领域,比较遵守契约精神,惯常于按法制和已经制定的国际规则办事。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中国与欧盟大国的关系好坏。也就是说,主要是取决于中国与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中的欧洲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德国、法国、英国的关系。

对欧盟中的不同国家,中国应该区别对待。英国是最早用传教、鸦片和枪炮打开中国封闭大门的国家,但那时是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全盛时期。现在的英国正在处于衰弱期,一直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遇。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中国必须高度警惕。英国曾经统治香港达百年之久,在香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情报领域中,都有他们长久的布局。虽然,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但英国绝不会就此罢休。一有机会,英国必然会在香港问题上有所表现,以展现老殖民主义遗留的影响力。

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长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德国、法国、英国这些欧盟大国又都是历史上曾经的世界强国,他们对东方国家有一种日久生成的历史优越感和民族优越感。他们与中国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差异很大。所以在很多时候,会对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表示出本能的敌意。在欧洲国家中,也存在着对华不友好的势力,这些是中国与欧洲友好合作的障碍。但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中欧贸易文化的交流愈益广泛,这些不利因素和对华不友好的势力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对于欧盟及欧洲来说,中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市场。尽管欧盟大国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极大,将展开长期的战略竞争,但中国是欧盟及欧洲所有大国都认为必需的合作伙伴。特别是中国近30年的快速发展的事实,使欧洲国家不得不刮目相看,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进行深刻的研究。对中国来说,中国的进一步强大需要欧洲先进科技的支持。

中国与欧盟大国间也有历史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历史上欧洲列强掠夺中国的文物归还问题。但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后,中国与所有欧盟大国已经完全解决了领土主权的问题,这就为中国与欧盟大国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扫清了道路。所有的其他历史问题,中国和欧盟都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也需要欧盟的市场。中国在与欧盟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单单是为了经济利益,不仅仅为了科学技术和贸易文化交流。中国应该学习欧盟国家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欧盟国家也在学习中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发展理念,双方各取所需,互相取长补短。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与欧盟大国也需要加强合作。中国要成为真正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没有欧盟大国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欧盟大国的合作,中国会成为世界舞台上的孤独大国。

欧盟大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必然要与中国进行竞争。所以说,当代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是战略合作伙伴的竞争关系。

在政治领域,欧盟先后制定了《欧中关系长期政策》、《欧盟对华新战略》和《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3个重要的对华政策文件。这些文件认为“欧洲同中国的关系必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包括亚洲和全球关系中的一块基石”,主张同中国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一再重申,中国与欧盟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没有直接战略冲突和主权纠纷的问题,欧盟是中国值得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友好合作对象。但中国要防止其他国家通过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怂恿欧盟大国干预亚洲事务,特别要防止日本拉拢欧盟大国联合对抗中国,破坏中欧关系。

中国怎么应对欧洲国家的求救信号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严峻时刻,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开始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自然备受关注。不少欧洲国家,包括欧盟的核心国家,都向中国发出了求救信号,希望中国在欧洲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严峻时刻伸出援手,这是中国过去从来没有面临过的一个问题。

对于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困难境地中的欧洲国家以及欧盟出面求救于中国的行为,中国应当有所响应。但中国不应以东方文化佛学慈悲心施舍态度对待。中国要按照西方国家的处事方式和西方法制规则,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有条件地按契约精神参与救援。中国对欧洲的救援,要立足于从根本上救援,即采取救实体经济而不救虚拟经济的救援方法。

中国应当通过现在欧洲所面临的困境,让欧盟认识到中国可以是欧盟及整个欧洲的盟友,加深中欧关系。也让欧盟及所有欧洲国家通过目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认识到美国对待欧洲的真实面貌和用意。这样,就会使将来中国出现什么意外问题时,争取使欧洲对中国有良性的回应。

欧洲的金融危机问题,主要是部分欧洲国家债务问题。所谓的“欧债危机”问题,又与美国密切相关。其实,“欧债危机”就是美国利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为了打垮美元的最强劲竞争对手欧元,或者就是为了摧毁欧元,由美国资本集团所做的一系列打击欧洲金融的战略行动的结果。

在2008年第3季度之前,美国即将陷入金融大危机之时,美国政府和各个部门隐瞒美国金融和经济的危机实情,精心设计了“共同救市”的圈套。在2008年美国倡导共同救市时,我就此问题在一家杂志上撰文指出:美国正在做一个战略大局,把各国骗入圈套。自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陷入美国倡导的共同救市圈套以后,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就成为必然的现象。如果在当初华尔街金融大危机爆发时,欧洲就能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问题实质,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并没有美国金融市场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和金融市场混乱现象的问题,就不会盲目地跟着美国去搞“共同救市”,也就不会加大债务投入,甚至可以利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时机,提前调整欧洲的金融和经济,欧洲也就不会陷入现在的债务危机。

欧盟国家陷入金融危机之后,就像美国在2008年倡导G20大国体系“共同救市”一样,欧洲各国都希望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兄弟一起帮助欧洲进行救助行动。但美国此时带头翻脸不认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都公开地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救助欧洲。

现在中国面临欧洲求救的问题,也如同2008年欧洲面临美国求救的问题一样,中国现在是否要跟随欧洲或者帮助欧洲共同救市?美国的金融危机问题,不是欧洲参与共同救市就能够解决的。欧洲的金融危机问题,也不是中国参与欧洲共同救市就可以解决的。欧洲参与美国的共同救市,最终救不了美国,还把自己陷进了金融危机的深渊。同样,如果中国现在参与欧洲共同救市,也救不了欧洲。

那么,中国如何应对欧洲国家的求救信号?如果见死不救,当然会被欧洲认为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同时,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见死不救也是有违外交常理的。但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和整个世界金融体系的事实状况。首先,欧洲的金融与经济并没有处于要死的境地,不存在见死不救的问题。其次,美国拼命打压欧洲金融和欧元,想把欧元置于死地,也是难以实现的梦想。欧洲有能力最终克服目前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欧元也有能力最终走出危机,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欧洲期望依靠中国的力量去救助欧洲金融和欧元,使欧洲摆脱“欧债危机”,但中国没有这个能力,就像欧洲没有能力使美国摆脱或避免金融大危机和经济大衰退一样。如果中国参与欧洲共同救市,不仅救不了欧洲的金融,救不了欧元,中国自己将来也必然会像欧洲那样被拖入金融危机的陷阱。

然而,在欧洲处于危机状态时,现在的中国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中国可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虽然靠中国的力量救不了欧洲的金融体系,解决不了“欧债危机”问题,但中国可以从引发“欧债危机”爆发的最根本问题上给予欧洲解决“欧债危机”一定的帮助。中国可以在帮助欧洲加固欧洲金融根基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有所作为,从帮助欧洲的实体经济复苏出发进行有效的援助。

中国帮助欧洲走出危机的救援措施应该是互动互利的。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经参与了一些救助“欧债危机”国家的行动,如购买一些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债券。但现在看来,靠购买“欧债危机”国家债券进行救助的效果并不好。这种救助行动对中国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中国政府购买希腊债券,最终被减记大幅损失的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救助欧洲时必须要考虑自身的安全。如果中国只顾花钱买“欧债危机”国家的债券,不但救不了欧洲,弄不好最后还把自己搭进去。欧洲债务危机不是仅仅对欧洲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的金融市场给予输血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帮助欧洲尽快摆脱经济衰退。

只要欧洲摆脱经济衰退,“欧债危机”就会很快过去。中国怎么才能尽快使欧洲摆脱经济衰退?唯一可以做的是,加大与欧洲的贸易和实体经济的投资。这牵涉到欧洲与中国的互动和互利问题。

欧洲现在应该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合作诚意,把更多中国需要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拿出来与中国进行贸易,欧洲应该用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吸引中国资金的投资。但是,令中国遗憾的是,欧洲现在依然还对中国搞高新技术进行严密封锁,甚至对待来自中国的对欧洲实体经济纯粹的经济投资行为,戴着严重偏见性的政治有色眼镜。有的欧洲国家在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依然对中国的正常投资行为采取非常不友好的态度,阻碍着中国与欧洲的互利共赢的经济活动。欧洲不能把中国的救助响应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的施舍行为,而应该把中国的响应看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

总而言之,对欧洲国家向中国发出的求救信号,中国首先应该采取积极反应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应有的负责任态度,也是中国世界大国应有的姿态。同时,中国应该清醒地认清欧洲和世界金融的真实状况,冷静采取应对措施,呼吁欧洲与中国采取互动互利的实效行动,以利于中国更多地介入来帮助欧洲实体经济复苏,增加中欧贸易,帮助欧洲尽快化解欧洲的债务危机。欧洲能尽早结束“欧债危机”,维持欧元的稳定,维护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利好。

对于救助“欧债危机”国家的具体行动,中国政府应当多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这样做的后果,一是可以减少中国救援行动的风险和难度;二是可以增加中国救援资金的安全性;三是可以对某些陷入债务危机、又对中国抱有敌视态度的欧洲国家增加压力;四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救助行动,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美国德国为什么反对通过IMF救助欧洲

陷入债务危机之中的欧盟首脑们在2013年的上半年到处奔波,求助外部力量的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因此宣布向其各成员国寻求50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以帮助应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欧元区国家已承诺向其提供大约2000亿美元。在墨西哥举行的G20财政部长会议上,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一致表示,作为G20集团的重要成员,愿意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欧洲进行救助。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欧洲,可以避免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对多个国家谈判的麻烦,可以避免援助国与被援助国之间的各种不确定的政治风险。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中间人,援助国的资金可以得到安全保障。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比单独国家的援助,更具有专业的优势。

但是,美国却对“金砖国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的救助欧洲的行为表示不满。前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多次强调,美国不会向IMF注资。美国为什么反对向IMF注资及通过IMF救助欧洲?

首先,美国现在乐见欧洲的经济和金融出现一定程度的危机状况,甚至希望看到欧元崩溃。因为假如欧元崩溃,美元就没有了强劲竞争对手,欧洲的资金以及世界各国留在欧元经济体的资金都会因此大量流向美国,这对正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美国是有利的,美联储就可以继续安枕无忧地滥发美元了,美国以此就可以把美元的信用危机和美国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转嫁给全世界。遏制欧洲经济,遏制欧洲快速强大,摧毁欧元,实行美元永远独霸全球的目标,是美国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行动。美国资本集团正在利用欧洲债务危机的绝好机会,通过权威性的评级机构下调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驱赶对欧洲的投资资金,对欧洲的金融危机推波助澜,甚至对欧元落井下石。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美国对IMF注资救助欧洲,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美国自身处于经济衰退之中,需要吸引大量投资资金把美国拖出衰退的泥潭,美国也不想拿出更多资金救助欧洲。倘若美国不拿出资金注资IMF,救助欧洲的注资IMF的资金都来之于新兴国家,那么对美国在IMF和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地位将形成巨大的威胁。美国现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占有16.38%的投票权,根据现行的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董事会投票规则,每一项决议必须得到85%的赞成票才能通过,美国现在拥有的投票权,实际上具有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任何决议的一票否决权。

2010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虽然增加了新兴国家的投票权,但并没有削弱美国的投票权,新兴国家增加的投票权来自于欧洲划拨的投票权。将来的国际货币基金改革,增加新兴国家的投票权是势所必然的,如果在救助欧债危机增资IMF的行动中,美国再不增资,将来美国就必须划拨出一定的投票权给注资IMF的新兴国家。美国只要失去2%的投票权,就会使美国失去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作决议的一票否决权,失去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控制权,最终将失去对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控制权。这才是美国反对新兴国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欧洲的最根本原因。

那么,德国为何也要反对“金砖国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欧洲的方案?

德国作为欧元经济体的最重要的火车头,一方面要竭力确保欧元的生存安全和稳定,一方面又要确保德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稳定。欧元的生存安全和稳定,对欧洲金融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欧元区中带头大哥的德国,拼命也要救助陷入“欧债危机”的欧元区国家,目的就是为了救欧元。

但是,德国又希望外部援助以直接对援助国的救助方式进行,或者通过欧洲共同基金的方式对欧洲进行救助。一则德国明白,如果通过国际货币基金融资,对于来自国际货币基金援助相关的谈判,将是非常艰难的。当年,遭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IMF的救助贷款,被迫签订很多苛刻的协议,就是先例。再则,如果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援助,就意味着欧盟,实际上就是欧元经济体中最强大的德国和法国,必须为援助资金作出一定的担保,整个欧盟必须为IMF援助资金背书。

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欧盟逼其兑现财政紧缩和结构性改革的承诺,警示重债国必须严格遵守财政纪律的行为,但这些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中的反对党,还在组织民众举行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德国显然对此是有所顾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